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分别分离妊娠第3天(3 d)、第5天(5 d)、第7天(7 d)小鼠子宫内膜的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获得3个不同孕期的蛋白质表达谱;图像分析以5 d的图谱为参考,3 d、7 d与其匹配率分别为68%、61%.在等电点PI 3-10、分子量14.4 KDa-116.0 KDa范围内分离得3 d、5 d、7 d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分别为713个、736个、673个.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EDLI-TOF质谱分析,查询数据库,获取有意义的蛋白点,分别为载脂蛋白A-I、膜联蛋白A1、谷光甘肽转移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烯醇化酶.研究结果表明,在胚泡植入窗口期(5 d),小鼠子宫内膜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以适应胚泡植入.子宫内膜表达的蛋白质在调控子宫基质降解和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反应方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了OPN在孕d3.5、d4.5,d5.5,d6.5及非孕小鼠子宫内膜上的表达.结果:OPN在胚泡围着床期表达较非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显著增加,孕d3.5表达升高,d4.5(窗口期)达最高峰,d5.5表达降低、d6.5急剧降低.OPN主要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腔上皮表达.结论: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窗口期大量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鼠胚泡围着床期子宫内膜骨桥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了OPN在孕d3.5、d4.5、d5.5、d6.5及非孕小鼠子宫内膜上的表达.结果:OPN在胚泡围着床期表达较非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显著增加,孕d3.5表达升高,d4.5(窗口期)达最高峰,d5.5表达降低、d6.5急剧降低.OPN主要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腔上皮表达.结论: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窗口期大量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早孕小鼠子宫内膜ICAM-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及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妊娠1-5d的早孕小鼠子宫内膜,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ICAM-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着床期小鼠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观察胚胎着床变化.结果:1.ICAM-1 mRNA孕D1到D3逐渐增高,D4达最高,D5开始降低;2.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上皮细胞均有ICAM-1的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强度和表达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3.ICAM-1D1、D2、D3略有升高,D4有强表达,D5略有下降;4.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后,该侧胚胎发生流产.结论:ICAM-1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及分布,提示ICAM-1参与了胚泡着床,ICAM-1可能起调节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热点领域,介绍了蛋白质组概念提出的背景,蛋白质组与基因组的联系与区别,蛋白质纽研究的内容,重点综述了植物蛋白质纽研究的技术.双向凝胶电泳仍为蛋白质分离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在某些方面作了改进和发展;生物质谱是蛋白质鉴定的关键技术,进一步发展了生物传感芯片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对蛋白质纽研究的信息处理依赖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蛋白质数据库及建立数据库主要应用的图像软件。  相似文献   

6.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及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妊娠1-5 d的早孕小鼠子宫内膜,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ICAM-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着床期小鼠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观察胚胎着床变化. 结果: 1. ICAM-1 mRNA孕D1到D3逐渐增高,D4达最高,D5开始降低;2.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上皮细胞均有ICAM-1的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强度和表达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3. ICAM-1 D1、D2、D3略有升高,D4有强表达,D5略有下降;4. 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后,该侧胚胎发生流产. 结论: ICAM-1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及分布,提示ICAM-1参与了胚泡着床,ICAM-1可能起调节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两种提取方法下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组结果差异分析,并确定最佳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酚提取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进行2-DE分离,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结果】两步沉淀法提取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较酚提取法获得蛋白质纯度和浓度及蛋白质点数目均明显增加,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分辨率较高.质谱鉴定结果表明,两步沉淀法中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丰度均显著高于酚提取法,并鉴定到一些新出现的蛋白质包括假定的线粒体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II前体类型B.【结论】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时两步沉淀法优于酚提取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镉对白菜幼苗生长受害与蛋白质组变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是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它可以通过在作物体内的积累而进入人类的食物中,但是,对于Cd2+的生理效应与毒害机理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而从蛋白质组角度分析Cd2+害机理文献更少.本文以中国白菜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10、30、50、100、1 000 μmol·L-1镉浓度处理对白菜幼苗生长受害及与蛋白质组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镉(10、30 μmol·L-1)对幼苗生长无明显有害影响,但在50 μmol·L-1镉浓度下,幼苗高度、胚根长度、鲜重、干重均显著下降,证明50 μmol·L-1是白菜忍耐镉害的临界浓度.实验同时发现,随着镉处理浓度的提高,幼苗生长受害加重,叶绿素含量变化也得出类似的结果.2D-PAGE技术分析则表明,经50 μmol·L-1镉处理后的胚根、胚轴、叶片蛋白质组产生明显变化,胚根中诱导出13个新的蛋白质斑点,7个蛋白质斑点消失,胚轴中有11个蛋白质斑点消失;叶片中诱导出17个新的蛋白质斑点,7个蛋白质斑点消失.很明显,白菜对镉的胁迫反应涉及到多个蛋白质(酶)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胚对ABA敏感性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穗发芽抗性与其对ABA敏感性关系密切,一般认为ABA处理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本研究用不同穗发芽抗性的白皮小麦品种陕优225和冀麦1号扬花后25 d的胚在±1 ?mol·L-1ABA溶液中处理48 h后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依据蛋白质表达差异,鉴定出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LEA)、NAD(P)H脱氢酶亚基Ⅰ、盐胁迫后根表达的蛋白(RS1)、生长素反应蛋白IAA19、20 kD的钙结合蛋白、钙调蛋白(CAM)和肌动蛋白解聚因(ADF5)等7个蛋白点。按其表达丰度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如LEA,在抗穗发芽品种中的表达量比易穗发芽品种高,ABA处理可以增加其表达。第二类如生长素反应蛋白IAA19,在易穗发芽品种中的表达量较高,ABA处理可以降低其表达。抗穗发芽品种的离体胚更易于表达ABA上调的蛋白质。这些结果为了解抗穗发芽基因表达蛋白质的过程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体外胚泡着床的影响,从而建立在体外研究着床机制的简易着床模型。在无血清单独培养系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 无血清共培养系统、EEC 3%胎牛血清(FCS)系统和EEC 0.4%牛血清白蛋白(BSA)系统中分别移入胚泡,观察并统计脱带率、粘附率和扩展率。结果显示后面两组的脱带率、粘附率、扩展率明显高于前面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EEC 3?S共培养组的脱带率、粘附率、扩展率和EEC 0.4%BSA共培养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胚泡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用FCS共培养与用BSA共培养都是比较理想的着床模型,可以用来体外研究着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and its membrane-bound ligands (Eph-Ephrin) system could regulate some mammalian blastocyst attachment and spreading.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volvement of the Eph-Ephrin system in swine embryo attachment, mRNA expression of Eph-Ephrin molecules in endometrium was examined by real-time RT-PCR during embryo implantation in pig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RNA expressions of Eph A5, A7 and Ephrin A5 all continually increased from pregnancy day 13 to 24. Ephrin A3 mRNA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day 13 to 18 and decreased from day 18 to 24, and the expression was the lowest on pregnancy day 13 and the highest on day 18. However, Ephrin A4 mRNA expression was the lowest on pregnancy day 18 and the highest on day 24, and the expression decreased from day 13 to 18 and increased from day 18 to 24. Furthermore, mRNA expressions of Eph A5 and A7 were both found in other tissues, such as brain, muscle, intestine, stomach, etc.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ph-Ephrin system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contact between blastocysts and endometrium during swine embryo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2.
对孕兔子宫内膜的对比消化及统计分析表明 ,用浓度为 2 .5g/L或 1 .2 5g/L的胰酶 0~ 4℃消化7h3 0 min至 8h55min,可分离到正常的子宫内膜淋巴细胞 ( EML) ;培养条件单独作用或与酶浓度共同作用分别可极显著影响 ( P<0 .0 1 )或显著影响 ( P<0 .0 5)孕兔子宫内膜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试验表明 ,孕兔子宫内膜经 1 .2 5g/L的胰酶 0~ 4℃消化 8~ 9h,所获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 4 8h是孕兔子宫内膜淋巴细胞制备及体外培养的可行方案 ;培养出的淋巴细胞适合用噻唑蓝 ( MTT)比色法进行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受孕3-7 d的小鼠子宫内膜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以未孕小鼠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①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未孕小鼠均显著增加,且表达量从着床前期到着床后期逐渐增强,其中d6、d7表达最强,与其他妊娠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MMP10基因和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结论:MMP10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参与着床中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过程以及胚胎的早期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受孕3~7 d的小鼠子宫内膜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以未孕小鼠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①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未孕小鼠均显著增加,且表达量从着床前期到着床后期逐渐增强,其中d6、d7表达最强,与其他妊娠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MMP10基因和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结论:MMP10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参与着床中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过程以及胚胎的早期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5.
胚胎着床是一种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正常生理过程,涉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胎盘绒毛血管的发生、子宫螺旋动脉的重建等,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其他许多因子的调控下,对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进行有序地降解和重塑。对MMPs参与胚胎着床中子宫内膜重塑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引起细胞外基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的胚胎着床与妊娠识别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的胚胎着床与妊娠识别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受多种细胞因子和生殖激素调控。文中叙述了各种细胞因子和生殖激素对妊娠建立和维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