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选用4头带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以两种不同精粗比的粗料型日粮为培养底物,研究不同苹果酸添加量(0、3、6、9、12mmol/l)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下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浓度均以3:7日粮组较高,乙丙比以2:8日粮组较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苹果酸后,3:7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4、8、18和24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3mmol/l组高于对照组,9mmol/l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2:8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8、18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在培养8、12和24h后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丙比在两种日粮下均极显著降低(P<0.01);TVFA浓度在两种日粮下均升高,培养4、8、18h差异是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2.
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培养试验,通过测定培养24h后培养液pH值、BCP、NH3-N、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等各项指标,综合评定了奶牛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后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4mmol/L、7mmol/L的延胡索酸试验组的培养液pH值显著提高(P<0.05);添加4mmol/L和10mmol/L延胡索酸试验组BCP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各剂量延胡索酸对培养液NH3-N含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添加4mmol/L、7mmol/L处理组均提高了培养液的乙酸(P<0.05)和丙酸(P<0.05),添加10mmol/L处理组提高了丙酸(P<0.05)浓度,降低了丁酸(P<0.05)。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4头带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以2种不同精粗比(2:8和3:7)的粗料型日粮为培养底物,研究不同苹果酸添加量(0、3、6、9和12 mmol/L)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下,产气量、氨氮浓度、TVFA浓度及干物质(DM)降解率均是3:7日粮的较高,而pH以2:8日粮略高,差异均不显著.添加苹果酸后,3:7日粮在培养2和18h后,各试验组产气量、TVFA浓度、DM降解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而氨氮浓度是6和9mmol/,L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日粮在培养24 h后,各试验组的产气量、TVFA浓度、DM降解率和氨氮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H在2种日粮下均降低,培养2和4 h,差异显著,但最终pH都超过6.30,适合正常瘤胃内环境的pH.  相似文献   

4.
玉米的不同加工处理对瘤胃液VFA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云南黄牛,饲喂5种含不同加工处理(粉碎、粉碎蒸汽、干碾压、湿碾压、蒸汽压片)玉米的日粮,在精粗比为50:50的条件下,采用3×5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对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乙酸占TVFA比例、丙酸占TVFA比例进行测定,以研究不同处理玉米日粮对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TVFA,湿碾压玉米日粮组显著高于粉碎蒸汽玉米日粮组(P<0.05),而与其它三组间无显著差异;湿碾压玉米日粮组乙酸浓度显著高于粉碎、粉碎蒸汽与蒸汽压片玉米日粮组(P<0.05),而与干碾压玉米日粮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玉米日粮组间乙酸占TVFA比例,粉碎玉米日粮组显著低于其它四组(P<0.05),且这四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间瘤胃内丙酸浓度及丙酸占TVFA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占TVFA比例存在蒸汽压片>干碾压>粉碎蒸汽>湿碾压>粉碎玉米日粮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试验将6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以及门静脉、肝静脉以及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与肝脏VFA代谢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低精料(LC)日粮组相比,高精料(HC)日粮组瘤胃液pH显著下降(P0.05),丙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有降低的趋势(P=0.06),但日粮对瘤胃液乙酸、丁酸和TVFA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HC日粮能显著提高门静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P0.05)浓度。在两种日粮条件下,VFA肝静脉-门静脉血浆浓度差(H-P)均为负值。HC日粮显著增加丙酸和丁酸的H-P值(P0.05)。与LC日粮相比,HC日粮显著增加乙酸和TVFA(P0.05)的肝静脉-动脉血浆浓度差(HA),显著降低丙酸(P0.05)H-A值。HC日粮显著提高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P0.05)浓度以及显著提高乳蛋白、乳中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P0.05)含量。试验结果表明,HC日粮可以改善奶牛瘤胃发酵、肝脏的VFA代谢以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酵母培养物对山羊瘤胃纤维素酶活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酵母培养物(0、20、30、和40g/d)对山羊瘤胃纤维素酶活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有提高瘤胃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瘤胃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与对照组相比,早饲后4h时,20g/d处理组乙酸浓度提高22%(P<0.05),TVFA浓度提高21%(P<0.05),30g/d处理组的丙酸浓度提高11%(P>0.05);18h时,30g/d处理组乙酸浓度和TVFA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2%(P<0.05)和28%(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2种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蒙古羔羊瘤胃内环境及血液中尿素氮(BUN)和肌酐的影响,试验选择6月龄健康蒙古公羔羊1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5的青干草精料日粮(CH组)和7∶3的秸秆精料日粮(CM组),试验期60 d。分别测定饲养30 d和60 d羔羊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以及饲养末期瘤胃内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的蒙古羔羊瘤胃p H值、氨氮、菌体蛋白、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无显著差异(P0.05);CM组的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第30,60天CM组羔羊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第30天时CH组与CM组羔羊血液中肌酐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第60天时CM组羔羊血液中肌酐浓度显著升高(P0.05)。说明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瘤胃内环境及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体外培养试验,通过测定培养24h后培养液pH值、BCP、NH3-N、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等各项指标,综合评定了奶牛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后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4mmol/L、7mmol/L的延胡索酸试验组的培养液pH值显著提高(P<0.05);添加4mmol/L和10mmol/L延胡索酸试验组BCP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各剂量延胡索酸对培养液NH3-N含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添加4mmol/L、7mmol/L处理组均提高了培养液的乙酸(P<0.05)和丙酸(P<0.05),添加10mmol/L处理组提高了丙酸(P<0.05)浓度,降低了丁酸(P<0.05).  相似文献   

10.
苹果酸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学东  唐海翠  庄苏  王恬  刘强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11):1236-1240
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苹果酸(0、5、10和15g/d)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苹果酸显著提高了瘤胃pH和丙酸比例(P<0.05),并显著降低了NH3-N、乳酸浓度和乙丙比(A/P)(P<0.05)。添加苹果酸后8 h时,5 g/d和10 g/d处理组的乳酸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1%(P<0.05)和29%(P<0.05);添加苹果酸后2 h时,10 g/d和15 g/d处理组的NH3-N浓度均比对照组降低了30%(P<0.05)。10 g/d和15 g/d处理组乙丙比日平均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2%(P<0.05)和22%(P<0.01);但各处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TVFA)未见明显变化。结果提示,日粮添加苹果酸可以改变瘤胃发酵类型,明显提高丙酸比例,促进乳酸和NH3-N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羊草型(MLC)、小麦-羊草型(WLC)、玉米-地瓜秧型(MSP)和小麦-地瓜秧型(WSP)4种类型日粮对杜泊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头体重相近(55.10±1.24)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杜泊羊为试验动物,采用2×2析因设计,4×4拉丁方饲喂方式,连续进行4期动物试验,每期试验18 d,预试期12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适应性试验表明,突然更换日粮后,玉米组pH在第6天恢复到日粮更换前水平,而小麦组在第7天恢复到日粮更换前水平;玉米羊草组氨态氮(NH_3-N)浓度在第7天回升到日粮更换前水平,其余三组均在第8天回升到更换前水平。各处理间pH差异显著(P0.05),杜泊羊采食后8 h内,羊草组pH显著高于地瓜秧组(P0.05);各处理间瘤胃液NH_3-N浓度差异显著(P0.05),杜泊羊采食后6 h内,小麦组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各组间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差异显著(P0.05),且有交互作用;小麦组的乙酸浓度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4组的丙酸、丁酸、戊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地瓜秧组显著高于羊草组(P0.05);而玉米组的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小麦组(P0.05);羊草组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地瓜秧组(P0.05)。由此可见,小麦型日粮可获得较高的NH_3-N浓度,而玉米型日粮可获得较高的乙酸和异戊酸浓度;羊草型日粮可获得较高的瘤胃pH和乙酸/丙酸比值,而地瓜秧型日粮可获得较高的丙酸、丁酸、戊酸的浓度,TVFA浓度受精料和粗饲料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择带有永久瘤胃瘘管的辽宁绒山羊羯羊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研究日粮NDF水平(59.5%、54.6%、49.69%)对绒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DF水平的降低,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丙酸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和丁酸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P>0.05)。各种酸浓度及其比例与NDF水平有着比较好的线性回归关系:乙酸浓度=16.21-17.99NDF(n=9,R2=0.55,P<0.05),丙酸浓度=33.39-43.97NDF(n=9,R2=0.68,P<0.01),乙酸比例=51.77+51.61NDF(n=9,R2=0.52,P<0.05),丙酸比例=29.09-31.06NDF(n=9,R2=0.49,P<0.05)。绒山羊日粮NDF含量为50%左右时瘤胃的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山羊瘤胃液的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酵母培养物对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发酵底物精粗比为7:3,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为0、0.75 g/L1、.5 g/L2、.25 g/L。结果表明,发酵各时间点,各处理组的pH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24 h、36 h4、8 h时,各处理组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2.25 g/L处理组的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时间点,三个处理组的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而发酵24 h4、8 h时,三个处理组的丙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48 h时,1.50 g/L处理组的乙丙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整个发酵期内,1.50 g/L、2.25 g/L处理组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酵母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瘤胃VFA浓度,降低乙酸/丙酸比例,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鄱阳湖草型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糖类(NFC)与中性洗涤纤维(NDF)比例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功能及对瘤胃细菌蛋白(BCP)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影响,试验设计0.42、0.52和0.593个不同NFC/NDF值处理组,每处理5个重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培养24 h,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FC/NDF值的提高,产气量逐步增大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pH各组显著下降(P0.05),氨态氮各组显著提高(P0.05);BCP浓度随着NFC/NDF值的提高而提高,其中0.51和0.59组的BCP浓度显著高于0.42组(P0.05),0.51和0.59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VFA随着NFC/NDF值的提高而提高,其中0.59组的TVFA浓度显著高于0.42和0.51组(P0.05);丙酸浓度随着NFC/NDF值的提高而提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酸与丁酸浓度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丙酸值随着NFC/NDF比值的提高而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BCP和TVFA浓度与NFC/NDF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Y=0.360 5X-0.32(Y为培养液中BCP浓度,X为NFC/NDF比,R2=0.798 2)Y=0.013X-0.4652(Y为培养液中TVFA浓度,X为NFC/NDF比,R2=0.921 8)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下,在0.42~0.59,提高NFC/NDF值,有利于提高瘤胃发酵功能,促进BCP合成和瘤胃TVFA的产生,促进瘤胃丙酸型发酵,试验条件下以NFC/NDF比值为0.59试验组最好,但最佳NFC/NDF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粮类型和钾来源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钾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以短期人工瘤胃发酵装置研究两种日粮类型添加K2CO3、K2HPO4、KCl等3种来源的钾对瘤胃pH、VFA的影响。精粗比为4:6日粮中添加钾0.4%时,对照组、K2CO3、K2HPO4、KCl组间瘤胃液pH值、日粮NDF消失率、氨态氮浓度没有差异(P>0.05),钾来源明显影响人工瘤胃的日粮有机物消失率及TVFA、丙酸、乙酸浓度(P<0.05);精粗比6:4日粮添加0.15%的钾,结果表明钾来源对TVFA、丙酸、乙酸浓度没有影响,与不添加比较明显影响瘤胃pH值、氨态氮和日粮有机物及NDF消失率;试验结果表明K2CO3的作用效果优于K2HPO4和KCl。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4,(7):83-85
选用8只6月龄、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宁夏滩羊羯羊,采用成组试验设计,研究锌缺乏对滩羊瘤胃发酵的影响(2组基础日粮一致,试验组的锌为日粮中实际含锌量,经实测为23.8 mg/kg;对照组的锌按营养需要供给为50.73 mg/kg)。结果显示:缺锌可降低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酸(VFA)的含量以及乙酸/丙酸比值,但差异不显著(P>0.05);氨氮浓度显著(P<0.05)升高,瘤胃pH值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氨化稻草水平对瘤胃甲烷(CH4)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的影响。以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西门塔尔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未处理稻草、4%尿素氨化稻草和6%尿素氨化稻草为粗料,分别与精料混合料以6种比例配合日粮,其中精料与粗料的混合比例分别为0∶100、20∶80、40∶60、60∶40、80∶20、100∶0。应用Menke等(1979)的体外培养发酵技术进行培养发酵并测定日粮48 h的总产气量、CH4和VFA产量。结果表明:日粮精料/粗料为0∶100时,4%尿素氨化稻草组和6%尿素氨化稻草组总VFA(TVFA)产量显著高于未氨化稻草组(P<0.05);随着日粮精料比例增加,乙酸、丙酸和TVFA产量显著增加(P<0.05),乙酸/TVFA和乙酸/丙酸显著下降(P<0.05);当日粮精料/粗料为40∶60时,4%尿素氨化稻草组和6%尿素氨化稻草组48 h CH4产量显著高于未氨化稻草组(P<0.05),并且4%尿素氨化稻草组48 h总产气量显著高于未氨化稻草组(P<0.05),在一定程度上高于6%尿素氨化稻草组(P>0.05);随着日粮精料比例增加,CH4产量和总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48 h总产气量和CH4产量的组合效应值最高的组为日粮精料/粗料40∶60的4%尿素氨化稻草组;各组48 h总产气量均产生正组合效应,4%尿素氨化稻草组中CH4/TVFA均产生负组合效应。由此可知,CH4产量与日粮精料/粗料和日粮中粗料的品质有关。当日粮精料/粗料为40∶60时,4%尿素氨化稻草组48 h总产气量和CH4产量最高,但CH4/TVFA最低。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与气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不同精粗比日粮(C∶F=8∶2、5∶5及2∶8)中添加PUF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p H,2∶8组在各培养时间点均高于其他2组。6 h时2∶8组与8∶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与5∶5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2 h时2∶8组较其他2组,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液氨氮质量浓度(NH3-N),在各培养时间点,2∶8组均高于其他2组,且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与丙酸浓度,12 h时2∶8组与8∶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2∶8组瘤胃液TVFA与丙酸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发酵液丁酸浓度,6及12 h时2∶8组瘤胃液丁酸浓度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12 h时5∶5组与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酵液丁酸/丙酸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2∶8组的甲烷、CO2及H2生成量最少。6 h时2∶8组甲烷产生量较其他2组差异极显著(P0.01)。6及9 h时2∶8组H2产生量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PUFA时,精粗比为8∶2、5∶5和2∶8的日粮组中,2∶8组最适合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液pH值、VFA以及血液中VFA含量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日粮,预饲期15 d,采样期3 d。结果表明,高精料组(HC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低精料组(HR组)(P<0.05);在采食后3 h,HC组与HR组瘤胃液pH值均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5.71和6.08。除了乙酸含量外,HC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分别比HR组提高4.99%、5.58%、21.81%、17.95%、18.27%、1.66%。HC组血浆中各种VFA的含量均高于HR组,其中丙酸、丁酸含量两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HC组瘤胃液以及血浆中乙酸与丙酸比值均低于HR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C组瘤胃液乙酸、丙酸、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R组在采食后3 h达到最大值,两组日粮血浆中VFA浓度均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采食前水平。结论: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和血浆中VFA含量增加;瘤胃液VFA生成速率HC组高于HR组。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日粮添加复合异位酸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平均体重为(25.4±0.75)kg的健康麻城黑山羊为试验动物。I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I;II、II组分别饲喂含0.3%和0.6%复合异位酸(钠盐形式)的试验日粮。采用Co-EDTA标记法测定小肠食糜流通量。结果表明:各组瘤胃液pH差异不显著(P>0.05)I;I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提高了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P<0.05)并极显著提高了丁酸浓度(P<0.01),极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前胃消失量和消失率33.55%和12.25%(P<0.01);与对照组相比I,II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乙酸、TVFA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并极显著提高了丁酸浓度(P<0.01),显著提高了NDF前胃消失率8.19%(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