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6 ̄1997年2年中在太湖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reganiu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并发现其中有2个样品的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进一步DNA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其它种银鱼,表明太湖中可能存在5种银鱼。  相似文献   

2.
太湖中大银鱼_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夏德全 《水产学报》1999,23(3):254-260
利用RAPD技术对太湖中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新银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在太湖中的6个采样片采到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在两个采样片得到了寡齿新银鱼的样品。结果表明,太湖中不同水域的三种银鱼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三种银鱼中,大银鱼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显示最大,太湖新银鱼的次之,寡齿新银鱼的最小,说明大银鱼的遗传变异性最小,寡齿新银鱼的最大,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变异性界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1996~1997年 2年中在太湖 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mpniu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并发现其中有2个样品的 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进一步的DNA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  相似文献   

4.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营养成分分析熊传喜,杨干荣,王宝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目前,某些银鱼已成为我国优质的增殖对象。对银鱼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种群生态以及增殖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多,但对银鱼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对...  相似文献   

5.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移植成功的多个实例说明,前者的潜伏其明显短于后者,其原因在于大银鱼怀卵量较多,又由于其个体较大,形成的资源量大大超过太湖新银鱼,因而理应成为国内银鱼移植(尤其是向北方移植)的首选种类。  相似文献   

6.
王卫民 《水利渔业》1998,(6):9-10,30
近太湖新银鱼受精卵对孵化条件要求不高,只要保证充足的溶氧,可以静水孵化。水温7-10.6℃时,孵化期232.8h,水温10-13.5℃时,孵化期174.3h。鱼菌孵出后4d,可以平游。不投饵情况下,鱼苗可15d以上。刚孵出鱼苗平均体长2.7mm,1周后可长到3.9mm,两周后长到5.3文章对胚胎发育的各主要阶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水库移植太湖新银鱼综合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6年起,广东省已在20多座水库移植了太湖新银鱼,初步成功的2座,已监测到银鱼的10座。太湖新银鱼适宜在广东省水库适宜生长,且生长良好。对移植操作技术,影响移植效果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提出了移植后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活在湖北淤泥湖中的近太湖新银鱼进行了生长研究。结果为:①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W=2.312×10^-6L^3.00;②全长生长方程:Lt=72.3(1-e^-0.3(t^-0.1)),体重生长方程Wt=0.8738(1-e^-0.3(t^-0.1))^3。③L∞=72.3(mm),W∞=0.8738(g),k=0.3t=0.1,拐点年龄ti=3.7月龄,拐点体重Wi=0.25g。  相似文献   

10.
太湖新银鱼胚胎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帼英  刘玲 《水产学报》1990,14(4):357-358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我们以胚胎细胞制取染色体标本,进行了太湖新银鱼春季群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简称螯合盐)的制备过程与方法,以及在网箱养鲤中与无机盐添加剂的对比试验结果。研究表明,此法制备的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方法简单,产品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在本实验条件下微量元素与复合氨基酸螯合效果好。用该产品与无机盐对比养鲤试验表明,添加螯合盐的三个试验组分别比添加无机盐的对照组多增重68.1%,46.9%,37.1%。饲料系数下降率分别为41.7%,33.3%,29.2%。t检验表明,三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对16种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利用三氧化二铬为指示物,测定了平均体长在8.0-9.0厘米的对虾对卤虫等16种不同饲料源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按消化率的高低顺序排列则为:卤虫,蓝蛤,熟豆饼、秘鲁鱼粉、生豆饼、FS酵母、花生饼、ESB酵母、棉籽饼、肉粉、菜籽饼、羽毛粉、TPL-32酵母,血粉、麦麸和玉米粉,该研究结果为评价某一饲料源的营养价值和开发适于中国对虾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对亚油酸、亚麻酸的营养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梯度法设计亚油酸、亚麻酸三水平饲料试验。结果指出,中国对虾的增重率和存活率受饲料中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和比值双重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国对虾对亚油酸、对亚麻酸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16%和0.87%,二者的最适比值为2.48。作为必需脂肪酸,亚麻酸的活性高于亚油酸。在以富含亚油酸的植物蛋白饲料为主要原料的对虾实用饲料中,亚油酸对亚麻酸的比值偏高,而且二者含量均不足。按需要同时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将可获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4.
STUDIESONTHEOPTIMALREQUIREMENTSOFPANTOTHENICACID.BIOTIN.FOLICACIDANDB_(12)INTHESHRIMPPENAEUSCHINENSISLiuTiebin,ZhangJiameng,L...  相似文献   

15.
斑鳠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4尾斑鱯的含肉率及其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该鱼(鲜样)含肉率 73.37%;肌肉中含粗蛋白 19.60%,粗脂肪 0.36%,粗灰分 1.20%,水分 3.18%,无氮浸出物0.33%。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84.63%,其中必需氨基酸36.19%,占氨基酸总量的 42.77%;游离氨基酸总量 593.96mg/100g;必需氨基酸指数为 53.18。认为斑鱯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淡水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太湖新银鱼(N. Taihuensis Chen)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太湖新银鱼亲鱼捕获后的存放时间、优质亲鱼的挑选、雌雄亲鱼的配比、人工授精的操作、授精卵的漂洗去污、孵化用水的处理、授精卵质量鉴别、孵化管理等项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纯化的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进行了超微结构、紫外吸收、核酸类型及多肽SDS-PAGE的研究。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对HHNBV的两分离株和MBV进行了血清学比较研究。用TMV作为内标定物测得病毒粒子大小为150nm×450nm,其衣壳为两个帽状物端夹13圈螺旋对称的园柱体结构。病毒在260nm处吸光系数为0.117mg/mL/OD260。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分子量大于35×106d。病毒囊膜有12种主要多肽。病毒衣壳有两种主要多肽。从寿光(HHNBV—937)和青岛(HHNBV—938)分离到的病毒种在SDS—PAGE和抗HHNBV—937单抗ELISA反应上没有显著差异。HHNBV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在抗原决定簇上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5种淡水鱼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刘玉芳 《水产学报》1991,15(2):169-171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事业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在对海水鱼类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提取和利用等研究取得了成果的基础上,又逐渐转对淡水养殖鱼类脂肪酸的研究并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的一些文献、资料显示,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在淡水鱼类脂肪酸的研究领域中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对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对象的鲤科鱼类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却几乎尚未开展。为此,作者对五种鲤科鱼类(草鱼、鲤、鲢、鳙、团头鲂)的脂类脂肪酸组成进行了考察,从而分析了它们的营养价值,并为研究该五种鱼类的脂肪酸代谢过程提供了基本数据。这对于改善养殖条件,提高淡水鱼类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虾、蟹、贝幼体以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新月菱形藻和铲状菱形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20∶5(n-3),杷夫藻提供的主要是22∶6(n-3),在本试验条件下既能使微藻快速生长,又能合成较多脂肪以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适温度因藻种而异,新月菱形藻为20℃、铲状菱形藻为15℃、杷夫藻为2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的肌肉、肝胰脏、性腺及卵的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都含有大量的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这与其它海洋甲壳类的脂肪酸组成相类似;与野生的中国对虾相比较,人工养殖对虾的各组织及卵含有较高比例的亚油酸及较低比例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野生与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在脂肪酸组成上的这一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生态环境及所摄食物的不同所造成的。从我们先前的实验证明ω-3系列和ω-6系列长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中国对虾的必需脂肪酸,其中尤以DHA最为重要,对于幼虾的生长及亲虾的成熟都是必需的。可见在人工养殖中国对虾的配饵中添加富含DHA的脂肪源将是提高人工养殖对虾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