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盐胁迫对星星草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在盐胁迫下,星星草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并与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强而增强,当超过一定浓度(3.0%Na2CO3)时则趋减弱,尔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似,但变化幅度较小。丙二醛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紫花苜蓿为材料,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及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对苜蓿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技术来研究外源NO及反向调控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并探讨NO调控苜蓿种子耐旱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PEG胁迫下外施0.1mmol·L~(-1) SNP,第6天时较PEG处理POD活性降低了32.72%;第4天时SOD、CAT活性较PEG处理升高了10.48%、23.60%,有效缓解了PEG对紫花苜蓿萌发中种子的氧化损伤,提高其抗氧化能力。PEG胁迫下添加c-PTIO抑制了苜蓿萌发期的抗氧化系统活性。从同工酶的谱带数量和强弱来看,POD同工酶各区带活力均随PEG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第2天酶带只有1条,而第4天酶带呈现9条;SOD和CAT同工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但酶带强弱有一定变化,S3酶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弱;CAT同工酶谱带则一直保持2条带,无明显强弱变化。因此,外源NO在PEG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中抗氧化酶快速响应并在维护氧自由基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 MT)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中苜1号’(耐盐)和‘渭南’(敏盐)为材料,根施浓度为25(MT1),50(MT2),70(MT3),100(MT4),150(MT5)μmol·L-1的褪黑素预处理,用浓度为150 mmol·L-1的盐溶液胁迫并分析处理前后紫花苜蓿幼苗生理及光合指标。结果表明:150 mmol·L-1盐浓度使植株生长受明显抑制,当褪黑素浓度为50,70,100μmol·L-1时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2种紫花苜蓿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各浓度褪黑素处理均显著提高2种紫花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50,70,100μmol·L-1MT处理显著提高2种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外源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1时对...  相似文献   

4.
NaCl胁迫对唐古特白刺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NaCl浓度(25,50,75,100,200,300,400 mmol·L-1,以0 mmol·L-1为对照)对其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10,20,30 d后,抗氧化物酶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大呈相似的规律性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低浓度盐胁迫(25~100 mmol·L-1)时上升,高浓度盐胁迫(200~400 mmol·L-1)时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盐浓度增加持续上升;脯氨酸(Pro)含量在胁迫10,20,30 d后,均随盐浓度增高而持续上升,同一盐浓度下,10~20 d上升幅度较大、20~30 d上升幅度较小;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可溶性糖(SS)含量在低盐浓度胁迫时上升,高盐浓度胁迫时下降。  相似文献   

5.
辛夏青  魏小红  韩厅  岳凯  赵颖 《草业学报》2018,27(10):105-112
以紫花苜蓿为材料,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及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对苜蓿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技术来研究外源NO及反向调控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并探讨NO调控苜蓿种子耐旱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PEG胁迫下外施0.1 mmol·L-1 SNP,第6天时较PEG处理POD活性降低了32.72%;第4天时SOD、CAT活性较PEG处理升高了10.48%、23.60%,有效缓解了PEG对紫花苜蓿萌发中种子的氧化损伤,提高其抗氧化能力。PEG胁迫下添加 c-PTIO抑制了苜蓿萌发期的抗氧化系统活性。从同工酶的谱带数量和强弱来看,POD同工酶各区带活力均随PEG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第2天酶带只有1条,而第4天酶带呈现9条;SOD和CAT同工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但酶带强弱有一定变化,S3酶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弱;CAT同工酶谱带则一直保持2条带,无明显强弱变化。因此,外源NO在PEG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中抗氧化酶快速响应并在维护氧自由基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氯化钠胁迫对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研究了氯化钠(NaC l)胁迫下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酶谱,分别测定其酶活力。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 l胁迫时,桑树叶片SOD的活性升高,CAT活性稍有降低,在高浓度NaC l胁迫时桑树叶片SOD活性降低,CAT活性随NaC l浓度增加活性升高;随着NaC l胁迫时间的延长,SOD的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在胁迫初期降低,随NaC l胁迫时间延长活性升高,胁迫超过一定时间后活性降低。同工酶酶谱分析显示,在NaC l胁迫下桑树SOD、CAT同工酶酶谱不仅有活性的变化,也有谱带的消失和新的谱带形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幼苗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对硅的响应。结果显示,随盐浓度增加高羊茅生物量逐渐降低,而盐浓度小于50 mmol·L~(-1)或大于250mmol·L~(-1)时,硅对高羊茅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盐浓度介于50到250mmol·L~(-1),硅显著提高了高羊茅生物量(P0.05)。随着盐浓度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添加硅虽然提高了POD、SOD和CAT活性,但不同酶显著增加时盐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盐浓度为200和250mmol·L~(-1)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峰值,添加硅均降低了高羊茅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上述结果表明,硅对高羊茅适应盐胁迫能力的影响在盐浓度间存在分异,过低或过高盐浓度时,硅对高羊茅适应性没有显著影响,中盐浓度时,硅能通过增强高羊茅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改善渗透调节过程和降低膜质氧化来增强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两种草坪草抗性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不同NaCl胁迫处理对盆栽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表明,随盐胁迫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的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在中等盐浓度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盐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又开始下降;随盐浓度的提高,绿叶相对生长量下降、质膜相对电导率提高;与多年生黑麦草相比,盐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的绿叶相对生长量、SOD酶、CAT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后者,质膜相对电导率则低于后者,特别是在中高度盐胁迫时。  相似文献   

9.
不同盐生境下硅对高羊茅生物量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盐生境下硅对高羊茅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羊茅幼苗生物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200 mmol/L的盐浓度为高羊茅幼苗的临界盐浓度,盐浓度小于该临界值时,添加硅显著增加了高羊茅幼苗生物量;盐浓度大于该临界值时,硅对高羊茅幼苗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说明硅调节盐生境下高羊茅的生长能力与环境内的盐浓度密切相关。在盐浓度临界值之内,水培条件下硅通过增加盐胁迫下高羊茅幼苗体内SOD、CAT、POD活性,降低盐胁迫条件下高羊茅幼苗体内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其中盐浓度为100 mmol/L时,丙二醛含量降幅最大,为18.05%,当盐浓度为50 mmol/L时,脯氨酸含量降幅最大,为23.63%。这不仅说明了硅可增强高羊茅幼苗适应盐生境的能力,而且证明了硅直接参与了盐胁迫条件下高羊茅的生理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威斯顿"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0,0.5,1.5,2.5mmol·L~(-1))对不同NaCl处理(0、0.3%、0.6%、0.9%、1.2%)下紫花苜蓿苗期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在0.6%、0.9%和1.2%盐浓度胁迫下,添加0.5、1.5mmol·L~(-1)外源水杨酸后,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见,适宜浓度水杨酸可以改善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提高其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侵染的病理学致病机理,探究蛋白/酶的分子变异特征,本研究对GPV感染雏鹅血液中的蛋白质、保护酶、蛋白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结构和功能等进行了生化—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GPV感染雏鹅的血液中(血浆和血细胞)蛋白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酯酶(Est)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46和1.63、1.51和1.49、1.50和1.14、1.36和1.73、1.30和1.53倍.GPV感染雏鹅的血浆中,SOD同工酶增加了2条谱带(134和239);Est同工酶增加2条快区主带,减少了2条慢区谱带;酶蛋白减少1条慢区谱带(304);蛋白质新增加4条主带(131、86、43、33 ku).而血细胞新出现2条POD同工酶谱带(93和203),分别增加了1条(160)中区SOD同工酶谱带、1个快区Est同工酶谱带、2个慢区酶蛋白谱(223和330)和4个蛋白主带(144、104、58、53 ku).提示GPV感染应激与寄主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保护酶、蛋白酶及同工酶相互网络协作会引起酶的谱型、活性等生化特征变异,直接或间接调控代谢途径与病理生化性能,增强机体对入侵GPV的防御应激性能.因此,蛋白质、保护酶、蛋白酶及同工酶是GPV感染的应激靶标,可作为雏鹅易感GPV致病机制研究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GPV (goose parvovirus),and explore the molecular variation of protein/enzyme,the protein,protective enzymes (Est,POD,SOD,protease) and isozyme from goslings blood infected with GPV were analyzed by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protease,content of protein,the activities of POD,SOD and Est (in plasma and blood corpuscle) from goslings infected with GPV were 1.46 and 1.63,1.51 and 1.49,1.50 and 1.14,1.36 and 1.73,1.30 and 1.53 time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In the plasma of goslings infected with GPV,2 bands (134 and 239) of SOD isozyme appeared,2 fast-zone enzyme band appeared and 2 slow-zone enzyme band deleted in Est isozyme,1 slow-zone zymoprotein band (304) deleted and 4 new main protein bands (131,86,43 and 33 ku) appeared.In the blood corpuscle of goslings infected with GPV,2 new enzyme bands (93 and 203) of POD isozyme,1 medium-zone enzyme band (160) of SOD isozyme,1 fast-zone enzyme band of Est isozyme,2 slow-zone zymoprotein band (223 and 330) and 4 new main protein bands (144,104,58 and 53 ku) appeared.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GPV stress and host protein/enzymes and isozyme gene expression would result in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of activity and isozyme patterns of protein/enzymes,an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metabolic approach and pathological biochemical function on goslings infected with GPV,and enhance the defense and stress ability of GPV.Therefore,protein/enzymes and isozyme might be sensitive enzyme of GPV infection stress,and were effective marker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n investigation of virus genotype interaction with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host.  相似文献   

13.
家蚕血液酯酶同功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24个家蚕品种及杂交种从三龄到后蛹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液酯酶同功酶酶谱.结果表明:家蚕血液中存在着丰富的酯酶同功酶酶带类型,整个试验可观察到22条酶带,根据其迁移率及染色特点可分为A、B、C、D、E五大染色区.在不同发育阶段中共有13条酶带经常显现,后蛹期主要同功酶酶带活性降低,但非主带A-1区酶带却清楚地显示出来.在幼虫阶段,酶带的数目及活性防着食下量的增多而增人.并观察到A-2-b带与B-2带的表现最为突出,推测A-2-b带可能是家蚕血液部酶同功酶的基本酶带.进一步分析表明,A-2-b带活性与大多数经济性状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外源Ca2+和水杨酸对苜蓿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下外源Ca2+与水杨酸(SA)对3种苜蓿(甘农3号、金皇后和新疆大叶)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外源Ca2+和SA对苜蓿幼苗的NaCl胁迫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显著(P<0.05)增加供试苜蓿植株的株高,提高植株叶绿素和根、叶K+含量,降低植株根、叶Na+含量和Na+/ K+.Ca2+和SA分别单独处理和二者复配处理对供试3个苜蓿品种的缓解效果不同,其中以Ca2+和SA复配组合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Ca2+和SA复配组合处理后甘农3号、金皇后和新疆大叶苜蓿幼苗的株高分别增加了46.1%、45.7%和45.2%,叶绿素含量依次为对照的3.71、2.84和1.61倍;甘农3号和金皇后苜蓿根部Na+含量分别降低了94.9%和89.4%;金皇后苜蓿叶部Na+含量降低了78.6%.Ca2+和SA复配组合处理对盐害的缓解效应大于单一Ca2+、SA处理;SA的缓解作用大于Ca2+.  相似文献   

15.
海藻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肉鸡饲粮中添加1.5 %海藻多糖 ,对山东地方特色保种白羽鸡进行饲养试验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血液中脂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蛋白质的多态。结果表明 ,处理组90Ku蛋白亚基组分表达程度显著增强。EST同工酶快区Es -1位点 ,由多等位基因控制 ,酶带着色程度显著减弱 ,其活性下降42.7 %。LDH同工酶出现3条酶谱带 ,酶带着色的程度明显增强 ,其活性增加3倍。此外 ,添加组的饲料利用率、增重及生长性能明显提高 ,提示海藻多糖直接或间接调控基因表达水平 ,与生长性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遗传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雪婷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09,17(3):343-348
为初步判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Native 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的遗传特异性,及与其他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借助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包括该材料在内的41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POD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22条酶带,最多9条,最少5条;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出现6条酶带,其特征谱带为Rf0.26;将0,1二态性矩阵转化为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40个材料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为其在形态学上与其他苜蓿的差异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外源钙对苜蓿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用10 mmol/L CaCl2对苜蓿浸种,进行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的干旱胁迫,结果表明,外源钙提高了苜蓿叶片POD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减轻了膜透性及对叶绿体结构的伤害,提高了苜蓿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对钴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寇江涛  师尚礼 《草业学报》2015,24(9):146-153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o2+(0,0.25,0.50,1.00,2.50,5.00 mmol/L CoCl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Co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胚芽长、胚根长、根系活力和干重均显著降低,而且Co胁迫对发芽势的抑制作用大于发芽率,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胚芽;低浓度Co胁迫(0.25和0.50 mmol/L)下,苜蓿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水解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CK均无显著差异,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随着Co胁迫浓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蛋白水解酶、SOD、APX、GPX、CAT活性均显著下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羟自由基(OH·)浓度、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说明高浓度Co胁迫使得苜蓿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下降,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从而抑制了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专性寄生菌豌豆白粉菌接种紫花苜蓿,采用比色法和组织化学法对活性氧·O2-和H2O2迸发的时间、强度及作用位点进行了研究;并就侵染部位的叶片制作了石蜡切片,对叶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性品种庆阳苜蓿·O2-和H2O2迸发均呈双峰形,·O2-出现在接菌后4和48 h,H2O2出现在接菌后4和24 h,且第一次高峰强度高于第二次;而感病品种德宝苜蓿·O2-含量未出现明显波动,H2O2迸发呈单峰形,仅在接菌后4 h出现一次迸发高峰。对活性氧ROS的作用位点进行研究发现,在叶片表面和内部细胞均未发现蓝色的·O2-沉积位点;而H2O2产生并积累于苜蓿上、下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及受侵染处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此外,首次发现病原菌侵染后,苜蓿叶片组织结构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表皮细胞下的栅栏组织由一个长柱形细胞变为了多个卵圆形细胞,以致难以区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植物种与病原菌互作中,活性氧积累的时间和强度均不相同,启动防御反应的活性氧种类亦不同;苜蓿叶肉细胞结构和形态改变可能是抵御白粉菌侵染的积极反应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