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是一种生育期校长的作物,如陆地棉从播种到吐絮有一百二十至一百四十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吸取多种营养元素,尤以氮、磷、鉀三种元素最多。我省沿江棉区的棉田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部分丘陵棉田的土壤为黃白土、黄泥土。总的来說,土壤肥力是不高的,氮素很缺。据1961年在安庆市大渡口地区进行土壤分析結果,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19%、全氮0.0885%、速效磷0.0082%、速效鉀0.0012%,粘壤土有机质含量1.72%、全氮0.106%、速效磷0.0073%、速效鉀0.0013%。只有增施肥料,才能提高产量。目前氮肥每亩实际施用仅合純氮三点五至七斤,与生产需要相差很远。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施肥方面,研究如何經济有效施用化肥,达到施肥少增产乡,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輪作換茬,发展冬季綠肥,增加有机肥料,是个重要課題。这里仅就棉田經济施用氮磷化肥和种植綠肥問題,談談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花生品种花育36号和棉花品种邯258为材料,研究不同花生棉花间作处理下的土壤养分、产量和收益表现。结果表明,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花生棉花4∶2间作和4∶4间作处理则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棉花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亦可提高其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全氮含量降低较小。花生棉花6∶4间作可提高花生单株果重,比单作提高4.22%,但间作对花生百果重、百仁重和出米率影响较小。花生棉花不同间作处理的总收益均高于花生和棉花单作,且以4∶2间作处理的总收益最高,达38 025元/hm~2,其次为6∶4间作处理,为35 760元/hm~2,分别较花生单作提高19.41%和12.30%,较棉花单作分别提高39.59%和31.28%。综合考虑间作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认为,花生棉花6∶4间作为两作物间作的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3.
以编码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作为氨氧化细菌的功能基因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南疆枣树与棉花间作和单作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及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改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纯枣林、单作棉田差异显著,相似性低于60%。间作复合系统内冠下区、近冠区及不同层次的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变异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均隶属于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的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不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以Nitrosospiracluster 3a为优势菌。间作土壤中还有cluster 3b、cluster 1和cluster 4,群落组成较单作丰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碳(TOC)、全磷(TP)、速效磷(RP)和硝态氮(NO3-N)含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结构影响显著(P<0.05)。枣树与棉花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均高于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全磷、铵态氮、硝态氮、pH值和土壤含水量是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的关键理化因子(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夏播玉米大豆间作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吸氮量、土壤含水量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明确间作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率,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北省徐水县代表性农田设置玉米单作(T1)、大豆单作(T2)、玉米与大豆间作根部不分隔(T3)、玉米与大豆间作根部分隔(T4)4个处理,并对关键生育时期的作物生长、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进行实时观测。【结果】相对作物单作种植模式,间作产量优势明显,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间作模式总吸氮量(256.1 kg·hm-2)显著高于玉米单作种植(159.7 kg·hm-2)。玉米大豆间作主要通过促进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来提高间作系统生产能力,其中地上部因素对间作玉米生物量、产量和吸氮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81.6%、83.4%和75.7%,而地下部因素的贡献率仅为18.4%、16.6%和24.3%。间作玉米条带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单作玉米,隔根间作玉米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不隔根间作玉米,单作大豆与间作大豆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隔根对间作大豆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相对单作种植,间作系统降低了玉米收获后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而提高了大豆条带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对不隔根处理,间作隔根对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间作大豆土壤硝态氮含量。夏季无论是单作种植还是间作种植,其后茬小麦产量和吸氮量均无显著差异,但间作可以显著降低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P<0.05),相对玉米单作,间作种植的后茬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了87.2 kg·hm-2,其中地上部因素贡献率为77.5%,地下部因素对此贡献仅为22.5%。【结论】夏播间作种植产量优势明显,间作模式整体吸氮量高于玉米单作,其中地上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贡献大于地下部因素,并且夏播间作种植对后茬小麦产量和吸氮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对单作种植,间作种植降低了玉米条带土壤含水量而对大豆条带无显著影响,间作玉米条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而大豆条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但间作系统当季及后茬作物收获后的整体土壤硝态氮残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研究了广东新会滩涂围垦地柑桔与花生间作、柑桔与生姜间作、柑桔单作、花生单 作、生姜单作5 种种植模式对根区土壤速效养分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院(1)5 种种植模式的根区土壤pH 出现分 化,柑桔/花生和柑桔/生姜模式表现出极显著下降,其中以柑桔/花生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pH 最低;(2)种植7 个月 后柑桔/花生和柑桔/生姜两种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生姜和花生单种的根区土壤速效氮含量,而 两种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速效氮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5 种种植模式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均显著上升;(3)种植7 个月 后,柑桔单作的根区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柑桔/花生、柑桔/生姜以及单作花生的根区土壤速效磷含量,柑桔/生姜 和柑桔/花生两种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速效磷含量和花生单种、生姜单种之间无显著差异;(4)种植7 个月后柑桔/生 姜的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柑桔单种的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桔/生姜和柑桔/花生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速效 钾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桔/花生根区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种植期间显著上升;(5)5 种种植模式的根区土壤有机质 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和时间变化。由此可见,柑桔与其他作物间作对土壤速效氮、钾等养分的转化和维持有促进作 用,因而值得在该地区果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安徽农业科学》1963年第4期上发表的施久筹、晁明亮两同志写的《白土旱地的轮作制度研究》一文,对我帮助很大。但也觉得文中有几处不妥,特提出来供施、晁两同志参考。一、施、晃两同志认为,第一种轮作制度(即小麦——大豆——小麦——山芋)是一种用地与养地相結合的较好形式。我看不一定。从作物安排上看,三季作物中就有雨季(山芋、小麦)是耗肥作物。一季(大豆)是养地作物。种在大豆茬的小麦,由于土壤养份比较高,获得了亩产二百五十六斤;但是在山芋之后种的小麦就会因土壤养份降低,而保不住二百五十六斤的亩产。芋茬小麦收获后,土壤有机质要增加0.17%、全氮量只消耗0.0072%、速效磷要增加1.5ppmm、速效钾要增加15ppmm(即保持土壤有机質为1.34%、全氮量为0.0642%、速效磷为6.1ppm、速效鉀为40.0ppm)时才能保持大豆亩产七十四斤的水平,但事实上,小麦种后不可能增加土壤养份。所以说,芋茬种的小麦和芋茬小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花生玉米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泉花557及雪甜7401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花生单作、玉米单作和花生玉米间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花生玉米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4.7%和5.0%,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了2.6%和4.3%。(2)在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及花生成熟期,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8.0%、13.0%和34.7%,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11.1%、19.6%和6.4%。(3)在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及花生成熟期,花生玉米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1.5%、21.5%、11.2%和6.4%,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了46.4%、33.8%、27.3%和11.1%。(4)在花生成熟期时,间作根区土壤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15.11%和5.66%,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了3.42%、13.17%和11.3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生开花...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快速发展。红鳌螯虾作为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类,发展前景广阔。研究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对今后合理调控稻虾共作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优化施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水稻单作和水稻-红鳌螯虾共作2种模式,研究2种模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动态变化,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单种模式相比,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土壤氨态氮和速效磷平均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24.16%和48.10%;土壤的硝态氮、速效钾、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降低了1.00%、16.40%、3.93%、16.59%和52.80%。稻米产量和品质方面,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的水稻实际产量有所降低,但是可以降低稻米垩白度,稻米品质整体优于水稻单作模式。综上所述,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可以增加稻田土壤氨态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稻田活性碳库含量,降低稻米垩白度,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9.
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甘蔗单作、花生单作和甘蔗/花生间作3个种植模式,探讨甘蔗/花生间作对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pH值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甘蔗/花生间作能显著提高作物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却降低了根际土壤pH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甘蔗和花生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根际pH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在红壤上甘蔗/花生间作根际土壤的酸化是促进土壤磷有效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1 花生低产的主要原因 1.1土壤瘠薄肥力低 全县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0.8514%,全氮0.0596%,速效磷2.274ppm,速效钾103.8ppm,有效铁4.55ppm,有效锌0.55ppm.其中,有机质、全氮含量为5级(低),速效磷为6级(少-极缺磷状态),有效铁、锌对敏感作物的临界水平处于边缘值.  相似文献   

11.
1983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单季晚稻田间混播黑麦草和紫云英,以探索其增产鲜草量、改良土壤与促进后茬水稻生长的效应,并为发展畜牧业开辟饲料来源。 一、试验方法 试验地土壤为黄泥土,含有机质2.86%,全氮0.16%,速效磷11.3ppm,速效钾81.2ppm。试验设紫云英单播、黑麦草单播、黑  相似文献   

12.
我县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充分用地、积极养地、养用結合的丰富經驗。凡是遵循这些经驗的地方,土地越种越肥,产量逐年提高,但也有部份社、队没有根据当地的水、肥和劳畜力的实际状况,过分地提高了复种指数,打乱了一些合理的輪作換茬制度,结果“事与愿违”。因此,恢复和提高土地肥力,使用地与养地正确地結合起来,是当前、也是今后值得重视的間题。为此,我們于1962年初步地总結了一下本县农民用地与养地相結合的經驗,現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种土壤养分含量与烤烟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贵阳市植烟大黄泥土、大泥土、大砂泥土、黄砂泥土、黄黏泥土、砾石黄砂泥土等6个土种土壤养分含量与烟叶质量的关系,旨在为该区优质烤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贵阳市6个植烟土种土壤除有效硼缺乏,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含量过高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处于适宜水平;与大黄泥土、大泥土、黄砂泥土、黄黏泥土土种烟叶糖碱比显著相关的土壤养分指标分别为硝态氮含量,全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全磷、有效钾含量;大黄泥土、大泥土、黄砂泥土、黄黏泥土生产出的烟叶糖碱比均与某一个土壤养分指标(分别为硝态氮、全氮、铵态氮、全磷含量)呈典型的直线回归函数关系,而大砂泥土、砾石黄砂泥土2个土种生产的烟叶糖碱比与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大泥土上种植的烟叶最接近于优质烟叶标准,黄黏泥土最差,应在大泥土上大面积推广烤烟生产。  相似文献   

14.
河西绿洲灌区马铃薯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马铃薯与不同绿肥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为根茬处理高于压青处理,以马铃薯间作针叶豌豆(根茬)的折合产量最高,为27515.15 kg/hm2,较单作马铃薯增产14.7%。马铃薯间作箭豌豆混播毛叶苕子,绿肥鲜草产量最高,根瘤数最多,且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马铃薯间作针叶豌豆无论是根茬还是压青处理,不同层次土壤的含水量变化相对其它处理稳定;马铃薯间作甜豌豆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根茬处理高于压青处理,间作箭豌豆混播毛叶苕子(根茬)和(压青)处理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低于单作马铃薯。  相似文献   

15.
林间间种是提高林地利用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以果树黄皮为对象,设置黄皮与花生间作和黄皮单作共2个处理,探讨黄皮树冠外间种花生对黄皮经济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间种花生的黄皮茎粗、株高、冠幅以及分枝数均有显著提高;黄皮与花生间作,花生每667 m~2可产荚果247 kg,每667m~2地平均提高26kg;黄皮干物质养分氮、磷、钾含量2016年比2014年平均提高7.2%,可供养分氮、磷、钾含量平均提高26.7%;花生藤还田后,碱解氮含量提高16.4%~36.9%,有效磷含量提高9.6%~19.9%,有效钾含量提高4.0%~23.6%,有机质含量提高13.8%~42.8%。研究结果表明,黄皮与花生间作可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增加黄皮的养分含量,花生苗还田后,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组合式土壤肥料养分测定仪是河南农业大学白由路讲师等研制的用来快速测定土壤和肥料中的养分的小型仪器,它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土壤和有机肥料中的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精度为0.1ppm;各种磷肥中的有效磷和化学钾肥中的有效钾,测量精度为0.1%,土壤含水量的测量精度为0.1%。该仪器应用光电比色原理及比色皿中直接显色技术,能降低分析化验成本;创造性采用酶标滴头逐滴加药法,避免了试剂的混杂和浪费;应用硝酸试粉混浊液加入法,使土壤硝态氮的分析精度明显提高;改变了土壤速效磷的显色条件,使土壤速效磷显色稳定,重现性好。该仪器集仪器、药品于一体,结构新颖,配套齐全,快速准确,结果可靠,携带方便,各项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两熟制试验在较肥沃的鳝血黄泥土上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3.46%,全氮0.174%,全磷0.18%,速效磷37.5ppm,速效钾67ppm。三熟制试验田为黄泥土,有机质含量2.7634%,全氮0.1779%,全磷0.170%,速效钾49ppm。试验分“V”字型、片仓氏、一哄头(对照)三种施肥法。一哄头为二次重复,其他均为三次重复。顺序排列,小区面积两熟制18.2×15尺(0.046亩),密度3×5寸,每亩4万穴;三熟制19.2×12尺(0.038亩),密度3×4.5寸,每亩4.4万穴。品种均为广陆矮4号  相似文献   

18.
粮食和蔬菜間作是既增产粮食,又增产蔬菜的一种栽培方式。粮食产区可以在粮里套菜,不减少粮食生产而增产蔬菜。蔬菜产区可以在菜里套粮,不减少蔬菜生产而增产粮食。我国农民进行粮菜間作已有长久的历史,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經驗。本文仅据华北若干地区粮菜間作調查的結果,加以分析和介紹,以供推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间套作模式对地表氮磷流失的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单作、玉米间作芝麻、玉米间作花生、玉米间作大豆、玉米套种红薯对旱地地表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旱地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地表氮磷流失的拦截效应明显,氮磷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分别达77.21%~81.68%和63.68%~69.10%;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间作大豆和玉米套种红薯对旱地氮磷径流流失的阻控效应更加明显,玉米间作大豆的径流总氮、颗粒态氮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40.67%和39.15%,总磷和颗粒态磷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8.94%和39.84%;玉米套作红薯模式的总氮和颗粒态氮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8.07%和38.27%,总磷与颗粒态磷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1.75%和28.09%;玉米套作红薯模式的生产效益最佳,其经济纯收入较玉米单作提高了98.07%。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河南封丘石灰性潮土、江苏常熟中性黄泥土及江西鹰潭红壤3种典型土壤,研究室内纯培养过程中碱解氮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受磷钾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外源铵态氮在土壤中极易通过挥发、硝化、固定等途径而减少。不施氮条件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氮呈轻微下降趋势,且磷钾对有效氮无明显影响。施氮条件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氮显著下降,磷钾对有效氮的转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施钾比不施钾降低了黄泥土中碱解氮的含量,施磷处理的石灰性潮土中碱解氮高于不施磷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