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貉(Nyctereutes procyonides)属于犬科动物,原产于西伯利亚东部。貉的外貌似狐,如中等狗大小。体长(从吻端至尾根)50—80厘米,体重6—12公斤,尾长20—24厘米(约为体长的1/3)。体肥,腿短,耳小,两颊横生浅  相似文献   

2.
<正> 乌苏里貉(Nyctereutes Ussurienusis uatschie)是我国貉属动物七个亚种中体型最大、毛皮品质最佳者,目前黑龙江、吉林两省驯养的貉均为乌苏里貉。笔者1983年以来,对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及三江平原各县人工养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部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怎样养貉     
貉 (Nyctereutes procyonides Cray)系食肉目、犬科、貉属的一种大毛细皮的珍贵毛皮动物。其皮张毛足绒厚、御寒性强;板质结实而富有弹性,是国内外毛皮市场上销路最广的高级制裘原料之一。毛绒兼用的貉皮称“貉  相似文献   

4.
貉(Nyctereutes)在动物分类上属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貉属(Nyctereutes genus),别名貉子,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其皮是制做皮大衣、皮领、皮帽的高级原料.食毛症是笼养貉的常见病,该病导致貉被毛粗乱,轻者造成针毛、底绒参差不齐,尾根裸露;严重者皮肤外露,甚至出血、溃疡,给饲养户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毛皮动物。目前,我国养貉业飞速发展,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高地位。国内外对养貉技术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对貉在分子遗传领域的研究鲜有报道。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是1990年J.G.Williams等~([1])创建的。RAPD具有费用低、快速、简单、不需要预先知道研究材料的基因组序列等优  相似文献   

6.
貉(Nyctereutes procyonides Cray)系食肉目、犬科、貉属的一种大毛细皮的珍贵毛皮动物。其皮张毛足绒厚、御寒性强;板质结实而富有弹性,耐穿耐用,是国内外毛皮市场上销路最广的高级制裘原料之一。毛绒兼用的貉皮称“貉壳”,可制帽子、领子和男女大衣等;拔掉针毛后的貉皮称为“貉绒”。貉肉可食用、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且有治元脏虚痨及女子虚惫  相似文献   

7.
貉(Nyctereutes procyonides Grag)又名狸,系肉食目、犬科、貉属。貉在我国各地广泛栖息。貉皮轻而暖,板质良好,是国内外毛皮市场上销路较广的上等裘皮之一。拨针后的貉绒,可制翻毛大衣、帽子、上等皮褥等。拔下来的针毛,供制毛刷和毛笔的原料。貉体型似狐而小,体肥,腿短,尾短而蓬松,两颊横生长毛。体重一般6—7公斤,最高10—11公斤,体长500—700毫米,尾长170—200毫米。  相似文献   

8.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又名狸、土狗。属于食肉目、犬科、貉属,是一种名贵的杂食性毛皮动物。近几年来人工养貉发展很快,已成为很有前途的饲养业。有关貉的生理常数方面的详细材料目前还未见报导。为了掌握貉的生理常数和血液学方面的几种主要指数,给兽医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我们于1983年对野生貉、家养一代和二代貉的生理常数和血液指数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貉东北亚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Ussuriensis Matshie 1907)俗称“貉子”,它是较名贵的毛皮动物之一。其毛皮又为制裘原料的上品。其组织结构,至今尚未见有系统报道。现将我们  相似文献   

10.
赤狐,狗獾,貉的野外活动痕迹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竞波 《野生动物》1991,(3):18-21,43
赤狐(Vulpes vulpes)、狗獾(Melesmele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东北地区的常见中型兽类,在黑龙江省共同分布在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沿岸,以及皖达山脉、松嫩平原等地,由于其活动习性和活动地点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少地区常同时有3种兽类的出没,野外足迹、洞穴等的鉴别往往容易混淆。因而若能正确地加以识别和区分,无疑对开展这3种兽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 影响貉皮质量的因素 1.1 产地 产于黑龙江省的黑河、抚远、饶河、虎林、密山等地的貉皮,其张幅大,皮板肥厚,毛绒长而密,尾短而毛绒紧,呈青灰色,光泽油亮,质量最佳;产于龙江、泰康、克山、尚志、延寿、宁安等地的貉皮,其张幅较小,皮板肥壮,色泽光润,但毛绒略薄,质量稍差。产于吉林省东部的貉皮,其张幅稍大,毛绒足,呈青黄色;北部和中部及其他地区的貉皮,其张幅略小,色泽深浅不一。产于辽宁省的貉皮,其张幅较小,毛绒较空疏,呈青黄色。产于河北省西北部的貉皮与辽宁省产的大致相同。产于江南各省的貉皮,比北貉皮毛峰短,底线耷,  相似文献   

12.
貉皮是养貉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其毛绒品质、毛色、板质、张幅及毛绒密度等,决定了养貉的效益和市场竟争能力,因此,貉皮质量的优劣,在养貉业中尤为重要。下面简要谈一下影响貉皮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产地 1北貉皮:产于黑龙江省的黑河、抚远、饶河、虎林、密山等地的貉皮,张幅大,板肥厚,脂肪丰厚,毛绒长而密,尾短毛绒紧,光泽油亮,呈青灰色,质量最佳。产于齐齐哈尔周围之北安、龙江、尚志、宁安等地的貉皮,张幅小,板肥壮,色泽光润,毛绒略薄,质量稍差。 2.南貉皮:产于江南各省,比北貉皮毛峰短,底绒空,但比北貉皮鲜艳…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五月气温突然升高的一天,笔者发现自家的一只产仔母貉午间填的饲料剩下一半,母貉蹲在笼箱门口呕逆不止,一边恶心,一边发出“(口欧)——(口欧)”的疼苦呻吟声,呼吸也十分困难.用手摸母貉和捕捉仔貉,母貉均无力反抗.投给新鲜鱼、肉也不吃.晚六时三十分,母貉病情加重,浑身瘫软,倒  相似文献   

14.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经过50年的人工驯养繁育,国内养殖种群不断扩大,但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了解很少,难以开展有效的遗传管理。本研究分析了东北、华北地区养殖貉种群(N=160)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控制区(CR)序列,并与已经发表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定义了5个Cyt b基因和6个CR序列单倍型,其中与俄罗斯产乌苏里亚种共享单倍型分别是3个和4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养殖貉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处于临界点(Hd=0.50)、核苷酸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Pi>0.5%),但二者均明显低于俄罗斯野生乌苏里貉种群。这种遗传多样性模式可能主要是由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导致的。此外,红褐色型貉遗传多样性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和白色型貉。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国内养殖貉种群分为3个世系,主要是乌苏里亚种、与同亚种的俄罗斯野生种群亲缘关系密切。研究还发现有1个单倍型(CH5-DH5)与越南产指名亚种共享同一个单倍型世系。这说明建群引种中可能偶然引入了华南地区分布的指名亚种。综上分析,我国养殖貉种群已经出现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迹象,需要监控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引入具有新基因型的野生貉种,制定科学的交配模式,避免近交衰退。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从1986年开始研究貉的人工授精问题,1987年春获得了貉人工采精和输精试验的初步成功.公貉采精30只次,其中27只次采精成功,成功率90%.母貉输精5只,受孕产仔3只,受胎率60%.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貉脖钳:用于貉的捕捉及固定.钳口呈圆形,直径为6.5—7厘米.捕貉时将钳口张开,卡住脖颈后立即闭合,然后双手摄住钳柄将貉提起.  相似文献   

16.
<正>母貉不发情怎么办?对于发情晚或不发情的母貉可以进行人工催情,办法如下:1.公母貉相邻饲养。由于公貉对母貉是一种性刺激,可以导致母貉卵巢上卵泡生长发育成熟,表现发情,接受配种。2.用促性腺激素催情,即对未发情母貉连续2日,每日2次(上午、下午)肌注FSH(促卵泡素)30克~50克;发情配种时,一次注射LH(促黄体素)25毫升~30毫升或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毫升~150毫升。或者用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0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次。每只母貉肌注三合激素2毫升也可。  相似文献   

17.
养貉     
<正> 一、貉的特性及人工饲养的意义在动物分类上。貉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狸属。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和苏联等国家。貉适应性强,我国许多省份都有野生貉,其中尤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所产的貉品质最佳。貉是珍贵的毛皮动物之一,它全身被覆丰厚的绒毛,针毛齐全而富光泽,板质结  相似文献   

18.
又称传染性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流行广,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在80—100%)是养貉热的一个重要病害。轻者死亡过半,重者全群覆灭。该病的主要特征是,高热(可达40—41.5℃)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貉病毒性肠炎于1984年8—9月间开始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先发生,85—86年在更多地区的貉场  相似文献   

19.
(二)配种方法1.配种日期:母貉和公貉发情时应适时配种,但配种期依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笼养经产貉不仅发情早,而且配种进度较快,初产貉次之,笼养野生貉最晚。从2月至4月都是配种期,个体何时配种,应根据发情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养貉的意义(一)养貉的历史及现状在我国的古书《尔雅》中,就有关于“貉子獾”的记载。朝廷的官员常依皮衣的种类区分级别,有“一品玄狐,二品貂,三品穿狐貉”的传说。时至今日,用貉绒精制的高级裘皮制品,仍为人们所喜爱。早在五十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对野生貉进行引种驯养,一度发展很快。近年来,随着多种经营的开展,又重新掀起了养貉热潮。不仅创办了国营养貉场,还出现了许多养貉专业户、重点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已拥有三个大型国营养貉场,有13个地、市40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