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环境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温家宝总理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循环农业跳出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的双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为例,阐述山区农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景宁发展林下经济是在浙江省推广"一亩山万元钱"富民模式的大背景下,为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景宁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景宁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种植模式单一、发展规模小、农户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市场风险大等制约因素,提出景宁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秦巴山区位于中国秦岭与大巴山之间,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景观特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地利用山区自然资源,是山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而人和自然资源是研究山区人地系统经济发展的理想切入点。发展特色经济是地区优势发挥的动力,特色经济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镇巴是秦巴山区的一个国家扶贫农业县之一,人口多且经济落后是事实。大力发展山区传统产业、合理开发山区资源、引导第三产业是镇巴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以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为例,探讨山区特色经济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169-173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新视角,是在实现山区功能定位、推进山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探索提出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分析目前已有的沟域经济相关研究成果,从沟域经济概念与内涵、发展理论、发展模式、具体问题、空间结构、产业发展、技术手段等方面,对其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相关进展进行梳理,总结了目前研究的相对薄弱环节;从沟域经济发展历程和发展研究分析其发展周期;生态文明沟域、沟域经济空间格局和沟域经济协同发展应是沟域经济转型时期亟须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景宁发展林下经济是在浙江省推广“一亩山万元钱”富民模式的大背景下,为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景宁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种植模式单一、发展规模小、农户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市场风险大等制约因素,提出我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设计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区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环境改善为准则层的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并对广西省大新县生态经济建设规划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新县生态经济建设综合水平将不断提升,到2015年后呈明显加速趋势,预测到2025年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现阶段建设规划把建设重点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节约等薄弱环节,较好地体现了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个别指标与总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今后建设中须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7.
农村沼气是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之一,在红河州尤其是石漠化严重地区资源严重贫乏,发展沼气更显得重要。以高原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结构调整来获取经济建设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以沼气池为重点的生态型美丽家园建设,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农村能源结构,逐步实现洁净化、高效化、无害化“三化一体”的农村美丽家园新形象;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可再生原料缓解能源供应问题。保护好石漠化山区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原生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经济体制下,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及其农村土地流转几种模式,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等等,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改革创新,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确保天下安、民心稳的基础产业,没有农业的发展,其它产业的发展将丧失根本;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没有占人口60%以上的农民富裕,就没有国家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小康水平,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小康水平;农村作为承担着大量人口和第一产业重任的不发达区域的代名词,没有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就谈不上实现国家整体和谐的目标。随着中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为紧迫的任务,对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要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定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路子;"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与该国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体制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竣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县域社会是县域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出甘肃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 67 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比较甘肃县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发展水平;甘肃县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很可能由于经济等基础条件的差异不断拉大;县域社会发展是经济、人口、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因素全面联动发展的系统工程。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甘肃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和人口素质的大力提高以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全面改善。同时,应密切注意并防范县域之间发展差距的继续拉大。  相似文献   

12.
彭文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95-6498,6506
立足大都市及其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分析沟域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诉求、社会经济驱动,探讨大都市山区沟域经济发展趋势。研究认为:大都市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应高度统筹发展,山区沟域经济应纳入大都市发展规划,由二元结构型、资源型、粗放型、农户收入型向都市山区型、市场导向型、低碳集约型、产业型沟域经济发展。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配套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切实推动山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郊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山区村镇发展将是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点。必须从各区县的实际情况和基本功能定位出发,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富民”这个核心,以战略性眼光和新的发展观,进一步研究山区生态村、生态镇的布局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和买方经济逐步形成的双重压力下,安西县以矿产品开采加工和皮棉加工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从资源优势、区域分工与合作、民营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探析了安西县工业发展的战略,认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应以其农业资源优势,尤其是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大中城市形成互补、共生的经济发展关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县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形成持久、稳定的经济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5.
山区的综合开发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民,培育新的增长点,保障社会稳定,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摸索武隆县乃至三峡库区综合开发的模式,笔者提出武隆县山区综合开发应发挥其山地特牧、矿产、水能及旅游四大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商品优势转化,提高资源人口承载能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6.
郑建  吴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55-22756,22771
为充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实验区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贵州毕节实验区“十一五”经济统计资料,选用17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实验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据此提出提高城镇化率、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和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洼地3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乳源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对该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并从中得到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开展"多规合一"是全面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优化和完善县(市)规划体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视角,以都匀市为例,分析县域"多规合一"实施中存在的差异与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以提高县域"多规合一"工作的可操作性,推进"多规合一"的实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因特殊地理人口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形成了全省东南部强、西北部弱的格局。因此,科学制定西北部县(市)的职教中心建设规划,建立职教中心建设的长效机制,将有助于山西省县级职教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角下县域循环经济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在空间上,就是要转变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本文在分析国外三大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域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大力发展区域中循环经济模式,即县域循环经济模式,并指出产业协同是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核心,最后探讨了政府在县域循环经济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