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氮肥及播量对水稻"绿旱1号"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旱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穗实粒数下降;在低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可提高有效穗数,但在高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对增加有效穗数效果不明显;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很小;各处理中,以A3B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518.3kg/hm^2,A2B2处理的产量次之,达11315.0kg/hm^2,较对照A1B1分别增产2073.3kg/hm^2、1870.0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21.9%、19.8%;“绿旱1号”在旱直播栽培的情况下,播量以30-45kg/hm^2、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纯氮)在225-270kg/hm^2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4.
研究用废旧塑料薄膜覆盖的荫棚遮光对粉皇后、美国红王、长城粉红、百利、毛粉802、合作908、四季青大红、L-402等8个番茄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荫棚遮光能显著提高番茄的单果重、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各个番茄品种的植株形态和结果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百利表现最好。百利和毛粉802两个品种适合荫棚越夏栽培,在荫棚遮光条件下,百利的茎长为171.88cm,节数34.6节,叶片数22.6片,花序量4.6个,单株产量1338.2g;毛粉802的果实横茎6.715cm,纵茎6.374cm,单果重167.25g,单株产量1321.5g。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的赤松茸栽培基料的制备条件。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玉米秸秆新鲜程度、破碎程度、栽培基料处理方式以及栽培基料含水量对赤松茸生长的影响。然后采用均匀设计优化栽培基料中主料(玉米秸秆)与辅料(稻壳、木屑、麸皮)的比例。结果表明:新鲜秸秆和干燥秸秆对赤松茸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切断碾压秸秆比粉碎秸秆的生物转化率高,但两者在营养生长时间上差异不显著;堆积发酵和不发酵对赤松茸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基料含水量为65%和70%时,对赤松茸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得生物转化率方程:Y=(0.2283+1.6970A+2.0280C-1.1132A2-10.7559C2)×100%,稻壳比例(A)和木屑比例(C)对生物转化率有显著影响,麸皮比例(B)影响不显著。当使用新鲜或干燥的秸秆并做切断处理,主料与辅料按玉米秸秆:稻壳:木屑:麸皮=1:0.762:0.094:0.05配比,调节基料含水量至65%~70%,配料后堆积发酵3天,该条件下生物转化率平均为97.5%,出菇时间平均为48天。该玉米秸秆栽培料配方简单,适用于赤松茸的栽培。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数量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玉米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可以增加大豆生长后期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其影响较小。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而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表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玉米秸秆腐解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玉米秸秆腐解、提高土壤肥力,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对照、水、水+N、水+微生物、水+N+微生物共5个处理,研究了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玉米秸秆腐解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和氮肥能促进秸秆腐解,加快土壤中有机态磷的矿化,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补施氮肥一方面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另一方面提供了微生物的氮素营养,提高其活性,促进了秸秆后期养分释放,加速有机态钾矿化分解,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2.62%-28.19%;适宜的水分、氮素和微生物配合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四个月后增加了7.62%-9.45%。综合比较各个处理对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水+N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是现代农业生产当中节约的生产调节措施,秸秆还能调节农田生态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本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土壤背景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及土壤养分变化影响。以小麦秸秆为实验材料,按照1%、2%、5%添加到白土、黄泥土、乌栅土中,进行小麦的培养实验,分别在不同时期测定小麦的主要指标,并且在第42天拔出小麦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试验结果:在3种土壤条件下,小麦的株高、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表明:在小麦生长初期添加秸秆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并且在不同土壤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11.
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农学报》2015,(4)
为明确淮北地区玉米生产的适宜秸秆覆盖量,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M0(0 kg/hm2)、M1(3 000 kg/hm2)、M2(6 000 kg/hm2)、M3(9 000 kg/hm2)、M4(12 000 kg/hm2)、M5(15 000 kg/hm2)和M6(18 000 kg/hm2)对玉米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节间长和株高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M4最高。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可显著增加玉米叶绿素密度和单株绿叶面积,但当秸秆覆盖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同秸秆覆盖量效果间的差异不再明显。玉米群体干物重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并以M4处理最高,分别比M0和M6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中期和成熟期增加了24.6%,17.2%,13.7%,8.6%和2.0%,2.3%,1.9%,0.8%。玉米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M4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ΦpsⅡ和ETR显著高于M0,而Fo却显著低于M0。玉米产量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M4最高,M0最低,分别为10 186.8,9 365.1 kg/hm2。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密度、单株绿叶面积、群体干物重、实际光化学效率与产量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淮北地区玉米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12 000 kg/hm2,秸秆覆盖量过高和过低皆不利于增产。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小麦蔗糖含量及其有关酶活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灌浆期间旗叶蔗糖含量及磷酸蔗糖还原酶(SPS)活性、籽粒蔗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均高于普通耕作处理。在各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处理中,15 cm深度秸秆处理在灌浆前期上述指标均有较高的表现,而花后21 天左右则低于还田25 cm处理,灌浆后期下降幅度较大;而穗下节间蔗糖含量还田25 cm 处理在花后7 天左右超过其他处理,因而蔗糖滞留量较高。在秸秆还田25 cm 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高,其穗数也最多,而穗粒数与15 cm还田处理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13.
长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合理优化施肥结构,制定科学的作物肥料配方,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006—2013 年笔者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4 种土壤进行长期定位配方施肥,研究了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配方施肥处理作物平均产量明显高于习惯施肥。2013 年配方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比2006 年增加,其中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较配方施肥处理大,而配方施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较习惯施肥处理大;2006—2010 年配方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变化不明显,2010 年后土壤有效磷呈下降趋势;2006—2013 习惯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对较稳定。配方施肥通过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和用量,大幅减少了肥料投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有效促进了土壤养分均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