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牛粪污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多地奶牛粪便污染处理工作存在效率低、处理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奶牛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因此,我国畜牧养殖人员需不断提高粪污处理技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粪污,实现粪污无公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本文简要分析奶牛粪便污染危害和处理模式,简要介绍粪污无公... 相似文献
4.
奶牛的蹄病是奶牛场常见的四大疾病之一.尤其是在规模化的奶牛场发生的几率特别大.本文主要探讨规模化奶牛场蹄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结合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分析总结针对蹄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法,并为我国规模化的奶牛场治理奶牛的蹄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设计5个菌种配伍的牛粪有机肥发酵剂(B1、B2、B3、B4、B5)和市售有机肥发酵剂(SS)分别对牛粪进行了发酵试验,对发酵温度、含水量、pH值的变化进行了监控,对所配制的发酵剂进行了活菌数、含水量及pH值的测定和部分发酵产物的质量(有机质、氮、磷、钾)测定及对油菜种籽的发芽率、生长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配方B5最好,发酵起温快,第2天达50益以上,发酵的第20天含水量降到50%以下,pH值在发酵的第15天降到6.5,发酵后的有机肥对油菜种籽的发芽率及生长量均最好,发芽率为100%,平均芽长7.79 mm,平均根长29.95 mm。此发酵剂的活菌总数为2.61×1010cfu/g,pH值和含水量分别为7.0、13.25%,均符合国家标准GB 20287-2006(活菌数≥2.00×109cfu/g,pH值5.5~8.5,含水量≤20%);发酵所形成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2.17%,氮、磷、钾含量7.10%,pH值为6.5,均符合行业标准NY525-2012(有机质≥45%,氮、磷、钾≥5%,pH值5.5~8.5)。对新鲜牛粪的发酵在20 d之内完成,符合大多数有机肥生产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设计5个菌种配伍的牛粪有机肥发酵剂(B1、B2、B3、B4、B5)和市售有机肥发酵剂(SS)分别对牛粪进行了发酵试验,对发酵温度、含水量、pH值的变化进行了监控,对所配制的发酵剂进行了活菌数、含水量及pH值的测定和部分发酵产物的质量(有机质、氮、磷、钾)测定及对油菜种籽的发芽率、生长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配方B5最好,发酵起温快。第2天达50℃以上,发酵的第20天含水量降到50%以下,pH值在发酵的第15天降到6.5,发酵后的有机肥对油菜种籽的发芽率及生长量均最好,发芽率为100%,平均芽长7.79mm,平均根长29.95mm。此发酵剂的活菌总数为2.61×10^10cfu/g。pH值和含水量分别为7.0、13.25%。均符合国家标准GB20287—2006(活菌数≥2.00×10^9cfu/g,pH值5.5-8.5,含水量≤20%);发酵所形成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2.17%,氮、磷、钾含量7.10%,pH值为6.5。均符合行业标准NY525—2012(有机质945%,氮、磷、钾≥5%,pH值5.5~8.5)。对新鲜牛粪的发酵在20d之内完成,符合大多数有机肥生产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9.
乳房炎疾病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易感牛、病原微生物、环境、人、挤奶设备外,还表现在致病菌的多样性和反复性。
一、乳房保健目的 通过奶牛饲料营养、饲喂方式、抗菌药和免疫调节制剂、环境调控、管理制度以期达到保健目的,以保证乳房健康措施为核心,从而提高产奶量,保证原料奶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为缩短鸡粪基质化生产有机肥的堆肥发酵周期,提高其产品质量,采用接种发酵剂并添加农作物有机附产物的方法研究不同菌种配伍的发酵剂(C_1、C_2、_3、C_4及C_5)对鸡粪堆肥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C_3和C_4处理的各项指标均较好。其中,其发酵初始气温37℃,第2天达40℃以上,并保持高温15d以上,发酵的第18天含水量降至35%以下;pH呈下降—上升—稳定的趋势,总体稍有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0~0.5);发酵有机肥对油菜种子的发芽及生长较好,其发芽率、芽长及根长分别为100%和97.5%,15.94mm和14.57mm,45.97mm和39.44mm,市售菌剂的发芽率、芽长及根长分别为95%、14.18mm、39.03mm。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总量及pH分别为86.62%和85.17%,8.85%和8.22%,7.5和8.0,均符合行业标准NY525—2012。2种处理对新鲜鸡粪的发酵均能在20d内完成,符合规模化有机肥生产企业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1.场址选择 选择一个地势较高、相对平整和利于排水的地块用来进行奶牛场建筑物的布局,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要高于室外地坪,以利于排水。如果有可能,应选择一块能够便于防风的场地,否则要种植防风林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目前,美国大部分奶牛饲养农户都实施全混日粮(TMR)饲喂技术。该项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哈瓦德博士研发出来的。首先在英、美、以色列等国推广应用,后来被引入加拿大、日本、埃及等国家。从1994年美国应用全混日粮(TMR)饲养技术情况看,全混日粮不仅应用于奶牛,也可应用于肉牛。当时这项技术在威斯康星州的普及率达20%~50%,实施牛群检定饲养农户占全州奶牛饲养总户数的50%,饲养100头以上规模的农户占全州饲养户数的75%。到了2002年全混日粮(TMR)饲养技术的普及率达80%以上。华盛顿州规模化饲养率达80%,纽约州高达9…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长三角地区规模化奶牛场氨排放特征,通过在线高分辨率监测系统对典型规模化奶牛场的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环节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不同环节、不同季节的氨排放信息,并计算得到本地化氨排放系数及排放强度。结果表明:规模化奶牛场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3个环节的年均氨排放浓度分别为(2.53±0.88)、(2.68±1.72)mg·m-3和(2.44±1.73)mg·m-3,氨浓度季节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为冬季的2.3~4.2倍。不同环节氨排放小时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日气象因子变化、畜禽活动和清粪管理等因素影响。温度是影响奶牛养殖氨排放水平的主要气象因素,与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3个环节的氨浓度水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14、0.817和0.942,而风速和大气压强则与各环节氨排放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在线监测获得了奶牛养殖氨排放本地化系数,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3个环节的年均氨排放系数分别为(13.14±5.17)、(7.71±5.17)kg·头-1·a-1和(9.72±4.47)kg·头-1·a-1,全年合计氨排放系数为30.57 kg·头-1·a-1。采用本地实测氨排放系数,建立了长三角地区规模化牛场氨排放清单,2018年长三角地区规模化牛场氨排放总量为3.39万t,氨排放主要集中在安徽省中北部和江苏省北部等集约化畜禽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夏季氨排放总量和强度最高,达到了1.36万t和151 t·d-1,是冬季的3倍多。 相似文献
19.
20.
该文分析了旌德县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养殖方式及分布区域,探索了规模场治污设施运行费用及环境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