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抗虫棉品种在滨海盐碱地的产量和熟相及其对去早果枝的反应,以早发型(鲁棉研17、21)、晚发型(鲁棉研18、22)抗虫棉和两者的F1杂交种(01H00、01H01)为材料,于2006-2007年在东营市盐碱棉田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早发型和晚发型抗虫棉品种间的早熟性和熟相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杂交种在2006和2007年分别比常规种增产5.7%~14.5%和4.7%~6.8%,并表现出较好的熟相。早发型常规抗虫棉去早果枝增产5.6%~8.4%,早衰得到延缓;晚发型常规抗虫棉去早果枝减产9.3%~13.1%,表现晚熟。利用不同熟相类型的常规抗虫棉配置杂交组合以及对早发抗虫棉品种去早果枝都是延缓早衰、提高盐碱地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棉花品种审定进入了除短季棉品种之外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新阶段,5年间共审定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65个,本研究对其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半部平均长度集中在27.1~32.7 mm,86.2%品种属于Ⅱ型;比强度集中在24.6~32.0 cN/tex,53.85%品种属于Ⅲ型,没有Ⅰ型品种,20%品种低于Ⅲ型;马克隆值集中在3.6~5.3,13.84%品种属于Ⅰ型,83.08%品种属于Ⅱ型。2004-2007年,纤维品质逐年变好,但由于2007年吐絮期长时间降雨,造成2008年纤维品质出现了下滑。总的说来,我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没有上半部平均长度≥31 mm,比强度≥34 cN/tex,马克隆值在3.7~4.2的综合表现Ⅰ型的品种,主要表现在比强度没有Ⅰ型品种,因而,我们的应该加强培育高比强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滨海盐土地膜覆盖对抗虫棉产量和熟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滨海盐碱地地膜覆盖对不同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和熟相的影响。[方法]以三个不同类型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33B、鲁棉研17号、鲁棉研15号为材料,于2004年在东营市滨海盐碱地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在露地直播(对照)和地膜覆盖条件下的产量、产量构成、早熟性和熟相表现。[结果]地膜覆盖栽培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产量,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覆膜栽培分别比露地栽培增产20.3%、9.0%和12.4%;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铃数和铃重,但对衣分的影响不大;品种间的熟相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露地和覆膜处理的熟相没有差异。与露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的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的霜前花率分别提高了4.3%、3.5%和2.8%。[结论]地膜覆盖没有促进早衰,却显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早熟性,是实现抗虫棉早熟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品质抗虫棉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抗虫棉的选育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抗虫棉品种的纤维品质需要改良.因此,培育纤维长、强、细兼备的高品质抗虫棉是"十五"棉花育种的重点内容.石家庄市农科院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的同时,就开始注重抗虫棉品种纤维品质改良研究,本文就我院高品质抗虫棉的选育结果略作分析,为我国抗虫棉品种纤维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芥蓝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系统聚类法对27个芥蓝商品品种的形态、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7个芥蓝品种在形态和产量性状上分为四个类群,第Ⅱ类群又可分为三个亚群,其中Ⅱ-1亚群的3个品种的株型和产量表现优良。27个芥蓝品种在品质性状上分为四个类群,第Ⅰ类群又可分为两个亚群,其中Ⅰ-1亚群的10个品种的品质综合表现优良。芥蓝各品种在熟性、形态、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差异明显,在实际中需根据生产目标选择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在两年间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抗虫棉品种的产量性状年份间表现基本一致,而纤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新棉33B在3个抗虫棉品种中产量性状表现最好。品种与年份的互作极为显著,2002年新棉33B在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2号,而在2003年则与对照品种产量相当。JS166在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等性状上两年间表现均较好,2003年还有较低的蕾铃脱落率。99035两年间在产量性状上与对照相比略有提高,但差异并不明显。所有3个抗虫棉品种2002年的纤维品质指标与对照相当,而2003年纤维长度和纤维整齐度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抗虫棉冀优851在新疆喀什农三师52团试种和示范推广,皮棉产量超出当地主栽品种中棉35和抗虫棉99B,品质达高品质棉指标.通过试种、观察、记载,逐步摸索出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表现早熟性好、纤维品质优良、抗虫性好、丰产性较好,在新疆喀什地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的适宜株行距配置模式,为黄河流域机采棉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试验筛选了3个冀中南地区主栽品种:冀棉958、石抗126和冀863,设置了75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4个不同的株行距配置,行距分别为80(Ⅰ),75(Ⅱ),70(Ⅲ),(100+50) cm(Ⅳ),同时设置常规种植密度45 000株/hm2为对照(CK,行距80 cm),研究了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不同品种的株高、茎粗和果枝台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尽相同;冀棉958和石抗126不同株行距配置的单株成铃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低密度下的CK,单株成铃率则均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单株成铃数以处理Ⅳ最高,其次为处理Ⅱ;冀棉958籽棉产量以处理Ⅳ最高,石抗126籽棉产量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籽棉产量则为处理Ⅱ与处理Ⅳ略高于处理Ⅲ,处理Ⅲ又略高于处理Ⅰ。推荐3个棉花品种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75 cm行距与(100+50) cm 2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抗虫棉的若干性状和利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类转基因抗虫棉和4个不同类型的推广品种为材料,于2002~2003年,对各供试材料的经济性状、农艺性状、早熟性和抗红铃虫性等进行了全面鉴定。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抗红铃虫鉴定试验在网室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棉尤其是抗虫杂交棉丰产稳产性好,在较一般棉田减少化学治虫70%左右条件下仍能获得高产,比非抗棉推广品种增产极显著。抗虫棉的纤维品质优良,抗虫性强,早熟性好,培育和推广抗虫棉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棉区纤维品质区域分布特征与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研究黄河流域试验环境与参试品种品质性状互作模式。【方法】选用2005―2014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19个试验点,作为试验环境;运用GGE模型绘制双标图,结合纤维品质性状选择对适宜的生态区划分进行探讨,并基于GGE双标图对纺纱均匀性指数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纤维的纺纱均匀性指数与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长度整齐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断裂伸长率、反射率表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与马克隆值显示为负相关但不显著。(2)黄河流域棉区纤维品质性状在19个生态试点的表现可划分为3个特征明显的纤维品质生态区。第Ⅰ生态区包括江苏泗阳、响水,安徽灵璧,河南新乡和商丘,其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纺纱均匀性指数都显著高于其余生态区,长度整齐度指数显著高于第Ⅲ生态区,且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协调较好,都达到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的Ⅱ型标准,为"优质纤维生态区"。第Ⅱ生态区包括陕西大荔,河南西华,山东宁津,河北石家庄和故城,其马克隆值较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表现一般,纺纱均匀性指数表现最差,为"普通纤维生态区"。第Ⅲ生态区包括陕西杨凌,山西运城,河南安阳,河北邯郸、沧州,天津宁河,山东惠民、金乡和临清,其马克隆值最低,其余性状表现中等,为"低马克隆值生态区"。【结论】本研究明确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的划分,可为黄河流域广适性棉花品种的选育、生态区划分和理想试验环境选择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中棉所66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为父本,配制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6年破格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150号]。它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12.
引进省内外抗虫棉新品种(品系)10份,以GK-1(国抗棉1号)为对照,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抗虫性及生育期等性状进行系统考查,结果表明,GK-19、抗虫王1号两个品种结铃性好,皮棉产量分别居第1、2位;GK-1结铃性差,并出现早衰。  相似文献   

13.
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117份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17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分别包括71个和46个品种(系).第Ⅰ、Ⅱ类群又分别分为6个和7个亚类群,第Ⅰ-1、Ⅰ-2亚类群各再分为7个品种群,第Ⅱ-2、Ⅱ-6亚类群分别再分为5个和3个品种群.第Ⅰ类群的品质较好,芥酸含量平均为4.3%,6个亚类群间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而第Ⅱ类群品质较差,7个亚类群闻差异较小.从中发现了长英、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田间消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和2009年利用田间病圃研究了17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黄萎病田间消长模式。基于各品种在不同调查时间点的2年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4种类型。分析发现,同一类型中不同品种的黄萎病田间消长模式相似,而不同类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第Ⅰ类品种表现为在调查的前、中、后期病情指数较低,且其病指低于其它3类;第Ⅱ类品种在整个调查时期病情指数也较低,但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第Ⅲ类品种在调查前期病指较高,中期病指略有降低,后期病指快速上升,发病高峰期病指较高,其病指在整个调查时期高于第Ⅱ类;第Ⅳ类品种调查前期病指较高,中期病指降低,后期病指最高,全年有2个明显的发病高峰,且其病指在8月20日前的几个调查时期均显著高于其它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棉花不同类型品种耐低钾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2004年我国棉区主栽的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常规棉与杂交棉以及不同熟性的48个品种/杂交种/品系为材料, 对室内液体培养条件(钾胁迫浓度为0.02 mmol L-1)下幼苗和田间缺钾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9.88 mg kg-1)上成株的耐低钾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抗虫棉组在苗期低钾条件下的生物量、吸钾量和钾利用指数以及田间缺钾土壤上的产量器官干重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非抗虫棉组20.1%、15.0%、23.7%和20.9%, 而且苗期生物量最低的5个品种均为抗虫棉, 田间产量器官干重最低的5个品种中4个为抗虫棉; 杂交棉组的上述各指标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棉组28.0%、19.9%、26.4%和43.2%, 而且苗期生物量和田间产量器官干重最高的5个品种中各有4个为杂交棉; 此外, 抗虫棉耐低钾的杂种优势强于非抗虫棉, 如杂交抗虫棉的上述各指标分别较常规抗虫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37.0%、24.6%、44.3%和59.4%, 而非抗虫棉组的杂交棉只有钾胁迫下的苗期生物量和田间产量器官干重显著高于常规棉27.7%和29.9%; 品种熟性不影响棉花的耐低钾能力; 各类型品种内部的耐低钾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常规抗虫棉耐低钾能力强的品种(系), 其苗期生物量和田间产量器官干重与常规非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耐低钾能力中等的杂交种相当。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喀什温室专用高产优质黄瓜品种,本研究选取了4个黄瓜品种,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4个黄瓜品种的株高、茎粗、主茎叶片数、单株瓜数,以及单瓜重和产量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处理Ⅰ和处理Ⅳ株型较高,处理Ⅱ主蔓较粗,主蔓叶片数依次表现为处理Ⅳ>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Ⅰ,单株瓜数依次表现为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Ⅰ>处理Ⅱ。单瓜重差异最大,处理Ⅰ高达225g,处理Ⅳ却只有138g,产量也因此而出现很大差异。综合分析,处理Ⅰ和处理Ⅲ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较好,处理Ⅳ瓜型较小但生长状况较好,可以密植或多蔓整枝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李艳  李强  李彦苇 《种子世界》2014,(11):36-37
<正>1影响小麦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1.1小麦种子的后熟作用小麦种子具有明显的后熟作用和较长的后熟期,后熟期一般在60d左右,且随种植季节及品种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春性小麦后熟期较长,冬性小麦则较短;红皮小麦后熟期较长,白皮小麦后熟期较短。处于后熟期的小麦种子表现为呼吸强度高、酶活性大、生理代谢旺盛且发芽率低等特点;完成生理后熟作用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将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省6个县245个农户两年的问卷调查材料为依据,对应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品种的效果以及不同基因来源、不同代数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调查所涉及的2002和2003年度,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农药成本、总成本和收益都比非抗虫棉品种高。转Bt基因抗虫棉1代种子比转Bt基因抗虫棉2代和3代种子产量高,但是两者收益之间的差异在两个年度有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农户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6个县245个农户两年的问卷调查材料为依据,对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品种的效果以及不同基因来源、不同代数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调查所涉及的2002和2003年度,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农药成本、总成本和收益都比非抗虫棉品种高。转Bt基因抗虫棉1代种子比转Bt基因抗虫棉2代和3代种子产量高,但是两者收益之间的差异在两个年度有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不同棉铃发育时期遮荫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中棉所41和鲁棉研18两品种为试材,设计3个遮荫时期(处理Ⅰ:棉铃发育0~20 d;处理Ⅱ:棉铃发育21~40 d;处理Ⅲ:棉铃发育41 d到吐絮),研究了遮荫对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遮荫使纤维长度变短,纤维伸长期增长,CK在25 d纤维达最大长度,处理Ⅰ、处理Ⅱ分别在35 d、30 d才达到最大长度,而处理Ⅲ对纤维伸长期没有影响;各时期遮荫都降低纤维断裂比强度和纤维成熟度,但使纤维细度增加,其中处理Ⅱ对纤维比强度、纤维成熟度和纤维细度的影响最大,与CK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Ⅰ和处理Ⅲ影响较小。各时期遮荫对两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