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璐璐  杨斌  肖华贵  饶勇 《种子》2017,(8):93-95
油菜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干旱是制约油菜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培育和种植抗旱品种是应对干旱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20份油菜材料根系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0份油菜材料的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根长、发芽率、鲜重、侧根数均比对照有所下降,且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活力指数综合筛选出2份较抗旱的种质资源材料,为生产推广使用及配制抗旱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春油菜区油菜生产的商品性、高效性和市场竞争力,使优良品种得到推广应用。【方法】通过育种家+种子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机制模式对高油高产优质高抗型油菜品种“鸿油88”在春油菜主产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结果】结果表明:“鸿油88”在春油菜主产区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丰产性、稳定性,具有抵御高温干旱的能力,相对增产潜力大。【结论】从根本上解决春油菜区油菜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保障油菜安全生产和供给。  相似文献   

3.
旱地油菜冻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堂 《作物杂志》2002,18(4):40-41
渭北旱塬是我省油菜主要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4万hm2 左右,总产量约8000万kg,主要分布在劳山以南、关中灌区以北广大地带。近年来,由于先进栽培技术的实施,油菜生产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不良气候、不良栽培因素的制约,油菜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特别是冻害尤为严重,已成为阻碍油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1 油菜冻害发生的原因1.1 冬季干旱寒冷渭北旱塬地处关中北部,没有灌溉条件,年降雨量仅500~600mm,且分布不均,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水量的1%~3%,冬春长期干旱……  相似文献   

4.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生产对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剧变,干旱胁迫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给油菜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研究甘蓝型油菜干旱应答的机制,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与白芥种间杂交的3个后代株系和扬油6号(Y6)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研究了15%PEG(polyethylene glycol)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4个株系的形态变化、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基因表达情况,发现在15%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条件下,与对照(Y6)相比,杂种后代株系种子萌发期的根长及苗高受抑制程度弱于对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部分后代株系的活性氧类物质积累显著低于对照,部分抗氧化酶基因在杂种后代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Y6中的表达量,说明杂种后代可能从亲本白芥中继承了抗旱性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是油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甘蓝型油菜品种Q2(抗旱型)和秦优8号(干旱敏感型)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外源生长调节物质独脚金内酯(SLs)和纳米材料(n-K2MoO4)对干旱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的生理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种子萌发,SLs和n-K2MoO4均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增加幼苗干重和子叶叶绿素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0.10µmol/L GR24+0.24mmol/L K2MoO4对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和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较好。外源SLs和n-K2MoO4通过提高油菜种子萌发期的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抗旱性。本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和纳米材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探究外源独脚金内酯(SLs)对油菜苗期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人员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0.18μmol/L SLs灌根处理对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油菜长势、光合速率、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外源SLs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菜苗期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干旱胁迫相比,SLs处理后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省保山市油菜种植面积已突破3.33万hm2,主要以种植冬油菜为主,冬油菜占全年种植面积的95%以上。2010年以来,冬季油菜生产受冬、春干旱影响较重。为促进油菜产量的稳步增长,在油菜栽培上集成了玉米套种油菜、烤烟套种油菜、稻田油菜免耕栽培等技术的推广,为油菜产量的稳步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玉米套种油菜栽培该技术突出"早和套",在玉米收获前15~20d,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浙江省桐庐县主要的春花作物,由于油菜秋发栽培、撒直播栽培等技术的推广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我县油菜生产,2004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达6530hm^2。但由于2004年秋冬出现的高温、干旱天气,加快了油菜生育进程,使部分春性偏强品种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提前进行。2004年11月初,我县部分乡镇陆续发生油菜早薹、早花这一历史罕见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转IrrE基因与非转基因甘蓝型油菜为材料,用10%(W/V)PEG6000(聚乙二醇)进行了干旱胁迫实验,比较研究了转IrrE基因与非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幼苗的耐受性应答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植株含水量下降趋势小于非转基因油菜植株;转基因油菜植株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F0的上升趋势均明显大于非转基因油菜植株;转基因油菜植株的Fv/Fm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大于非转基因油菜植株,但丙二醛(MDA)含量小于非转基因油菜植株。以上结果从侧面证实了:在干旱胁迫下,转IrrE基因油菜植株较非转基因植株有更强的耐受能力;IrrE基因作为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广泛参与了油菜幼苗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应答过程,增强了植株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宁堂 《耕作与栽培》2005,(2):52-52,60
影响渭北旱塬油莱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冻害、干旱、土壤肥力低、病害4个方面,采用地膜栽培不但可以减轻冻害发生,蓄水保墒,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植株抗病性,提高单株产量,促进渭北旱塬地区油菜生产发展,还可以为中国北方旱区大面积提高油菜产量,实现稳产高产提供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油菜抗旱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干旱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新品种。笔者通过形态及生长发育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水分利用率等)、产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指标等对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进行了回顾式分析,认为水分胁迫对油菜不同时期形态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回顾式研究,对甘蓝型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指标与技术展开讨论,以期为油菜抗旱性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同时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分子机制的阐明必然将油菜抗旱育种研究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油菜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的重点是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两个主要环节。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既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籽粒清洁度,有利于秸秆粉碎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从而加快油菜的区域化、规范化种植的步伐。现将油菜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苹果酸脱氢酶(cyMDH)的生理特性、结构,同时探究cyMDH基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抗旱性强的甘蓝型油菜‘94005’为研究材料,在初花期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了4个干旱处理: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重度干旱(SD)和极度干旱(ED),以正常浇水作为对照(CK),测定叶片光合指标、cyMDH酶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分析cyMDH基因的表达量,采用3'RACE方法克隆cyMDH基因全长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复水后生长至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cyMDH基因序列全长1 440 bp,99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位于207~1 205区域,编码332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MH316130);Softberry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是亲水细胞质蛋白,无跨膜区域;cyMDH蛋白分子量为35.69 KD,等电点为6.11;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cyMDH蛋白由α-螺旋(44.88%)、无规则卷曲(34.04%)、延伸链(17.17%)以及β-转角(3.92%)组成;甘蓝型油菜‘94005’的cyMDH与拟南芥的cyMDH同源性最高达到93%。随着干旱胁迫加剧MDH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干旱胁迫下cyMDH酶活性与甘蓝型油菜‘94005’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产量成负相关,与水分利用效率成正相关。本研究获得了甘蓝型油菜cyMDH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等进行了预测与分析,同时对干旱胁迫下cyMDH酶活性与油菜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油菜抗旱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油菜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高效是油菜生产目标口油菜机械收获技术可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但在油菜机械收获技术推广中常碰到因倒伏导致减产及机械收获操作困难等问题。甘蓝型油菜植株高大、成熟期角果易开裂,高产要求下,更易发生倒伏而不利于进行机械作业,同时也会造成收获损失率偏高,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油菜抗倒性、改善角果发育及产量形成,进而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从当前油菜生产实际出发,综述了施用多效唑对油菜产量、抗倒性及抗裂角性等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期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过程中多效唑的正确合理使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耕作与栽培》2011,(1):F0004-F0004
2010年度贵州省桐梓县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娄山、燎原两个镇实施,共涉及6个村、28个村民组,3654家农户,实施连片面积674.15hm^2。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桐梓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油菜生产受到极大影响,造成全县油菜减产30%左右。但项目区全面应用高产抗病优良杂交油菜品种、科学合地把握播期、全面推广育苗移栽和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6.
硼是油菜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缺硼油菜会发生“花而不实”萎缩症。一般表现花序变短 ,花蕾失绿枯萎 ;花瓣干枯皱缩 ,角果呈萝卜角 ,角粒数减少 ,千粒重变小 ,生育迟缓 ,产量降低。近年来随着油菜生产上化肥用量增加 ,复种指数的提高 ,生态恶化 ,有机肥源不足 ,致使土壤中硼的含量相对减少 ,“花而不实”萎缩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严重地制约着油菜单产水平的提高。为使油菜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探索在油菜大面积生产中 ,根部追施和叶面喷施硼肥的效果 ,使其能迅速推广应用 ,发挥其应有的增产效果。在省项目组的安排下…  相似文献   

17.
西南旱地油菜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农田生态环境脆弱, 绿肥应用匮乏, 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西南地区旱地引入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与油菜间作, 并结合秸秆覆盖, 探讨其对油菜光合特征、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形态、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改善了油菜的根颈粗、叶片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等农艺性状, 提高了油菜根系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直径等根系形态及蕾薹期和开花期的根、茎、叶生物量; 还提高了油菜苗期光合作用强度, 间作和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油菜单作分别提高了31.12%和39.89%; 但对油菜品质的影响较小。间作、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下间作的油菜群体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0.30%、13.20%和40.16%。在西南地区旱地, 间作紫云英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可行途径, 而且结合秸秆覆盖的生产效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据权威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我国部分油菜主产地区,春季降雨较常年要多,这就给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了较为有利的诱发条件,因此,在大田生产上必须注意提高警觉,及早地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是一种以土传病菌为主的真菌,也有种子带菌的。每当开花、结荚时期,如果连续高温干旱,就不利于病菌入侵,为害程度只是一种轻微的潜伏状态。而当降雨量超过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大豆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以大豆品种绥农14为材料,研究了大豆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条件下,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干旱胁迫下喷施一定浓度BR处理增幅更明显。一定浓度BR缓解了干旱胁迫下丙二醛积累和叶绿素降解。油菜素内酯适宜喷施的浓度范围是0.2~1.2mg/L。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罗平县油菜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5.53万hm2以上,但缺乏耐旱、早熟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制约着当地山区油菜种植面积和单产潜力的提升。本试验采用大区设计,选择12份油菜品种在低温干旱山区富乐镇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云油杂086、星德油660和云油JD003产量突出,均高于2500kg/hm2,但云油JD003有菌核病发生,综合比较各品种耐旱性、生育期、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产量,云油杂086和星德油660适合在罗平县干旱山区及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