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西地区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在分析了河西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 ,提出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以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为指导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认为河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草畜产业和沙产业 ,并以农业品生产为龙头 ,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形成产业链 ,才能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赢得主动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 ,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西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环境的原生不稳定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加剧了河西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严重受阻,本文提出了通过发展以节水型、日光型为根本出发点、以产业化为基本经营模式、以绿色营销为基本管理过程的绿洲生态农业,促使河西绿洲生态环境防、治、用科学结合,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协调的环境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重建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西走廊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在全国和甘肃省具有重要意义。世纪之末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浪潮兴起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为河西走廊生态重建带来新的机遇 ,但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劣 ,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全球经济冲击对河西走廊生态重建造成一定不利因素。为实现河西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应从加大国家投资力度 ,生态建设社会化 ,改变经济结构和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地处干旱区内陆的河西走廊绿洲为例 ,阐述了绿洲的形成与发育分布特征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绿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了河西走廊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提出了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个阶段 ;探讨了节水的必要性与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水与绿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者以河西走廊地区为实例,论述了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尤其以绿洲的形成与水资源的密切关系,并以水资源为根据,推断了河西走廊绿洲发展的规模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东部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随机试验,运用序列试验法、区域对比试验法、区域双比试验法和区域回归试验法,分析了1997-2004年5~9月份在河西走廊东部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发现,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8年平均累计增加降雨量131.5 mm,平均相对增雨率为26%.说明河西走廊东部进行的人工增雨效果是明显的,进行人工增雨是可行的.人工增雨为河西走廊东部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改善环境、增加水库蓄水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旅游形象提升的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营销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河西走廊地带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比起其他省区,差距却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旅游形象定位、旅游营销策划和市场宣传上存在着弱点。基于此,在分析河西走廊现状旅游资源特征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之上,结合旅游市场调查和旅游地空间竞争分析,对地方文脉进行深入剖析,构建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形象。最后,提出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营销策划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区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整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的特征、区域开发的历史 ,分析了现代区域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了生态环境整治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土地合理利用与绿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就盆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与绿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如下见解:(1)立足盆地农业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型绿洲生态农业和市场农业;(2)盆地农业开发近期应以改造中低产田和恢复弃耕地为主,适度开垦宜农荒地为辅;(3)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盆地农牧业持续发展;(4)重视盆地天然草场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和保护,加快人工草场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平原绿洲环境变化与生态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水分因素,绿洲环境变化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但都有自身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对人类服务的功能。对新疆平原地区绿洲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人工绿洲扩大和发展、城镇绿洲兴起和开拓、天然绿洲缩小和维护的总趋势。因此,需要在以流域或盆地为单元,以水为纽带并受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对流域或盆地内的所有农业绿洲、城镇绿洲和天然绿洲等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进行总体的水资源消耗平衡与生态平衡规划,科学配置水资源,才能维护相互的依存关系,并使各类绿洲得到生态维护。  相似文献   

13.
从水资源产权的角度来理解绿洲生态用水,期望为绿洲生态和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首先对生态用水概念进行了辨析,给出了绿洲生态用水的概念;其次对绿洲生态水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了界定;最后提出绿洲生态水权分配的层次结构,介绍了绿洲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重点对绿洲生态水权进行分配。从而进一步明晰了绿洲生态水权,为绿洲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山地生态格局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干旱区以山地-绿洲-荒漠组成的独立的内陆自然体系为重要特征。在这个体系中,山地为绿洲区提供了几乎所有的水资源;山地是干旱区最主要的林业及牧业基地;山地是干旱区绝大部分矿产、旅游资源所在地;山地是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集中地。没有山区的生态稳定,就没有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多年来干旱区山地遭受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污染等影响,正侵蚀着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特别是干旱区在研究和政策上,重绿洲轻山地,使山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概括出干旱区山地的四种生态格局:基本格局、草原-草甸优势格局、草原-荒漠优势格局及内部湿地中心格局。简要论述了干旱区山地森林稀有资源管理的“奥依塔克模式”、山地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巴音布鲁克模式”、中国西部山地发展的一般模式,并首次提出了中山带发展战略,使干旱区形成绿洲-中山立体双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绿洲、绿洲化过程与绿洲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当前加强绿洲、绿洲化过程及绿洲建设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绿洲、绿洲化过程的定义,并根据我国绿洲建设的现状,探讨了当代绿洲的基本特征与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绿洲发展面临的挑战、目标及21世纪发展研究展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认为 ,当前中国绿洲发展上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的威胁、资源利用过度、科技含量低下和产业结构失调。未来建设方向是建立知识密集绿洲体系。这一体系由农业科技、工业科技和高新技术组成 ,并从干旱区优势资源出发 ,探讨了如何通过知识产业化设计实现绿洲高效、持续发展的途径。文章指出 ,2 1世纪绿洲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绿洲合理发展规模及其发展空间研究、绿洲知识经济产业化演进过程研究、知识经济下绿洲资源产业结构研究、绿洲发展保障体系调控研究 ,以及知识经济与 PRED协调发展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生态环境演变及整治途径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在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下 ,塔里木河生态环境演变是绿洲与沙漠同时扩大 ,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自然林地、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自然水域不断缩小 ,也即荒漠与绿洲之间过渡带缩小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区域水量平衡、水盐平衡和生态平衡造成。塔里木河整治应实行治理上游、改造中游、拯救下游 ;合理利用水资源 ,使上、中、下游相对平衡 ;保护自然植被使下游绿色走廊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绿洲及其可持续发展建设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本文以我国干旱区绿洲为对象 ,全面阐述了绿洲对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研究了干旱区地域系统并进行了绿洲区划 ;系统总结了绿洲的类型并从结构及功能上阐明了绿洲的基本特征 ;文章最后从建立高效可持续发展绿洲体系出发 ,探讨了 2 1世纪绿洲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临泽、高台和酒泉等县 /市级行政区为景观单元 ,利用LandsetTM影像资料的目视解译 ,在ArcView 3.1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支持下 ,计算各绿洲景观格局指标。结果表明 :荒漠类型在四个绿洲景观组分中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水浇地 ,但不同绿洲水浇地所占比例相差较大 ,酒泉最高 ,张掖其次 ,高台最低 ;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的差异表明 ,张掖绿洲景观类型最多且斑块粒径小 ,而高台则完全相反 ,体现出单调而粒径粗大的荒漠绿洲特征。  相似文献   

20.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生态环境的特点及治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概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生态环境问题。塔克拉玛干沙漠属极旱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干旱和风沙为害是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防止和减少有害物质侵入人工绿洲,关键是有效地保护和恢复绿洲及其外围的植被,进一步加强防沙生物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