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茹和香茹在食用菌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就设想把两者优点结合起来,由于它们远缘杂交不亲和,末能实现。随着生物技术科学的发展,80年代中期,在国外报道了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80年代后期,食用菌在种间,属间甚至在目间原生质体融合研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伴随着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技术的迅速提高,植物体细胞杂交研究也进展很快,不仅在原生质体融合及其筛选技术上有显著改进,而且从1972年开始,国外已先后在烟草、矮牵牛、胡萝卜、蕃茄等几个属的植物上获得种间甚至属间的体细胞杂种植株。在国内,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以烟草为材料,在几次培养出普通烟草原生质体植株的基础上,进行了烟草细胞杂交的研  相似文献   

3.
苹果属植物种内和种间无融合生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去雄套袋的座果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苹果属7个无融合生殖种类的种内和种间差异。结果表明,种间只有小金海棠与湖北海棠、三叶海棠和丽江山定子的差异极显著。在湖北海棠的4个类型中,南坪湖北海棠、盐源湖北海棠和平邑甜茶与丽江山定子差异显著,其余种间差异均不显著。湖北海棠不同倍性和来源的4个类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间的融合互动和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2方面,构建出评价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出可表示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以陕西省2006—2019年的农村产业融合综合指数和人均收入为基础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实证分析农村产业融合的增收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但在整体水平上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缓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高融合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5.
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目的就是综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所获取的图像信息,通过对多幅图像间冗余数据的处理提高图像的可靠性和可观察性,通过对多幅图像间互补信息的处理提高图像的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的融合算法,该算法基于小波图像的能量集中在低频子带、细节体现在高频子带的特点,在低频部分对小波系数采用基于局部能量的加权融合方法处理,高频部分采用基于边缘信息的加权算法进行融合。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避免了图像融合过程中因平均化而出现的模糊现象,融合后的图像内容更加清晰,更容易识别。实践证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和较快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多组学综合分析白木通幼果在自花授粉后的脱落机制,为白木通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授粉技术对白木通栽培种BMTGKAN1进行自花授粉和栽培种间授粉,授粉后第13和18 d取样,利用苯胺蓝染色法分析授粉后花粉管的萌发情况,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授粉后胚珠发育情况,统计不同授粉处理的幼果留存率,并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授粉后幼果脱落机制。【结果】自花授粉和栽培种授粉的花粉在BMTGKAN1雌蕊内萌发生长情况相似,但在受精过程中,栽培种间授粉胚珠在授粉后6 h发生核融合,自花授粉组的胚珠面积较小,未发生核融合,授粉后18 d栽培种间授粉的胚珠发育出胚乳和胚,而自花授粉胚珠未发育出胚乳和胚,出现内外珠被分离,且此时幼果留存率存在明显差异,即自花授粉后第18 d幼果留存率仅为5.92%,栽培种间授粉后第18 d幼果留存率高达86.24%。在转录和代谢水平上,栽培种间授粉与自花授粉相比,授粉后第13 d和第18 d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别为444和3646条,差异代谢物(DEMs)分别为427和412个。在相同授粉方式的比较中,自花授粉后第13 d与第18 d相比,有3305...  相似文献   

7.
剥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就能象动物一样,产生细胞间的融合。有可能发生种内和种间融合,由此产生的异源核体可以成活,经再生细胞壁,可重新产生幼植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平皿计数法确定了嗜热链球菌ST、嗜酸乳杆菌C3和芽孢杆菌T12-1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融合的最佳条件,以及筛选融合子的遗传标记物和选择培养基。在最佳条件下,ST、C3和T12-1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分别为:10.5%、11.2%和8.6%;ST与T12-1的科间融合率约为4.6ⅹ10-6,C3与T12-1的科间融合率约为3.8ⅹ10-6 。比较了五种常用融合剂的促融效果,认为35% PEG6000促进原生质体融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农业物联网在农业温室大棚应用非常广泛,传感器采集温室大棚的各项参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温室大棚中的传感器由于硬件和位于大棚中的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传感器数据不精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度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通过定义指数信任度函数的方法,利用指数函数的特征对传感器监测的传感数据间的信任程度进行量化处理,利用信任度矩阵计算每个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的信任程度,并根据信任程度在数据融合时合理的分配权重,推导出数据融合公式,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目标。分析温室大棚温度数据融合结果可知,经过数据融合后的温度数据更加的精准,贴近实际情况和更好的参考价值,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选取南瓜属3个主要栽培种29个材料并选配了大量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美洲南瓜与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进行种间杂交,美洲南瓜只适合作为父本;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的不同试材作为母本与美洲南瓜杂交,存在亲和性差异,表现在坐果率、单果种子数、种子发育程度以及有胚果实率等方面的不同;美洲南瓜种内变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可通过相互杂交融合目标性状。试验总结出杂交授粉时间在上午6:30至8:30,采用全程防虫网覆盖、吊蔓栽培技术,可提高坐果率并延长种胚发育时间,改善南瓜属远缘杂交亲和性。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聚乙二醇(PEG)对耐高温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HU-TY-1A菌株和淀粉发酵力最强的糖化酵母(Saccharomycesdi-astaticus)5206-1B菌株进行种间或同株间的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数株HU-TY-1A和5206-1B的同株以及种间融合株,融合率为(1.3~9.0)×10 ̄(-6).通过测定融合株的细胞体积大小、DNA含量、遗传稳定性和营养要求等表明:融合株细胞体积和DNA含量约为两亲株之和;种间融会株具有双亲株的遗传特性;融合株的倍性为2n,3n,4n及5n。  相似文献   

12.
葡萄硬枝嫁接苗木愈伤组织融合比例的视觉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葡萄硬枝嫁接苗木愈伤组织融合过程发生在苗木内部,难以检测愈伤组织融合比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无损检测方法。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获取葡萄硬枝嫁接苗木嫁接口不同位置处断层图像;通过提取感兴趣区域、添加掩模,简化处理过程;采用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将筛管、导管以及嫁接口未融合区域的特征分割出来;采用8邻域区域生长法标记连通域,并设置面积阈值,将嫁接口未融合区域的特征提取出来;采用累计概率霍夫变换直线检测的方法,细化嫁接口未融合区域特征;将嫁接口不同位置处的未融合区域特征叠加,得到总的未融合区域特征;分别计算出总的未融合区域特征面积和嫁接口面积,进而求得融合比例。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处理时间为92.39s,相对误差3.31%,可以快速并准确地检测出葡萄硬枝嫁接苗木愈伤组织的融合比例。本研究提出的视觉检测方法可以为研究葡萄硬枝嫁接苗木愈伤组织融合过程、融合机理及融合影响因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了解校、企体育文化在学生实习期间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暴露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学校和企业的体育管理体制,合理利用体育场地和器材,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和员工在体育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与融合,使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做好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要做好心理素质的锻炼,加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校企体育文化的相互交流,显示出体育的文化效用以及在高职高专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间相关和联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祁连山北坡6个林区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群落,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和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中96个种群总体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主要种群间具有互利共存的关系;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关联,藓类一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正关联,而青海云杉混交林中种群间总体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群落中物种种间联结性不强,负联结种对数大于正联结种对数,仅5个种对为显著正联结,大部分种对间为不显著的负联结,不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负联结.种群间关联性较弱,且与种对数成反比,关联性越强种对数越少,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青海云杉种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构成的群落也能够容纳较多的物种,并使群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乙二醇(PEG)、电融合和PEG-电融合三种诱导融合的方法,对马铃薯双单倍体品系82-36和二倍体野生种Solanummicrodontum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的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种融合方法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使用镀金平行多电极的电融合法融合效果最好,在交流场强150V/cm、正弦波频率1.0MHZ和直流脉冲场强1.2KV/cm、宽幅637.5μs下,施加1次脉冲,原生质体的融合频率可达30%。在对融合细胞的培养中发现:经过异质融合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形成的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其中有少数愈伤组织再生出了绿色植株。  相似文献   

16.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育种上的特点,国内研究动态、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原生质体融合菌株难以形成子实体的问题.四川省农科院攻克了融合菌株难以形成子实体的世界性难题,选育出科间融合新品种"金凤2-1"在生产上应用,并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处于世界先进研究水平.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理论上将向融合子菌株形成子实体的遗传机制、基因调控机理纵深方向探讨;技术上将广泛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融合子;育种将向目间、纲间等远缘融合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农文旅三元产业系统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康市农业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表明,安康市农文旅三元产业系统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增长的变化趋势,农文旅三元产业融合发展历经了萌芽、起步、形成3个阶段,呈现出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5种演进状态;农文旅产业两两间的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鉴于此,提出了提升安康市农业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南省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较差、主体带动能力较弱、产业间融合程度较低、相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包括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多元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和完善产业链、开拓创新农村产业价值、健全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政策等推进三产融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产业间相互渗透、融合的现象日趋增多。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下以福建省漳州市休闲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了休闲农业中产业融合的发展机理和对策,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防治玉米灰斑病,利用菌丝融合技术对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的菌丝融合现象普遍存在,菌丝融合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态性。根据菌丝融合的程度,可将不同菌株划分成A~F6个融合群,说明菌株间既有一定的亲和性又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但要准确分析菌株间的相互关系,则需进一步观察细胞核是否发生了融合,以便从遗传学水平上界定菌株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