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豆食心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遗恒  陈雅娟 《大豆科学》1995,14(3):241-245
  相似文献   

2.
讷河市大豆食心虫发生预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有周期性,与食心虫的越冬基数,上年九月份降雨量,当年的七月温湿度有关,经几年调查,虫食率呈上升势头。1999年部分地块的食心虫达到防治指标,如九月份适于越冬虫态越冬,2000年七月份条件适宜,将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大豆食心虫分级多元回归预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宗岱  韩宇姝 《大豆科学》1989,8(4):400-402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是吉林省大豆的主要害虫。过去对该虫预测是采用田间各虫态发生量调查数据结合气象条件综合分析,不仅费工,准确性也差。为了提高大豆食心虫测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选用吉林省36个测报点的1975—1987年大豆食心虫测报调查数据与气象资料进行了预报要素分级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豆食心虫防治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证明,熏蒸片剂的研制成功,改过去喷药防治为撒施熏蒸片剂防治,其使用方法简便易行:在大豆食心虫成虫盛发期,将熏蒸片剂50片均匀地撒在667m^2豆田中即可。防治效果可达86.0%-94.4%,不仅提高大豆的产量而且还提高大豆的品质和等级。对人安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增添了一个新的农药剂型, 在防治方法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和方法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62400王凤华刘义赵秀梅刘辉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我县每年都有发生,过去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年份减产30%~50%,1989年我县大豆食心虫危害严重,平均虫食率为35...  相似文献   

6.
根据温雨系数预测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温雨系数预测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赵爱莉,李楠,牛建光,高敏(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吉林市,132101)大豆食心虫是北方大豆生产中主要害虫之一,虫食粒率达10%~30%左右,严重影响大豆籽粒品质与产量。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与气候、耕作制度以及天敌数量...  相似文献   

7.
8.
半干旱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典型半干旱区喀左县大豆食心虫发生情况,通过调查,掌握了本地区大豆食心虫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和条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豆食心虫是我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造成减产、影响品质、降低等级,给大豆生产构成严重威协,所以做好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防治适期的确定,主要决定田间成虫消长变化。因此,就其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1 大豆食心虫生活习性分析11 大豆食心虫以老熟幼虫越冬,次年7月中下旬羽化出土,羽化后交配产卵,卵期5~8天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在豆荚上爬行8~12小时即可结网,而后钻入荚内,在豆荚外暴露活动时间非常短。因此,目前大多使用菊酯类药剂,防治幼虫适期极窄,不适于大面积作业。所以,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成虫期,主要是产卵…  相似文献   

10.
灰关联分析与聚类在大豆食心虫预报因子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与聚类分析法,以黑龙江省双城市1987-1992年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情况作为历史资料,对与大豆虫食率有关的十个因子进行了选择。根据符合程度将其分成五类,筛选出最有应用价值的二个因子,为大豆食心虫的科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预报因子选择方法上做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祁雪莲  邓华玲  徐丹  赵奎军 《大豆科学》2012,31(4):640-644,648
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虫食率)受食心虫虫卵的越冬基数、气象条件等定量因素的影响,并受品种、防治情况等定性因素的影响。考虑影响危害程度的11个因素,如上年平均脱荚率、大豆品种、防治情况、越冬幼虫成活率等。利用数量化预测方法所具有的对数据精确性要求不高,同时能考虑定量因子和定性因子的特点,以当年的虫食率为基准变量建立数量化预测模型,对大豆食心虫不同危害程度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在对73个样本三级模型的回报中,完全正确的有63个,回报率为86.30%,预报等级误差为1级的有8个,占总样本数的10.96%,回报精度较好,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0~2013年田间系统监测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和赤眼蜂的发生规律.亚洲玉米螟落卵量、卵孵化量、赤眼蜂寄生量等资料和温度、积温、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简单逐步回归、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及多因子互作回归进行拟合,建立不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及赤眼蜂发生量与多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采用预报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发生量,一代亚洲玉米螟落卵量采用简单逐步回归组建的模型结果可靠;二代亚洲玉米螟卵孵化量与赤眼蜂寄生量采用简单逐步回归和多因子交互组建的模型结果均可靠,玉米螟落卵量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中外早熟大豆对大豆食心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匈牙利、奥地利、德国、法国、波兰等20个国家的336份大豆材料进行大豆食心虫的抗性评价,鉴定筛选出高抗材料58份,抗性材料64份,抗虫材料占34.7%,主要来自中国和俄罗斯。大豆品种抗虫性与大豆品种农业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不同地理生态区大豆资源的抗虫性结果表明:大豆品种抗虫性与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豆荚茸毛密度、种皮颜色呈显著相关,大豆植株矮小,籽粒小、豆荚荚毛少,种皮黑色的大豆品种抗虫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海绵、粉笔、玉米芯3种材料为载体,进行了DDVP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载体中,以海绵效果最好,玉米芯次之,粉笔最差。同时,针对DDVP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的有效距离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DDVP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的有效距离为2.6m(36h内靶标死亡率100%),田间有效防治的载体单元投放量不能少于25个/667m2。风对DDVP熏蒸效果有影响,但在大面积应用时,风的影响可被多点的传递效应所抵消。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畜产品的消耗量将不断增加,这种发展趋势将导致市场对饲料玉米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辽宁地处我国优质玉米产业带,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的粮食生产中均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董礼华 《杂粮作物》2009,29(2):141-142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我们对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将玉米螟的危害和玉米产量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7.
蔡国梁 《中国稻米》2006,12(1):38-39
水稻螟虫曾在上世纪90午代中后期大发生,而近几年它在诸暨市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发生状况更加复杂多样。发生时间及代次愈加紊乱。一代的发生量更多、为害更加严重。为此,笔者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总结了螟虫在多种种植类型下发生的新特点,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杨琦 《北方水稻》2003,(5):22-23
近几年,铁岭地区稻水象甲的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并表现出一定的发生分布规律及危害特点。根据稻水象甲传播途径多,适应性强,危害重,除治难等实际情况,结合本地条件,提出了检疫和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在未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过程的代谢变化,准确测报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掌握防治时机,进而达到减少使用农药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了经4,13,18,23,25℃及室外自然温度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rora glycinioorella滞育前及进入滞育后,不同阶段其体内抗冻、滞育主要代谢酶-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进入滞育的大豆食心虫体内上述4种代谢酶的活力与未滞育时这4种代谢酶的活力均差异显著,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活力分别下降0.99,2.85和7.86U·mg~(-1),过氧化物酶活力升高1.58 U·mg~(-1);与室外自然条件相比,4℃诱导大豆食心虫进入滞育初期,其体内海藻糖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而山梨醇脱氢酶活力在各诱导温度下保持平稳;不同滞育诱导温度处理大豆食心虫进入滞育后,在滞育初期(11月)、滞育中期(2月)、滞育解除(6月)代谢酶活力变化明显,其中23℃诱导的处理组在这3个滞育阶段的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活力均达到峰值,2月是大豆食心虫由滞育向滞育解除转折的关键期。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测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