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原。近年来IBDV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养鸡业的发展,传统疫苗已不能控制IBDV的流行,迫切需要研制新型疫苗。IBDV VP2蛋白是重要的结构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因此,利用VP2蛋白制备IBDV重组疫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了IBDV VP2蛋白的作用及在不同表达系统中用VP2蛋白制备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BDV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细胞适应株在鸡胚CEF单层培养物上增殖后经超速冷冻离心制备抗原,以国产NC膜为载体建立了检测与诊断鸡IBD的Dot-ELISA方法。经与AGP、VN、ELISA等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方法灵敏,快速,简易,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IBD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首次以IBD弱毒苗与灭能油乳剂苗同时免疫、再次用油乳剂苗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可获得显著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带母源抗体(MAb)的雏鸡于21日龄首次免疫,效果良好;带MAb的鸡胚于18日胚龄接种IBD弱毒苗,雏鸡出壳后可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琼扩试验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琼脂扩散(AGP)试验检测免疫鸡血清和3种不同稀释液(氯仿、8%柠檬酸钠、16%氯化钠)处理的卵黄样品,结果表明,免疫后的卵黄样品与血清样品的A(;P抗体效价一致,为1:16。氯仿样品的检出率最高,为85%,血清样品的检出率为67%,8%柠檬酸钠和16%氯化钠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47%和25%。同时,对AGP检测结果分别在点样后24h、48h和72h进行观察,结果表明,AGP结果的最佳观察时间在24~48h。检测氯仿处理卵黄抗体的AGP可以代替检测血清抗体的AGP,以避免采血造成应激,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保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血清高效力的同时又彻底解决安全性和免疫应激问题,旨在研制出一种高效、安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预防和治疗制品.[方法]以SPF鸡为免疫动物,按照《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指导技术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的要求研制IBDV抗血清,经脱毒处理后,对其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结果]以IBDV NJ株免疫4周龄SPF鸡获得的抗血清,未脱毒处理前的血清效价≥1∶64,脱毒处理后的成品效价≥1∶32.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结果显示,经过脱毒处理后的IBDV抗血清制品呈橙黄色,无菌、无支原体、无外源病毒,对小白鼠、豚鼠和SPF鸡均安全,甲醛和硫柳汞残留量也未超过规定标准.[结论]研制的IBDV抗血清制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的要求,完全可用于IBD的紧急预防和早期治疗,今后可作为一个正规产品上市以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5.
法氏囊病毒感染对鸡群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对鸡新城疫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对IBDV感染康复鸡群和正常鸡群接种新城疫(ND)疫苗后,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清中ND抗体。结果表明:1次、2次和3次免疫后,IBDV感染康复鸡群抗体效价始终显著低于正常鸡群,重复免疫并不能消除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发生法氏囊病(IBD)的免疫肉鸡群的法氏囊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致使非免疫鸡胚病变、死亡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病变。将其5代内细胞培养毒回归非免疫鸡胚和适龄鸡,复制出类似于野毒引起的鸡胚病变和典型IBD病例,鸡的死亡率为1/3 ̄2/3。其5代细胞毒的灭活制剂,使非免疫鸡在接种后21天或32天100%出现IBD琼扩阳性。  相似文献   

7.
杜云良  郭延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172-173,185
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雏鸡的疗效、抑制人工感染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致死鸡胚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该复方中药抑制IBDV致死鸡胚效果明显(P0.01),治疗效果与卵黄抗体对照组相当。  相似文献   

8.
使用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的IBDV血清Ⅰ型来制备IBD琼扩抗原 .将此细胞毒经PEG沉淀 ,取沉淀透析、灭活即为IBD琼扩抗原 .经琼扩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表明所制抗原和高免血清的特异性、效价、敏感性及 2 0份待检鸡血清的检测结果与标准抗原和标准血清的基本一致 .且此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安全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俊 《长江大学学报》2005,2(2):66-70,88
综述了导致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即: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的出现和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分子克隆技术与手段的长足进步.介绍了目前IBD基因工程疫苗的4种主要类型:活病毒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食用转基因植物疫苗.  相似文献   

10.
将不同剂量的法氏囊活性肽 (BS)冻干粉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弱毒疫苗混合 ,对 2 1日龄SPF鸡滴鼻点眼 ,另设免疫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于免疫后 7d、10d、14d、2 1d、2 8d、45d、6 0d、75d和 90d采血 ,测定AGP抗体效价 ,并于免疫后 7、14、2 1、2 8d ,每组剖杀 2只 ,计算试验组囊指数与空白对照组囊指数之比 (BBIX) ,免疫后 30d用IBD JS株攻毒。结果表明 :免疫后 7d ,0 48mgBS IBD弱毒苗组AGP抗体阳性率为 5 2 9% ,比免疫对照组高 2 5 % ,BBIX数值也稍大 ;免疫后 45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时 ,0 96mgBS IBD弱毒苗组的抗体效价比免疫对照组高2个滴度 ,BBIX数值也稍大于免疫对照组。 30d后攻毒 ,各免疫组的攻毒保护率均为 10 0 %。整个试验期间 ,1 92mgBS IBD弱毒苗组的AGP抗体效价及BBIX数值与免疫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BS在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提高对法氏囊的保护及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面与其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