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蜜蜂的分类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而蜜蜂属有大蜜蜂、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四种.大蜜蜂和小蜜蜂处于野生状态,目前用于生产的仅有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这两种蜜蜂在自然情况下不能交配,试用人工授精也未能  相似文献   

2.
蜜蜂属Apis是林奈1758年在他的“自然系统分类”一书中命名的。后人把它分为三个属,即蜜蜂属Apis、排蜂属Megapis和小蜜蜂属Micrapis,均属于蜜蜂族Apini(Ashmead,1904,马骏超,1951)。中国蜜蜂族的种类早已有记录,胡经甫(1941)在“中国昆虫目录”中记载有五种,即  相似文献   

3.
蜜蜂有6个种,即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前4种为野生蜂种,在我国海南、广西和云南省(区)有分布。后两种又包括许多品种,多为自然品种。人工选育的蜜蜂品种多为杂交种,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白山5号,是优良的三交种蜜蜂。 一、东方蜜蜂 东方蜜蜂有许多自然品种,如印度蜂、爪哇蜂、日本蜂以及中华蜜蜂等。 中华蜜蜂(中蜂)是我国的土著蜂。工蜂体长10~12毫米;腹节背板黑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环。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全身被灰色…  相似文献   

4.
前进中的养蜂教育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富饶的蜜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众多的蜂种资源。以物种划分,世界公认蜜蜂属中有大蜜蜂、小蜜蜂、东方蜜蜂及西方蜜蜂四个物种,而我国就占有三个物种。近年来通过我国养蜂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在西双版纳等地,尚不断发现蜜蜂属的新种。据考古学查证,早在三、四千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了“蜜”字。公元前一、二世纪所著的《神农本草经》上,则把“蜂  相似文献   

5.
蜜蜂的常规育种之二——杂交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巍  刘先蜀 《中国蜂业》2007,58(11):27-27
杂交育种是培育蜜蜂新品种的可行途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蜜蜂品种(地理亚种)作育种素材,进行杂交育种,经过长期的努力,有可能培育出经济性状不同于素材品种并且能稳定地遗传下去的新类型,即有可能培育出蜜蜂新品种来。每一个蜜蜂  相似文献   

6.
大蜂螨的自然栖息地与东方蜜蜂(中蜂)的地理分布(从中国南方到印尼,从阿富汗到日本)相一致。西方蜜蜂在这个地域是引进物种。是由于地理隔离使它们进化为两个蜂种的。在东方蜜蜂分布区的正中心,我们发现蜜蜂的乐园在泰国;那里,西方蜜蜂在本地热带蜂(东方蜜蜂、大蜜蜂和小蜜蜂)中间生活。1988~1991,研究了大蜂螨和东方蜜蜂的寄生关系(Rath,1991),弄清了蜜蜂的体外寄生虫(大蜂螨)的来龙去脉和东方蜜蜂的抗螨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文献记载,蜜蜂属(Apis)的分类特征:前翅有三个亚缘室,缘室顶端圆形、等宽,几乎直达翅角;第二亚缘室上部比基部窄得多;后足胫节无距;工蜂后足有采粉器。生物学特性:它们用以建筑巢脾的原料,全都来自本身分泌的蜡;巢房纵向,两侧均有蜜房和子房。属下隶属四种蜜蜂:小蜜蜂 Apis florea Fab。大蜜蜂 Apis dorsata Fab。东方蜜蜂 Apis Cerana Fab。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i。蜜蜂属四种蜜蜂的分类地位,至今各家的意见尚不一致。有的学者根据四种蜜蜂触角鞭节的长短和长宽比例,将蜜蜂属划分为:小蜜蜂属(micrapis)大蜜蜂属(megapis)、  相似文献   

8.
中华蜜蜂分布于全国,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养蜂事业的日益发展愈来愈要求对原有种群的品质进行改良。就现阶段来说中华蜜蜂原有种群的改良必须弄清下述几个问题:应该着手于本地品种群的选育还是进行地理上远缘品种即地理亚种之间的杂交。对于地理亚种之间杂交的  相似文献   

9.
杂种优势退化与近亲关系●李志勇国内外的养蜂者,都很重视利用蜜蜂杂种优势来提高蜂群采蜜量。一般来说,利用西方蜜蜂中的黄色与黑色两个不同体色的地理亚种进行亚种间杂交,较利用西蜂中两个体色相同的黄色蜂种进行种间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强。如喀尼阿兰蜂与意蜂杂交就...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蜜蜂属(Apis)的种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分类学家在蜜蜂种类鉴定上有两种观点,一派以法布来修斯(Fabricius,1798)为代表,把各种蜜蜂都归纳在蜜蜂属Apis一个属内,下面划分为若干个种及变种。另一学派阿施密德(Ashmead,1904)将蜜蜂科划分为巨蜜蜂属Megapis,小蜜蜂属Micrapis和蜜蜂属Apis三个属。马骏超曾在1953年的“Treubia”期刊上发表过蜜蜂属的讨论文章,对本文提出的6种蜜蜂均已提到,但由于调查地区有限,对这6种蜂在我国的分布地点不详尽,文中也指出了喜马排蜂(A.laboriosa Smith)在云南有分布。匡邦郁、李有泉等同志经三年多的调查,采集到这6种蜂的标本。本文报道了它们各自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并列出了这6种蜂(工蜂)的检索表,以供读者检索。  相似文献   

11.
东方蜜蜂 (Apiscerana)为分布在亚洲区域的一个蜜蜂种 ,其分布面积约为 30 0 0万km2 。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一样 ,它们都包含有很多不同的地理亚种 ;不同的是 ,在这一领域里的研究 ,东方蜜蜂的地理亚种远没有像西方蜜蜂亚种那样研究得清楚。最近这些年 ,蜜蜂生物科学研究者在亚洲有东方蜜蜂分布的许多国家或地区采集了大量东方蜜蜂的标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了完成这项工程 ,德国、日本、泰国、越南、缅甸、美国、加拿大、南非、中国的许多蜜蜂生物科学研究工作者加入了这个庞大的研究队伍。为了搞清亚洲东方蜜蜂及其亚种的分类地位 ,在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继《蜜蜂始原初探》(详见本刊82年第3期2~4页)之后,探讨蜜蜂属内种间的进化方式。东方蜜蜂(Apis cerana),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大蜜蜂(Apis dorsata)和小蜜蜂(Apis florea)是蜜蜂属中己被确认的四个种。尽管它们从形态的整体来看,各种间有着截然的区别,但其身体结构却十分相似。我们利用其结构相似这一特点,将身体分解为各个性状并以此在各个种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蜜蜂属的进化方式。我们用以分析的东方蜜蜂工蜂标本为我国不同省份的20个点共817只中蜂(A.C.sinensis)西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也是最早饲养蜜蜂和食用蜂产品的国家之一,从南向北跨越温、热两大气候带,具有疆域辽阔,地形多样等特点。我国蜜源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一年四季均有植物开花,可饲养蜜蜂1000~2000万群;蜂种有中华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和黑小蜜蜂等。  相似文献   

14.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4,55(4):41-41
蜜蜂(ApismelliferaL)的原始分布通常认为在非洲、欧洲和部分西亚范围之内。行为、形态和遗传标记的变化证明,从蜂种进化史上可将不同的蜜蜂品种分为若干个主要的系统发生谱系。主要根据形态特征在这一谱系中已经描述了2 0多个蜜蜂亚种。由于水面、山脉和荒漠的屏障,这些亚种典  相似文献   

15.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并有悠久历史的蜜蜂品种.一般分为东北、华北,华南及西藏等地理亚种.  相似文献   

16.
蜜蜂属于社会性昆虫,目前,所公认的蜜蜂有9种,其分别为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大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黑小蜜蜂、沙巴蜂、绿奴蜂、苏拉威西蜂。  相似文献   

17.
较深入研究蜜蜂属分类的人当属Ruttner博士,他对蜜蜂属形态方面的多个指标进行了分析,此后很多人应用他提供的分类体系对特定区域或品种的蜜蜂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由于自然环境因素、蜂群内部环境以及饲养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影响,造成蜜蜂种内的亚种或地理宗的个体间在外部形态上往往比较相似,给种内的分类鉴别带来困难;又由于蜜蜂的生物学特点,必须以群为单位进行大样本数和有效的统计学分析,使其成为一种繁重、低效的研究工作,所以利用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酶的多态性在对西方蜜蜂的研究中应用比较多,目前只是对少数地区(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8.
五、实库内容(一)地理亚种和初级工程原种蜜蜂的各种地理亚种一直是人们用于养蜂生产的天然蜂种,家养的和野生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区别.以后进行育种工作和实行杂交的时候,就以这种天然蜂种为原种.实际上在一般育种工作中,对地理亚种的看法至少是一种优良的成品而不是什么纯粹的原材料.尤其是各个地理亚种(通常都是引进的名种)在养蜂者自由选用、自由混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麦蜂     
目前我国饲养的蜜蜂,主要是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两大类。然而,在自然界中还有另一种小蜜蜂——麦蜂。这种可供家养的蜜蜂,大小相差很大,小的体长仅2~3毫米,大的也只有10毫米左右,由于体型微小,故群众称它为“蚊蜂”或“酸蜂”,科学上一般称为无刺蜂或热带蜂。为了充分发掘我国野生蜂种资源,现将有关麦蜂的情况简介如下。我国幅员广大,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南方各省,都有麦蜂的分布。据我们1976年到  相似文献   

20.
蜜蜂形态鉴定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蜂有许多品种(实际上,所谓的蜜蜂品种,绝大多数都是地理亚种),每一个品种除了有其特定的包括经济性状在内的生物学特性外,还有其特定的外部形态特征,凭借这些外部特征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