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闽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乌龙茶的创制在明清时期,由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潮州,后传入台湾。乌龙茶的传统手工制法,多达十几道工序。1949年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机械的应用,乌龙茶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乌龙茶生产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到半机械化生产,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并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面发展。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摊青→萎凋→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造型→足火。  相似文献   

2.
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及包种茶属半发酵的乌龙茶类,其采制方法和品质特点则与福建和广东的乌龙茶略有异同。从鲜叶原料看,台湾乌龙比较细嫩带有毫芽,而福建、广东则要求采成熟的嫩梢,即新梢形成驻芽时(俗称开面)采摘。从制造过程发酵程度看,台湾乌龙茶发酵最足,汤色偏红。其次是福建闽北的乌龙茶如武夷水仙及广东的水仙。再次是福建安溪的乌龙茶如安溪铁观音。而包种发酵程度最轻。茶汤汤色也依次逐渐由红而转为杏黄。  相似文献   

3.
茶类丰富显特色台湾茶叶界称台湾是世界上一个特殊的茶区,若就茶类而言,的确如此。由于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世界上生产的茶类,在台湾几乎都能生产。台湾最初的制茶方法,是从福建武夷山和安溪引进的,生产乌龙茶,以后进而创制出台湾特有的包种茶。四十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乌龙茶在美国的市场被爪哇红茶代替,台湾乌龙茶一落千丈,台湾始转向印度引种阿萨姆种,在平镇、鱼池试种,发展红茶生产。五十年代初,由大陆来台的茶业经营者倡导,兴起生产外销绿茶。同时,大陆各省同胞迁台居住者甚多,不少人士喜欢饮用绿茶,遂仿效大陆制法生产多种内销绿茶以及其它内销市场需要的茶类。以致目前台湾茶类众多,但仍以乌龙茶和包种茶为台茶  相似文献   

4.
安台乌龙茶源远情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溪县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也是台湾乌龙茶的发祥地。安溪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自然气候条件相似,语言文化习俗相同,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文缘和茶缘关系,尤其是茶缘源远情长。台湾无论是铁观音、青心乌龙等茶树种苗,还是乌龙茶的制作技艺,包种茶的发明创制都源自安溪:台湾经营茶叶的业者大部分是安溪人。改革开放以来,台湾茶商纷纷回安溪投资创业,参观访问。安台乌龙茶在长期的交融互动中.优势得到互补,达到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更能使中国乌龙茶推动者团结一致 ,共同推向全世界 ,所以我有心举办台湾乌龙茶安溪茶王邀请赛 ,并接下 2 0 0 1年 12月 19日2 1日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台湾茶商公会联合会主任一职 ,希望能为中国乌龙茶之推广尽一点心力。以前台湾乌龙茶靠着农友共同努力创造出经济奇迹 ,当时台湾还没有乌龙茶批发市场 ,目前安溪已建一座全世界最大乌龙茶都 ,有功之士已为安溪子孙奠定乌龙茶永久发展的基础。两岸茶叶的交流接着应首先开发种茶示范茶园 ,进而达成观光休闲茶业 ;第二 ,举办各层级行销茶叶方式赛茶活动 ;第三 ,结合各阶层商…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银染法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5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扩增出20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92.03%;最大遗传距离为0.481,最小遗传距离为0.124,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估值较高,达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种质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种群间遗传相似性,以武夷山与安溪种群间最高,达0.9505,以台湾和潮安县类型间的相似性最低,相似性系数为0.77。构建的种间和种群间进化树表明,可将45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种群间相似系数,提出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相似文献   

7.
台湾乌龙茶源自福建,相传在16世纪,福建的乌龙茶品种和制茶技术传入后,台湾才开始生产乌龙茶。几个世纪以来,经过台湾茶人与福建在台茶人的共同努力,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应用新科技、新工艺改进产制技术,已逐渐演变成台湾乌龙茶制法。一、鲜叶标准台湾乌龙茶按外形与发酵程度可分  相似文献   

8.
1 传统乌龙茶制茶技术的特点在建国前 ,乌龙茶做青大多为轻发酵 ,晒青失水率大约在 5 %左右 ,以轻做青 ,高香气为特色 ,茶叶市场上俗称北 (武夷山 )尝岩韵 ,南 (安溪 )评香气的概念。台湾乌龙茶制法由于大多数是建国前的安溪人把技术带到台湾 ,保留了轻发酵特色 (当然 ,在品种繁育和外形塑揉上有新的进展 )。五十年代中后期 ,闽南茶区随着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制茶机具如手摇杀青机、木质揉茶机、滚筒式摇青机等已创造或改进 ,对茶叶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2 市场拓展对乌龙茶品质的要求由于当时茶叶是一类管理物资 ,茶叶的经营方式须由国…  相似文献   

9.
王振忠 《中国茶叶》2008,30(2):36-37
安溪茶叶源于唐,兴于明清。清初安溪创造乌龙茶制法,一些茶贩把茶叶精制加工后,贩运到闽南、粤北销售。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废南洋贸易禁令,准福建、广东商船前往南洋各国贸易。安溪凭着侨乡的优势,很快就把乌龙茶销售拓展到海外,一些茶贩也成为闻名遐迩的茶商,梅记茶行创始人王三言(笔者的曾祖父)就是其中一员。因年代久远,谱牒文革期间化为灰烬,先贤开拓海外茶叶市场的有关史料极为缺乏,聊将收集到的点滴材料综述于后,从一个侧面,探寻安溪乌龙茶清代贸易史。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不同茶季生产52个乌龙茶茶样,对其茶黄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安溪黄旦品种产清香型乌龙茶的年均茶黄素含量较高,本山品种产浓香型乌龙茶年均茶黄素含量较高;武夷山肉桂品种产乌龙茶茶黄素年均含量较高于其他品种。季节间,安溪生产的清香型乌龙茶茶黄素含量为:夏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较春季存在显著差异;安溪地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茶黄素含量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春季与秋季之间差异显著;武夷山产区和台湾南投产区乌龙茶茶黄素含量:秋季春季,季节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焙火工艺能一定程度提高茶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叶》2015,(2):58
<正>4月23日,经安溪县民政部门核准,安溪乌龙茶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在安溪城厢茶博汇举行"安溪乌龙茶研究会揭牌仪式暨安溪乌龙茶与传统文化发展论坛"。福建省茶叶学会等单位闻讯后发支加信表示祝贺,希望今后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乌龙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金秋季节,晴空万里。10月19日,由福建省茶叶学会、安溪歧山保健茶厂、安溪茗苑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安溪首届“魏苗杯”铁观音条王赛,在铁观音的故乡一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举行。松岩村山谷中,彩旗招展,鼓乐齐鸣,人头攒动,云集了来自安溪、福州、厦门、汕头、深圳、台湾、日本等地的茶农、茶商和茶叶科技人员三千余人。福建省茶叶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心炯,代表评选活动领导小组致词。他介绍评选活动以弘扬中华茶文化,提高安溪铁观音声誉,开拓乌龙茶市场为宗旨。之后,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安溪乌龙茶稳定发展,荣获农业部、中…  相似文献   

13.
安溪与台湾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历史关系和各自优势 ,安溪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目前祖籍安溪的台湾同胞有 2 0 0多万人。台湾乌龙茶源自安溪 ,安台两个产茶区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极为相似。安溪县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 ,茶叶品种资源和劳力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广阔 ,台湾茶叶技术和经营理念较先进 ,双方为合作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1 安台茶业合作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 ,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 ,安台茶业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 ,进行了近十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取得了合作企业不断升级转变 ,两岸茶业互惠互利 ,取长补…  相似文献   

14.
安台茶业合作回顾与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与台湾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历史关系和各自优势,安溪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祖籍安溪的台湾同胞有200多万人.台湾乌龙茶源自安溪,安台两个产茶区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极为相似.安溪县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茶叶品种资源和劳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广阔,台湾茶叶技术和经营理念较先进,双方为合作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1 安台茶业合作回顾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安台茶业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进行了近十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合作企业不断升级转变,两岸茶业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一、安溪茶叶生产技术进展史略安溪县是我省老茶区,也是乌龙茶主产区,安溪人民和茶叶工作者对乌龙茶生产技术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1.对茶树品种繁育及其技术的贡献。安溪人民在长期茶叶生产中,对适制乌龙茶品种的选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良种茶树空革于安溪,故安溪被称为:茶树良种的宝库”。目前全县尚存60多个茶树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它的发现与传播历史,但都缺乏文字记载。民间传说中就有:铁观音是1730年~1770年由西坪尧阳入发现的;黄旦是1860~1925年在虎邱美庄和罗岩一带发现的;毛蟹是1907年间由大坪的高响培育的;乌龙是…  相似文献   

16.
加强交往优势互补 发展安台乌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与台湾乌龙茶同宗同源,地理位置相近,自然条件相似,语言文化习俗相同,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文缘、茶缘关系。在世纪之交,两岸同行相聚一堂,共同研讨如何加强两岸乌龙茶交往与合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下面我就谈谈发展安台马龙茶几点粗浅意见。一、安台乌龙茶基本情况安溪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福建省马龙茶出口基地县。1995年3月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66万公顷,百分之百为无性系良种。铁观音、黄旦、本…  相似文献   

17.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8.
丁俊之 《茶报》2000,(3):37-37
当今世界上,乌龙茶是中国所独特的茶类。中国乌龙茶有四大品系:即以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安溪乌龙名茶;以大红袍为代表的(闽北)武夷岩茶;以凤凰单丛为代表的广东潮汕工夫茶;以冻顶乌龙为代表的台湾乌龙茶。  相似文献   

19.
安台茶业合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安溪县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安溪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 ,自然气候条件相似 ,语言文化习俗相同 ,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文缘和茶缘关系。台湾乌龙茶源自安溪。安溪台湾茶业合作 (以下简称“安台茶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 1990年至2 0 0 0年 7月 ,已在安溪登记注册的台资茶叶企业共有 2 4家 ,投资总额 976万美元。安台茶业合作 ,对双方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农观念的转变 ,制茶技术的革新 ,销售市场的开拓 ,茶叶生产的发展 ,台胞投资的丰厚回报等。安溪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安溪茶叶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台湾在茶叶技术 ,机械设备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加强安台茶业合作 ,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20.
泰国茶叶销量不多,主要以乌龙茶为主。本国茶叶年产约2000吨,主要是阿萨姆种,制成普通的乌龙茶。市场上销售较好的乌龙茶靠进口,主要是从中国进口,每年约500吨。近年来市场有些变化,喜欢饮清香乌龙茶。经反映外贸部门按市场需要,改变进清香口味的,特别是安溪乌龙茶,“香气浓郁,音韵独特”得到喜爱饮茶人士好评,和台湾莱比较胜在“音韵”。因此,近年来台茶销泰已减至很少很少,闽条销泰有所发展。茶是健康饮料,展望21世纪,前途是美好的。关于品质和价格方面,台茶的香气比较清香,但“音韵”却不足有,而价格与中国安溪乌龙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