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氮肥施用量和时期对玉米地上部和根系产量的影响,曾进行过很多研究(Hanway,1962;Niopek,1964;Geisler等,1972;Thom等,1978;Feliciano等,1979)。通常,从这些研究中就可以断定,氮素能影响植株的发育和根据理想曲线来增加氮素水平。一般在植物生育期间推荐3个氮素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3.
湘北红壤旱地玉米适宜施氮量及施氮时期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良学  安瑞春 《玉米科学》1997,5(4):065-066
研究结果表明,湘北红壤旱地玉米施氛增产效果显著,但不是施氮越多越高产,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产量高,氮肥报酬高。氮肥分三次施增产效果最好,其中25%的氮作基肥,25%的氮作苗肥,50%的氮作穗肥,生产上应施足基肥,轻追苗肥,重施穗肥。  相似文献   

4.
施氮模式对玉米氮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欢  谭贺  姜佰文  邓宏志 《玉米科学》2014,22(5):127-131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氮肥单施和配施及基追比例对玉米各生育期氮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模式下,叶片、茎和鞘的氮含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叶片氮含量在各生育期基本表现为AK(硫酸铵为基肥)>ADA(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硫酸铵为基肥)>US(尿素+缓释尿素为基肥)>UO(尿素+有机肥为基肥)>UK(尿素为基肥)处理;到达成熟期子粒的氮含量为US >ADA >UO >CK >AK处理,且US和ADA处理子粒氮含量较CO、AK和UK处理差异显著;US和ADA处理在成熟期子粒氮积累量较大,UO、AK和UK处理次之;灌浆期和成熟期氮积累量与产量呈线性相关。整体施氮模式对产量的影响,尿素配施缓释尿素和降低基追比的多重氮源更适用于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合玉16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与施氮量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忠林 《玉米科学》2004,12(3):090-091
通过对合玉16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试验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合玉16玉米在常规种植方式下密度与施氮量上可以适当加大,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本品种的生产力,同时也为合玉16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热带高抗大斑病玉米种质CML493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大斑病病菌处理,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和转录组测序(mRNA-seq)技术,对经过接种大斑病病菌处理不同时间的CML493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进行DNA甲基化模式、DNA甲基化水平分析和mRNA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大斑病病菌6、12 d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别为78.21%和76.13%,甲基化敏感扩增单态性分别为21.79%和23.87%。接种大斑病病菌6 d时,总甲基化率上升5.49%,全甲基化率上升14.24%,半甲基化率上升6.11%。接种大斑病病菌12 d时,总甲基化率上升6.40%,全甲基化率上升16.73%,半甲基化率上升5.57%。接种大斑病病菌0、6、12 d共检测到2 298个共表达基因,共检测到1 434个共表达上调基因,检测到769个共表达下调基因,上调基因数目显著多于下调基因数目。  相似文献   

7.
以两个玉米品种良玉99和美联178为材料,开展连续两年田间实验,在辽宁省中部平原地区研究不同施氮量(0~ 300 kg,/hm2)对玉米产量和氮利用率的影响及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结果 表明,玉米氮效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施氮量与玉米产量呈"直线+平台"的函数关系.两年平均,良玉99的最高产量(12241 kg/hm2)...  相似文献   

8.
密度和施氮量对雅玉8号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雅玉8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雅玉8号在四川资阳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200 kg/hm2,其地上干物质产量高达23 345 kg/hm2,果穗率为59.93%,粗蛋白含量为75.5 g/kg,粗纤维仅为124 g/kg,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钙含量分别为34.6、62.0、598和4.0 g/kg。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的地上干物质含量、粗蛋白产量及果穗率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均呈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安18和金玉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7种施氮模式(0、175 kg/hm~2、175 kg/hm~2+增效剂、175 kg/hm~2+生物肥、175 kg/hm~2+增效剂+生物肥、225 kg/hm~2、225 kg/hm~2+增效剂、275 kg/hm~2),对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进行测定,研究氮肥、氮肥增效剂和生物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玉米叶片光合速率,过量氮肥会产生抑制作用。施氮225 kg/hm~2+增效剂在整个生育期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NR和GS活性也高于其他处理,该施氮模式更好地协调光合作用和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氮肥的作用,能够增加百粒重和产量,平安18和金玉1号产量分别达13 116.94 kg/hm~2和13 58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春玉米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含量,改善了玉米产量性状。随着生育期推进,玉米植株各器官氮、钾含量逐渐降低,磷含量变化无规律性。与其他施氮模式相比,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处理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其中,产投比分别为7.78和6.93,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29.05 kg/kg和24.38 kg/kg,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0.13%和39.92%。结合玉米的生理需肥特性和肥料性质,磷、钾肥作基肥,氮肥作基肥+拔节肥追肥+大喇叭口肥追肥和氮肥一次深施为适宜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黄顶菊对小麦的化感效应,研究了黄顶菊茎叶、根水浸提液对小麦根系活力、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提取液质量分数的提高,小麦根系活力、SOD、POD及CAT活性逐渐降低,而叶片细胞膜透性、MDA的含量逐渐上升。从化感效应指数RI和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比较来看,黄顶菊茎叶对小麦的化感抑制效应大于根浸提液。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动态变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赵洪祥  边少锋 《玉米科学》2012,20(3):122-129
通过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玉米氮素动态变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氮素积累量在吐丝后45d前后达到最大;高密度有利于氮量积累;植株总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高密度下相关系数大;高密度下子粒氮含量和氮收获指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吐丝期氮肥比例相对高有利于叶片和穗部(子粒+苞叶+穗轴)氮素在生育后期的积累及茎鞘氮素的转运,前期氮肥比例大易造成穗部氮代谢延后。氮素吸收高峰在吐丝到吐丝后15 d;吐丝期氮肥比例高的施肥方式提高了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速率,在较高密度下吸收速率前移。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后移有利于氮肥利用;前期氮素累积太多对后期氮素吸收利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氮肥不同比例分期施用对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氮肥不同比例分期施用下的玉米叶片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在各生育时期,NRA随氮肥施入比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生育后期,9.5万株/hm2密度下的玉米叶片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于8.5万株/hm2,NRA与产量的相关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宏育236、翔玉998、加美2号为试验材料,田间设置6万、7万、8万、9万、10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和纯氮150、180、210,240、270 kg/hm2 5个氮肥施用量,研究种植密度与氮肥用量对玉米茎节干物质积累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与推倒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为玉米密植抗倒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密度...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单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老化箱加速种子老化。随着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老化至8 d,种子活力指标降至极低的水平。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力逐渐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MSAP分子标记扩增出2 750条有效峰值,随老化时间的延长,郑单958的CG甲基化水平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先玉335的CG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基因组DNA的CHG与CHG+CG甲基化水平变化不规律,郑单958基因组DNA的CHG和CG+CHG甲基化均高于对照,先玉335基因组DNA的CHG甲基化均低于对照。郑单958和先玉335的DNA发生甲基化模式变异,郑单958 DNA的CG去甲基化模式变异高于超甲基化,先玉335DNA的CG去甲基化模式变异低于超甲基化。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活力指标、生理指标与基因组DNA的CG甲基化相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6.
王玉娜  米国华 《玉米科学》2021,29(4):155-160
利用吉林省梨树县黑土区氮肥长期定位试验田(施氮水平为0、60、120、180、240、300 kg/hm2),2019~2020两年调查玉米田杂草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及其与玉米生物量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玉米田杂草主要是禾本科杂草,尤其是水稗草Echinochloa oryzoides.与不施肥相比,60 k...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纯氮用量0、150、225、300和375 kg/hm~2共5个氮肥量级和6万、7万、8万、9万和10万株/hm~2共5个密度梯度,研究不同氮肥量级条件和不同密度梯度下吉单96的冠层生理及结构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结果表明,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时期为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其中,大喇叭口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受氮肥影响最大,抽雄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受密度影响最大。225~300 kg/hm~2施氮量且分配60%的追肥可以保持冠层叶绿素在较高水平;叶面积指数受密度调控更显著,7.7万~8.0万株/hm~2为试验最适密度,可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在5.5左右。在中高肥力条件下,采用7.7万~8.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和225~300 kg/hm~2的施氮量,可维持冠层结构和功能,协调穗粒数和百粒重同步增长,产量可达到12 780.9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