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新种质。结果表明:滇杨叶柄预培养5 d后,转接在附加有40%秋水仙素的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处理2 d,可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诱变率高达50.96%。MS+IBA0.10 mg/L+NAA0.10 mg/L为滇杨多倍化组培苗的最佳生根培养方案。对10株性状变异明显的多倍化滇杨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发现4株为四倍体,另6株仍为嵌合体。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素对离体培养辣木多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印度辣木栽培品种PKM(Moringa oleifera PKM-1)一年生植株茎尖为外植体,采用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对诱导染色体倍性变异的影响,以及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茎段培养的增殖影响,结果表明:辣木芽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6mg/L,增殖系数为3.57,用0.1%秋水仙素处理24h左右,可诱导获得四倍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以‘紫枝玫瑰’的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紫枝玫瑰’愈伤组织生长的作用效果,处理时间明显高于处理浓度;在高浓度、短时间的处理组合下,愈伤组织能很快打破抑制作用,恢复生长,如300mg/L与10d、20d的处理组合,适于‘紫枝玫瑰’多倍体诱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秋水仙素诱导油茶多倍体细胞的效果,结合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以‘华硕’嫩叶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相对DNA含量,石蜡切片显微观察愈伤组织细胞形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盘的死亡率逐渐升高,愈伤率逐渐降低;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各处理组均可诱导获得多倍体细胞,其中以40 mg·L~(-1)的秋水仙素处理20 d和以20 mg·L~(-1)的秋水仙素处理30 d培养获得的油茶愈伤组织细胞其相对DNA含量倍数均在2.0以上,其核质比为(0.130±0.023),且在显微镜下还能观察到细胞分生团。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多倍体连翘的快速繁殖,以多倍体连翘幼嫩叶片、茎尖、茎段为外植体,开展了初代培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比茎尖和叶片更适合作为多倍体连翘芽诱导的培养材料;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适合腋芽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 6-BA 2.0 mg/L+ NAA 0.2 mg/L.诱导产生的新芽生长迅速,而且长势较壮,有利于组织培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春季省沽油幼嫩茎梢为试验材料,研究消毒处理、茎段的不同位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水平等因素对其腋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0.1%HgCl2对外植体灭菌10min效果最好,茎段中部是省沽油初代培养的最佳部位,腋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mg/L+NAA0.2mg/L,最高平均株分化可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大果、质优的多倍体品种,以猕猴桃‘琼露’无菌苗叶柄为材料,分别利用抽滤灭菌的0.05%、0.10%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3、4、5 h,培养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0.05%的秋水仙素处理3 h,存活率和再生频率分别达到85.19%和82.61%,低于对照;当0.10%的秋水仙素处理5 h时,其存活率和再生频率分别降低至36.00%和44.44%。其中,以0.05%的秋水仙素处理4 h诱导效果最佳,变异率为28%。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四倍体植株7株,嵌合体5株。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叶片变大,叶面变厚,节间变短,与二倍体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将预培养不同时间的楸叶泡桐组培苗叶片分别放置到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MS+NA A 0.3 mg/L+B A 140 mg/L培养基上进行了染色体加倍试验,分析了变异植株倍性。结果表明:外植体接受秋水仙素处理的时间对叶片存活率、芽诱导和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极显著;秋水仙素的处理浓度对叶片存活率、芽诱导率的影响极显著,但其对四倍体的诱导却为显著影响;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对芽诱导率和叶片存活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在27个试验组合中,用30 mg/L秋水仙素处理预培养6 d白花泡桐叶片48 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5.83%。诱导出的植株叶片大而厚,气孔密度减小,单个气孔器变大。  相似文献   

9.
枣树茎段试管组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5种培养基对枣树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效果;3种外植体的诱导分化效果及不同取材时间的诱导效果;表明枣树茎段通过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并进行继代培养是可行的。筛选出了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及最佳取材时间和适宜的外植体,得到了理想的试管苗,并进行了生根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苹果矮化砧木‘Y-1’初代培养体系,以大田‘Y-1’当年生幼嫩枝条茎段为外植体,对消毒剂的选择、外植体采集时间和初代培养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处理30s,再用0.1%HgCl_2处理5 min是苹果矮化砧木‘Y-1’茎段灭菌的最佳方法,其外植体成活率高达66.46%;外植体最佳取材时间是5月初,接种后外植体的污染率明显低于它取材时间,而芽的成活率、萌发率则显著提高。MS+1.0 mg/L 6-BA+0.5 mg/L IBA是苹果矮化砧木‘Y-1’茎段腋芽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萌发率高达79.15%;  相似文献   

11.
不同倍性滇杨叶片解剖结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期诱导获得的5株多倍体滇杨一年生无性系植株为材料,二倍体滇杨为对照,对其叶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其解剖结构差异,测定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分析多倍化后滇杨叶片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倍性滇杨在叶片解剖结构各性状间均存在不同表现。不同个体间叶片厚度、CTR、SR、上表皮相对厚度、下表皮相对厚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滇杨经多倍化处理后能引起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变化,表现为基因的剂量效应差异。同时,不同倍性滇杨叶片CTR、SR的变化并不与滇杨的倍性成正相关趋势,这为滇杨遗传改良提供了选择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可为滇杨的抗性育种相关性状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米良一号猕猴桃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米良一号猕猴桃外植体在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①诱导培养基以MS 1.0mg/L ZT为好,材料不经转移可直接分化出丛生芽,ZT浓度在1.5mg/L以上时,对愈伤组织形成有抑制作用,且在1.5mg/L ZT的同时.加0.5mg/L 6-AB,这2种细胞分裂素超量后的抑制作用是累加的,致使抑制作用加剧无芽茎段褐化死亡;②出芽周期长短与茎段年龄和有芽无芽有关,成熟茎段出芽早,幼嫩茎段出芽迟,有芽茎段出芽早,无芽茎段出芽迟,幼嫩的无芽茎段出芽虽晚30d左右.但由愈伤组织形成的丛芽多得多;③米良一号生根能力不强,出芽后不经生根诱导不能生根,1/2MS 1.0mg/L IBA 30g/L蔗糖,有较好的诱导生根作用;④叶片培养再生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优先因子顺序为ZT、6-BA、NAA、TDZ,叶的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 10mg/LBA 0.2mg/L NAA 1.0mg/L TDZ。  相似文献   

13.
白花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预培养不同时间的白花泡桐组培苗叶片分别放置到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双层(液体和固体)MS NAA 0.1 mg·L-1 BA 18 mg·L-1培养基上进行染色体加倍试验,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和叶片单细胞相对DNA含量测定进行变异植株的倍性分析.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对叶片存活率和芽诱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四倍体诱导的影响不显著;秋水仙素处理外植体时间对四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对芽诱导率和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在9个试验组合中,用5 mg·L-1秋水仙素处理预培养12 d白花泡桐叶片72 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20.0%.诱导出的四倍体植株叶片较二倍体增大、增厚,叶片单个气孔器变大,叶片气孔密度变小.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香樟试验林里的香樟为材料,研究香樟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研究在基础培养基上添加植物激素不同的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最佳影响,研究最佳外植体种类在香樟快繁中的运用。结果表明:香樟外植体消毒灭菌处理最佳时间为酒精消毒时间50S,升汞消毒时间8min;最合适香樟外植体诱导的培养激素组合为6-BA3. 0mg/L,NAA2. 0mg/L;香樟的外植体比较难消毒,在四种外植体材料中,消毒效果最好的外植体部位为带有1~2个腋芽的幼嫩茎段。  相似文献   

15.
百合的组织培养及在其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百合组织培养的进展状况及组织培养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百合组织培养中所选用的外植体类型和一些组培材料的最佳分化、继代、生根培养基配方;从远缘杂交中通过胚培养获得杂交种,通过花药和未授粉子房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离体条件下秋水仙素处理诱导产生多倍体百合。并论述了百合组织培养在其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山杏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以山杏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消毒方式、初代培养基激素配比、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和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茎尖和当年生茎段经75%酒精处理30 s,0.2%升汞消毒6 min,再用2%Na Cl O处理4 min,其诱导效果最佳。茎尖初代培养最佳激素配比为6-BA 0.5 mg/L+NAA 0.2 mg/L;茎尖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最佳激素配比为6-BA 0.2 mg/L+NAA 0.1 mg/L;茎段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激素配比为6-BA 0.5 mg/L+NAA 0.1 mg/L;1/2MS+IB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贴梗海棠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3年生贴梗海棠幼嫩枝条为试材,按茎段幼嫩程度,用0.1%HgCl2不同时间处理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结果表明,幼嫩茎尖、半木质化和木质化茎段分别灭菌7、10、15min效果较好;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诱导分化作用及增殖效果的研究,表明在MS 6-BA 1.0mg.L-1 NAA 0.1mg.L-1培养基上,试管苗分化率较高,达90%,且生长发育良好;在MS 6-BA 0.5mg.L-1 NAA 0.5mg.L-1培养基上,增殖效果较好,增殖系数达6.0。  相似文献   

18.
秋水仙素诱导桉树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洲鹤  覃子海  蔡玲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4):195-196,203
以组织培养的桉树(Eucalypts)丛生芽和单芽为材料,研究秋水仙素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对染色体的诱变效果。以正常芽丛作对照,经诱导的芽丛茎粗壮且短,叶片肥厚增长,形态扭曲,颜色变深;同时变异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条数增多。秋水仙素诱导丛生芽多倍体的效果比用单芽好。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提高,丛生芽变异率会增加,由于对芽丛刺激较大,死亡率也会增加,用0.5%秋水仙素对桉树丛生芽处理96h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激素与光照对红叶石楠‘红罗宾’芽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光照、激素对红叶石楠‘红罗宾’进行芽诱导试验,探索‘红罗宾’芽诱导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材料应取半木质化的茎段;消毒以75%的酒精15 s,0.1%的升汞9 min为宜;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1.5 mg/L NAA 0.1 mg/L;先期采用暗培养可减少褐化。  相似文献   

20.
以欧美杨"加引"组培苗茎段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辐射诱变材料,进行了γ射线(60Co)辐射诱变、培养基上定向筛选抗病变异体的研究。结果显示,以茎段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100%;愈伤分化培养48 h胚性细胞分化,72~96 h大量胚性细胞形成,这时是进行γ射线辐射处理的最佳时期;经不同辐射处理剂量比较,30 Gy接近半致死剂量;辐射后的胚性愈伤在培养基上定向筛选抗病变异体,得到生根试管苗460株;通过大棚、大田进一步筛选获得1个抗杨黑斑病Marssonina populi(Lib.)Magn.的速生优系,定名为"光兆Ⅰ"杨,连续4 a抗病性检测结果显示,"光兆Ⅰ"杨明显高于亲本和对照的抗病性,诱变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