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寻求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尤为必要。洱海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呈现量大、面广、复杂和周期长的特点。从物质循环的原理分析其来源、去向和防治措施,提出控制污染是源头减量控制、循环路径阻断和产业链延伸的循环利用3个思路,并提出6个方面的量化策略。近年来,鉴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形势,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洱海流域各级人民政府通过修建环湖截污管道、治理入湖河道、修建湿地等"封、堵"措施全面展开,但对农业面源污染从根源上遏制的办法并不多,为此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物质循环"减、输"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分析洱海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划定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和禁养区;抓实生态隔离带建设;抓实畜禽禁养限养;抓实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大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州、市党委政府提出的"全面加强洱海保护治理"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大理镇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坚决打好、打赢洱海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现对大理镇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供参考。1基本情况1.1大理镇基本情况大理镇是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  相似文献   

4.
花卉产业在大理市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型产业,专业户、企业、个人种花、售花蔚然成风。花卉姹紫嫣红,香气四溢,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农业面源污染减量行动是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既关系到洱海保护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全市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因此,对花卉生态种植技术的要求更显重要。从大理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出发,结合多年从事花卉种植的试验、示范,提出"大理市花卉生态化种植技术指导意见"。目的是提升花卉生态种植水平,切实达到削减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理洱海流域凤羽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洱海流域凤羽河小流域典型村庄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分析农村生活污染、养殖业污染和种植业污染的权重,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力度,大理市在洱海流域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轻因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洱海水质的污染。大理市凤仪镇每年都有93.33 hm~2茭白种植,同时,开展渔业和茭白结合高效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新型稻田养鱼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成 《云南农业》2011,(12):16-16
大理市委、市人民政府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倡导全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洱海”。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农业科技部门在水稻种植上提出“一取消、三提倡”的生产方法:即在水稻种植上取消使用农药和化学除草剂,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做好洱海综合治理保护,进一步控制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在不断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的同时,努力提升大理市稻米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保护与发展互利互赢,结合大理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状,打造大理市各有特色农业品牌,积极探索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洱海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全面减少洱海流域氮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洱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现状,提出几种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模式,为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保护洱海水体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洱海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原湖泊洱海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开展主要种植作物牧草、烤烟、玉米、水稻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为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1项目背景在洱海流域实施主要农作物种植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试验研究,对保护高原湖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为测算洱海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污染物排放总量,保障测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掌握种植业污染特点和规律,为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三是  相似文献   

11.
以洱海流域2006~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洱海流域城市化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进行了交互动态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存在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城市化与农业面源污染在短期会偏离长期均衡;不同类型的农业面源污染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面源污染是林口县面对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黑龙江省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做了不少工作。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应该要摆到突出的位置,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环境。现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理植保措施介绍如下。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面源污染,即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与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学投入品不合理使用,以及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处置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浙江省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对洱海流域主要农作物种植模式氮磷流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总磷流失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旱作水旱轮作水作。为科学测算农田面源污染物、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包括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量大、粪污有效处理率低;农田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还有差距。从综合配套治理技术尚不成熟,防治管理制度缺乏,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未形成良性循环几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最后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农药减控工程,治理农药残留污染;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实施畜禽养殖提升工程,建立畜牧生态产业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保护洱海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施用"洱海牌"精制有机肥对烤烟土壤、产量、径流水氮磷流失量的影响研究,探索烤烟生产中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施用"洱海牌"精制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相比,烟叶亩产量减6.66kg,减少4.39%;径流水中氮磷浓度略有减少,总氮总磷分别减0.042 mg/L、0.005 mg/L,减少0.95%和1.04%,说明"有机肥+液态肥"可替代化肥在烤烟上使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与技术》2014,(3):I0002-I0003
<正>13日上午,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终于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这个总投资达13.2亿元的项目是我省农业史上利用世行贷款最大的项目,更是国内首个利用世行贷款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项目。"广东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压力很大,甚至要超过工业污染。"与会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面源污染已是我国总面源污染的第一大来源,而水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最大污染源之一。由于面源污染的复杂性,防治农业水污染,"防"胜于"治"。随着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应微生物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面源水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不断加强农业源头的污染,同时,还能够截留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大大减少污染物向周围的水体的排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此,对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作者阐述了大理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洱海,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去一年里,鹿泉区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主要情况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