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农垦国有华山农场龙眼果园都是在1990~2000年建立,种植密度较大,株行距(4.5~5)m×(5~6)m,试验前基本密闭封行,果园内光照不足,树势衰弱,结果力降低,管理不便,产量低且不稳定,品质变差,密闭果园改造势在必行。试验于2011年开始选点,设置密闭果园改造可行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试验。经过3年的密闭果园改造试验,初步得出密闭果园改造需要依靠果园的地形地势,采取隔行隔株间伐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果园的密闭程度,能解决果园的通风透光、合理耕作及方便管理,能实现龙眼果园的节本增效,但是会因大树冠给采果、喷药等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采取隔行让路回缩和隔行间伐措施能逐步解决果园的密闭问题,果园产量明显增加,对指导果农进行密闭果园改造,提升果园的高水平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丘陵山地的龙眼园地面坡度大,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果园生产能力降低,龙眼产量少,品质差。为改变现状,通过加强山地龙眼果园水土管理,实施综合治理措施,促进山地龙眼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3.
龙眼钙、镁营养元素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果园中产量高、中、低三个等级龙眼的土壤和植株养分分析,结合龙眼产量测定,探讨龙眼钙、镁营养元素的营养诊断指标。以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作土壤钙、镁营养元素诊断的诊断形态,以1月份时中上部老熟秋梢(结果母枝)第2位叶的全量钙、镁作为龙眼植株钙、镁营养元素的诊断形态,分别拟定出了土壤、植株钙和镁营养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2015年,国有高台县三桥湾林场探索应用省力高密化栽培技术,按照株行距1.5 m×5 m栽植梨树6.7 hm~2。在管理中,注重刻芽、拉枝、树体和枝条固定等技术措施,避免了截枝、疏枝、回缩造成的养份消耗和流失,枝条形成花芽早,树体负载量大,果品产量高。栽后三年,果园产量达到150 000 kg,效益显著。经过观察和对比,产量是传统栽培模式的两倍,可在同类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 一、影响龙眼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梧州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1.0~21.3℃,年雨量144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在1700小时以上,是龙眼适宜栽培区。然而,由于气候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及龙眼各生长阶段对气象条件的不同要求,造成龙眼各生长期所要求的气象条件常常感到不足或过多。根据梧州龙眼产区的有关产量、气候资料,对龙眼生长周年的各时期气象条件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1基本情况 2006年启东市果园总面积1356 hm2,其中成片果园面积1326 hm2,散生果树30 hm2;全年果品总产量16200 t,其中成片果园产量15800 t,散生400 t,总产值4840万元.2007年新增成片果园面积约66 hm2,新增果园面积以日本梨、早熟甜油桃和柑桔为主.  相似文献   

7.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退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广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对广西柑桔、荔枝、龙眼和芒果4种果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红壤果园土壤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果园土壤普遍酸化,柑桔、荔枝、龙眼和芒果4种果园土壤pH分别下降了0.95、0.70,0.89和0.64个单位;有机质减少,其中芒果园和柑桔园下降较多,降幅分别达50.63%和22.45%;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下降,柑桔园下降43.64%,而芒果园和龙眼园也有30.77%和27.27%的降幅;容重增加,比第2次普查时增加14%~39%。受施肥投入影响, N、P、K养分在柑桔、荔枝和龙眼园上有增加的趋势,而芒果园在全N、速效P、速效K方面则有较大的下降。利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果园土壤环境和养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显示,柑桔、龙眼和芒果园均表现出退化,其中芒果园退化最为严重,而荔枝园由于施肥投入较多而使土壤肥力有一定进化。  相似文献   

8.
广西栽培龙眼沿用实生苗,投产迟。改用嫁接苗可提早丰产。作者近几年来在产区调查结果表明,龙眼嫁接树具有早结、早丰产的生物学基础。我区三个主要龙眼品种树冠年生长量均达70厘米。广眼品种嫁接树四年生开始投产,树冠2米以上,健壮末次梢60—100条,成穗率达80%以上,单株产量8—15公斤,单果重9—10克,可溶性固形物23%,品质优良,已达到早结、丰产、优质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7~8月份苹果果实正值膨大期,果树叶幕层已形成,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密闭果园滋生病虫,要生产优质果品,在果园管理上应做好以下5件事。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农业生态地带法”,结合层次递减法 ,对敢上小流域龙眼、荔枝、芒果经济产量潜力进行了估算 ,并依据影响龙眼、荔枝、芒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进行气候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 :敢上小流域适宜发展芒果和早熟龙眼、荔枝 ,不宜发展迟熟龙眼、荔枝 ,要实现果树稳产、高产必须有效克服水分条件对生产潜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垦殖方式对坡地果园土壤和果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果园平台开垦及植草都能有效地减少果园土壤的水土流失和增加果园的土壤肥力;从果树的产量和品质来看,平台清耕的果树果实产量及品质最好,平台植草和顺坡清耕次之,顺坡植草的果树产量和品质最低,说明果园平台开垦能够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果园植草则对果树果实产量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系统地探讨了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坡地苹果园应用新技术的效果 ,以及在同类立地条件下苹果与冬小麦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 :山坡地苹果园应用新技术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产值和降低生产成本 ;山坡地苹果园年纯收入是冬小麦的 7倍 ,果园产量和产值的年际递增率绝大部分超过 0 0 5 ,而冬小麦大部分为减产或减效 ,果园产量和产值的平均相对变动率为冬小麦的 40 %左右 ,绝对变动率均低于冬小麦 ;山坡地果园主要养分比冬小麦地高 17 7%~ 85 .0 7% ,孔隙度增加 1.6%~ 6.7% ,土壤转化酶活性提高 80 %  相似文献   

13.
1990~1993年间,在桂西南的左江、桃城、浪湾和武鸣4个华侨农场的荔枝龙眼果园中,进行了荔蝽的发生情况调查和综合防治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区内荔蝽每年发生一代,主要以成虫在高大的龙眼树上越冬。越冬成虫在早春气温达15℃以上时开始活动、交尾产卵,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期9~23d不等,3~5月为种群数量最大的时期,因此荔枝龙眼的春梢、花和幼果受害严重。(2)荔蝽的主要天敌是蝽卵跳小蜂和平腹小蜂,在5月中下旬调查,保护区内这两种寄生蜂的总寄生率可高达98.29%,明显的控制了荔蝽的继续繁殖为害。(3)荔蝽的综合防治方案,应根据果园的生态结构,因时因地制宜,协调运用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着重抓好荔蝽越冬期和荔枝龙眼春梢、花果时期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广东龙眼立地土壤基本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我省龙眼主要产区的24片龙眼园进行实地调查,采集土样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片被调查果园土壤中氮,磷,钾,钙,镁,硫,硼,铜,锌和锰的速效态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分别有23,20,18,16,23,8,15,20,21和11个土样;铁的含量均主于临界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侵蚀坡地生态果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研究了福建侵蚀坡地果园龙眼凋落物年变化规律和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年库流量。结果表明:龙眼果树年凋落量为48.513kg/株,叶、枝、花和果分别占32.41%、13.15%、1.97%和52.47%;龙眼果树月凋落量季节变化规律是单峰型的,8月凋落量为29.115kg,与其他月份之间有显著差异,占全年的60.01%。凋落叶N、P、K含量季节变化大于Ca和Mg,Ca、Mg季节间变化不明显。通过龙眼凋落物归还的年库流量为697.91kg/hm2。凋落物中5种养分中,年库流量大小顺序为Ca>K>Mg>P>N((446.02>115.73>74.31>37.47>24.39,kg/hm2),各元素的含量所占比例,凋落叶78.59%,枝14.88%,果3.54%,花2.99%。果树叶片凋落前因N、P、K迁移而导致落叶中N、P、K浓度比成熟叶的低,但三者存在着元素间的差异,Ca不迁移,Mg有月份间差异;果树叶片凋落前,N、P、K的年回流量分别为7.420、6.374、53.152kg/hm2,9月份回流量最多,分别为3.632、3.762和21.920kg/hm2。  相似文献   

16.
由广西大学农学院莫天砚教授、陆申年教授、白厚义教授、陈佩琼教授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梁传平、韦翔华、蒋代华分别主持研究的《龙眼营养诊断研究》、《银杏营养诊断研究》、《银杏黄化原因的调查与分析》三个项目2000年12月25日通过了广西区农业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龙眼营养诊断研究》、《银杏营养诊断研究》、《银杏黄化原因的调查与分析》三个项目是由广西区农业厅下达任务,广西农业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中国第二期红壤开发(广西)项目”资助的研究项目。1995年初课题组开始在广西平南、贵港、兴安等地的果园、大田进行大量的调查、实验、验证,直至1999年底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龙眼营养诊断研究》通过对龙眼树体和土壤营养状况的调查,田间肥料试验和采样化验分析,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的植株,土壤营养状况与龙眼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关系,探索出了龙眼营养诊断适宜的采样时期和部位,拟定出了龙眼营养诊断指标,为指导龙眼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银杏营养诊断研究》通过对银杏生长发育阶段中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大田施肥试验、验证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探索出了银杏营养诊断方法,诊断最佳时期和部位以及营养诊断的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   《银杏黄化原因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连续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盆栽试验以及大田示范验证试验,探索出了土壤与植物息息相关,土壤养分状况及理化性状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总结出了银杏黄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鉴定会专家一致认为,三个研究项目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研究方案设计合理,诊断指标切实可行,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研究工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技处 顾红)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由于没有充分掌握有效提高龙眼嫁接换种成活率的栽培技术,严重影响了龙眼生产的产量,不利于龙眼种植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种植龙眼嫁接换种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龙眼嫁接换种栽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龙眼嫁接成活率,促使龙眼种植地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以广西北流地区龙眼嫁接换种为例,从龙眼嫁接换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与具体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提升龙眼栽培换种成活率的栽培技术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坂面镇海拔250 m左右的下川村后山峡山场和海拔630 m左右的肖坂村官田山场种植良种普通油茶和龙眼茶二年生嫁接苗,于造林4年始果期和造林7年进入丰产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林的保存率相差不大,高生长与冠幅生长结果一致,均为低海拔普通油茶高海拔普通油茶低海拔龙眼茶高海拔龙眼茶,但差异不显著。而油产量均以低海拔种植龙眼茶的效果最好,高海拔种植普通油茶的效果次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低海拔种植龙眼茶的产油量是高海拔种植的1.88倍,高海拔种植普通油茶是低海拔种植的1.22倍,因此,龙眼茶需要种植在低海拔地区,而普通油茶在中高海拔地区种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物治理措施对赤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营造大叶相思水土保持林和种植荔枝、龙眼、杨梅等果树的措施治理严重退化赤红壤,对不同航对照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生物措施治理后土壤抗蚀性大小顺序为:27年生杨梅(T23);6年生大叶相思(T12)、28年生的荔枝(T21)、龙眼(T22)和6年生荔枝(T11)。采用受蚀性指数EVA、土壤有机质、结构体破坏率,大于1mm水稳性团粒含量以及侵率,能较好地表征赤红壤抗蚀性,在果园中引进以  相似文献   

20.
钾与钙、硼混合喷施对龙眼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果园土壤低硼条件下,以储良龙眼为试材,连续2年研究钾与钙、硼混合喷施对龙眼果实品质及耐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龙眼假种皮发育期间,树冠分别喷施0.3%KH2PO4、0.3%KH2PO4 1?Cl2、0.3%KH2PO4 0.2%H3BO3溶液3次,可显著增大成熟龙眼果型、提高果实组织鲜重,以及增加果实的可食率、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并促进果实组织对Ca、B的吸收积累,显著提高果实组织K含量,其中喷施0.3%KH2PO4 0.2%H3BO3溶液的效果尤为显著;在30±2℃条件下贮藏,3个处理均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提高好果率,减缓了果肉营养成分含量的下降,其中喷施0.3%KH2PO4 1?Cl2、0.3%KH2PO4 0.2%H3BO3溶液的效果较为显著;钾、钙、硼营养对于提高龙眼果实的耐贮性和维持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