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杀虫绿僵菌制剂的登记现状与剂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绿僵菌是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作为真菌杀虫剂已被成功应用于蝗虫、金龟子、象甲等多种害虫的田间防治。近40年来,已有83个绿僵菌产品在13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注册,制剂研究与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传统剂型质量得到改善,超低容量剂、浸渍剂等新剂型可适应特殊应用环境,产品的防治对象涵盖范围更广。本文就国内外绿僵菌产品注册登记情况、制剂类型特性及制剂技术的载体、助剂和加工过程等主要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真菌生物农药的科研、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巴西于今年5月批准了5种生物农药用于防治有机作物种植中不同的靶标害虫。其中,生物杀虫剂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IBCB425可用于防治沫蝉及牧草沫蝉。该生物农药有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2种剂型,并对甘蔗沫蝉及牧草沫蝉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利用3个绿僵菌菌株2060-d、X-m、2014分生孢子分别制成液剂、油剂和粉剂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3个绿僵菌菌株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成虫都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室内校正死亡率77.1%~97.9%,死虫僵虫率达100%;用2060-d菌株分生孢子制成不同的剂型在林间防治切梢小蠹成虫,试验结果,成虫死亡率依次为油剂(73.3%)>液剂(70.0%)>粉剂(20.0%),死虫僵虫率分别为67.0%、65.0%和20.0%。上述结果表明,绿僵菌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有一定的致病力,可以将绿僵菌分生孢子制成油剂进行低量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4.
绿僵菌治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目前对防治多种蝗虫效果较好的虫生真菌--绿僵菌的种类、株系,以及绿僵菌对蝗虫的致病机理、 对环境的安全性等,并讨论了国内外应用绿僵菌防治蝗虫的田间试验效果、剂型研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微胶囊悬浮液对黄脊竹蝗2龄跳蝻的室内毒力,同时应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林间黄脊竹蝗跳蝻进行防治,并且评估了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黄脊竹蝗天敌红头芫菁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显示绿僵菌微胶囊粉悬浮液对黄脊竹蝗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10μg孢子/mL浓度下对2龄跳蝻的LT50为4.56 d,僵虫率达到93.67%。林间施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30 d后,防治效果可达92.59%。同时对黄脊竹蝗主要天敌红头芫菁种群数量没有影响。因此,绿僵菌微胶囊剂在黄脊竹蝗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绿僵菌的存活能力并促进其田间增殖,本试验研究了以海藻胶粒剂型化金龟子绿僵菌的成胶浓度、载体、促活组分、外膜等因素对绿僵菌的存活保护与增殖促进作用。结果确定了适合于金龟子绿僵菌与海藻酸钠、钙离子交联反应的最适条件为海藻酸钠2%、氯化钙0.2~0.3 mol/L;填充4%~10%凹凸棒土支撑颗粒内部胶网,有利于孢子存活和恢复生长;添加0.5%玉米粉或糊精作为促活剂,可使孢子增殖率提高60%;以1.5%海藻酸钠与3.5%聚乙烯醇联合形成的颗粒剂外膜对抵御外界微生物侵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绿僵菌是一类常见且极具应用价值的生物防治材料。目前绿僵菌分类系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新分类系统在国内尚未普遍采用。本文用该系统研究了近年来分离自大别山区僵虫的21株绿僵菌的物种多样性。在对大别山绿僵菌菌株的形态学研究基础上;对其转录延长因子(EF-1a)进行了进一步的PCR扩增、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并选用MEGA软件依据简约法构建EF-1a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1株菌株在新系统中分别属于5个种,即贵州绿僵菌、大孢绿僵菌、蚱蜢绿僵菌、黄绿绿僵菌瘿绵蚜变种和棕色绿僵菌,并对中国新纪录棕色绿僵菌进行了形态学的描述。该研究基本明确了大别山区的绿僵菌物种多样性,为生物防治菌株提供了科学鉴定方法和丰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新制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微粒剂和乳粉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设计随机区组小区试验,采用绿僵菌微粒剂在花生播种期防治上一年的3龄蛴螬老熟幼虫;采用绿僵菌乳粉剂在花生幼果期防治当年的1~2龄蛴螬.同期调查绿僵菌新制剂的施用对蛴螬主要天敌臀钩土蜂的影响.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微粒剂(最适剂量375 kg/hm2)施药后30~40 d,平均校正防效为75.58%~80.03%;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乳粉剂(最适剂量7.5 kg/hm2)施药后15~20 d,平均校正防效为77.59%~86.46%.花生果荚收获期平均保果率达85.76%~87.13%,花生果荚鲜重平均增产量达832.5~916.4kg/hm2,控害保产效果显著.且绿僵菌新制剂的施用对臀钩土蜂的存活未见有明显不良影响.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128新制剂能够时田间花生蛴螬进行持续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已从南美洲入侵到北美洲、亚洲多个国家和一些太平洋岛国,在我国扩散至12个省区500多个市县,严重为害农林业生产,威胁人居安全和生态平衡。为了实现对红火蚁的可持续治理,需要引入和加强生物防治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作为生物杀虫剂的总体现状,以及针对红火蚁研发的详细进展,包括优良菌株选育、规模化生产、产品剂型、登记注册及防控应用等,分析了白僵菌、绿僵菌制剂防控红火蚁的优势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讨论和展望了真菌杀虫剂防控红火蚁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金龟子绿僵菌是一种对靶标昆虫具有高毒力和致病性的重要杀虫真菌,通过接触直接侵染使蝗虫致死,对草原蝗虫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草原喷施金龟子绿僵菌粉剂对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蝗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7 d优势种蝗虫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和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的虫口减退率达60%、防治效果超过62%,其中白边痂蝗、毛足棒角蝗、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高于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和轮纹异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同时,金龟子绿僵菌在不同类型草原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在典型草原和荒漠化及半荒漠化草原的防治效果高于草甸草原。研究绿僵菌在不同草原类型蝗虫的防治效果,为建立草原蝗虫绿色可持续防控体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ae)是真菌类生物杀虫剂。其孢子发芽侵入昆虫体壁后可在血腔内大量增殖,引起昆虫死亡。通过研究接种量、种龄、菌种代数等生物因素对金龟子绿僵菌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并对液—固两步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经过优化,得到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的最佳生物参数是接种量2.5g/100g,种龄5~6d;采用固体二代种,培养6d,孢子量可达1.531×1010孢子/g干培养基。金龟子绿僵菌固态培养生物变量优化研究@吴振强$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广州510640  相似文献   

12.
新农药介绍     
中文通用名称:金龟子绿僵菌英文通用名称:Metarriziumanisopliae(拉丁名)农药登记名称:5亿孢子/克百澳克杀蟑饵剂理化性质:5亿孢子/克百澳克杀蟑饵剂外观为浅绿色粗粉粒,有油脂香味。该饵剂含孢子量为每克金龟子绿僵菌孢子≥5亿个。该产品是用生物发酵法生产绿僵菌活孢子,再与相关助剂及填料加工而成的饵剂。其菌株是从贵州土样中筛选出对蜚蠊有效的绿僵菌,经鉴定,该菌株与金龟子绿僵菌在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上十分相似,其形态特征:菌株的菌落扩展较慢,菌丝体有隔、分枝,子梗直、有分枝、形成分生孢子梗联合成分生孢子座;瓶状小梗单生,有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控制东方绢金龟对金银花的为害, 并筛选出绿色、安全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应急性化学药剂, 本研究通过室内筛选测定了15种生物及化学农药对东方绢金龟成虫和幼虫的生物活性, 并评价了3种生物药剂对该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 东方绢金龟幼虫对多数药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成虫。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和苏云金杆菌G033A仅对东方绢金龟幼虫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 而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东方绢金龟成虫和幼虫均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15 kg/hm2和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G033A可湿性粉剂7.5 kg/hm2处理对金银花东方绢金龟幼虫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7 d防效分别达到了78.81%和68.28%。综上所述, 防治金银花东方绢金龟成虫应以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主, 防治幼虫时, 可选择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或苏云金杆菌G033A等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4.
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对地下害虫防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而大量释放绿僵菌可能引起土著微生物群落变化,从而影响其植物保护的综合效果。本文研究了花生播种期施用绿僵菌后,在根际和根围土壤中绿僵菌自身种群及土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的消长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绿僵菌种群在30 d内快速下降,之后降速减缓,以低密度持续存活。随花生生长,土壤微生物自身有消长过程,施用绿僵菌对放线菌影响最大、真菌其次、细菌最小,在根际的影响大于在根围的影响。分别地,绿僵菌处理对根际和根围细菌、根围真菌无显著影响;使根际真菌种群初期的下降速度减缓,到达谷底时间由15 d推迟到30 d,但回升速度加快,达峰顶由60 d提前到45 d,峰值降低1/3;绿僵菌明显抑制了根际放线菌种群,使其消长变化周期与对照完全相反,且45 d时回落至低点后不再回升;绿僵菌减缓了根围放线菌种群下降,使达谷底时间由30 d推迟到45 d,且回升幅度减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施菌后15~30 d的幼苗至初花期有明显变化,细菌种群总体占比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相比,施菌后的根际细菌占比提高,真菌占比下降,放线菌占比显著地先抑后扬。在根围的变化相对较小。45 d即盛花期后,三类微生物结构逐渐恢复趋近原来状态。  相似文献   

15.
绿僵菌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拌土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土壤含有1×106~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含有5×107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达85.2%。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测数据进行拟合,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并估计了该制剂对蛴螬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相应的LD50和LD90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土壤中含有3×107、5×107和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10.18、8.42、6.79d。当土壤含有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死亡率可达90%以上,LT90为10.50d。该绿僵菌制剂在蛴螬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10株高效杀虫绿僵菌菌株的分类地位, 通过克隆、测序10株绿僵菌菌株的ef1-α、rpb1、rpb2、 β-tubulin部分序列进行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并结合形态特征确定10株绿僵菌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多基因分子鉴定在绿僵菌菌种的划分上较单基因更为准确, 结合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和形态学特征, 将CQMa114、CQMa117、CQMa125、CQMa126、CQMa128归为大孢绿僵菌, CQMa102归为蝗绿僵菌, CQMa132、CQMa135归为贵州绿僵菌, 菌株CQMa138、CQMa140与其他绿僵菌亲缘关系较远, 有可能为绿僵菌属的新种或新的分类单位。  相似文献   

17.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安全、易在害虫种群中流行、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已在中国、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登记和应用。本文对我国广谱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农药的菌株选育、产品登记、应用技术及产品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绿僵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具有较高经济、生态价值的极具发展前景的绿色安全生物防治材料。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绿僵菌资源的生物多样性,本研究从13个省份不同生境中采集土壤样品,采用选择培养的方法对绿僵菌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获取其ITS1和ITS4序列等方法鉴定菌株。在用MEGA软件依据邻接法(NJ)构建基于绿僵菌菌株ITS1和ITS4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香农-威纳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评价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在607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绿僵菌属真菌共计222株,其中优势菌种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130株,优势度指数为0.586;另有马昆德绿僵菌Metarhizium marquandii 83株、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7株、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 2株。林地的香农-威纳指数最高,为0.983,说明其物种丰富度最高。林地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709,说明其不同种间分配最均匀。  相似文献   

19.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显著,其在草原田间的存活能力影响其持续控害效果。除了侵染昆虫,绿僵菌还具有在植物根际宿存和根内生的生活方式,但相关宿存规律和内生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绿僵菌在内蒙古草原两种优势种植物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对其在这两种草的根内宿存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干旱的内蒙古草原,绿僵菌施用后种群数量在30 d内快速下降,但能够以低密度在羊草、克氏针茅根际土壤中至少延续宿存75 d,羊草根际环境比较利于绿僵菌生存。对菌株egfp基因标记的特异PCR检测证明了绿僵菌在羊草和克氏针茅根内宿存。试验数据为指导植保生物防治中充分利用绿僵菌的昆虫病原性和植物内生特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将成为绿僵菌物种生活方式多样性、与植物互作及共进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锡林浩特草场分别以6.0×107孢子·m-2施用量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油悬浮剂、绿僵菌饵剂进行喷洒,调查绿僵菌在田间蝗虫中的流行、对寄生蝇寄生蝗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绿僵菌后,蝗虫种群分别于20d和60d出现2次感病高峰;处理后20d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饵剂对蝗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4.55%和34.79%,绿僵菌油悬浮剂对蝗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绿僵菌饵剂;处理后60d其感染率分别为23.62%和32.60%,绿僵菌饵剂对蝗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绿僵菌油悬浮剂.说明绿僵菌油悬浮剂作用速度快于绿僵菌饵剂;绿僵菌饵剂持效性高于绿僵菌油悬浮剂;绿僵菌可以自然流行于该地区的蝗虫种群.绿僵菌孢子通过蝗虫病原地的二次流行,可向其周围环境扩散传播.表现出随着与绿僵菌饵剂处理区的距离增加,感染率逐渐降低;随着病原流行时间的延长,感病率逐渐升高.绿僵菌的侵染与寄生蝇的寄生无关,二者对蝗虫种群的作用为各自独立,其效果是二者的累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