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花  郭雅玲 《福建茶叶》2010,32(7):28-31
茶叶感官审评是凭借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一定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品质优次的一种评茶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因其具有快速、简便且较为准确的优点,而被国内外茶叶界认可并广泛运用。本文阐述了茶叶感官审评的主要内容和程序以及审评程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简略介绍了几种现在逐步应用到感官审评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评审(感官审评)是一门通过感官鉴定茶叶品质的实用性技术。茶的品质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鉴定;相对于理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感官审评容易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工作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茶叶感官审评技术与商品茶研发密不可分,福建闽北各地产出的精制茶,均需通过各大茶企研发部、采购部审评,方可收购入库作为拼配原料,由此可见审评技术的重要。本文简述茶叶审评在武夷岩茶商品茶生产中的运用,介绍以茶叶审评技术促进商品茶品质提升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茶叶审评与检验,一般包括感官审评、法定检验和理化测定三个方面。所谓毛茶审评,是指感官审评,是以毛茶标准样为依据的。茶叶标准样是衡量茶叶生产水平和品质水平的标志,是制定和执行茶价政策的实物依据,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同时反映生产实际而又促使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茶叶品种繁多,茶叶标准样比较复杂,目前执行的有部标40余套、省标80多套。毛茶一般分为六级十二等,一级一样,每级两  相似文献   

5.
茶叶感官审评的误差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栩 《中国茶叶》2005,27(2):25-26
茶叶感官审评是在一定的环境、设备条件下,依靠评茶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来完成的.在整个审评过程中,从审评环境、审评设备,到评茶员自身,有许多因素会对最终的审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审评结论出现偏差.充分了解产生审评误差的原因,有效控制审评误差,是一个合格的茶叶审评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邵淑宏 《茶叶》2018,(2):72-76
本文旨在探索茶叶感官审评体系中纳入"茶叶感官基础训练"模块,建立茶叶感官基础训练标准茶样库,解决茶叶感官审评中审评人员自我认知不足,初学者入门困难,过度依赖经验,缺少标准样,不利交流与传承等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是福建极具特色的茶类产品,其感官品质至关重要。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是利用评茶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标准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的感官品质特征及优劣。本文通过审评八项因子分析探讨乌龙茶的条索、色泽、匀整度、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以提升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对乌龙茶感官品质作出科学准确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茶叶审评的内容与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及价值的高低,主要通过对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项目的感官审评来决定。感官审评又可以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即干评和湿评。通过对茶叶进行外形干评和内质湿评来确定茶叶品质的优劣。一般地说,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应以湿评内质为主要依据,但因产销要求不同,也有以干评外形为主作为审评结果的。所以,审评茶叶品质应外形内质兼评。  相似文献   

9.
1 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 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因产地、季节、气候条件、品种、加工方法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制成的茶叶品质千姿百态.评茶员需利用人体的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分辨分析判定茶叶品质的特征和优次.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7月30日~8月1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三届茶叶感官审评研究学术沙龙"在福建省漳浦县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高校、科研院所、质检部门与企业的66名茶叶审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沙龙。本届学术沙龙聚焦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标准的研探,引入葡萄酒评鉴、白酒品评、咖啡审评的方法和标准,交流评茶用水研究进展。浙江大学龚淑英教授作"《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标准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主题发言。《中国葡萄酒》杂志总  相似文献   

11.
茶叶感官审评是评价茶叶品质最普遍、最直观的方式,电子鼻也被广泛应用于茶叶香气物质的分析。本试验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凤庆县49个滇红茶的香气进行检测,结合感官审评评分,通过WinMuster、SPSS 22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凤庆滇红茶的香气物质特征以及电子鼻与感官审评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各茶样间叶底法的判别效果优于干茶法和茶汤法。茶汤法与叶底法的G/G_0响应值明显高于干茶法,三种香气采集方式均为硫化物类、氮氧化合物、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甲基类、醇醛酮类响应值最大,变化最明显,且古树红和野生红茶的响应值较其他红茶高。感官审评中工夫红茶各茶样间的评分差异较大,而名优滇红茶大部分茶样间的评分差异较小,这与电子鼻检测结果相一致。感官审评中香气和滋味的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底法与茶汤法中部分传感器与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但干茶法与感官评分的相关性不显著。电子鼻技术与茶叶感官审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相结合对茶叶香气的评价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品鉴的历史源远流长,感官审评技术来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伴随着制茶工艺的形成与变革逐渐成熟和完善。从早期"存于口诀"的经验性传承到《茶经》《品茶要录》等古代茶书的系统描述,直至近代感官检验技术的萌芽,经过历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现代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茶叶感官审评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检查茶叶产品的特征和品质优次,是一门应用感官分析技术的学科,本文探讨绿茶的感官审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珠茶样匾是审评珠茶外形的独特工具。球茶样匾操作技术比其他茶类的样盘操作技术难度要大,它是珠茶审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毛茶审评仍属依赖感官审评阶段,样匾技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衡量毛茶的特征特性、品质状况和评等定级的正确性。样匾技术得当,茶叶就整齐平铺在样匾  相似文献   

15.
1986年第3期《中国茶叶》杂志第9页上刊登了一篇《浅谈毛茶审评》的文章,对毛茶审评叙述得简单而又全面,阅后颇有感触。关于毛茶的审评,不少地方由于资金和设备的限制,理化审评难以做到,目前仍然是以感官审评为主或者说只有感官审评。毛茶的感官审评正如该文所述,其“程序分为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五个基本步骤”,简而言之,“毛茶审评分为扦样,看外形和评内质”。毛茶审评的确如此,对此无可非议,笔者不想再作赘述,只想谈一谈当前毛茶审评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期引起茶界同仁的重视,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的审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叶品质的审评是贯穿于整个茶叶活动的始终。从茶树品种、栽培、采制以及包装贮运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品质的影响都会在审评中作出客观的鉴定,藉以指导生产,提高品质,促进商品的发展。目前茶叶审评方法仍采用感官审评,理化审评有待于积极研究过渡到实用阶段。因此审评人员必须具备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贸易大国,2008年茶叶出口量26.4万吨。全国各产茶省市均生产有外销茶。笔者试图通过新的茶叶贸易质量交接审评方法尝试,借以抛砖引玉,诚挚欢迎大家批评参与量化审评讨论,以期促进茶叶审评与检验方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志  胡冬 《茶叶》2015,41(1):15-18
本文主要以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为分析基础,结合茶叶审评实践,对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主要包括:茶叶分类分级体系不明确、级别判定方法不合理、审评人员数量问题、消费者参与不足、部分品质评语含糊以及七档制合格判定方法缺乏可操作性等,对各个问题分别给出了参考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感官审评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对影响感官审评的各项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武夷岩茶品质的感官审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雅玲 《福建茶叶》2011,33(1):45-47
茶叶品质的鉴评方法主要有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感官分析是通用和常用的技术方法。茶叶种类繁多,不同的茶类其审评方法和技术要领有所差异。如何对武夷岩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以区别品种花色和质量的优次,着重掌握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