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粮食市场变化趋势看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20年,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呈增加趋势,其中三大主粮的结构、地区分布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粮食生产有望继续增长,南美、独联体国家、东欧等地区将是重要的潜在增产区域。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10连增,但供需压力持续加大,海外贸易和投资是中国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空间布局,确定粮食作物生产优劣分区,为优化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调整粮食结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2011—2020年粮食生产数据,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研究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格局变化,再借助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进行比较优势分析,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在粮食生产力和生产规模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优劣粮食产区。【结果】(1)水稻和玉米生产重心往东南方向迁移,小麦生产重心往西南方向迁移,大豆生产重心往西北方向迁移,优势粮食作物自北向南呈现出“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的分布格局。水稻生产空间变化呈现向南集聚的趋势,小麦呈现向东南集聚的趋势,大豆呈现向西北集聚的趋势。(2)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差异。小麦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水稻和大豆具有明显的比较劣势。(3)河南省水稻优势产区2个,小麦优势产区10个,玉米优势产区14个,大豆优势产区11个。【结论】在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变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来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实现农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河南...  相似文献   

3.
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产物,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但是玉米的产量却居三大谷物之首。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我国粮食品种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为扩大玉米的种植产量,对玉米的种植条件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粮食损失、粮食浪费、环境足迹概念的梳理,明确消费前端三大主粮的损失为评估对象,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粮食消费前端(包括收获、储藏、加工和运输四个环节)的损失率和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粮食损失的环境足迹,探讨减少粮食损失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策略。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765%、3.771%和2.920%,消费前端损失率分别为11.665%、12.871%和13.320%。2020年消费前端三大主粮损失的数量总计为7 765万t,其中,小麦损失1 566.03万t,水稻损失2 726.85万t,玉米损失3 472.12万t。碳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0 189万t CO2e,蓝水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100.95亿m3,土地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 329.50万hm2。虽然各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不同,但分析发现提升各环节技术水平是减损的共同路径。因此,建议采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粮食储藏设施与条件、创新发展粮食减损加工技术、推广高效...  相似文献   

5.
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小麦和玉米既是最主要的谷物产品,也是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的三大主要产品。在世界谷物贸易中水稻、小麦主要是以口粮消费为最终用途,而玉米是作为重要的饲料粮食作物品种。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  相似文献   

6.
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银行(WB)数据,对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生产和贸易在时空尺度上的演变格局开展了系统分析,对50多年中全球主要国家、各洲及世界粮食总产、单产以及贸易趋势进行研究,剖析了主要粮食生产国和贸易国的特点,对全球主要粮食的生产和贸易变化及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是我国三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优化其粮食生产格局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50个区县2006—2020年的粮食生产优势,并采用ESDA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水稻的优势区域多数为规模主导型,小麦、玉米的生产区域普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且分布逐渐向淮河以北地区聚集,种植面积的减少使豆类部分优势区域变为劣势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水稻、小麦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聚集情况较为稳定,玉米的高值聚集区分布由"双核心"变为"带状",而豆类恰好相反,两种作物呈"竞争"态势。此外,早期区域粮食生产优势与灌溉水平高度相关;年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解释力逐年增强且成为决定性因素,表明粮食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匹配程度有所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解释力处于低位状态且逐年减弱,反映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农户收入反而较低,粮食生产与农民可支配收入"脱钩"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8.
实现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粮食贸易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近20年粮食进出口品种结构变化和不同粮食品种进出口情况的变化。未来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为:①适当增加粮食进口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的、经济的、有效的选择;②广泛参与世界粮食贸易,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持90%左右的粮食自给率;③适当增加玉米和小麦的进口,控制稻谷的进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9.
世界粮食贸易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贸易发展近况及市场格局和商品结构的变化。归纳了粮食贸易的特征:2000年后贸易波动减弱,趋于持续增长,粮食进出口区域相对集中;北美和欧洲成为主要的出口区域,亚洲和非洲成为主要的进口区域;小麦、玉米和稻米是主要的贸易商品,贸易数量持续增加,且玉米和稻米所占份额相对增加显著。最后.展望了未来中短期粮食贸易趋势。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对稳定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自2015年农业农村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耕作制度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建国初期陈云同志关于国家粮食工作相关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提供经验借鉴。【方法】采用史论结合研究和比较研究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建国初期陈云同志相关讲话文本为切入点,对陈云粮食工作思路进行系统梳理。【结果】陈云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提出要高度重视国家粮食问题,不断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提出粮食统购统销和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等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粮食工作思路。【结论】建国初期陈云粮食工作思想,对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推动乡村地区人才振兴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粮食作物种植分布及空间变化情况,为高标准农田的监测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选取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范围,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提取2017—2021年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粮作物的空间分布,并将其与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空间数据以及一般耕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对高标准农田和一般耕地上的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和占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017—2021年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种植的主粮作物比例平均高出一般耕地约14%。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高、且主粮作物占比增加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及东北部、吉林西部;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低、且主粮作物占比降低的县有23个,主要分布在山脉附近。【结论 】2017—2021年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主粮作物面积占比高于一般耕地,高标准农田在落实“良田粮用”政策和保障粮食供给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进口是中国扩大粮食供给空间、有效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必要补充。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黑海地区小麦出口国在世界小麦出口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带动世界小麦出口市场格局和贸易流向发生变化的同时,为小麦进口国调整进口来源结构,实现多元化提供了机会。本文通过分析世界小麦出口贸易格局变化过程中中国小麦进口来源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在进口市场集中度、多样性、均匀性等方面的变化,认为当前中国小麦进口来源结构的供给脆弱性升高,安全性降低。为此,建议中国在未来小麦进口中应结合世界小麦出口动态变化,考虑适当增加从黑海地区新兴小麦出口国进口小麦,降低对传统小麦出口国的依赖,在实现中国小麦进口来源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使中国小麦进口来源更具多元化,降低小麦进口风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基于食物能量安全标准,以宁夏南部山区6区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海原县)为例,研究马铃薯主粮化对粮食安全和其他大宗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旱作一年一熟制区马铃薯单产(鲜重)玉米小麦豆类,隆德县和泾源县马铃薯单产分别达到18.16 t/hm2和18.01 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单产水平下,单位面积马铃薯生产虚拟水小于玉米、小麦和豆类;单位耕地面积马铃薯生产食物能量显著高于小麦和豆类,而低于玉米;马铃薯可实现增产潜力以彭阳县和海原县较大,分别为10.22 t/hm2和12.27 t/hm2,大于玉米和小麦可实现增产潜力;当一个地区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超过小麦的3.8倍、玉米的4.1倍、豆类的4.7倍时,单位面积马铃薯生产食物能量才能超过小麦、玉米和大豆。因此,黄土高原旱区发展马铃薯主粮化需谨慎,不同农业区域应根据农业结构、粮食单产及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的具体情况,确定马铃薯的主粮位置,以免造成耕地生产食物能量总量下降,威胁到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底线。【方法】以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为理论框架,界定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内涵特征,构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9年黑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测度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并探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组态路径。【结果】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由基础保障能力、市场调控能力、生产供给能力、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能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5个维度构成,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对于黑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言,基础保障能力、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能力、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均呈现递增趋势,生产供给能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市场调控能力则呈现先下降后提升的U型趋势。【结论】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需要强化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协调机制与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蔓延,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农业生产、消费、贸易、价格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主粮生产继续增加,消费稳中有增,主粮进口量增加而出口量减少,价格波动幅度有所加大;主粮产业虽然出现短时间亏损,但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主粮产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并且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未来,中国主粮生产平稳,消费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态势,贸易形势较复杂,稻米、小麦、马铃薯价格趋涨,玉米价格高位波动。基于此,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主粮产业抗风险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产销格局与全国粮食产区和销区明显趋向集中相适应日益向优势地区集中。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三大类型的粮食产销、余缺地区:粮食净输出地区、稻谷输出区和玉米输入区、粮食净输入地区。传统的“南粮北调”已为“北粮南运”所取代,并一定程度显现“中粮西进”。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粮食经济融入世界粮食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使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贸易大国。与中国粮食大幅度增产相对照,社会粮食消费量呈稳定增长趋势。由于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再加上“进口补库”,所以,迄今国家粮食储备仍然是充裕的,目前粮食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粮食价格,有利于农业粮食增产和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保障国家以粮食为重点的食物安全。从长远的趋势看,中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应该维持在较高的合理价位上。  相似文献   

18.
三大粮食作物基础研究:中国开始引领世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我国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基础研究现状及我国在世界所处的位置变化,基于文献计量视角,对过去15年间(2002—2016)在生物学和农业科学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刊载的水稻、玉米和小麦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从所使用文献计量指标来看,通过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和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国水稻和小麦基础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开始领跑全球。玉米基础研究,中国科学家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部分优秀科学家已经走在了国际竞争最前沿。相信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基础研究很快将能全面引领全球,为保障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结果】1990—2020年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步调整为11.2%、30.6%、26.2%、32.0%。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粮食作物生产集中度及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粮食生产向鄂中岗地集中的趋势明显,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大豆生产则向江汉平原集中。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37和14.63 km,但鄂中岗地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则向西南移动。近30年来,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重心的平均空间距离为6.20、3.35、10.57、6.82 km,变动一致性平均指数分别为0.49、0.44、0.40、0.27。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且有增加趋势,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不平衡指数为正,鄂中岗地与鄂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麦生产在世界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既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小麦贸易大国。研究中国小麦贸易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中国小麦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