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纸坊沟流域不同退耕年限的区域采集表层0~20 cm土样274个,分析了不同植被及其退耕年限下的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耕后林草覆盖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所增加,特别是刺槐林地增加幅度较大,全磷含量变化不显著,草地覆盖下土壤的速效氮含量低于农田速效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和铵态氮随退耕年限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退耕年限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桂林园林植物园内的绿地实地调查,对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有机质、总氮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0~3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小,3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相对较大;0~15 cm土层土壤全盐的变化较大,15 cm以下土层土壤盐分的变化相对较小.0~60 cm各土层中,再生水灌溉时的土壤有机质、总氮、全磷、全盐含量均高于清水灌溉条件下的含量.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盐、K+、Na+、Ca2+、Cl-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对容重、速效氮、pH、Mg2+、N03-N、NH4+-N等6项土壤理化指标则无显著影响.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有机质,但也会引起土壤全盐含量的升高,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盐害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金钟藤表现出的入侵性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机制,通过采样分析,比较了本地有害植物金钟藤不同覆盖程度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金钟藤覆盖程度的加深,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而降低了土壤全磷的含量,但对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在重度覆盖土中分别达44.96、2.57 g/kg和8.96、17.42、1.37、12.67 mg/kg,分别是裸土的4.40、10.28、2.30、1.57、1.83、1.90倍.在重度覆盖土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为3.39、0.52、7.70 mg/g,分别是裸土的2.92、2.26、1.39倍.可见,金钟藤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形成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微生态环境,这可能是其能够成功入侵新区域和快速蔓延扩张的生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黑龙江西部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农田砂粒含量高于森林和草原,粘粒含量上层和下层都是草原>森林>农田.全磷和硝态氮差异显著,农田>森林>草原.不同土层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肥处理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氮磷肥力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灌溉方式、氮肥类型、磷肥水平等处理对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氮、磷肥力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泡田前相比,传统灌溉水稻收获后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3.73~12.27、18.58~43.34、7.36~24.15、1.22~9.67、14.03~35.92个百分点;与传统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处理收获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分别下降12.81~20.25个百分点和2.46~14.36个百分点,全磷升高1.65~3.99个百分点;在传统灌溉、间歇灌溉中,新型缓释氮肥减氮30%处理收获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高于常规尿素分次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与相应对照处理相比,稻季无磷处理收获后土壤全磷升高0.38~5.62个百分点。因此,间歇灌溉、缓释氮肥减氮30%和稻季无磷处理能有效减少土壤氮素、磷素流失,从而减少农田氮、磷流失造成的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充分湿润和淹水栽培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差异不大,均会使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和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和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小幅下降;两种水作后期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小幅下降;两种水作后期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略有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略有增加,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20g/kg以上;两种水作均会降低土壤酶的活性,但充分湿润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发现,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台湾牛樟人工林对引种区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在海南北部引种2年的台湾牛樟人工林、木棉-台湾牛樟混交林,以及添加天然有机质椰糠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以当地土壤(砖红壤)营造台湾牛樟人工林,0~20、20~40 cm表层土壤的pH值较造林前下降了0.3个单位,主要土壤营养成分含量整体上增加,引种区土壤肥力提高;与台湾牛樟人工林相比,木棉-台湾牛樟混交林表层土壤速效钾、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5.10%、15.84%和45.00%,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效磷含量降低,pH值与造林前相同;以1∶1比例混合红壤和椰糠基质营造台湾牛樟人工林,土壤pH值为3.97~3.99,表层土壤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显著高于对照(砖红壤),其他土壤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低于对照。综上所述,营造台湾牛樟人工林可以提高引种区的土壤肥力,而与其他林分混交或添加有机质对增加引种区林地土壤肥力的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临高县5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方法]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7%),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低,平均为4.34%。土壤p H在4.81~6.59,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为极强酸性(p H 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为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4~28.68 g/kg,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为0.10~1.63 g/kg,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低;全磷含量为0.21~1.74 g/kg,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为0.16~2.15 g/kg,马占相思林最高。有效磷含量为0.98~132.46 mg/kg,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为3.03~27.35 mg/kg,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为1.38~5.15 mg/kg,硝态氮含量为0.56~3.51 mg/kg,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准确评估临高县森林土壤肥力的潜力,预测和维护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指导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107杨、2001杨、2025杨、苏柳172、苏柳799、中科1号构树、中科2号构树、中科3号构树8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灌溉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生水和地下水,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pH值、氯离子、交换性钠)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含水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氯离子、交换性钠含量原污水最高,再生水次之,地下水最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原污水最高,地下水次之,再生水最低。林木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杨树最高;土壤的全氮、速效钾、氯离子含量构树最高;交换性钠含量柳树最高;各处理下土壤pH值均为弱碱性。再生水灌溉下杨树、柳树、构树长势和土壤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可作为优良树种在农业污水处理“生物生态”组合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其中洛河流域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窟野河流域最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土壤pH值高于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各流域泥沙中硝态氮含量以渭河中的最高,并远高于其他河流;皇甫川流域泥沙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泾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最低;与土壤相比较,6条支流域泥沙中的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土壤。渭河和泾河流域泥沙中的全氮含量差异较小,但均高于其余4条支流域。流域泥沙中全磷含量总体差异不大;泥沙中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窟野河流域>泾河流域>渭河流域>洛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泥沙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全氮含量在6条流域泥沙中都是最低的,但有机质含量在6条河流中却最高。水体中pH值以无定河流域的最大,渭河流域水体最小;渭河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以泾河水体中最高,窟野河最低;泾河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远高于其他河流;6条河流水体的COD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在6条河流中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宁波市主要叶菜类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了不同深度(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等指标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叶菜类蔬菜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高于浙江省蔬菜种植区平均水平,有效磷含量中等,硝态氮含量偏低,土壤硝态氮富余风险较小。土壤速效养分呈现表层高于亚表层,且大棚表层土壤速效养分高于露地(有效磷除外)。不同区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等指标变异程度较大,表层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和全氮等性质变异程度高于亚表层,大棚土壤表现出一定的酸化和次生盐渍化危害。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和平衡施肥制度来保证宁波市叶菜类蔬菜种植区的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烟草黑胫病不同发病程度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收集了烟草黑胫病不同发病程度的根际土壤,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酶活性和根际酚酸类物质,再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根际土壤环境因子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病级的增加,在黄壤土中,发病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速效磷、硝态氮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未发病土壤的;在水稻土中,发病土壤的全磷、全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未发病土壤的。(2)在黄壤土中,黑胫病发病程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7、0.733、0.864;在水稻土中,黑胫病发病程度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效磷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相关系数分别为0.877、0.677、0.800。(3)经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发现,在黄壤土中对黑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为硝态氮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水杨酸含量>全钾含量,在水稻土中的为硝态氮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全氮含量。综上,影响烟草黑胫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土壤...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层监测,研究了海南省三亚市反季节蔬菜豇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分布规律,客观评价了豇豆田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三亚豇豆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含量都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其中在0~30cm处含量最多,近地下水的150~180cm土层含量最少;对照土壤肥力分级标准,三亚豇豆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全氮含量较缺,速效氮含量中等;土壤深层的铵态氮含量较高,为13.15mg/kg。综合来说,三亚豇豆田的土壤肥力中等偏低,今后需要加大肥力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长期不同灌溉施肥模式(漫灌施肥和滴灌施肥)和有机物料管理(单施有机肥、有机肥+玉米秸秆和有机肥+小麦秸秆)对土壤剖面矿质态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和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漫灌模式下,0~300 cm土层矿质态氮累积量达1391~1881 kg/ha,虽然滴灌模式下土壤表层(0~20 cm)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漫灌施肥模式,但在0~300 cm土壤剖面中,漫灌施肥模式硝态氮累积量较滴灌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57~108%;施用秸秆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滴灌和漫灌模式增幅分别为511~518 kg/ha和445~488 kg/ha,但秸秆对铵态氮累积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采集安排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上长达25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小区耕层的土样(0~20 cm土层),采用干筛法将供试土样分为5~2、2~1、1~0.25 mm等3个等级团聚体,研究长期施肥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5~2 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长期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该粒径团聚体的形成。②长期施肥处理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硝态氮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③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经过长期施肥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在不同粒级的团聚体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均表现为1~0.25 mm粒径团聚体中的含量最高。④长期施肥处理对硝态氮在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影响较大,除化肥+中量秸秆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团聚体中硝态氮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增大而降低。⑤5~2 mm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硝态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1~0.25mm团聚体与土壤全氮含量以及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5~2 mm团聚体是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的主要载体。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1~0.25 mm的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68%),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到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小,平均为4.34%。土壤pH在4.81~6.59之间,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呈极强酸性(pH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呈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在0.34~28.68 g/kg之间,有机质含量的排序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在0.10~1.63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小;全磷含量在0.21~1.74 g/kg之间,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在0.16~2.15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含量最高。有效磷含量在0.98~132.46 mg/kg之间,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在3.03~27.35 mg/kg之间,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在1.38~5.15 mg/kg之间,硝态氮含量0.56~3.51 mg/kg之间,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也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黄河三角洲潮上带湿地为对象,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4种典型的植被群落下水盐梯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沿植物群落演替方向,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在这种水盐梯度下,植被群落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沿着植被演替方向,全碳与有机质含量随着演替方向呈先逐渐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碳氮比((C/N)在植被演替中期相对较高;全氮含量沿着演替方向呈现增加趋势,硝态氮与铵态氮先增加后降低;全磷与有效磷随演替变化系数较小,演替中期各理化性质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各群落土壤C/N值均小于25.相关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与有效磷两两显著相关(p<0.01),有效磷还与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硝态氮、钱态氮和全磷未显示出与其他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含水率与pH值显著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土壤盐分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冻融作用对保护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模拟了土壤冻融现象,并对有机质、氮及钾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碳(OC)、硝态氮(NO3-)、全氮(AN)和全钾(AK)影响不显著,水溶性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与初始相比明显增加。随冻融次数的增加,缓效钾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禾本科作物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成龄胶园条件下间作不同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为成龄胶园禾本科作物间作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间作3种禾本科作物的胶园为处理,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结果表明:间作的3种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显著降低了全磷、速效磷含量、p H值、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除坚尼草外)、速效钾及土壤蔗糖酶活性(除旱稻外)。这些结果说明,间作禾本科作物能提高土壤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能提高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间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季节性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坡面上5组涝渍地和与涝渍地相邻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采用t-test评判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并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说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耕作土壤相比,涝渍土壤全氮含量高出约19%,铵态氮含量高3.6倍,而硝态氮含量低约51%;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相比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有效磷含量低约26%;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明显,缓效钾含量低约1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 H、硝态氮含量、缓效钾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涝渍土壤养分潜力、有效性都较高,土壤养分的形态、含量受涝渍的影响较大。改善坡面涝渍的水分状况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进一步释放,达到涝渍土壤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