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黄瓜根际促生真菌,并探索其促生效应。[方法]以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病菌能力为筛选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试验测定菌株对黄瓜的促生效应;通过形态鉴定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促生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从连作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同时具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的真菌,该菌株孢子悬浮液能有效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形态学和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所筛选的促生真菌能有效改善黄瓜连作障碍,为开发研制黄瓜专型促生制剂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4种处理:以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混合菌液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绿色木霉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哈茨木霉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PD培养基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对株高、茎粗、叶宽、叶绿素含量和荧光特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混合木霉的黄瓜幼苗株高、叶宽、茎粗、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以及POD活性显著增加,同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MDA含量显著降低,表明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混合菌液能够显著促进黄瓜幼苗生长,效果优于施加单种菌液。  相似文献   

3.
哈茨木霉T-h-30对几种蔬菜的促生作用及病害防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哈茨木霉T-h-30对几种蔬菜进行处理,通过对蔬菜不同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病害发展情况的考察,研究木霉的促生作用及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T-h-30对蔬菜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能增加植株的株高、地茎、叶片数,有效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对黄瓜枯萎病和黄瓜白粉病也有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并能有效控制芹菜病毒病的发展,且对供试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得生防菌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ACCC 33109高产抑菌挥发性有机物的突变菌株,并分析其碳源代谢以挖掘高产抑菌挥发性有机物的机制。【方法】 通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野生株ACCC 33109获得突变株,以对扣法筛选挥发性有机物抑制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活性差异大的突变菌株,利用Omnilog表型芯片技术比较野生株ACCC 33109和突变株MU153、MU792对不同种类碳源代谢的差异特征。【结果】 野生株ACCC 33109经紫外线诱变2.0 min(致死率为76.63%)共获得828个突变株,对扣法筛选获得30个挥发性有机物对尖镰孢抑制率高于野生株的突变株,其中突变株MU153抑菌率高达53.86%,较野生株提高了16.68%,而突变株MU792的抑菌率降至15.83%。盆栽试验表明非洲哈茨木霉ACCC 33109和MU153菌株均对黄瓜具有促生作用,对黄瓜枯萎病有防治作用,与野生株ACCC 33109相比,突变株MU153对黄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治效果提高了15.88%,相对于清水对照,防病效果高达89.69%。另外,紫外诱变导致突变株的菌落、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孢子形态发生了变化,相对于ACCC 33109,MU153菌丝变为絮状、生长速度快、密度大、并有色素产生,而MU792菌丝生长速度慢、密度低、菌落后期由绿色变为白色;突变株MU153和MU792分生孢子梗增大、孢子变大,且分生孢子梗基部宽度降低。紫外诱变引起突变株对碳源代谢能力的改变,相对于ACCC 33109,MU153对FF板中46种物质的代谢能力较高,包括D-阿拉伯醇、二胺乙醇、麦芽糖、熊果苷、纤维二糖和α-D-葡萄糖等,对其他50种物质的代谢能力低于ACCC 33109,包括对羟基苯乙酸、琥珀酸、琥珀酰胺酸、糖原、溴代丁二酸和L-苏氨酸等。MU792对FF板中27种物质的代谢能力较高,包括γ-羟丁酸、葡萄糖-1磷酸、β-羟丁酸、D-乳酸甲酯、D-山梨醇和丙酰胺等,对其他69种物质的代谢能力低于ACCC 33109,包括琥珀酰胺酸、N-乙酰-D-葡萄糖胺、对羟基苯乙酸、葵二酸、吐温-80和D-糖质酸。α-D-葡萄糖最利于抑菌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以α-D-葡萄糖为碳源时,ACCC 33109、MU153和MU792的挥发性有机物对尖镰孢的抑菌率依次为48.08%、56.17%和40.94%。【结论】 非洲哈茨木霉突变株MU153具有高产抑菌挥发性有机物的能力,以α-D-葡萄糖为碳源时抑菌效果更佳,是一株具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具有抗病促生功能的哈茨木霉菌株为材料,研究其不同使用剂量对商洛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为哈茨木霉进行烟草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开展哈茨木霉不同使用剂量的小区试验,共设4个哈茨木霉菌剂用量水平:T1(常规施肥+哈茨木霉菌剂0.5 L/hm2)、T2(常规施肥+哈茨木霉菌剂1.0 L/hm2)、T3(常规施肥+哈茨木霉菌剂2.0 L/hm2)和T4(常规施肥+哈茨木霉菌剂3.0 L/hm2),以CK(常规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1)施用哈茨木霉菌剂的试验组烟株农艺性状、根系发育情况和烤烟抗病性较常规施肥组有明显改善;(2)随着哈茨木霉菌剂用量的增加,烤烟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5.09%~12.67%、4.05%~15.05%和8.89%~21.55%;(3)各处理烤烟的糖碱比和钾氯比2个指标整体趋向更佳,有利于烤烟内在品质的提升。哈茨木霉菌剂的增施有利于提高商洛烤烟产质量,其中T3处理(常规施肥+哈茨木霉菌剂2.0 L/hm  相似文献   

6.
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突变菌株hc-9和出发菌株hc为试验材料,在25℃条件下,将其分别与四种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茄镰孢菌、核盘菌和茄链格孢菌)进行对峙培养,以明确哈茨木霉突变株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与出发菌株hc相比,对四种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茄镰孢菌、核盘菌和茄链格孢菌)的抑制率不同,但对同种病原菌抑制率相近。由此可知,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拮抗能力没有因抗性突变而降低,且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的重寄生能力与哈茨木霉出发菌株h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高效拮抗生防菌哈茨木霉T2-16的EMS诱变条件,构建哈茨木霉T2-16突变体库,为哈茨木霉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材料基础,以哈茨木霉T2-16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以0~0.6 mol·L-1 EMS溶液分别处理不同浓度孢子0~6 h,明确适于哈茨木霉诱变的EMS最佳浓度、处理时间和孢子浓度。以最适参数诱变处理野生型菌株,进行生长势、拮抗能力和生防效果比较。结果显示,0.4 mol·L-1 EMS溶液处理浓度为106 ·mL-1的孢子4 h,其致死率接近70%,诱变效果最佳。经生长势、拮抗能力和生防效果比较发现,生长势呈正向突变占有率达46.20%,其中,16株突变菌株拮抗作用明显增强,T42和T62的生防效果分别高出野生型菌株31.64%和27.91%,为研究哈茨木霉与生防相关的功能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木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产木霉菌素菌株,提高木霉菌素产量。[方法]以从枸骨中分离到的产木霉菌素的内生真菌———哈茨木霉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将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连续转接5代,测定其遗传稳定性。[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哈茨木霉的致死率增大,选取致死率为88.1%的紫外线照射45 s作为最适处理剂量进行诱变育种。经过2次诱变的菌株的产孢时间提前,长出的菌落更为致密。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UV-5-3,其产抗生素的水平最高,为164.75μg/m l,比初次诱变筛选获得的突变株UV-3-1提高了56.77%,是出发菌株的2.3倍。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UV-5-3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结论]利用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高产木霉菌素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米槁(Cinnamomum migao)根部内生促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对米槁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祥乐村、坝碰村和平艾村采集米槁鲜根,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促生作用研究,将所得菌株接种至蒙金娜无机磷固体培养基、解钾固体培养基及King液体培养基进行促生能力测定,筛选促生能力强的菌株;再将筛选所得菌株分别回接至米槁幼苗,以接种等量空白培养基为对照,培养180 d后测定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从米槁根部分离纯化得到41属177株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16株具透明圈的真菌;促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Acrocalymma vagum)4株菌株具有较高促生潜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球毛壳菌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对钾的吸收,哈茨木霉能显著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苗对磷的吸收,深绿木霉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苗高及地下部分的生长,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能显著促进幼苗SOD活性。4种促生菌对米槁幼苗的促生作用不同,其中促生菌的产IAA能力与米槁幼苗的生长显著相关,溶磷、解钾能力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球毛壳菌、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米槁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菌种对米槁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采集于辽宁省药用植物62份土壤样品的木霉属真菌进行分离,获得木霉属真菌78株,采用形态学方法从中鉴定出9种木霉属真菌,分别是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粗壮木霉(T.strigosum)、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卷曲木霉(T.spirale)、钩状木霉(T.hamatum)、康氏木霉(T.koningii)、顶孢木霉(T.fertile)和多孢木霉(T.polysporum).其中哈茨木霉分离到34株,占分离到木霉菌总数的43.6%.采用对峙培养法,共筛选出对5种靶标菌抑制率大于70%,对靶标菌菌丝抑制作用明显的菌株4株,其中哈茨木霉2株,绿色木霉1株,钩状木霉1株.  相似文献   

11.
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69-371
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通过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NF9和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对3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这2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及茄子白绢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不同木霉菌株间拮抗效果存在差异,哈茨木霉菌株NF9优于绿木霉菌株TY。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拟南芥突变体库筛选过氧化氢(H2O2)敏感突变体,以期为研究氧化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遗传材料。从该突变体库中筛选出1株H2O2敏感突变体hps12(hydrogen peroxide sensitive 12)。表型分析发现,hps12突变体植株矮小,果荚较短,并且在4 mmol/L H2O2处理下hps12的子叶变绿情况明显低于野生型(WT),突变体的离体叶片在10 mmol/L H2O2处理下相比WT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衰老症状。进一步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单基因隐性突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拟南芥突变体库筛选过氧化氢(H2O2)敏感突变体,以期为研究氧化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遗传材料.从该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株H2O2敏感突变体hps12(hydrogen peroxide sensitive 12).表型分析发现,hps12突变体植株矮小,果荚较短,并且在4 mmol/L H2O2处理下hps12的子叶变绿情况明显低于野生型(WT),突变体的离体叶片在10 mmol/L H2O2处理下相比WT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衰老症状.进一步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单基因隐性突变.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拟南芥突变体库筛选过氧化氢(H_2O_2)敏感突变体,以期为研究氧化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遗传材料。从该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株H_2O_2敏感突变体hps12(hydrogen peroxide sensitive 12)。表型分析发现,hps12突变体植株矮小,果荚较短,并且在4 mmol/L H_2O_2处理下hps12的子叶变绿情况明显低于野生型(WT),突变体的离体叶片在10 mmol/L H_2O_2处理下相比WT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衰老症状。进一步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单基因隐性突变。  相似文献   

15.
胡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41-8941,8943
[目的]明确哈茨木霉(Trichodermaspp.)TC菌剂对辣椒(CapsicumannumLinn.)的促生效果。[方法]应用哈茨木霉TC菌剂对辣椒种子进行拌种和浸种处理,且在移栽时施用不同重量比例的木霉菌剂处理。[结果]二种种子处理方法均能增强辣椒种子的活力,提高发芽率,降低倒伏率,其中以拌种处理的效果最明显。移栽时施用一定比例(木霉:土为1:10)的木霉菌剂,对辣椒后期株高和叶片面积的促进作用最好,且能提前开花、挂果。[结论]木霉对辣椒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浓度哈茨木霉对小型西瓜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施用于小型西瓜最适宜的哈茨木霉浓度。本试验在种植小型西瓜定植和授粉后2次施用浓度为0.15、0.30 g·m-2哈茨木霉,测量小型西瓜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单瓜质量、果实横纵径、皮厚,以及果肉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比较施用不同浓度哈茨木霉对小型西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0.15 g·m-2哈茨木霉时,可显著提高小型西瓜植株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和单瓜质量,提高产量和商品率,提高效果优于施用0.30g·m-2哈茨木霉;施用0.30 g·m-2哈茨木霉时,可显著降低小型西瓜皮厚,提高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用效果优于施用0.15 g·m-2哈茨木霉。综上所述,在小型西瓜种植中,施用0.15 g·m-2哈茨木霉可以明显提高植株田间长势和产量,施用浓度为0.30 g·m-2哈茨木霉可以明显提高果实品质,不同浓度哈茨木霉对小型西瓜果实品质影响差异不大,考虑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生长素胁迫条件下纯合突变体vps25的表型,获得拟南芥液泡分选蛋白AtVPS25的互作蛋白,并分析AtVPS25和其互作蛋白在生长素响应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根据“三引物法”鉴定突变体;通过观察拟南芥vps25突变体在外加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的表型,鉴定AtVPS25的功能;以AtVPS25为诱饵蛋白,采用泛素分离系统筛选在拟南芥中与其互作的蛋白;利用酵母互作试验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BiFC)验证AtVPS25与AtAIR12(for Auxin-Induced in Root cultures)的互作关系;鉴定AtVPS25和AtAIR12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在生长素处理条件下,部分生长素运输相关基因在拟南芥vps25突变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10 μmol•L-1 IAA处理条件下,在野生型拟南芥(WT)中,AtVPS25的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而增高,并在12 h达到最高,约为0 h的40倍,证明AtVPS25受生长素处理的诱导表达。利用泛素分离系统筛库获得AtVPS25的互作蛋白AtAIR12、AtVPS25与AtAIR12全长蛋白序列的酵母双杂交试验证明AtVPS25与AtAIR12互作。亚细胞定位试验证明AtVPS25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AtAIR12定位在细胞膜及叶绿体膜上。BiFC(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结果显示,AtVPS25蛋白与AtAIR12蛋白互作,并且互作位点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突变体鉴定获得纯合突变体vps25。vps25在0.1 mg•L-1 IAA条件下生长,表现为主根伸长受到抑制,并且相对同一条件下的WT的主根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而同时侧根数无明显差异,这与已报道的air12-1突变体在生长素处理条件下的表型相似。10 μmol•L-1 IAA处理时,在WT背景条件下,AtAIR12的表达量对IAA响应明显,并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而增高,在12 h时达到最高,约为0 h的80倍,证明10 μmol•L-1 IAA处理条件下,WT中AtAIR12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AtVPS25完全相同。同时在vps25突变体背景条件下,AtAIR12的表达相对于WT受到抑制,在0-24 h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此外,在vps25突变体背景条件下,生长素输出载体基因AtPIN2相对于WT中表达量降低,生长素输入载体基因AtLAX2相对于WT中表达量提高。【结论】拟南芥液泡分拣蛋白基因AtVPS25受IAA诱导表达,参与调控植物主根的发育,AtVPS25可以与生长素响应蛋白AtAIR12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互作,AtVPS25调控部分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AtVPS25通过调控这些下游基因的表达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响应。AtVPS25与AtAIR12的调控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防菌株哈茨木霉对烟草生长促进和黑胫病防治效果的最佳施用方式,本试验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分析了哈茨木霉浸种、灌根和叶面喷施3种施用方式对烟草生物学性状、生理特性、烟草黑胫病防治效果以及诱导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浸种、灌根、叶面喷施处理对烟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学性状及生物量积累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整体表现为灌根>浸种>叶面喷施。哈茨木霉对烟株叶面积促进效果高于株高和茎围,移栽后28 d经灌根处理烟株根系更加发达,总根长、根体积、分枝数较对照显著增加,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较对照分别增加86.14%和84.16%。灌根处理后烟株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均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在移栽后21 d达到稳定。哈茨木霉定殖量与防御性酶活性和烟草黑胫病防治效果呈正相关关系,经诱导烟草根系POD、PPO、PAL和CAT活性显著升高。各时期灌根处理烟株体内哈茨木霉定殖量均显著高于浸种和叶面喷施处理,烟草黑胫病发病率较对照降低75.00个百分点,病情指数降至13.89。综上可知,移栽期哈茨木霉灌根处理能有效提高烟株生长质量,诱导烟株抗性增强,降低烟草黑胫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生长素促进拟南芥AtNRT1.1基因表达增强硝酸盐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生长素信号对植物硝酸盐营养吸收的调控作用,采用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 (SIET) 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qRT-PCR),测定拟南芥野生型Col-0、生长素过表达突变体yuc1-D以及生长素通路缺失突变体axr1-12 3种株系初始根中硝酸根离子(NO-3)吸收速率以及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AtNRT1.1表达量的差异,并进一步检测Col-0株系以及硝酸盐转运蛋白突变体nrt1.1株系在正常条件(CK)或施加外源IAA及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2,3,5 三碘苯甲酸(TIBA)处理下的NO-3流速和AtNRT1.1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yuc1 D株系的NO-3吸收速率以及AtNRT1.1基因表达量相比野生型均有大幅增加,而axr1-12株系的 NO-3吸收速率以及AtNRT1.1基因表达量相比野生型显著降低;在Col-0株系中施加外源IAA对NO-3吸收速率以及AtNRT1.1基因表达量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施加TIBA的效果反之,说明生长素对硝酸盐吸收有增强效应。nrt1.1株系在CK、IAA、TIBA处理下NO-3吸收速率差异较野生型不明显,揭示了AtNRT1.1基因在生长素促进硝酸盐吸收途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采用盆栽法,分别设置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菌(0. 75×106、1. 50×106、3. 00×106CFU/m L)、50%氟啶胺悬浮剂(对照药剂,250 mg/L)、清水(空白对照,CK)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哈茨木霉菌处理的大白菜出苗率与CK无显著差异,根长、单株鲜重均显著高于CK,株高明显高于CK。哈茨木霉菌浓度为1. 50×106、3. 00×106CFU/m L时,对白菜根肿病的病株防效分别为70. 80%、71. 11%,病指防效分别为84. 95%、85. 26%,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哈茨木霉菌浓度为0. 75×106CFU/m L时,对白菜根肿病的病株和病指防效分别为50. 47%、62. 49%,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综上,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具有防病和促生作用,建议使用浓度为1. 5×106CFU/m L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