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根据栽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栽培水平及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详细介绍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为提高当地大豆生产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2种种植方式和4种不同密度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表明: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宽行窄株较宽窄行好;由于水稻免耕直播产量整体较常规育苗移栽差,但本试验1.6万窝/667m^2、宽行窄株免耕直播产量较常规育苗移栽高2.99%,即通过合理密度和宽行窄株的播种方式可使得产量与常规育苗移栽持平或略高;低密度的秧苗素质略好,病害发生略轻,经济性状却以1.6万窝/667m^2密度、宽行窄株的免耕直播和常规育苗移栽较好。  相似文献   

3.
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试验效果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年玉米免耕栽培试验,探讨了铜仁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玉米免耕覆盖秸秆起垄栽培和免耕覆盖秸秆栽培是一项投资少、增产节本、省力,可持续性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一、品种选择 选用千禧、阳光等生长势强、结果期长、采用高架栽培的中晚熟品种。按行宽1m,窄行0.6m的规格起垄栽培.每666.7m^2栽30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5.
大豆窄行栽培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1989年Cooper在“大豆生产的持续高产体系概念”一文中,把窄行密植发展为SSS系统(solid-seeded-semidwarf,匀播-密植-矮秆),并指出了矮秆品种在获得高产中的作用。黑龙江近几年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国外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深窄密”、“宽台窄行”和“小垄密”等多种窄行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小春马铃薯高垄三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分析了小春马铃薯高垄三行高产栽培技术相对高垄双行栽培技术具有的优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适应曲靖市的小春马铃薯高垄三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素梅 《种子科技》2023,(12):67-69
大豆在我国是比较重要的农作物品种,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在种植技术上有了很大改变。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1种新型的种植方式,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品质都有着很大帮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对病虫害防治要求高。文章分析了大豆种植过程中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方式的要点,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豆机械化“深窄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窄密”机械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国外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以矮秆品种为突破口,吸收垦区“三垄”栽培技术的精华--深松与分层施肥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是以矮秆品种为基础,以气吸式播种机或精良点播机为载体,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缩小行距;“密”即增加密度,保持群体匀度的综合配套技术。较“三垄”栽培技术增产20%以上,增产幅度700-1000kg/hm^2。比“三垄”栽培增收10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马铃薯轻型栽培新技术 ,息烽县于 2 0 0 2年引进示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0 0 3年扩展到几千亩 ,与传统马铃薯栽培相比 ,免耕马铃薯栽培其技术易让农户掌握 ,只要配合适当的栽培措施 ,产量与传统相当 ,效益提高。1 马铃薯免耕的优势和特点1.1 优 势1.1.1 省工、省畜力马铃薯免耕栽培从传统栽培的耕犁、挖沟、施基肥、播种、起垄、收获等农事操作环节转变成“摆一摆、盖一盖、拣一拣” ,减少耕犁、挖沟、起垄三个农事操作环节 ,调查表明 :按工费计算 ,耕犁 1个工 ,挖沟 2个工 ,…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与密度试验表明,在8004~15467窝/667m2密度范围内宽行窄株栽插与宽窄行栽插两种栽插方式的产量无明显差别;宽行窄株栽培较宽窄行栽培经济。  相似文献   

11.
郭美玲 《中国种业》2021,(4):106-108
合农123是以合农60(北丰11×Hobbit)为母本、合农69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高75cm左右,为半矮秆耐密植品种,适宜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推广应用潜力大。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来源及现状出发,通过对增产增量原理的解释,以及该技艺优、劣势的陈述,探讨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未来防治病虫害的具体应对策略,最终分析得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伟 《中国种业》2016,(7):57-58
利用国内优良大豆种质垦农19与含有美国矮秆基因的大豆种质合农57杂交,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结合品质分析与抗病鉴定,经过11年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半矮秆耐密植、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大豆新种质合农76。该品种适宜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密度为35万~40万株/hm~2、窄行密植栽培种植密度40万~45万株/hm~2;蛋白质含量41.98%,脂肪含量为20.43%,为油饲兼用型品种;高抗灰斑病;在窄行密植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46.5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11.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6.1%。合农76是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一个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半矮秆耐密植型春大豆种质,对推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区平趟田因春季渍害严重,冬季作物往往广种薄收,因而冬季多空闲。为了充分利用冬闲土地、温光资源和剩余劳力,从1997年开始试验示范以宽窄行起垄为主的油菜高产栽培技术,1999年共连片示范260hm2 。测产结果表明,理论产量2932.6kg/hm2 (10万株 /hm2 、单株结荚382.6个、角粒数21.9、千粒重3.5g),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采用高起垄、宽窄行栽培为了让油菜根际全程爽水透气,活土层增加,肥料集中,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按80cm的规格进行起垄,成熟垄面50cm,垄沟深25cm。在垄面上按窄行26cm,……  相似文献   

15.
脱毒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轻型栽培技术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唐虹 《种业导刊》2005,(6):39-40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应性广, 粮、饲、菜兼用的高产经济作物,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利用马铃薯块茎在适应的温、湿度条件下,只要遮光就能正常生长的原理,旨在改变传统种植马铃薯农事操作繁杂、费工费时等工序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轻型栽培技术。 2005年1月本所利用威芋3号试验证明,免耕栽培亩产1613.4kg,比传统起垄栽培亩增产225kg,节省工费38元。  相似文献   

16.
垄稻沟鱼以稻田进水口挖10-20m^2的鱼坑,坑深1.5m以上,冬季存水养萍放养种鱼6-8条,鱼苗500-600尾,稻田1m宽起垄,宽窄行插植水 稻,能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晚稻和冬菜免耕栽培,节约人工,便于稻、鱼、菜(绿肥)管理、改善稻、鱼、菜(绿肥)生长环境,夺取稻、鱼、菜(绿肥)高产稳产,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7.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的大田定位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栽培技术(两种垄规格)和垄厢栽培技术(3种厢规格)对水稻产量和根系性状的影响。与平作栽培(T0)相比,窄垄作梯式栽培(T1)和垄厢栽培(T3)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T1的产量最高,比T0平均增产22.2%(17.1%~27.2%),其次T3平均增产10.4%(5.8%~15.0%),但随着垄宽或厢宽的增加,产量增幅逐渐下降。较高的穗数和每穗粒数、良好的根系特性(根系氧化力、根表面吸收面积、根系孔隙度)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是上述两种栽培技术增产的重要原因。同时,根解剖结构表明垄作梯式栽培的根皮层减小、中柱和导管面积增大,增强了水分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烟田油菜免耕适宜密度,以行距为固定的烟垄行、穴距为33.33 cm,穴定植留苗2株、3株、4株、5株4种不同定植密度,进行了烟田油菜免耕直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田油菜免耕直播最佳密度,在现有施肥水平和管理条件下,以穴定植3株,定植密度6000株/667m2最佳.  相似文献   

19.
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茬板田油莱用移栽器进行免耕栽培与常规翻耕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移栽器移栽的稻茬(板田)免耕油菜籽产量与翻犁移栽的油莱产量相当。但免耕栽培均可节资翻铧、中耕除草、起垄上行等生产费用90元/667m^2。是一项技术简便、省工、节本增效的措施,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实施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是实现大豆增产增收增效的新途径,适用于年降雨量450~600毫米、活动积温≥2100℃的大豆主产区。该项栽培技术适宜在丘陵、缓坡地块应用,不宜在低洼易涝耕地推广。实践证明,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65~70厘米宽行距栽培模式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