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黄瓜(品种‘L–1’)花挥发性化合物共81种,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等16大类,主要成分有叶醇、(S)–氧化芳樟醇、正己醛和乙酸癸酯等。应用自制“Y”形嗅觉仪测定了11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梯度(10、102、103、104、105)稀释后对西花蓟马行为的影响,发现西花蓟马对苯甲醛(10~105)、1–辛烯3–醇(10~105)、月桂烯(102)、1–戊烯–3–醇(102、105)、芳樟醇(10、103、104)、乙酸癸酯(10、102、104)、叶醇(10、103、105)、异戊醛(10、104、105)、异戊醇(102)有明显的正趋向反应;对月桂烯...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对云南省弥渡县四季豆西花蓟马的危害情况进行研究,为四季豆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依据。为了更加了解西花蓟马在四季豆叶片上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8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方程对四季豆叶片上的西花蓟马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花期和成熟期以及叶片在绿色和浅绿色两种生长情况时,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四季豆叶片上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成虫主要分布在四季豆上部,若虫分布在下部;若虫数量在各个时期均多于成虫数量,成熟期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普遍高于开花期叶片上的种群;绿色叶片上的种群数量要多于浅绿色叶片上的种群数量。四季豆西花蓟马呈聚集分布,在田间防治四季豆西花蓟马时,应该注意对若虫以及绿色叶片上的蓟马进行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在烟草上的发育和繁殖特征,为在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背景下有效控制烟田西花蓟马种群数量,降低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400和800μL/L CO2浓度人工气候箱中用离体四季豆豆荚和烟叶饲养西花蓟马,研究2种CO2浓度下取食四季豆和烟草的西花蓟马各龄期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性比、雌成虫寿命、平均产卵期、单雌平均产卵量、单雌日均产卵量)和种群参数[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加倍时间(DT)],诠释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在烟草上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特征。【结果】在400和800μL/L 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均能在烟草上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但其1龄若虫至成虫的累计存活率仅为46.67%和55.00%,为相同CO2浓度下取食四季豆的西花蓟马的52.84%和60.00%,且成虫寿命显著缩短(P< 0.05,下同),卵期、1~2龄若虫及未成熟期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相同CO2浓度下,取食烟草的西花蓟马R0、T、rm和λ均显著低于取食四季豆的西花蓟马,且DT显著长于取食四季豆的西花蓟马;取食烟草的西花蓟马雌成虫寿命、平均产卵期、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单雌日均产卵量在400μL/L CO2浓度下为取食四季豆的53.03%、45.40%、26.32%和55.73%,而800μL/L CO2浓度下仅为取食四季豆的49.60%、44.03%、23.55%和54.75%。高CO2浓度下取食烟草的西花蓟马1~2龄若虫及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正常CO2浓度下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而取食四季豆的则相反;高CO2浓度下取食四季豆和烟草的西花蓟马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均高于或等于正常CO2浓度下西花蓟马的存活率,且性比增加,平均产卵期延长,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单雌日均产卵量亦有所提高;种群参数R0、rm和λ均显著升高,DT显著缩短。【结论】西花蓟马可在烟草上正常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且CO2浓度倍增有利于其种群增长,从而加重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番茄斑萎病毒(Tomatospottedwilttospovirus, TSWV)和介体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之间的分子互作关系,探索介体因子如何参与病毒侵染过程,以期为解析西花蓟马蛋白调控介体传毒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若虫期饲毒获得高带毒西花蓟马群体,借助SMART技术构建TSWV侵染的西花蓟马酵母双杂交三框cDNA文库。【结果】3种读码框初级cDNA文库的库容量分别为3.0×106、2.0×106和2.0×106cfu,文库实际扩增基数大于1.5×106 cfu(3种读码框均大于5×105)。扩增文库平均插入片段主要分布在0.5~3.0kb。对文库随机挑选16个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各插入片段具有同源序列。【结论】构建的cDNA文库具有较高的库容量和重组率,可用于后续筛选西花蓟马与TSWV互作的蛋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番茄植株受二斑叶螨危害后产生的诱导防御反应对西花蓟马的作用,研究了不同密度(5头/片和15头/片)二斑叶螨危害不同时间(3 d、5 d和7 d)的番茄植株对后取食的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取食二斑叶螨危害的番茄叶片后,其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与取食健康番茄叶片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西花蓟马体内SOD活性不论其取食二斑叶螨何种危害密度和时间的番茄叶片均受到明显抑制,在取食二斑叶螨5头/片和15头/片3个危害时间的番茄叶片后,较取食健康番茄叶片分别下降了15.8%、27.7%、14.4%和26.4%、8.8%、17.3%。西花蓟马体内POD、CAT、Car E、GSTs和MFO活性均在其取食二斑叶螨5头/片危害3 d的番茄叶片时最高,分别较取食健康番茄叶片上升了126.4%、17.7%、7.2%、6.7%和17.1%。5种酶活性均随密度的增加和危害时间的延长表现下降趋势,但不同酶活性的变化过程不同。以上结果说明,二斑叶螨取食诱导番茄植株产生了一定的防御反应,并引起西花蓟马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比较香椿(Toona sinensis)叶和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探讨样品的差异。[结果]从同一地区采集的香椿叶和臭椿叶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的不同。在臭椿叶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别出19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叶醇酯(88.77%)和叶醇(9.03%);在香椿叶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乙酸叶醇酯(34.29%)、叶醇(33.50%)、石竹烯(6.33%)和3-己烯基丁酯(4.61%)。[结论]该研究为鉴别和利用香椿叶和臭椿叶这2种食用和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7个桃品种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了各品种果实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 表明:从7个桃品种果实中共鉴定出3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醛类6种、醇类5种、酯类11种、烃类2种、酮类1种、酸类4种、吡喃1种;7个桃品种果实中共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有己醛、1-己醇、(E)-2-己烯-1-醇、2-乙基-1-已醇;春雪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Z)-乙酸叶醇酯、里那醇、1-已醇;京引黄桃1号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乙酯、乙酸己酯;金奥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Z)-乙酸叶醇酯、乙酸乙酯、里那醇;沪油018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乙酸己酯、(Z)-乙酸叶醇酯、(E)-2-己烯醛、乙酸异丁酯;秋燕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和(E)-2-己烯醛;瑰宝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Z)-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1-己醇;中油8号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1-已醇、里那醇.  相似文献   

8.
西花蓟马对不同豆科蔬菜寄主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及其机制,采用嗅觉仪和叶碟法测定了西花蓟马对4种豆科蔬菜寄主植物的选择性.Y-型嗅觉仪法测定结果表明,与干净空气相比,西花蓟马对4种豆科蔬菜都表现出较强的趋性,但4种豆科蔬菜寄主植物之间的趋性差异不显著;培养皿法测定结果表明,在30头/次和50头/次西花蓟马2个密度下,西花蓟马在4种豆科蔬菜寄主植物叶片上的着虫率有明显差异,且均为在四季豆上的着虫率最高,在蚕豆上的着虫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辣椒在遭受轻度干旱胁迫时适宜于开花坐果期应用的抗旱效果好的外源生长调节剂及其合适的浓度,以辣椒品种软皮2307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0.1%24-表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S-诱抗素、5%糠氨基嘌呤和4%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对辣椒生理活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喷施上述5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都可以提高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其中净光合速率增加最多的前2个处理为A2(0.1%24-表芸·三十烷醇2×10-2 mg/L)和C1处理(1%吲哚丁酸·S-诱抗素2×10-2 mg/L),分别比CK增加59.60%和52.10%,B1处理(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2×10-2 mg/L)的胞间CO2浓度增加最多,比CK增加12.85%,B1处理的气孔导度值最高,B1和C2处理(1%吲哚丁酸·S-诱抗素4×10-2 mg/L)的蒸腾速率最高;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叶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7个桃品种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了各品种果实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从7个桃品种果实中共鉴定出3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醛类6种、醇类5种、酯类11种、烃类2种、酮类1种、酸类4种、吡喃1种;7个桃品种果实中共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有己醛、1-己醇、(E)-2-己烯-1-醇、2-乙基-1-己醇;春雪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Z)-乙酸叶醇酯、里那醇、1-己醇;京引黄桃1号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乙酯、乙酸己酯;金奥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Z)-乙酸叶醇酯、乙酸乙酯、里那醇;沪油018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乙酸己酯、(Z)-乙酸叶醇酯、(E)-2-己烯醛、乙酸异丁酯;秋燕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和(E)-2-己烯醛;瑰宝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Z)-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1-己醇;中油8号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1-己醇、里那醇。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特征的品质属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四大主产区(福建、广西、云南和四川)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从4个产地茉莉花茶中共鉴定出 145 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在119种共有挥发性物质中,芳樟醇、乙酸苄酯、苯甲酸甲酯、乙酸叶醇酯、顺-3-苯甲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醇、(Z)-3-己烯-1-醇等10种化合物是四大主产区茉莉花茶主要挥发性成分,但不同产地间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26种重要差异化合物,其中,1,1-二乙氧基己烷、(Z)-3-己烯-1-醇、1-辛烯-3-醇、戊醛、正己醛等11种青草气化合物在四川茉莉花茶中相对含量较高。苯甲酸苄酯、顺-茉莉酮、α-法呢稀、香叶醇等9种花香化合物在广西茉莉花茶中相对含量较高。结合相对香气活度值法(rOAV,relative aroma activity value)、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和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 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对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物质分析,经过香气重组发现,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吲哚、苯甲酸甲酯、(Z)-4-庚烯醛、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和乙酸叶醇酯等9 种香气活性物质被确定为茉莉花茶香气特征物质。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香气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花蓟马在不同豆科蔬菜上的繁殖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在25℃条件下,西花蓟马分别以四季豆豆荚、四季豆叶片、大豆叶片、豇豆叶片为食料时,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方式下的繁殖力.结果表明,不同豆科蔬菜对西花蓟马繁殖力有很大的影响,不论是两性生殖还是孤雌生殖,均以取食四季豆豆荚时平均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最高,取食豇豆时日均产卵量最低.两性生殖的后代以雌虫为主,取食四季豆豆荚时雌雄比例最高,达2.85∶1,孤雌生殖的后代皆为雄虫.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银杏(Ginkgo biloba)枝叶水势、水容特征及其对树干边材液流的调节和影响。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检测技术、压力室技术等对其树干边材液流、枝叶水势、水容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银杏树干边材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1.11±0.76)×10-3、(0.82±0.58)×10-3、(0.94±0.21)×10-3 cm·s-1,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银杏枝条与叶片水势、水容具有相似的“V”型日变化。整个生长季,银杏枝条和叶片平均水势分别为(-1.74±0.24)MPa和(-1.80±0.20)MPa;枝条和叶片水容分别为(0.38±0.02)×10-3 g·cm-3·MPa-1和(5.83±1.9)×10-3 g·cm-3·MPa-1。银杏枝叶水势、水容与树干边材液流速率呈负相关,共同作用和调节其蒸腾耗水,但不同时段其主导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3种常绿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抑制空气微生物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方法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杨梅Myrica rubra、青梅Vatica mangachapoi、茶Camellia sinensis单株以及空旷地VOCs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自然沉降法研究了VOCs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空气负离子数。  结果  杨梅VOCs主要成分有α-草烯、香芹醇、罗勒烯、柠檬烯、壬醛等,萜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78.5%;青梅VOCs主要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丁酸辛酯、顺式-3-己烯醇、松香芹酮、壬醛、癸醛、辛醛,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54.1%;茶VOCs主要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丁酸辛酯、水杨酸甲酯、壬醛、癸醛、柠檬烯等,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8%。空旷地主要成分为苯类物质,占总量的74.2%;杨梅园内苯类占总量的54.8%,萜烯类占总量的35.6%;青梅园内苯类占总量的35.4%,萜烯类占总量的52.2%;茶园内苯类占总量的50.1%,萜烯类占总量的36.5%。杨梅园、青梅园、茶园、空旷地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数分别为2 559.2、2 660.0、1 878.4、1 078.8个·cm?3。杨梅园、青梅园和茶园细菌日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5.5%、48.7%和39.3%;真菌日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9.0%、35.8%和34.6%;放线菌日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2.3%、42.2%和39.7%。  结论  植物VOCs对空气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促进空气负离子形成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图5表2参38  相似文献   

15.
测定不同氮、磷、钾肥处理下薰衣草的精油产量及芳樟醇、乙酸芳樟酯、乙酸薰衣草酯和樟脑4种精油主要成分的含量,并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拟合出氮、磷、钾肥的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量对薰衣草精油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明显。最优模型分析得出,N、P2O5、K2O施肥量分别为219.81、207.00、56.25 kg·hm -2时精油产量最高,对薰衣草精油产量的影响效应依次为K2O>N>P2O5;施肥量分别为213.84、207.00、56.25 kg·hm -2时,芳樟醇含量最高;施肥量分别为247.97、196.91、56.25 kg·hm -2时,乙酸芳樟酯含量最高;施肥量分别为237.44、207.00、56.25 kg·hm -2时,乙酸薰衣草酯含量最高;施肥量分别为288.00、207.00、56.25 kg·hm -2时,樟脑含量最高。本研究的结果可为薰衣草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桂鸡蕉1号采后黄熟期果肉挥发性物质成分特点,为系统研究其果品风味物质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鸡蕉1号为试验材料,在果实收获后第6d(果实完熟阶段),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果肉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其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从桂鸡蕉1号果肉中共鉴定出74种挥发性物质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325%;酯类是果肉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包含38种成分,总含量为55.705%;其次为羰基类、烯类、醛类、烷类、醇类和酚类,分别包含7、7、5、9、6和2种成分,总含量分别为25.410%、8.255%、5.265%、2.690%、1.080%和0.920%.在挥发性酯类成分中,以丁酸酯类为主(18种),而乙酸酯类极少(仅2种);相对含量超过1.000%以上的挥发性酯类有己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Z)-己酸-4-己烯酯、丁酸-4-己烯酯、异戊酸异戊酯、异丁酸异丁酯、n-戊酸顺-3-己烯酯、己酸异丁酯、丁酸异丁酯和异戊酸顺-3-己烯酯等10种,总含量为48.470%.非酯类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二异戊醚、乙烯基环己烷、右旋柠檬烯、E-1-甲氧基-4-己烯和1,3-环辛二烯占其挥发性物质种类总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5.330%、74.089%、12.063%、9.233%、2.139%、16.912%、21.745%、61.587%、0.174%、93.191%和4.366%.[结论]桂鸡蕉1号果肉的候选特征性挥发性物质成分主要有乙酸异丁酯、异丁酸异丁酯、丁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己酸异戊酯、异戊酸异戊酯、2-甲基丁酸顺-3-己烯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和右旋柠檬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绿盲蝽与寄主植物间的化学通讯机制,采用触角电位(EAG)和风洞技术,测定了绿盲蝽雌、雄成虫对寄主植物花器挥发物的电生理和风洞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除间二甲苯外,绿盲蝽雌、雄成虫对a-蒎烯、乙酸叶醇酯和松油烯均产生明显的EAG反应;风洞试验结果表明,绿盲蝽雌、雄成虫对乙酸叶醇酯的定向行为反应均较强,且与对照化合物苯乙酮和顺-3-己烯醇无显著差异。乙酸叶醇酯等植物花器挥发性成分可能在绿盲蝽寄主定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西花蓟马转移至新寄主取食后其营养状况的变化规律,探讨西花蓟马取食对不同嗜食度寄主的适应性差异.[方法]将长期以四季豆豆荚饲养的西花蓟马室内种群转移至非嗜食寄主蚕豆植株上连续取食3代,测定了不同世代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西花蓟马取食蚕豆植株后,2龄若虫体内总蛋白质、总糖、总脂含量的变化规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松木材挥发性物质对台湾乳白蚁嗅觉行为的影响,为研发高效诱集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索氏提取和固相微萃取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松木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从鉴定出的物质中选择8种化合物,使用四臂嗅觉仪进行台湾乳白蚁嗅觉行为试验.[结果]采用索氏提取和固相微萃取前处理方法分别从松木材中鉴定出45和27种组分.从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化合物中选取8种化合物(α-松油醇、马鞭草烯醇、乙酸龙脑酯、雪松醇、α-蒎烯、桃金娘烯醛、乙酸松油酯和长叶烯)进行台湾乳白蚁嗅觉行为试验,双向竞争试验结果,在1.00 mg/mL质量浓度下长叶烯、雪松醇、马鞭草烯醇和桃金娘烯醛对台湾乳白蚁均具有引诱作用;乙酸龙脑酯和α-松油醇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趋避作用;α-蒎烯和乙酸松油酯对台湾乳白蚁的趋性不明显;四向竞争试验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合物对台湾乳白蚁的引诱程度不同.[结论]松木材中存在的挥发性成分长叶烯、雪松醇、马鞭草烯醇和桃金娘烯醛对台湾乳白蚁均具有引诱作用,具有开发应用于白蚁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樟科植物黑壳楠叶片进行精油提取,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分离鉴定与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黑壳楠叶片中分离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7种,占精油总量的 95.6%,以烃类(37%)、醇类(34.74%)化合物为主.前10 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植物醇(14.3%)、棕榈酸 (6.09%)、右旋柠檬烯(4.67%)、2H-Pyran,2-(2-heptadecynyloxy)tetrahydro-(4.65%)、古巴烯(4.3%)、荜茄醇 (4.23%)、氧化石竹烯(4.11%)、反式橙花叔醇(3.32%)、β 榄香烯(3.24%)、乙酸龙脑酯(2.62%),其中植物 醇、棕榈酸、右旋柠檬烯等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