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酵菌剂对玉米芯与菇渣混合物堆肥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制开发适合无土育苗和栽培的优质、价廉的本土化有机基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利用玉米芯和菇渣的混合材料,以不加微生物菌剂为对照,研究粗纤维高效降解菌剂和酵素菌对玉米芯和菇渣混合物的堆肥发酵腐熟效果,以及对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添加2种发酵菌剂对基质发酵腐熟的时间无影响,EM酵素菌可提高发酵中后期堆体温度;发酵结束时3个处理下的基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大小孔隙比均符合栽培基质要求,但基质容重偏轻、pH偏高和EC值高于理想值.3个处理中以粗纤维降解菌处理的基质理化性质和GI值优于对照和EM菌处理.[结论]发酵基质使用时应与其它基质复配,可形成理化性质均良好的基质;2种发酵菌剂中以粗纤维降解菌剂处理下玉米芯和菇渣混合物堆肥发酵效果优于酵素菌处理和CK.  相似文献   

2.
养猪发酵床废弃垫料高温堆制肥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高温堆制的方法对养猪发酵床废弃垫料进行处理,研究了外源菌剂的添加对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菌剂可使堆体提前1 d进入55℃高温期;添加外源菌剂对堆体含水率、p H值、总氮、全磷及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添加外源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堆肥浸提液中大白菜的种子发芽指数,在堆制15、30 d后,处理组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8.33%、98.74%,对照组的分别为62.66%、84.93%。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堆制的方法对养猪发酵床废弃垫料进行处理,研究了外源菌剂的添加对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菌剂可使堆体提前1 d进入55℃高温期;添加外源菌剂对堆体含水率、p H值、总氮、全磷及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添加外源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堆肥浸提液中大白菜的种子发芽指数,在堆制15、30 d后,处理组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8.33%、98.74%,对照组的分别为62.66%、84.93%。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马尾藻有机肥的发酵条件并评价其品质及其对辣椒抗寒性的功效,为海藻肥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农业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态发酵工艺,以马尾藻、鸡粪、椰糠和桐子饼为发酵原料,以发酵温度为指标明确马尾藻有机肥制备过程中的碳氮比、初始含水量和发酵菌剂添加量,并进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H、水分、重金属、粪大肠杆菌等检测。利用种子萌发试验检测其对植物的无毒性;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空白(CK)、市售有机肥、马尾藻有机肥处理,比较叶片的冷害指数、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质量分数,探究马尾藻有机肥对辣椒抗寒性的影响。【结果】马尾藻有机肥固态发酵的最适条件为碳氮比 25∶1、初始含水量 50%、发酵菌剂添加量 2%,此条件下发酵堆体最高温度达 69 ℃,55 ℃以上保持天数 6~7 d,制备的马尾藻有机肥有机质含量 72.46%、总养分 5.42%、水分 28.96%、pH 7.5、种子发芽率 89%,重金属含量极低且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与空白和市售有机肥处理相比,马尾藻有机肥处理的辣椒幼苗冷害指数分别降低20.70%、13.49%;丙二醛质量分数分别降低 23.41%、14.18%;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分别提高 27.96%、21.94%;脯氨酸质量分数提髙 15.49%、9.01%;表明马尾藻有机肥可有效增强辣椒的抗寒性。【结论】马尾藻有机肥最适工艺条件为发酵碳氮比 25∶1、初始含水量 50%、发酵菌剂添加量 2%,且制备的有机肥品质达到相关国家标准,对植物无毒性,并能有效提高辣椒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堆腐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槽式堆料发酵的方式,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牛粪为氮源,探讨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堆腐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剂有利于促进玉米秸秆堆体温度的迅速升高,其中T1(有机肥发酵剂)和T2(菌剂A)处理的最高温度分别可达71.1和70.1℃;除对照T0(未使用菌剂)处理随时间推移pH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pH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处理EC值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与初始值相比,在堆腐发酵60 d时,T1处理EC值降低最多,可达40.4%;各处理堆料的E4/E6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堆腐60 d时,接种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不同处理的发芽指数(GI)均呈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堆腐60 d时,T1和T2处理GI均超过90%,筛选出2个适宜宁夏地区玉米秸秆腐熟发酵的菌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辅料与菌剂添加对牛粪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牛粪为原料,设置7个不同的辅料和菌剂处理, T1(牛粪+玉米秸秆+发酵菌剂)、T2(牛粪+稻草+发酵菌剂)、T3(牛粪+蘑菇菌渣+发酵菌剂)、T4(牛粪+玉米秸秆)、T5(牛粪+稻草)、T6(牛粪+蘑菇菌渣)、CK(牛粪不添加辅料和发酵菌剂)。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各处理批次的水分含量和C/N均呈下降趋势,pH值先升后降,有机质先降后升,种子发芽指数随堆肥天数的增加而增加。T1和 T2处理堆体升温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最高温度可达到66℃~67℃,高温期持续30~32天,加速了堆肥腐熟进程,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堆肥结束时T1和T2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达到78.26%和76.48%。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T1腐熟程度最高,即当牛粪与玉米秸秆配比为4:1时,添加发酵菌剂有利于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7.
利用堆肥返料、菇渣和市售腐熟剂作为促腐菌剂,研究了不同促腐菌剂对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堆肥理化性质和优势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堆肥返料、菇渣促使堆体在第1天即快速升温至47.4和46.3℃,比对照(CK)高温期(50℃)时间分别延长了2 d和3 d,而添加市售菌剂的堆体在第7天才升温至50.2℃仅比CK提前2 d进入高温期;相比于CK,堆肥结束时添加堆肥返料的T1处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1.5%、15.5%和22.3%,添加菇渣的T2提高了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仅分别为5.2%和2.5%;添加市售菌剂的T3使堆体内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相较于CK分别提高了9.6%、2%和5.8%。添加堆肥返料或菇渣提高了堆体中木质纤维素降解菌(Sphingobacterium、Cellulosimicrobium、Thermobifida、Pseudallescheria)的相对丰度,抑制了有害菌群(Enterobacter、Myroides、Fusarium)繁殖,而添加市售菌剂的堆体仅提高了Pseudallescheria的相对丰度。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Thermobifida和Cellulosimicrobium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呈负相关(P≤0.05);Myroides、Boeremia和Fusarium均与GI呈正相关(P0.05);Pyxidiophora与全氮、全磷、全钾和GI呈正相关(P≤0.05)。因此,在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可采用堆肥返料或菇渣作为促腐菌剂来加速堆肥腐熟进程。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筛选出的发酵菌剂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和隶属函数法,分析堆肥发酵堆体温度、种子发芽指数、堆肥产品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发酵菌剂能够促进堆肥升温、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不同菌剂处理升温速度、种子发芽指数、养分含量存在差异,BJ2、HN1和NX2 3种发酵菌剂发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日光温室中常使用以发酵菇渣为主,蛭石、珍珠岩、煤渣等辅料配置的蔬菜育苗基质,其相比传统育苗基质具有多项优势。优化改进菌菇基质发酵设备装置,对菇渣发酵后循环再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该装置为解决自然发酵过程中氧气不足、翻堆效率低下等问题,优化了搅拌电机、电动推杆和操作手轮等部件,经过优化设计后,使得基质内供氧效果更好、搅拌范围更大、酵堆湿度保持平衡,为蘑菇渣全面发酵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选择5种复合发酵菌剂添加到城市污泥中进行好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除添加菌剂1外的其它发酵物料温度保持在55℃以上的时间都满足堆肥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接种复合菌剂的物料升温速率和温度最高值均大于未接种菌剂的处理,接种复合菌剂有利于加快堆体水分散失率,加快物料有机质降解速度,其中以菌剂2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平菇菇渣(棉籽壳)的发酵工艺,在平菇菇渣中分别添加尿素5 kg/m3和酵素菌1 kg/m3进行高温发酵,以纯菇渣发酵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添加物对菇渣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发酵后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和酵素菌均可以缩短进入高温阶段的时间、提高堆体的最高温度、延长持续高温发酵的时间,最终缩短腐熟所需要的时间,其中,添加酵素菌的发酵效果较好。发酵结束时,各处理菇渣的物理性质均接近于理想栽培基质,但容重偏轻、持水孔隙度偏小,其中,添加酵素菌处理的菇渣物理性质与理想栽培基质最接近;p H值均略有增高,但差别不大;EC值均有所降低,其中,添加酵素菌处理的菇渣EC值最低,为2.25 ms/cm,最接近于理想栽培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添加酵素菌处理的菇渣全磷和全钾含量最高,全氮含量与添加尿素处理差别不大。在菇渣中添加酵素菌,发酵效率最高,且发酵后菇渣的理化性质与理想栽培基质最接近。添加酵素菌的菇渣发酵方法为平菇菇渣最优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筒仓式反应器堆肥产品质量,利用大型筒仓式反应器开展鸡粪堆肥试验,探究堆肥原料组成、曝气强度和发酵菌剂对反应器堆肥产品的腐熟状况、氮素含量、总养分含量等的影响,并分析反应器堆肥处理鸡粪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添加菌渣和发酵菌剂、维持适中的曝气强度可以提高堆肥温度,降低堆肥pH值。添加菌渣和发酵菌剂、增大曝气强度可以降低堆肥含水率。添加菌渣、降低曝气强度可以抑制总有机碳和腐殖质的降解,添加发酵菌剂可以促进总有机碳降解,但对腐殖质的影响较小。原料组成对腐熟堆肥的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较小,增大曝气强度和添加发酵菌剂可以提高堆肥的种子发芽指数。反应器处理鸡粪堆肥产品的铵态氮(NH+4-N)含量为100~150 mg/kg,硝态氮(NO-3-N)含量较低且差别较小。反应器处理后的腐熟堆肥的总养分含量为5.58%~7.44%,达到国家有机肥料标准要求;总有机质含量为26.44%~48.12%,含水率为25.00%~35.00%,pH值为9.40,腐熟堆肥的种子发芽指数为19.33%~59.50%,均未达到国家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叶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相关理化指标之间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叶菜废弃物为主料,玉米秸秆为辅料,添加VT-1000、群林发酵菌、反应堆专用菌种001、SUKAAgre-C3009/C共4种外源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以不添加菌剂为对照,测定相关指标并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第24天时,所有堆体均达到完全腐熟,添加菌剂处理的堆体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其中,添加VT-1000菌剂的堆体GI最高,为113%;添加菌剂的堆体在第2天均可升温至60℃以上,且可保持6~8 d的高温期(≥50℃),比对照组多3~5 d,其中,添加VT-1000菌剂的温度最高,达69.9℃,高温持续时间为8 d,有效解决了叶菜含水率高影响堆肥品质的问题;各处理养分含量分析表明,添加VT-1000菌剂处理的有机质降解率和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1.0%和25.8 g·kg-1。施用添加VT-1000菌剂的自制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效养分含量,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且自制有机肥的成本最低,仅为其他2种肥料的1/10左右。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微...  相似文献   

14.
菊芋是青海高原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其地上部秸秆生物量大,为解决其综合利用问题,针对5种微生物菌剂进行了菊芋秸秆静态好氧发酵添加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菊芋秸秆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其发酵进程,有效提高了堆体温度并延长高温持续时间,加快其物质降解与合成,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使堆料达到理化性质的稳定并消除其植物毒性;添加微生物菌剂还可以提高腐熟堆料的营养水平,减少氮素损耗,保证腐熟秸秆的肥力。5种菌剂促进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秸秆降解剂008-J表现最优。本研究明确了微生物菌剂对菊芋秸秆发酵的促进作用,为发酵菌剂的筛选和菊芋秸秆基质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污泥为原料,以菌菇渣和猪粪为调理剂进行为期40 d的好氧堆肥。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含水率、pH值、总有机质、总氮值等参数的变化,研究调理剂添加比例对堆肥效果的影响,并通过C/N值的变化和种子发芽指数(GI)评价了堆肥的腐熟度。结果表明,菌菇渣和猪粪可作为优良的堆肥调理剂,通过堆肥可使污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减量化、无害化的目的。污泥、菌菇渣、猪粪按干重比7.0∶2.5∶0.5混合时,堆体升温最快,且可维持55℃以上6 d。堆肥后,种子发芽指数为95%,其他指标也都满足堆肥腐熟要求,堆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发酵菌剂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发酵菌剂在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为生物有机肥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筛选了市场上应用较好的酵素菌、速腐剂、生化黄腐酸(BFA)3种菌剂,对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微生物活性、酶活性、铵态氮、腐殖酸总量、游离腐殖酸及成品肥料中的全氮和有机质进行了测定。[结果]3种菌剂都能很好地完成发酵使命。酵素菌菌群种类较多,但发酵后菌的数量、酶活性迅速降低;速腐剂发酵过程中温度上升最高,且高温持续时间最长;BFA虽特点不突出,但发酵后成品肥料中微生物数量最多,且铵态氮含量低,肥料品质好,可减少翻堆次数,节约成本。3种菌剂混合后,原来各自的特点并不突出,可能有相生、相克现象;不加菌剂进行发酵,温度上升慢,上升的最高温度低,高温持续时间短,发酵后肥料中微生物活性也较低。[结论]在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发酵菌剂是必要的,但不可随意混合,否则会降低原来菌剂的特点与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茶渣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条件,设计了添加发酵菌剂和添加氮源对茶渣发酵的影响试验,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含水量、p H值、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菌剂并添加氮源的处理发酵温度上升较快,且堆温较高(50℃),发酵后期含水量低,p H值高,有机质含量低(72.7%,以烘干基计),发酵充分,可作为无土栽培基质使用。发酵后的茶渣可作为草炭的替代品,既能减少草炭开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于俊娥  敖日格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89-16591,16641
[目的]为了探讨石灰氮是否适合作为抑菌剂应用于堆肥化处理。[方法]采用静态堆肥系统,借助通风和翻堆等方式进行堆肥试验,测定堆肥过程堆料的物理性质、温度、水分、T-N、NH4+-N/NO3--N和大肠杆菌数量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堆肥中添加石灰氮对堆肥发酵的影响。[结果]在堆肥结束时对照大肠杆菌仍有残留,而各处理大肠杆菌迅速达到检出界限以下,但各处理组随着石灰氮添加量的增加堆体堆料氮素损失增多,且堆体达到腐熟所需的时间越长。[结论]在堆肥中添加石灰氮会延长堆肥时间,导致堆料氮素损失增多,但石灰氮作为一种杀菌效果良好的抑菌剂,如何合理地应用于堆肥化处理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立足于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产业的发展,利用复合菌剂,促进秸秆发酵,减少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料品质,生产出优质的双孢菇。[方法]发酵料配方中稻草、猪粪、菜籽饼、熟石膏的用量分别为3 000、2 200、240、240 kg,其中试验组添加50 kg菌剂,对照组不添加。7月19日进行混合预湿并进一次发酵隧道,7月25日第一次翻料,8月1日第二次翻料,8月6日进二次发酵隧道,8月12日出二次发酵隧道。[结果]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缩短秸秆发酵达到高温的时间,延长高温持续的时间;可以在秸秆一次发酵过程中积累更多的高温微生物,用以分解秸秆中的复杂有机物;可以获得生产需要的质量更优的成品发酵料(二次发酵料)。[结论]该研究可为提升我国双孢菇和有机肥生产的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姚天举  李纪周  赵芳  黄叶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88-10389
[目的]为明确发酵草屑在低有机质污泥堆肥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刨花、葡萄糖、发酵草屑为调理剂进行低有机质污泥堆肥对比试验,研究发酵草屑在低有机质污泥堆肥中的作用。[结果]发酵草屑和低有机质污泥按照1∶5比例混合在强制通风条件下进行好氧堆肥,堆料初期温度上升慢,达到中温后温度急剧上升到高于55℃,并维持3 d以上。加发酵草屑后,污泥中有机质的分解率从最低的8.1%提高到36%,检测表明达到无害化标准。热量平衡计算表明发酵草屑在堆肥中的作用是有效调理堆料的C/N比,并为微生物提供初期碳源,既是起爆剂和调理剂,又是高温菌的营养物提供者。[结论]低有机质污泥加发酵青草堆肥是一种简单、经济、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