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64份芒果品种资源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和比叶面积(SLA)的差异。结果表明,芒果品种间叶片δ13C、SLA差异均显著。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为-29.31‰~-26.50‰,平均值为-27.90‰,最高品种为桂热82,最低品种为粤西1号;叶片SLA的变化范围为57.16~132.61 cm2/g,平均值为97.67 cm2/g。δ13C和SL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树龄咖啡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某咖啡庄园1、7、10、20 a四个树龄咖啡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咖啡叶片和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咖啡叶片N、P含量与树龄呈正比,随树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与C含量呈反比,随树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树龄咖啡N、P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化学计量比C∶N、C∶P均随树龄增长而降低,其中C∶P在不同树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叶片N∶P阈值分析发现,叶片N∶P比在4个树龄均小于14,说明咖啡的生长主要受N元素限制。(2)不同树龄土壤S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7a的咖啡C、N、P含量均为最高;0~10cm土层C、N、P含量均值略高于10~30 cm土层,0~10 cm土层C∶N均值9.79高于10~30 cm土层的6.87;0~10 cm土层咖啡C∶P变化范围为11.51~46.80,10~30 cm土层的为4.53~20.82,土层间差异较大;不同土层N∶P变化范围分别是1.00~5.12、0.81~2.08,相关性表明N∶P和P元素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茶树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面积(LA)、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光合特性,并研究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的LA、LMDC、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由第1叶至第6叶基本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中部3~4叶达到峰值,第1叶和第6叶显著降低(P0.05);不同叶位叶片LI和SLA基本呈现随着叶位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第6叶的SLA均显著高于其他叶位(P0.05);第1~4叶的Chla、Chlb和Chl含量较高,第6叶Chla、Chlb和Ch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叶位(P0.05),Car变化趋势不明显。LA与LI、LDMC、Chla、Chlb、Chl和Car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I与其他指标不相关(LA除外);SLA与LDMC、Chla、Chlb、Chl、Car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C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DMC与Chla、Chl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hla、Chlb、Chl和Car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n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Gs和Tr与叶片功能性状不相关。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茶树新梢第3~4叶具有相对较大的LA和较强的光合能力,LDMC积累较大,可以作为表征茶树光合能力的供试叶片;SLA、LDMC和光合色素含量与Pn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茶树光合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营养诊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的营养诊断时间及荔枝正常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最适范围,以海南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妃子笑荔枝种植园为试验地,对海南中西部地区妃子笑荔枝叶片9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运用标准值法对妃子笑荔枝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海南中西部妃子笑荔枝叶片元素含量在不同的生育期差别较大,初步确定盛花期为海南妃子笑荔枝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妃子笑叶片盛花期适宜的元素含量范围为N 16.0~19.0 g/kg、P 0.9~1.2 g/kg、K 7.0~10.0 g/kg、Ca 5.0~11.0 g/kg、Mg 1.5~3.0 g/kg、Fe 60.0~140.0 mg/kg、Cu4.0~9.00 mg/kg、Zn 15.0~64.00 mg/kg、B 3.00~18.00 mg/kg;各元素含量适宜比例为N∶P∶K∶Ca∶Mg=1.00∶0.06∶0.51∶0.46∶0.13;Fe∶Cu∶Zn∶B=1.00∶0.07∶0.40∶0.1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荫蔽度对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中碳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对不同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地上部碳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C和N含量、N/P及C/P均为:叶片地上部茎,P和K含量、C/N均为:茎地上部叶片;(2)各部位C含量均随荫蔽度的增加而降低;(3)叶片N和各部位P含量均为:中等荫蔽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高度荫蔽处理,地上部N则与之刚好相反,而茎中的N含量为: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高度荫蔽中等荫蔽处理;(4)茎K、地上部K含量均随荫蔽度增加而降低,但叶片K为:中等荫蔽较高荫蔽、高度荫蔽全自然光照处理;(5)各部位N/P均随荫蔽度增加而增加;(6)地上部、茎中的C/N均为:中等荫蔽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高度荫蔽处理,但叶片中C/N为:全自然光照、较高荫蔽中等荫蔽和高度荫蔽处理;(7)各处理C/P均为:高度荫蔽较高荫蔽、全自然光照中等荫蔽处理。林下不同荫蔽度可对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地上部的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甘蔗生长前期铝胁迫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溶液盆栽试验,研究在pH=5下铝胁迫对甘蔗生长前期生物性状和植株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条件下,铝浓度与甘蔗的根鲜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单叶面积、单析叶面积、地上部鲜生和干重、植株总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根系体积、根干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植株对P、K吸收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与Ca、Al的吸收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铝浓度Al^3 12mg/L可作为甘蔗铝毒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辣椒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处理,考察各处理下辣椒株高、单果重、结果数等生物学性状,产量以及N、P、K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益于辣椒植株生长,可增加分蘖,提高单果重、结果数,促进N、P、K养分吸收。以缓释肥80%+商品有机肥20%的处理产量最佳,达19 682.25 kg/hm2。[结论]结果为辣椒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以及辣椒生产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中25个新品系(11个黄白化新品系和14个绿叶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观测茶树新梢生物量、生育期、叶片功能性状及光合性能,并分析两类茶树新品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母本白鸡冠相比,25个新品系新梢生物量均增加(15号和24号除外),增幅为25.0%~106.25%,一芽三叶期提前(早、中生种比例达84%);黄白化新品系叶片面积(LA)和比叶面积(SLA)明显增加,干物质含量(LDMC)则明显降低,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绿叶新品系叶片面积(LA)和光合色素指标均明显增加,其他指标变化趋势不明显。此外,黄白化新品系叶片的LA和光合色素指标平均值显著低于绿叶新品系,而叶片的SLA、Chla/Chlb和Car/Chl比值平均值显著高于绿叶新品系。黄白化新品系叶绿素含量平均值仅为绿叶新品系的42.29%,但各项光合性能指标并未下降(只有3号和6号光合色素过低时显著下降),说明该黄白化新品系在一定叶绿素含量范围内,单位叶绿素的光合效率较高,可能是对叶绿素含量低的一种生理补偿,有待进一步从生理和分子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甘薯植株形态、生长势和产量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IpomoceabatatasLam.)植株形态、生长势和产量性状等指标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厚度(包括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及叶片总厚度)、藤叶和块根烘干率比对照均有所增加,叶片大小、叶面积指数(LAD、比叶面积SLA)、主蔓长、主蔓粗、节间长、藤叶和块根重量(鲜、干重)均不同程度减小。栅栏组织厚度、经济系数LAI、分枝数、块根干重及块根烘干率的相对值(占对照%)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5566~0.9352∶P<0.05,0.01),主蔓长、节间长及SLA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5289~-0.737;P<0.05,0.01),带有直立或缠绕性株型的比纯粹匍匐型品种的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潮州凤凰山区不同地域的50种凤凰单枞茶树品系的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形、叶绿素含量、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面积(SLA)等叶片形态和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不同海拔地带的12种凤凰单枞茶树主要叶片性状进行了地域变异研究。结果显示,50种凤凰茶树叶片形状为卵圆形至长卵形(叶形指数1.99~3.16),叶绿素含量平均为64.348(SPAD测定读数),平均单叶面积24.237 cm2,叶干物质含量40.65%,比叶面积80.947 cm2·g-1。50种凤凰单枞茶树的叶面积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1.12%),比叶面积变异次之(18.3%),叶形状(9.8%)和叶绿素含量(10.4%)变异较小,叶干物质含量变异最小(5.9%);南馥茶园的兰花香、柚花香、宋种、八仙、桂花香、夜来香、蜜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质较多,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高;南馥茶园的玉兰香、水仙、姜花香、杨梅叶和区山塘茶园的玉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较少,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高海拔地带的部分凤凰单枞茶树具有叶面积大、叶干物质含量少、比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多的趋势,表明种植地域的海拔对凤凰单枞茶树叶片性状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普罗丹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0-20-20),按照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0、400、800、1200、1600 mg/株设置5个施肥量处理开展指数施肥盆栽试验,探讨施肥量对降香黄檀苗木生长以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为规模化培育降香黄檀壮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降香黄檀苗高、地径以及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1200 m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依次为(64.31±6.84)cm、(6.34±0.68)mm、(14.49±1.69)g/株、(11.78±0.63)g/株,比对照显著提高50.70%、26.55%、52.69%、73.49%(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根冠比则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苗木叶片的氮(N)、钾(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磷(P)含量则趋于稳定;降香黄檀苗木叶片N、K含量以及N/P含量比的最适范围分别为26.53~41.16 g/kg、25.86~39.18 g/kg、13.79~21.42,据此推断出采用N、P、K复合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800~1200 mg/株。  相似文献   

12.
海南‘红金龙’芒果叶片矿质养分特征与诊断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的岛东林场、乐东阳光、陵水福田、陵水六合、乐东千家基地5个具有代表性的芒果种植区,选择长势正常的果树随机进行样品采集,分析第一、二蓬叶中N、P、K、Ca、Mg、S 6种矿质养分含量,对‘红金龙’芒果叶片进行矿质养分的变化规律分析,确定进行叶片养分诊断的适宜采样时间和适宜采样指标,为确定‘红金龙’芒果营养诊断指标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红金龙第一、二蓬叶片的N、P、K、Ca、Mg、S 6种矿质营养元素在不同月份的变异系数和平均值。结果表明:12月份第二蓬叶N、P、K、Ca、Mg、S 6种矿质元素变异系数小,且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稳定能代表全年树体营养状况。故‘红金龙’叶片营养诊断在12月采集第二蓬叶作为测定N、P、K、Ca、Mg、S 6种矿质养分较为适宜,营养诊断指标值:氮14.74~18.28 g/kg,磷0.99~1.33 g/kg,钾8.98~12.1 g/kg,钙21.91~30.03 g/kg,镁1.77~1.89 g/kg,硫1.25~1.51 g/kg。  相似文献   

13.
采用辽宁地区5个地方品种进行低、中、高3个氮素水平的比较试验(N0:不施氮、N1:112 kg/hm~2、N2:225 kg/hm~2),探究氮素对玉米冠层指标的影响及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随着施氮量升高,品种产量和穗粒数显著提高。不同氮素水平下,冠层指标与产量因素相关性有差异。穗粒数在N0处理下,与吐丝期叶氮比(SLN)和叶片氮浓度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SLN吐丝期叶片氮浓度;N1处理下,与乳熟期LAI呈正相关,与吐丝期叶片氮浓度和吐丝期绿叶数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叶片氮浓度乳熟期LAI吐丝期绿叶数;N2处理下,穗粒数与冠层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百粒重在N0处理下,与吐丝期穗位叶SPAD值呈正相关,与吐丝期LAI和乳熟期穗位叶SPAD值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LAI吐丝期SPAD乳熟期SPAD;N1处理下,与乳熟期穗位叶SPAD值呈正相关,与乳熟期LAI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乳熟期LAI乳熟期SPAD值;在N2处理下,与吐丝期比叶面积(SLA)、SLN、乳熟期绿叶数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SLN、SLA乳熟期绿叶数。  相似文献   

14.
选取闽江河口区稻田为研究区域,对土壤和植物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表明:土壤C、N、P元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72-13.41、0.47-0.82和0.33-0.89 mg.g-1,平均值分别为9.50、0.62和0.56 mg.g-1,其C与N、C与P、N与P的比值分别为12.18-16.39、15.07-24.34和0.92-1.55,平均值分别为15.05、17.88和1.20;植物C、N、P元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62-38.99、0.65-1.52和0.13-0.32 mg.g-1,平均值分别为35.21、1.19、0.25 mg.g-1,其C与N、C与P、N与P的比值分别为24.54-44.10、94.05-258.93和2.13-10.55,平均值分别为32.11、160.07和5.47。土壤C、N含量低于植物,而P含量却高于植物,C与N、C与P、N与P的比值则表现为土壤低于植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油茶生长和营养的影响,选择有利于油茶生长的施肥组合,为油茶增产施肥提供科学合理的借鉴。以十年生的普通油茶岑软3号为试材,通过N∶P∶K不同配比、用量以及有机肥的用量,设置10个试验处理,测量油茶不同生长时期的果实叶片性状和营养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0.5 kg N∶P∶K(20∶8∶17)+5 kg有机肥+0.25 kg中量元素水溶肥料(Ca+Mg≥10.0%)对油茶的生长效果最好。这种施肥组合能有效增大果实大小、增加叶面积、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树体氮、磷、钾、钙、镁含量,有利于树体营养的储存与分配。综合来看,0.5 kg复合肥N∶P∶K=2∶1∶2和5 kg有机肥一年内在春秋季节同时施用2次对油茶生长和营养的促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以威廉斯8818香蕉为试材,采用整株挖掘、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其干物质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香蕉植株果实膨大期总干物质量为5.4 kg/株,其中叶片占36.1%,假茎占34.3%,球茎占15.1%,果实占10.6%,根占2.9%,果轴占1.1%。每株累积吸收N 61.65 g、P 4.40 g、K 49.65 g,N、P、K的吸收比例为1∶0.07∶0.81。此时期,N、P、K分配率规律为叶片>假茎>果实,果轴中则最低。叶片中N含量最高,其次为果实和果轴,假茎(叶鞘)最低。P以果实含量最高,叶片次之,球茎最低。K以果实含量最高,根次之,假茎(叶鞘)和球茎最低。叶片、假茎(叶鞘)、真茎(地上茎)和球茎中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P,而果实、果轴和根中则为K>N>P。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适宜在万州种植的佛手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的N、P、K三因子施肥试验,选取最优施肥效应模型进行验证,并以佛手的单果干重和橙皮苷含量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P、K肥对佛手单果干重和佛手中橙皮苷含量有影响,在不同施肥处理中N2P2K2(N为40 g/株、P为40 g/株、K为45 g/株)的处理效果最佳,不施或者少施肥均不同程度导致万州佛手的品质下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氮、磷和钾施肥量的提高,佛手单果干重和橙皮苷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当N、P、K肥任一因素处于2水平时,随着另外2个因素施肥量的增加,佛手单果干重和橙皮苷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任意2个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相互作用,N、P、K三因子中两因子存在着交互效应,对万州种植佛手产量和橙皮苷的含量有一定影响;施肥模型优化结果表明,万州佛手栽培N、P、K肥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38.78~51.25、35.67~42.35、48.17~60.37 g/株。在最优施肥效应模型中间值条件下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佛手单果干重产量较“3414”组的最高组高出8.14%,...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平贝母营养元素、有效成分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平贝母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平贝母道地药材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指导,对东北三省9个不同产地的平贝母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有效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平贝母中的N、P、K、B、Ca、Fe、Mg、Mn、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7420mg/kg、4440mg/kg、18500mg/kg、6.0mg/kg、1310mg/kg、610mg/kg、1160mg/kg、30mg/kg、160mg/kg,Cu、cd、Pb、Hg重金属含量不超标。9个不同产地之间的平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K、Hg和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B、Ca、Fe、Mg、Mn、Zn、N、P、Cu、Cd、Pb和总皂苷含量的差异不显著。所有平贝母鳞茎营养元素和总生物碱含量无相关性,只有K元素和总皂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模拟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9.
主栽品种龙眼生物学性状及营养累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南龙眼主产区挖取16~17 a成熟期中高产石硖、储良、福眼和松风本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各1株,调查树体生物学性状,探讨养分元素在树体的累积和分配。结果显示,4株龙眼地上部树体生物量平均为264.3 kg(鲜重),果实、叶片和树干分别占地上部生物量的28.4%、12.3%和59.3%。在果实成熟期,叶片、树干、根系和果皮均以Ca含量最高,果肉以K含量最高,果核N含量最高。为生产50 kg果实,龙眼地上部需吸收N 668.6 g、P 102.0 g、K 461.6 g、Ca 1310.4 g、Mg 80.7 g、S 43.3 g、Si 63.8 g、Fe 20.1 g、Mn 5.8 g、Cu 349.9 mg、Zn 1245.9 mg、B 849.5 mg和Mo 8.7 mg。Ca是龙眼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收获50 kg龙眼果实,带走养分量为N 167.8 g、P 23.1 g、K 156.4 g、Ca 57.0 g、Mg 12.6 g、S 8.4 g、Si 0.7 g、Fe 0.7 g、Mn 0.4 g、Cu 110.5 mg、Zn 155.6 mg、B 125.3 mg和Mo 1.6 mg。为维持立地土壤养分肥力及龙眼植株正常生长,果实带走养分量应为翌年施肥量的下限。对生产中因营养问题引起的龙眼叶片缺素和果实生长异常现象进行讨论后,建议今后加强龙眼Ca、Mg、Si和B营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不同辣木种质资源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32份辣木种质资源叶片的N、P、K、Ca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辣木叶片中N元素含量最高,其含量在3 600.53~5 093.73 mg/hg之间,其次是K元素含量,其含量在583.01~1 034.83 mg/hg之间。辣木种质资源成熟叶粉营养元素含量总体呈现N>K>P>Mg>Ca>Mn>Zn>Fe>Cu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e元素含量与N元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526,此外,Fe元素含量与除了P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含量均显著相关,而P元素含量与其他任何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利用N元素含量的差异,32份辣木种质资源被分成来自于非洲的A类群和来自于亚洲国家或地区的B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