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华安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漳州市的茶叶主产区,种茶收入在县域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被提升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对茶园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在取得茶园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态效益,建设生态茶园。 相似文献
4.
茶园种植密度与光能利用关系十分密切,合理密植是获得茶叶优质高产的关键。1国内外茶树种植密度试验和发展趋势世界上主要产茶国家的种植密度试验见表1,其基本要点是:(1)随纬度北移,个体生长量减少,种植密度逐步增加;(2)最佳种植密度,均未超过1200~4000株/666.7m2;(3)随商业化加强,种植密度在上限内有增密趋势。我国对茶树种植密度的研究,自七十年代以后,几乎遍布各省,如以中国农科院茶研所研究结论是(l)密植增产有一定范围,超过范围,效应下降或消失;(2)在现行密度基础上(2000~4000株/666.7m‘),增密1~2… 相似文献
5.
复合细胞分裂素是中国科学院研制生产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具有促进茶树细胞分裂,使叶片增大,节间变长,新梢密度增大,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本试验旨在探明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春梢生长及增产增收等方面的效应。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供试材料:复合细胞分裂素,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产,每小包重量为5克;尿素为福建三明化肥厂生产。2.供试茶园:宁德地区衣校教学实习茶园,种植规格150×30cm,单行单株种植,14年生。福建水仙品种,茶树长势比较一致,采制绿茶。(二)试验方法本试验设三个处理,即喷施4000倍复… 相似文献
6.
景宁山地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扦插与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多年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山地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扦插与种植技术,并推广应用于生产,从而使景宁惠明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2001~2007年累计开发良种新茶园2.06万亩,从而使全县茶园面积达3.9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4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2%,名列全省前茅。产业效益大幅提升,2008年产茶1230t,产值1.1亿元。 相似文献
7.
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我国茶园总面积达171.96万hm^2,但大部分茶区的茶园建设以纯茶园为主。当前在茶区中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衰退、病虫害多发、产量和品质低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纯茶园的单一种植模式有关。自1986年茶叶专家张顺高先生首次在国内提出“生态茶叶”概念以来,生态茶园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9.
试论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概述了生态茶园的定义,建设生态茶园的意义及内容,并根据在安徽省黄山市及浙江省富阳市、临安县的试验资料,论述了模拟生态茶园的茶林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棉田立体种植在句容市丘陵地区有广泛基础。本文通过几种立体种植的主要模式与传统植棉模式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棉田立体种植的产量和效益优势,以及它的良好社会生态效应,论证了实行立体种植是实现丘陵棉花生产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模拟建立及调控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是在同一块土地上既栽培茶树又种植其他作物,物种间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充分利用地力,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生态效益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早在宋代,我国福建省的茶园中已有栽桐木的习惯,后称茶-桐间作。20世纪初期后,现代生态学的知识逐渐引入茶树栽培之中,从而简单的间作发展成为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模拟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对缓和当前世界上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发展生态农业和茶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茶园间作的主要模式 我国茶园间作历史悠久,模式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茶-…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平面式茶园存在的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茶叶生产实质是通过茶树光合作用机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茶树又从茶园土壤中吸收所需的矿质元素。可见,阳光和土壤是茶树生长有机体和茶叶生产的物质源泉。然而,不少茶区长期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茶园,从这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山顶到山脚,整片开垦植茶,不留一株树木,这种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给茶树带来脆弱 相似文献
16.
17.
18.
福鼎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6°55′~27°26′,东径119°55′~120°43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8.5℃,最低平均气温8.6℃,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兼作其他经济作物的农业市.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