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对粉蕉品种果实后熟过程中的质地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以‘矮粉1号’‘金粉1号’‘广粉1号’和‘粉杂1号’4个主栽粉蕉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质构仪P/5探头进行整果穿刺试验,研究其果实质地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粉蕉的果实质构特性的客观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4个粉蕉品种的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和红绿值a*上升,黄蓝值b*和饱和度C*波动上升,果皮破裂距离和果皮韧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果肉硬度和色度角h°呈下降的趋势;4个粉蕉品种的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韧性、果皮脆性、色度角h°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硬度与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粘连性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和果肉硬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皮破裂距离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和色度角h°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4个粉蕉品种的果实成熟期质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粉杂1号’质地最优,其次是‘金粉1号’,然后是‘广粉1号’和‘矮粉1号’。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粉蕉品种果实后熟过程中的质地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以‘矮粉1号’‘金粉1号’‘广粉1号’和‘粉杂1号’4个主栽粉蕉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质构仪P/5探头进行整果穿刺试验,研究其果实质地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粉蕉的果实质构特性的客观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4个粉蕉品种的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和红绿值a*上升,黄蓝值b*和饱和度C*波动上升,果皮破裂距离和果皮韧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果肉硬度和色度角h°呈下降的趋势;4个粉蕉品种的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韧性、果皮脆性、色度角h°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硬度与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粘连性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和果肉硬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皮破裂距离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和色度角h°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4个粉蕉品种的果实成熟期质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粉杂1号’质地最优,其次是‘金粉1号’,然后是‘广粉1号’和‘矮粉1号’。  相似文献   

3.
土壤因子与小粒咖啡品质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因子是影响小粒咖啡品质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小粒咖啡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指导科学施肥。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咖啡因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296*),总糖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有机质(0.607**)和速效磷(-0.232*),蛋白质的土壤决定因子为pH(-0.387**)和有机质(0.227*),灰分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磷(0.33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494**),脂肪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碱解氮(-0.461**),产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钾(0.339**)和有机质(0.248*)。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咖啡优质高产的土壤条件筛选和肥料的减施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增强优质咖啡种质的适宜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安徽大田生产环境下软质小麦籽粒和终端产品品质表现,评价优质软麦品种的加工适用性,本研究选取该区当前推广种植的24个软质小麦品种,对其籽粒和面粉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制品南方馒头和曲奇饼干的品质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并以美国软白麦近五年的主要品质性状平均值为理想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比较。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硬度、面粉色泽b*、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籽粒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较大,而容重、面粉L*值和吸水率变异系数较小。南方馒头品质性状中,白度差异最小,比容差异最大;曲奇饼干品质性状中,感官评分变异系数较大,饼干直径均值和变异系数都较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均符合弱筋标准(GB/T 17320-2013)的样品数为0。相关分析表明,容重、降落值、面粉L*、b*、白度与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籽粒硬度与水SRC和乳酸SRC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湿面筋含量和面粉a*值均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粉a*值等7个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面粉b  相似文献   

5.
外源一氧化氮对干旱和盐胁迫下棉种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干旱和盐胁迫下棉种萌发能力的效应,可为提高棉花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以国欣棉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干旱和盐胁迫处理,其中干旱胁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25,50,100,200 g·L-1)的PEG(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模拟,盐胁迫由不同浓度(0,150,200,250和350 mmol·L-1)的NaCl模拟。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均抑制棉种萌发。在25~100 g·L-1 PEG或150~350 mmol·L-1 NaCl胁迫下,外源NO能提高发芽率,显著提高棉种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200 g·L-1 PEG处理,NO会降低以上指标。本研究认为,在低程度干旱胁迫(25~100 g·L-1 PEG)及盐胁迫(150~350 mmol·L-1 NaCl)下,外源NO能够缓解其对棉种的损伤,提高棉种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云南省不同产区烤烟主栽品种烟叶颜色的特征差异,采用L*a*b*均匀颜色空间表征方法对来自云南省保山、大理、昆明、文山、红河、丽江、曲靖共7个产区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NC102、云烟97、云烟99共6个主栽品种的C3F等级烟叶色度值(L*、a*、b*、C*、h*)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栽烤烟品种色度角分布范围为71.62°~74.02°,位于偏黄的橘色区域内(40°*≤75°)。云烟99和云烟97品种C3F烟叶颜色饱和程度和均匀度都较高,而NC102则较低。各品种的烟叶明度值分别与红度、黄度值呈负相关,与色调角值呈正相关。昆明、保山产区的烟叶颜色呈高明度低饱和的特点,红河、文山产区的烟叶颜色呈低明度高饱和的特点。与品种相比,产地对烤烟C3F烟叶颜色的影响较大。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云南烟叶颜色的区域与品种分布特性,能够为云南烟叶收购智能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外源褪黑素对镉胁迫下棉苗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抑制作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光合产物积累,影响幼苗发育。褪黑素能缓解镉胁迫对棉花光合作用抑制,但其具体效应尚不明确。202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作物生长调控实验室的智能温室内以农大棉601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浓度褪黑素(melatonin, MT)缓解镉胁迫(75 μmol·L-1的CdCl2溶液)下棉苗光合及发育抑制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镉胁迫(75 μmol·L-1)下喷施一定浓度的MT后,尤其是浓度为50 μmol·L-1时,棉苗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镉胁迫处理显著提高。但是,随着MT浓度的增高,其对棉苗镉胁迫的缓解作用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且高浓度(200 μmol·L-1)MT处理对缓解棉苗镉胁迫无显著效果。本研究条件下,50 μmol·L-1 MT缓解棉苗镉胁迫的效果最佳。据此初步认为,施用适宜浓度的MT能有效地改善镉胁迫条件下棉苗的生长状况,增强其光合作用能力、根系发育,从而提高棉花耐镉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11%(质量分数,下同)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3种单剂即350 g·L-1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高、中、低常用剂量作为药剂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开展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制剂高(4.4 g·kg-1)、中(3.3 g·kg-1)、低(2.2 g·kg-1)用量的种子包衣处理防治棉花立枯病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3个剂量的防治效果表现为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50 g·L-1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其中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在高剂量时防治效果达到84.03%;各处理对棉苗生长安全。以上结果可为应用该类药剂防治棉花立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适宜在南疆地区种植的复播大豆最佳株行配置,采用不同株行配置对大豆品种绥农35进行田间试验,设3种行距处理15 cm(H1)、30 cm(H2)、45 cm(H3),3种密度处理52.56万株·hm-2(M1)、55万株·hm-2(M2)、60万株·hm-2(M3),分析株行配置对复播大豆植株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大豆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叶形指数、LAI、LAD和荚果干物质分配比例均逐渐增加,茎干物质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3处理大豆株高与主茎节数最高,分别达到67.38 cm和12.7节,M1处理茎粗与叶形指数最高,分别达到0.64 cm和2.72。H1M3处理在R6~R8期干物质积累最多,且产量最高,达到6 155.8 kg·hm-2,H3M2处理产量最低,达到4 142.6 kg·hm-2,H1M3处理较H3M2处理产量高48....  相似文献   

10.
以5种颜色糯玉米子粒为材料,测定其总花色苷含量、6种花色苷组分含量和色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深紫灰色、深红色和灰紫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淡黄色和淡黄绿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糯玉米颜色红绿度(a*值)与天竺葵色素和矮牵牛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深紫灰色糯玉米子粒中矢车菊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颜色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含量,糯玉米子粒总抗氧化能力与总花色苷含量、矢车菊色素含量、天竺葵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可通过提高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含量,选育高抗氧化能力的深紫灰色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硅肥水平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抗倒伏性的影响,以期为优质稻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野香优2号为材料,设4个硅肥水平,分别为0 kg/hm2(Si0)、48 kg/hm2(Si1)、60 kg/hm2(Si2)和72kg/hm2(Si3),成熟期测定产量性状、稻米品质和抗倒性指标。结果表明,施用硅肥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其中Si2处理的产量最高(8 835.08 kg/hm2),较Si0增产5.36%;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其中Si2和Si3处理效果最佳,米质等级为达到部颁标准2级;施用硅肥还能显著降低株高和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及茎壁厚度,进而提升水稻茎秆折断弯矩、降低水稻倒伏指数,其中,Si2处理的茎秆折断弯矩最大(1 561.1 g·cm),较Si0处理增加22.6%,Si2处理的倒伏指数最低(113.0%),较Si0处理下降16.7个百分点。总之,返青后增施水溶性硅肥60 k...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创制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探索水稻育种改良新途径,助力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方法】以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粤农丝苗(YNSM)与优质稻粤王丝苗(YWSM)为材料,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编辑上述品种的香味基因Badh2,创制香稻新品系,随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定向导入GW7/GL7位点,系谱选育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结果】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两个香稻新品系yn-kobadh2与yw-kobadh2,其2-AP含量均极显著提高,达到239.39~440.79μg/kg,而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糙米外观品质、千粒重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未受到显著影响;MAS技术结合系谱选育的方法成功选育两个丰产性好、籽粒长宽比超过4.3的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品系NWbadh2GW7-1与NWbadh2GW7-2,达到广东丝苗米品种关于香味与外观粒型的认定标准。【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与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可精准、高效地创制新的优...  相似文献   

13.
生物刺激素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为探索不同生物刺激素类物质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以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F0),以大量元素肥料100 g·L-1尿素和50 g·L-1磷酸二氢钾为常规叶面肥对照(F1),设置150 mg·L-1壳寡糖、黄腐酸钾和腐殖酸钠分别配合上述大量元素肥料处理(分别记为F2、F3、F4),在棉花苗期进行叶面喷施,分析不同生物刺激素对棉苗不同器官干物质质量、茎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F3和F4处理的棉苗整株干物质质量较F0分别提高43.38%、33.77%,较F1分别提高32.82%、23.93%,且高于F2;二者茎粗较F0分别提高34.82%、39.31%,且大于F1和F2;株高较F0分别提高32.36%、40.33%,也高于F1和F2。F0处理叶绿素含量测定值最低,显著低于F1、F3处理;不同处理单株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但F2、F3和F4处理单株叶面积相对较大。结果表明,这3种生物刺激素作为叶面肥添加成分对苗期棉花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黄腐酸钾和腐殖酸钠是较为理想的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14.
‘芙蓉李’是南方种植面积大、鲜食与加工兼用的优良李品种。本研究以‘芙蓉李’为材料,研究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等理化因子对‘芙蓉李’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芙蓉李’花色苷在60 ℃、2 h以内比较稳定;pH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并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但光照能加速花色苷的降解;金属离子中K +和Fe 3+可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而Al 3+会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芙蓉李’花色苷耐氧化性、还原性差。  相似文献   

15.
耕野2186在南疆早中熟植棉区种植长势较强,农艺性状优良,具有抗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稳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等特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中,其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230.5 kg·hm-2、2 223 kg·hm-2和2 134.5 kg·hm-2。耕野2186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早中熟植棉区推广种植效益显著。本文概述了耕野218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制种要求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21份来自全国各地种质资源的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菜用大豆相关品质及炭疽病抗性性状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浙江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方面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种质资源差异显著;生育期为80~128 d,鲜籽单株产量为14.973~148.791 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9.037~136.68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4.310~31.130 mg·g-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560 7~37.972 7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4.832~15.460 mg·kg-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通化平顶香、豫豆19、中黄58、冀豆21、菏豆13、六月黄为适于浙江地区菜用大豆品种选育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甲氧虫酰肼与其他药剂对甜菜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采用表面涂抹法测定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混用对甜菜夜蛾的杀卵活性及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甜菜夜蛾的LD50分别为38.20 ng·cm-2、44.66 ng·cm-2、17.54 ng·cm-2、4.13 ng·cm-2,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复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配比(质量浓度比)为6∶7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因子高达135.4,而甲氧虫酰肼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氯氟氰菊酯混用均表现出拮抗作用;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复配(配比6∶7)质量浓度为10 mg·L-1和100 mg·L-1时,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分别为56.11%、36.53%和48.08%、17.70%;亚致死剂量的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混剂与单剂相比显著延长幼虫发育历期,抑制幼虫的体质量和蛹质量,降低化蛹率和单雌产卵量。因此,甲氧虫酰肼和虱螨脲混用可以显著提高对甜菜夜蛾杀虫活性,抑制其种群增长,同时兼有较强的杀卵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潮州凤凰山区不同地域的50种凤凰单枞茶树品系的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形、叶绿素含量、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面积(SLA)等叶片形态和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不同海拔地带的12种凤凰单枞茶树主要叶片性状进行了地域变异研究。结果显示,50种凤凰茶树叶片形状为卵圆形至长卵形(叶形指数1.99~3.16),叶绿素含量平均为64.348(SPAD测定读数),平均单叶面积24.237 cm2,叶干物质含量40.65%,比叶面积80.947 cm2·g-1。50种凤凰单枞茶树的叶面积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1.12%),比叶面积变异次之(18.3%),叶形状(9.8%)和叶绿素含量(10.4%)变异较小,叶干物质含量变异最小(5.9%);南馥茶园的兰花香、柚花香、宋种、八仙、桂花香、夜来香、蜜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质较多,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高;南馥茶园的玉兰香、水仙、姜花香、杨梅叶和区山塘茶园的玉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较少,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高海拔地带的部分凤凰单枞茶树具有叶面积大、叶干物质含量少、比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多的趋势,表明种植地域的海拔对凤凰单枞茶树叶片性状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黄华占种子为材料,研究盐胁迫条件下,外源亚精胺(Spd)对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ROS)代谢、丙二醛(MDA)以及Na+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 mmol/L NaCl溶液处理水稻幼苗根系的ROS、·O2-、H2O2、Na+和MDA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在盐胁迫条件下,施用0.1 mmol/L Spd显著提高水稻幼苗根系的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ROS、·O2-、H2O2、Na+和MDA含量,从而减轻Na+毒害和过氧化造成的膜损伤,保护生物膜系统的稳定,维持细胞的稳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田旋花的防除效果,明确脱叶剂混配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棉花收获期开展第二次叶面喷施脱叶剂(540 g·L-1噻苯·敌草隆)时加入41%(质量分数)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7 500 mL·hm-2的效果试验,以常规喷施脱叶剂为对照。结果表明:第二次药后7 d,处理对田旋花株防效为40.14%,药后15 d株防效在80.15%;药后15 d,处理和对照的棉花铃重、衣分无显著差异,棉纤维的马克隆值、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第二次喷施脱叶剂噻苯·敌草隆时加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7 500 mL·hm-2对田旋花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