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临床诊断,进一步了解牛传染性气肿疽病的发生、病原、流行,治疗和预防。积极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2.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不直接传播,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自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乳牛、牦牛易感性较小。对大额牛的感染尚没有报道,2010年泸水县老窝乡辖区内饲养 相似文献
3.
4.
气肿疽又名黑腿病,是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皮下组织和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为特征。本病的发生常以放牧牛群中较年轻的牛多发,发生过本病的地方,牧场被病原污染后,很难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5.
正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感染牛后称牛气肿疽。出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肌肉丰满部位出现炎性气肿、触诊呈现捻发音和跛行等临床特征。该病在1876年被发现,目前,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所有养牛的国家具有发生。我国曾经出现过较大的流行,经气肿疽菌苗免疫接种后,该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地区仍有本病发生的报道。该病一旦流行将会给牛生产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笔者通过对 相似文献
6.
牛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龙胜镇某村2003年2月11日至28日发生了一起牛气肿疽疫情,有16头牛发病,死亡14头。经及时采取有效防制措施,疫情得以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气肿疽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肿疽 (Gangraena empnyseatosa )又叫黑腿病(Black leg) ,是气肿疽梭菌 (Clostridium chauvoei )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不直接传播的传染病 ,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以败血症及深层肌肉发生气肿坏疽为特征。我县部分乡镇是老疫点 ,但都是零星散发 (196 9- 1998年 ) ,通过每年的预防 ,近 2 0年未发现本病。 1998年 10月初至 1999年元月底 ,本县长坪乡黎明等 7个村发生该病 ,通过综合防制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长坪乡是牛气肿疽老疫点 ,加上 1996 - 1997年两年未搞预防接种 ,导致疫情暴发。 1998年 10月初至1999年元月底…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13日,我镇水昔村拉泻组某农户家一头牛发病死亡另一头牛开始发病,体温升高到41.5℃,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跛行,肌肉丰满处发生炎性肿胀,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鼓音。经门诊综合诊断,确诊为气肿疽病,又名黑腿病。1病理变化尸体迅速腐败而臌胀,四肢伸直,天然孔流出 相似文献
9.
10.
王正兴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2):107-107
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皮下组织和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为特征。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青壮年牛群中多发。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黄牛胎衣不下在兽医临床中颇为多见。笔者采用中药治疗79例,均愈。报告如下:1病因患牛在产后特定的时间内胎衣没有脱离,谓之胎衣不下。多数因母牛气血虚、中气不足而造成。长期营养不良也可导致该症。2症状患牛胎衣在阴户外,并有努责、表现痛苦,食欲不佳、拱腰,时做排尿姿势。3治疗十全大补汤加味:人参20g、白术20g、 相似文献
14.
15.
1愈后免疫气肿疽病自然痊愈的例子极为少见,因此关于愈后的免疫力,还没有文献的记。某地用强毒菌液接种黄牛,在发病时应用抗气肿疽血清和青霉素进行治疗。愈后再用强毒攻击,证明已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2)
<正>1发病情况2009年4月27日~5月17日,麻栗坡县下金厂乡中寨村的上川洞、香菌坝两个自然村耕牛发生疫情,两个自然村耕牛存栏80头,发病12头,治愈7头,死亡5头。发病率为15%,发病治愈率为58.3%,发病死亡率为41.6%,发病后,4月17日~5月3日对发病的5头牛曾选用青霉素钾、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治疗,结果无效死亡。2流行病学调查(1)环境条件:中寨村的上川洞、香菌坝两个自然村,海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