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肥、气、热等自然条件,其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以高产品种为核心,以改善土壤耕作为基础,以平衡施肥、防治病虫草害为保证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浅析北方新垦荒地大豆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北方新垦荒地大豆高产技术王万霞(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黑河,164300)黑河地区气候寒冷,新垦荒地的特点是:生、冷凉、硬。因此,要根据土壤类型,采用耕作、栽培、培肥、改土等综合技术措施,为大豆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一、耕作措施1.适时...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大豆高产栽培规律,以提供生产应用,我所于1971~1979年进行了大豆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九年来曾应用当时当地主要推广良种和综合应用农业技术措施,多年多次获得了亩产400以上的产量(表1)。从试验结果初步体会:种、肥、水、密、管五个环节是增产的主要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夏大豆苗期发黄,生育迟缓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表明,豆苗发黄分生理性发黄和病理性发黄两种,其主要原因分别有缺乏微量元素、肥害(盐害)、土壤板结、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花叶病毒病等。几年的生产科研实践,探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方法,即选择良好的土壤、实行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选用优良品种,种前整地,采取药肥拌肥、足墒旱播、合理密植,加强苗期管理。  相似文献   

5.
大豆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探讨大豆高产栽培措施,曾进行过如水分、肥料、密度、品种等单因素试验,以探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但是,大豆产量是受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所以,只研究单因素的作用不能反映出大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综合关系。为此,我们在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1982年研究水分、N肥、P肥和密度等四个主要栽培措施与大豆产量间的综合关系及其数学模型,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兴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在绥化市兴福乡开展的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经试验示范,1990-1992年连续3年合计种植面积6.9万亩,平均亩产203.6公斤,总结提出“三制”“五化”“四十字”的兴福大豆高产栽培模式,简称“兴福模式”。“三制”即“土壤轮作制、耕暄制、培肥制”;五化即“种子优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形成过程和水肥的产量效应为理论基础,根据夏大豆的生产条件和高产创建经验,研究集成了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内容是一播全苗;三水,即保障出苗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的水分供应;三肥,即确保地肥、鼓粒初期追肥和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以这一技术为指导,进行夏大豆高产创建,各点实收产量均在4 050 kg/hm2以上,最高达到4 275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荞麦—大豆轮作模式合理施肥,2018—2019年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采用“3414”肥料效应设计方案分析不同配比N、P、K肥对荞麦、大豆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K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荞麦产量,且P肥的作用大于K肥,而N肥的施用则不利于荞麦产量的提高。荞麦季施用肥料的后效亦能显著增加轮作大豆产量,其中K肥后效大于N肥,P肥后效最小。大豆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荞麦季低。各处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试验前的基础值,缺磷区、缺钾区、全肥区3个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仍高于试验前的基础值。因此,大豆季应根据实际需肥规律适当补充N、P、K肥,以提高大豆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和其它作物一样,欲取得大豆高产,必须促进其干物质生产,因此,在栽培技术环节上,多肥、密植的措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豆植株在高肥、密植的生长条件下,容易生长过旺而倒伏。这一矛盾需要通过培育适应多肥,密植的理想品种来解决。而作为育种的基本前提,必须掌握适合多肥、密植高产品种的基本特征。对此,本试验进行了综合的研究探讨:1)大豆植株在个体或群体状态下,从分析“源”(光合作用器官)、“库”(光合产  相似文献   

10.
牡丹江垦区白浆土在已耕面积中占70%以上。白浆土有机质质量差,虽然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较高,但矿化率和供肥能力低,导致大豆产量不高不稳。我们的试验研究表明,通过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更新土壤有机质,并配合深松白浆层进行改土培肥后,即使有机质含量没有多少增加,甚至低于对照,土壤肥力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物理性状改善;2.生物活性提高;3.养分转化效率增强,因而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大豆增产35.6%,比单施等量化肥增产28.1%。由此可见,单纯土壤有机质量的多少并不能作为大豆高产的关键依据。增施新鲜有机物质,不断进行土壤有机质的更新,提高有机质活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养分转化释放效率,乃是获取大豆高产的主要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大豆宽台栽培生产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宽台栽培生产示范总结黑龙江省854农场李志强,车风占,刘彦德大豆宽台栽培是继“三垄栽培”之后的,一种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模式,主要是采取三行一平台一沟的栽培模式、从而改善大豆田间的通风透光环境,协调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使大豆获得高产,我场自198...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无肥、常规肥、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4种肥料处理,于大豆播种前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并对大豆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无肥和常规肥比较,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目,并且控释...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肥力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肥力影响,采用无肥、常规肥、有机肥、常规施肥+生物肥4种肥料处理,分别于大豆播种前、苗期、花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目及土壤肥力,其中有机肥处理与常规肥+生物肥处理在大豆各生育时期可明显增加土壤...  相似文献   

14.
浙西丘陵红黄壤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西低丘红黄壤地区土壤酸瘦瘠薄,易跑水跑肥,大豆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通过“红黄壤春大豆优良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大豆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措施是:因地制宣,选用良种。一般条件下选用“浙春2号”或”姿春l号”;肥力好的地块可选用“浙春3号”或“浙春5号”;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为22.5万株/hm^2,一般地力条件为45-52.5万株/hm^2。大豆生育期间每hm^2施尿素105-150kg,磷肥450-600kg,氯化钾种植120-150kg。  相似文献   

15.
九三垦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高纬度、高寒地区,土壤类型以黑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大豆生长期间光、热、水气象资源同期,较好地满足了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基于当地生态条件的特点,逐渐形成了早熟、优质、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类型。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进一步培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更好地发挥大豆在当地种植业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在宁远开展了春大豆间玉米套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与配套技术示范,提出了“因地制宜,选择良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播种,规范种植;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播全苗;加强管理,确保丰收”等一整套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温、光、水等自然资源,又做到了用地与养地的结合,有利于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显示出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大豆研究进展刘学义(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旱作大豆集中区域,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大豆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抗旱高产品种贫乏,大豆单产一直低而不稳,成为我国大豆低产区。以选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为突破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滨海潮壤土区高浓度专用复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李焕玲,傅兆麟(山东省滨州地区农科所,256600)针对鲁北滨海潮壤土养分状况和大豆需肥特点,配制、开发了适合该地区的高浓度专用复肥。试验地选在鲁北滨海潮壤土上(滨州市),播前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8.98/...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不少地区片面追求总产,大豆面积逐年下降。至使合理的轮作体系受到冲击,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尤其是土壤氮素良性循环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自去年随市场经济导向和大豆价格上扬,大豆播种面积开始回升,当前要抓住大豆面积逐渐恢复的大好时机,重新认识大豆对培肥地力的作用,建立起麦豆粮棉为主的轮作体系,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实现高产优质低耗。本文通过几年的试验,重点论述大豆在用地、养地、轮作中的重要作用。一、大豆对土壤增氮作用的影响大豆一生中需要吸收较多的氮素,以克拉克结瘤与不结瘤等基因系大豆为材料,在盆栽实验条件下,无肥处理,一株结瘤大豆成熟时,总含氮量314mg,比一株不结瘤大豆总含氮量64mg要多吸收纯氮250mg,这部分氮素为共生固氮所提供。在不同氮、磷施肥水平下,来自于共生固氮的氮素除供大豆当季生长所需全部氮素的40-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借鉴日本大豆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矿物质元素等化学肥料,农家肥以及土壤的pH值调整等的培肥管理技术,阐述了重视土壤的培肥管理,对提高我国大豆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