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掌握黄鳝饵料中蛋白质的合适水平,选择600尾体重无显著差异、健康的黄鳝按照单因子随机试验原则均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50尾黄鳝。各组黄鳝依次饲喂蛋白质水平为45.05%、50.15%、55.23%、60.07%的饵料。试验周期为60天。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黄鳝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显示,试验3组和试验4组的黄鳝的试验末体重显著高于试验1组(P <0.05);试验2组黄鳝的试验末体重有比试验1组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试验3组和试验4组也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的黄鳝的增重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P <0.05);试验2组黄鳝的增重率有比试验1组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试验3组和试验4组也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黄鳝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P <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黄鳝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试验2组(P <0.05),试验3组与试验4组差异不显著(P> 0.05)。饵料的蛋白质水平对黄鳝的成活率为产生显著性的影响(P> 0.05),试验4组黄鳝的成活率最...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泥鳅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分析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泥鳅饵料中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最适添加剂量。选取体重相近、无病的泥鳅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0 mg/kg(对照组)、2000 mg/kg(试验1组)、2500 mg/kg(试验2组)、3000 mg/kg(试验3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饲料。试验结束后,检测泥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2组、试验3组泥鳅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2组、试验3组泥鳅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 <0.05);试验2组、试验3组泥鳅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2组、试验3组泥鳅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饵料中不同水平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对泥鳅的肝体比、脏体比未产生显著影响(P> 0.05)。在泥鳅饵料中添加2500~3000 mg/k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显著提高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及成活率,并降低了饵料系数,改善了泥鳅的生长性能,但对泥鳅的肝体比、脏体比无影响,综合养殖成本及数据结果,在泥鳅饵料...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饵料中不同糖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筛选出南美白对虾的最适糖源。选择800尾南美白对虾按照单因子试验设计将其均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200尾南美白对虾。各组南美白对虾依次投喂糖源为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饵料。试验周期为42天。试验结束,检测各组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蔗糖组和淀粉组的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果糖组和葡萄糖组(P <0.05),且葡萄糖组南美白对虾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果糖组(P <0.05);蔗糖组和淀粉组的南美白对虾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果糖组和葡萄糖组(P <0.05);淀粉组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 <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糖源对黄鳝生长的影响,试验选购了规格统一、体格健康,体质量为(20.11±0.39)g的600尾黄鳝,根据饲料中不同的糖源分为蔗糖组、葡萄糖组、马铃薯淀粉组、玉米淀粉组、小麦粉组、木薯淀粉组共6组,每一组随机挑选100尾黄鳝,分4个平行,每个平行25尾黄鳝;每一组的黄鳝分别饲喂对应的糖源饲料;整个饲养试验为期8周;试验过程记录黄鳝的始末体重;结果发现试验末期质量小麦淀粉组的极显著的高于蔗糖组、葡萄糖组、马铃薯淀粉组(P <0.01),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和木薯淀粉组(P <0.05);存活率除了马铃薯淀粉组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 <0.05),其他组均无显著差异;小麦粉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极显著的高于蔗糖组、葡萄糖组和马铃薯淀粉组(P <0.01),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和木薯淀粉组(P <0.05);小麦粉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 <0.05);综上所述,小麦淀粉组在促进黄鳝生长上的作用优于其他组别,同时还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加黄鳝的摄食量,是黄鳝饲料的糖源添加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240尾体重为(16.0±1.2)g的鲫鱼苗,按照单因素随机分组原则分成4个处理组,依次饲喂蛋白质含量为30%、31%、32%、33%的饲料;预试验7d;正式试验60d。结果显示:32%组的增重率显著的高于30%组、31%组和33%组(P<0.05);32%组和33%组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0%组和31%组(P<0.05),32%组的特定生长率虽然高于33%组,但是未达显著性水平(P>0.05);32%的饵料系数极显著的低于30%组和31%组(P<0.01),显著的低于33%组(P<0.05)。  相似文献   

6.
探讨饲喂水平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挑选体质良好、健康无病、体重为(17.50±1.55)g的鲤鱼幼鱼600余尾,试验共设计5个饲喂水平,共3个重复,分别投喂鱼体质量重的1.0%、2.0%、3.0%、4.0%、5.0%饲料,试验过程记录鲤鱼试验开始、结束的体重及饵料消耗量和剩余量,为期6周。结果表明:5.0%的结束体重显著高于4.0%(P<0.05),极显著地高于1.0%、2.0%、3.0%组(P <0.01);饲喂水平4.0%的显著高于3.0%(P<0.05),极显著地高于1.0%和2.0%(P <0.01);3.0%的结束体重指标显著高于1.0%和2.0%水平(P<0.05);特定生长率指标4.0%和5.0%饲喂水平组显著高于3.0%饲喂水平(P<0.05),极显著地高于1.0%和2.0%饲喂水平组(P <0.01);相对增重率5.0%和4.0%水平组极显著地高于1.0%、2.0%和3.0%饲喂水平组(P <0.01);而饲料利用率5.0%饲喂水平组则显著地低于4.0%饲喂水平组(P<0.05),极显著低于1.0%、2.0%、3....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适宜投饵率,在水温为18–19℃、p H为8.0和溶氧为6.0 mg/L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用鲜饵分别投喂了2、3、4和5龄大鲵各60 d。比较了各实验组体重增加量、全长增加量、饵料系数、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等生长指标。结果显示,2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0%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6%、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3%、2.6%、2.9%的组,其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6%的组(P0.05);3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2%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2.5%、2.8%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6%、1.9%、2.5%、2.8%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5%、2.8%的组(P0.05);4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3%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9%的组(P0.05);5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5%时,其饵料系数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9%、2.2%、2.8%、3.1%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2%、2.8%、3.1%的组(P0.05)。为使大鲵的饵料系数较低,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较高,研究表明,2、3、4和5龄大鲵的适宜投饵率分别为2.0%、2.2%、2.3%、2.5%;随着大鲵年龄的增加,适宜投饵率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关系式为y=0.000212x+2.07(r~2=0.8797)。  相似文献   

8.
饵料蛋白能量比对黑鲷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幼鱼960尾,体重(3.39±0.18)g,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作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34%、38%、42%、4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10%、13%、16%),共12种饵料,糖水平保持在16%左右,饵料的蛋白能量比(P/E)在96.76~136.21mg/kcal。黑鲷幼鱼随机分成12组,每组设2重复,实验为期42d。结果表明,对特定生长率(SGR)与饵料系数(FCR)的影响,以较高蛋白组(38%、42%、46%)显著优于低蛋白组(34%)(P<0.05),中、高脂肪组(13%、16%)显著优于低脂肪组(10%)(P<0.05);各组饵料对成活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当蛋白水平为42%,脂肪水平为16%时,黑鲷幼鱼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3.20)、最高蛋白质效率(2.10)和最小饵料系数(1.14)。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饵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在同一饵料蛋白水平内,全鱼蛋白与灰分含量随着饵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呈逐渐升高趋势。经统计分析,饵料中不同蛋白能量比显著影响黑鲷幼鱼生长(P<0.05),饵料中脂肪有明显节约蛋白质的作用(P<0.05)。由生长及体成分的实验结果得出,黑鲷幼鱼的最适饵料蛋白水平为42%,最适蛋白能量比(P/E)为110.37mg/kcal。  相似文献   

9.
王纪亭  计成  万文菊 《水产科学》2006,25(10):487-490
选用体重约60 g的奥尼罗非鱼560尾,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20尾,分别添加不同梯度水平的液体酶制剂(0、0.01%、0.02%、0.04%)。试验结果表明:奥尼罗非鱼饵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0.02%组和0.04%组的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0.61%和11.36%,0.02%组和0.04%组的饵料系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6.13%和18.99%;罗非鱼饵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显著降低了水中氨氮含量,提高了水中溶氧量。  相似文献   

10.
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研究了养殖密度对2~5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摄食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为27尾/m2,该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9尾/m2组、18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当养殖密度为17尾/m2时,3龄大鲵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饵料系数最低且与低密度5尾/m2组差异显著(P<0.05),确定3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7尾/m2;4龄大鲵特定生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养殖密度为10尾/m2,显著高于16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4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0尾/m2;5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5尾/m2,特定生长率与高密度组9尾/m2差异显著(P<0.05),饵料系数最低。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与体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式为y=-0.016 4x+25.34(r2=0.839 9)。  相似文献   

11.
研究鲫鱼饵料中使用不同水平的黑水虻虫粉对其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体况相近的健康的鲫鱼10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鲫鱼。黑水虻虫粉依次替代基础饵料中0%(对照组)、10%(1组)、20%(2组)、30%(3组)、40%(4组)的鱼粉。试验鲫鱼分别饲喂以上各组饵料,饲养8周。实验结束后,检测鲫鱼机体的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3组鲫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 <0.05),试验2组和试验4组鲫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比对照组提高的趋势(P> 0.05);试验3组鲫鱼肌肉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其他黑水虻虫粉组有比对照组提高的趋势(P> 0.05);试验3组鲫鱼肌肉中丙二醛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其他黑水虻虫粉组有比对照组降低的趋势(P> 0.05)。黑水虻虫粉对鲫鱼肌肉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 0.05)。研究表明,在鲫鱼养殖生产中使用黑水虻虫粉替代基础饵料中30%的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适宜投饵率,在水温为18-19℃、pH为8.0和溶氧为6.0 mg/L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用鲜饵分别投喂了2、3、4和5龄大鲵各60 d.比较了各实验组体重增加量、全长增加量、饵料系数、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等生长指标.结果显示,2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0%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6%、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3%、2.6%、2.9%的组,其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6%的组(P<0.05);3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2%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2.5%、2.8%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6%、1.9%、2.5%、2.8%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5%、2.8%的组(P<0.05);4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3%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9%的组(P<0.05);5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5%时,其饵料系数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9%、2.2%、2.8%、3.1%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2%、2.8%、3.1%的组(P<0.05).为使大鲵的饵料系数较低,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较高,研究表明,2、3、4和5龄大鲵的适宜投饵率分别为2.0%、2.2%、2.3%、2.5%;随着大鲵年龄的增加,适宜投饵率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关系式为y=0.000212x+2.07 (r2=0.8797).  相似文献   

13.
投喂频率对黄鳝幼鱼摄食、生长及饵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特定生长率有不同程度增高,4次/d组达到最高(P<0.05);饲料利用效率4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与其它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在4次/d时达到最高(P<0.05)。试验表明:黄鳝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4次是黄鳝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配制9种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31%、37%和43%)和脂肪水平(3.5%、5.5%、7.5%)对平均体重为5.49 g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鱼种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实验选取赤眼鳟鱼种81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2个重复,饲养期6周。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交互作用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饲料系数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脂肪水平为3.5%时赤眼鳟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随着特定生长率的升高,赤眼鳟的肥满度和肌肉蛋白质的含量升高;赤眼鳟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均随着饲料中可消化能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对海星棘皮作为仿刺参饲料添加成分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将海星棘皮干粉按0%、10%、20%、30%、40%的替代比例添加于以鱼粉、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为原料的基础饲料中,投喂体质量为3.4~4.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60 d,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60 d时,20%、30%和40%饲料组的仿刺参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和10%饲料组(P0.05);20%饲料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与30%和40%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饲料系数和摄食率看,0%和10%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20%、30%、40%饲料组(P0.05),20%和30%海星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低,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40%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20%~30%海星棘皮干粉饲料可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养殖密度和水温对锦鲤幼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研究设置了5个养殖密度(10、30、50、70、90尾/m~3)和5个水温(10、15、20、25、30℃)分别组成试验组,试验周期为30 d。结果表明:10尾/m~3和30尾/m~3两个养殖密度组除平均末总重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养殖密度大于30尾/m~3,随养殖密度的增大,锦鲤幼鱼的平均存活率、末体重、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平均末总重、饵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随着水温的升高,锦鲤幼鱼的平均末体重、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5℃时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0.05);饵料系数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5℃时最低。综合考虑饵料系数及单位水体锦鲤产量,锦鲤适宜的养殖水温在25℃左右,静水池塘的放养密度建议在30尾/m~3左右。  相似文献   

17.
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添加比例,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成活和饵料系数的影响。饲喂试验共持续了65 d。结果显示:当蝇蛆粉替代鱼粉添加量为7%时,试验中期(32 d)和末期对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低于7%添加范围内,随着蝇蛆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对虾WGR和SGR逐渐提高,超过7%后,对虾WGR和SGR逐渐下降。试验中期和末期,17%添加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7%添加组饵料系数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无论是中期还是末期,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7%的蝇蛆粉替代鱼粉可促进对虾生长,利用蝇蛆粉替代对虾饲料中的部分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克氏原螯虾[初始体质量为(9.45±1.33) g]22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分别饲喂5种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25%、30%、35%、40%、45%)的饲料,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果显示:当饲料中蛋白质质量分数由25%提高至45%时,试验虾的体质量增长率(WGR)先升高后降低,而饲料系数(FCR)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当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0%时,克氏原螯虾的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除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5%外的其他各组(P0.05); FCR在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0%时最低,显著低于除35%和4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通过二次曲线方程回归分析,当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1.66%、31.37%和32.20%时克氏原螯虾的WGR、SGR和FCR达到最优。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1.37%~32.20%。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澳洲淡水龙虾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180尾澳洲淡水龙虾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每组60尾,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饲喂30.48%、35.64%、40.40%蛋白质水平饲料配方,试验期60天.试验过程中测定澳洲淡水龙虾的初期体重、末期体重、全长、腹长、体长、体宽、螯足长等指标.结果显示,澳洲淡水龙虾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试验2组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试验2组的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3组,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与试验1组和试验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系数变化趋势则与其他生长指标相反,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低值出现在试验2组,且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35.64%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配方澳洲淡水龙虾生长指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饲料脂肪水平对江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脂肪水平对江黄颡鱼幼鱼(平均体重0.44g)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水平组,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3.77%,4.82%,7.29%,8.37%,9.87%。每组20尾,3个平行,饲养66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江黄颡鱼幼鱼的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蛋白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抛物线变化,但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显著(P0.05)。江黄颡鱼幼鱼肝脏中脂肪的蓄积量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各项指标并分析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脂肪水平的回归性关系,可以推测江黄颡鱼幼鱼期的饲料脂肪水平应该维持在7.59%~7.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