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脂肪受日粮因素的调控的可塑性大,CLA是乳脂肪中的一种微量不饱和脂肪酸,影响乳脂肪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CLA最初发现于奶牛瘤胃,但牛奶中CLA主要通过乳腺组织Δ9去饱和酶作用于trans11C18∶1而内源合成。研究结果表明,日粮因素、动物个体间的差异和动物组织间SCD酶活性的差异是影响乳脂CLA合成的关键因素。作者针对影响trans11C18∶1和Δ9去饱和酶的因素对CLA合成调控因素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牛乳中的营养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相当大的益处,乳蛋白和乳脂肪作为牛乳营养品质的物质基础,还与奶牛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牛乳中基本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功能出发,重点介绍了饲粮组成的改变及添加植物提取物、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等对乳蛋白及乳脂肪合成与调控机理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调整饲粮营养组成,提高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脂肪受日粮因素的调控的可塑性大,CLA是乳脂肪中的一种微量不饱和脂肪酸,影响乳脂肪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CLA最初发现于奶牛瘤胃,但牛奶中CLA主要通过乳腺组织Δ9去饱和酶作用于trans11C18∶1而内源合成。研究结果表明,日粮因素、动物个体间的差异和动物组织间SCD酶活性的差异是影响乳脂CLA合成的关键因素。作者针对影响trans11C18∶1和Δ9去饱和酶的因素对CLA合成调控因素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营养与猪肉品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除了遗传,多种营养素、饲养水平、屠宰前处理等影响猪肉品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报道进行综述。2饲粮脂肪成分和水平体脂肪来源于猪内源脂肪和饲粮脂肪两方面,饲粮脂肪可直接沉积为体脂,体脂肪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饲粮脂肪的成分。因此,确保体脂肪成分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提下,可通过选择饲粮脂肪来调控体脂肪成分。限制能量摄入减少了内源脂肪的合成,使沉积体脂中源于内源的比例减少、源于饲粮的比例增加。从饲粮中吸收的脂肪酸,特别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能特异性抑制内源脂肪酸的合成,增加饲粮脂肪成分对体脂成分的影响。饲粮脂肪往往…  相似文献   

5.
乳脂肪不仅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乳脂肪含量也是评价牛乳质量的重要指标.乳脂肪的合成涉及到日粮营养物质通过奶牛机体转化为乳营养成分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受日粮配方、遗传背景、生理状态、瘤胃微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瘤胃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合成的酶类对日粮进行降解,进而对乳脂肪合成前体物质的生成和利用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乳脂肪前...  相似文献   

6.
曹越  李大彪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8):2778-2786
乳脂肪是高质量的天然脂肪,其可为人类提供营养和能量,在各种膳食脂肪和油类中,是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乳脂肪是在乳腺中由从头合成或外源摄取的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形成的一种脂类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关系着牛奶品质的优劣和乳制品的加工特性。在奶牛的泌乳周期中,乳腺泌乳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内分泌腺分泌的多种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脂的合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综上所述,作者介绍了氢化可的松、催乳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4种泌乳相关激素对BMECs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即从乳脂合成适宜的激素添加量、激素对乳脂球形态的影响方面初步阐释其调控作用,并从乳脂合成的关键酶及转录因子、激素对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深入阐释其作用机理,旨在为研究泌乳相关激素对奶牛乳腺内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富含共轭亚油酸牛奶的生产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共轭亚油酸(CLA)的理化特性,乳脂CLA的合成途径,影响乳脂CLA含量的日粮因素及其通过营养调控提高奶牛乳脂CLA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共轭亚油酸(CLA)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是近年来动物营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牛奶中含有丰富的CLA,瘤胃内环境、日粮结构等因素影响瘤胃中CLA前体物的积累,从而影响乳脂CLA合成。本文综述了奶牛乳脂中CLA合成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9.
乳脂肪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乳脂率的高低决定牛乳的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所以乳脂率对牛乳品质十分关键。奶牛乳脂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奶牛乳脂率一直是行业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对奶牛乳脂率的高低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文章就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与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如何影响奶牛乳脂率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乳脂合成机制,进而改善奶牛乳脂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植物油来源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乳脂CL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用40头泌乳中期(169.8±8)DIM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亚油酸和亚麻酸水平对乳脂CLA合成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高亚油酸组(LA)、高亚麻酸组(LEA)、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组合组(HLALEA)和低亚油酸和亚麻酸组(LLALEA)。通过9周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干物质采食量、泌乳净能校正产奶量、乳蛋白及乳脂肪的含量和日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增加日粮中LA或LEA的含量,能够显著降低乳脂C12∶0、C14∶0和C16∶0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乳中硬脂酸(C18∶0,P<0.05)和18碳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1),但对20碳以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小(P>0.05)。随着日粮中亚油酸含量的增加,LLALEA、HLEA、HLALEA和HLA组乳脂TVA和c9t11CLA的含量呈线性增加。HLEA组、HLALEA和HLA组乳脂TVA的含量分别比LLALEA组增加1.56、3.05和4.71 g/100 g,而c9t11CLA分别比LLALEA组提高2.5、2.8和3.7倍。因此表明,日粮亚油酸对乳脂c9t11CLA合成的贡献效果高于亚麻酸,而亚油酸调控乳脂CLA合成机制主要以提供乳腺SCD合成c9t11CLA所需的底物(TVA)为主。  相似文献   

11.
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牛奶的品质和风味。牛奶中乳蛋白主要可以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类型,其合成代谢过程均受到mTOR信号分子通路、JAK-STAT信号分子通路、GCN2-eIF2a信号分子通路的影响。牛奶中乳脂肪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磷脂等,对于牛奶的营养和风味均有重要影响,其受到脂肪酸相关酶ACACA、FAS、SCD1的调控。饲料营养是影响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精粗饲料配比及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等方面。本文对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合成调控机理,及日粮组成对其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为改善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乳脂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是牛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乳脂率是衡量牛奶品质优劣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奶牛的产奶量日益提高,但乳脂率却未见增长。通常情况下牛奶的乳脂率为3%~4%,产奶量与乳脂率之间呈相互制约关系,如何提高乳脂率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为深入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介绍了乳脂组成及合成机理,并从日粮、瘤胃微生物及遗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因素。同时作者还对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重要功能基因(SREBPs、PPARs、CIDEC基因)及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乳脂合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网络调控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基因参与,研究各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可为人工调控乳脂合成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日后泌乳生物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卢德勋(2000)指出,日粮组合效应的实质是来自不同饲料的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以及抗营养物质之间互作的整体效应,并且根据利用率或采食量等指标分为“正组合效应”、“负组合效应”和“零组合效应”三种类型。其中正组合效应可以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和采食量,如对低质饲草进行青绿饲料的催化性补饲时会产生正的组合效应,而负组合效应会降低有效代谢能,典型负组合效应如大量饲喂富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饲料,导致日粮纤维物质降解率下降。本文主要就影响饲料间组合效应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畜牧养殖业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乳脂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是牛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乳脂率是衡量牛奶品质优劣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奶牛的产奶量日益提高,但乳脂率却未见增长。通常情况下牛奶的乳脂率为3%~4%,产奶量与乳脂率之间呈相互制约关系,如何提高乳脂率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为深入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介绍了乳脂组成及合成机理,并从日粮、瘤胃微生物及遗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因素。同时作者还对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重要功能基因(SREBPs、PPARs、CIDEC基因)及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乳脂合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网络调控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基因参与,研究各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可为人工调控乳脂合成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日后泌乳生物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阐述非营养因素调控乳成分,利用这些机制生产增加乳成分的牛奶。不同品种的奶牛饲喂相同的日粮将产生明显不同的乳脂肪和乳蛋白。了解这些潜在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的纤维与脂肪对母猪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交叉设计,选用120头平均3~4胎的母猪作为试验动物,分为A、B、C、D 4组,每组30头,每头母猪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麸皮+豆皮、麸皮+甜菜粕、麸皮+苜蓿颗粒、甜菜粕+苜蓿颗粒组合的妊娠前期饲粮,探讨不同纤维源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妊娠第107天后将妊娠前期每组的母猪分别分为L1、L2、L3 3组,每组10头母猪,分别饲喂添加2.5%的四级豆油、深海鱼油及复合脂肪粉的饲粮,作为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探索不同脂肪源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纤维源妊娠前期饲粮对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均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除初生均重外,在数值上各指标均以8%麸皮+9%甜菜粕组合效果最佳,其次是8%麸皮+9%苜蓿草颗粒组合。2)不同纤维源妊娠前期饲粮对母猪初乳乳脂率、乳蛋白及乳糖含量和体细胞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8%麸皮+9%甜菜粕组合在乳脂率、乳蛋白含量上要优于其他组合;体细胞数在8%麸皮+9%甜菜粕组合上数值最低,说明母猪乳房健康状态较好。3)妊娠后期饲粮与哺乳期饲粮中分别添加2.5%的四级豆油、深海鱼油及复合脂肪粉对各组间哺乳母猪背膘损失和仔猪断奶均重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4)母猪妊娠前期饲粮与妊娠后期、哺乳期饲粮对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中母猪妊娠期饲粮添加8%麸皮+9%甜菜粕为最佳组合;妊娠后期饲粮与哺乳期饲粮中添加2.5%深海鱼油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断奶均重,而添加2.5%复合脂肪粉相对具有较低的母猪背膘损失;母猪妊娠前期饲粮与妊娠后期、哺乳期饲粮共同影响着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从而影响到母猪的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的纤维与脂肪对母猪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交叉设计,选用120头平均3~4胎的母猪作为试验动物,分为A、B、C、D 4组,每组30头,每头母猪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麸皮+豆皮、麸皮+甜菜粕、麸皮+苜蓿颗粒、甜菜粕+苜蓿颗粒组合的妊娠前期饲粮,探讨不同纤维源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妊娠第107天后将妊娠前期每组的母猪分别分为L1、L2、L3 3组,每组10头母猪,分别饲喂添加2.5%的四级豆油、深海鱼油及复合脂肪粉的饲粮,作为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探索不同脂肪源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纤维源妊娠前期饲粮对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均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除初生均重外,在数值上各指标均以8%麸皮+9%甜菜粕组合效果最佳,其次是8%麸皮+9%苜蓿草颗粒组合。2)不同纤维源妊娠前期饲粮对母猪初乳乳脂率、乳蛋白及乳糖含量和体细胞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8%麸皮+9%甜菜粕组合在乳脂率、乳蛋白含量上要优于其他组合;体细胞数在8%麸皮+9%甜菜粕组合上数值最低,说明母猪乳房健康状态较好。3)妊娠后期饲粮与哺乳期饲粮中分别添加2.5%的四级豆油、深海鱼油及复合脂肪粉对各组间哺乳母猪背膘损失和仔猪断奶均重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4)母猪妊娠前期饲粮与妊娠后期、哺乳期饲粮对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中母猪妊娠期饲粮添加8%麸皮+9%甜菜粕为最佳组合;妊娠后期饲粮与哺乳期饲粮中添加2.5%深海鱼油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断奶均重,而添加2.5%复合脂肪粉相对具有较低的母猪背膘损失;母猪妊娠前期饲粮与妊娠后期、哺乳期饲粮共同影响着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从而影响到母猪的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5,(11):1868-1874
牛奶营养品质低下已成为我国奶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乳脂肪是决定牛奶营养品质的主要物质之一。调控乳腺内脂肪酸转运、从头合成、酯化和脂滴形成的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乳脂肪的成分及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些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乳脂肪生成的影响,旨在为明确奶牛乳腺脂肪酸形成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乳脂是牛奶中受日粮影响最大的成分。乳脂降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日粮因素造成乳脂合成前体物不足和瘤胃氢化异常产物抑制乳腺脂肪酸合成等。本文就乳脂降低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充分认识和控制乳脂降低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叶酸(FA)添加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生殖器官及血浆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产蛋期(18~32周龄)山麻鸭FA的需要量。试验选用16周龄的山麻鸭360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单笼饲养。试验蛋鸭饲喂不添加FA的基础饲粮2周后,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1.0、2.0、4.0、8.0 mg/kg F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饲粮FA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产蛋高峰期和试验全期的蛋鸭产蛋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先升高后下降,1.0 mg/kg FA添加组的蛋壳相对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优势卵泡重、优势卵泡重/卵巢重先升高后降低,饲粮FA添加水平对优势卵泡重和优势卵泡重/卵巢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4.0mg/kg FA添加组最高。4)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浆孕酮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其中2.0 mg/kg FA添加组血浆孕酮浓度最高;8.0 mg/kg FA添加组血浆促黄体生成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FA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优势卵泡的发育,但未能显著影响山麻鸭的产蛋性能。仅考虑产蛋性能,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不需添加FA;以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为评价指标,建议玉米-豆粕型饲粮FA适宜添加水平为1.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