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8~18周龄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开产前(8~20周龄)如皋黄鸡生长性能以及屠体、内脏器官、鸡冠、骨骼、消化道和繁殖器官发育的影响。选用8周龄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如皋黄鸡6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8~18周龄,试验鸡分别饲喂CP水平为14.00%、14.75%、15.50%、16.25%和17.00%,代谢能水平相同的试验饲粮;18~20周龄(开产时),试验鸡均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预产期饲粮。试验期12周(8~20周龄)。结果表明:1)随饲粮CP水平增加,18周龄体重和8~18周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线性降低(P <0.05),8~18周龄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粗蛋白质转化比(CPCR)、代谢能转化比(MECR)和料重比(F/G)以及8~20周龄ADCPI和CPCR均显著线性增加(P<0.05)。2)饲粮CP水平为14.75%组18周龄卵巢基部重显著高于饲粮CP水平为14.00%、15.50%和17.00%组(P<0.05)。3)除脚率和腺胃相对重量外,饲粮CP水平对18和20周龄屠体、内脏器官、鸡冠、...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8~18周龄饲粮代谢能(ME)水平对8周龄至开产时(20周龄)如皋黄鸡生长性能以及屠体、内脏器官、鸡冠、骨骼、消化道和繁殖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8周龄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如皋黄鸡3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8~18周龄,试验鸡分别饲喂ME水平为10.88、11.30和11.72 MJ·kg-1、其它营养素水平相同的试验饲粮,18周龄~开产(20周龄),各组试验鸡均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预产期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随8~18周龄饲粮ME水平增加,蛋鸡18周龄体重、8~18周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MEi)均显著线性增加(P<0.05),8~18周龄和8~20周龄料重比(F/G)和粗蛋白质转化比(CPCR)均显著线性减小(P<0.05)。2)8~18周龄饲粮ME水平对18和20周龄如皋黄鸡屠体、内脏器官和消化道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3)18周龄蛋鸡胫骨重和胫骨率均随8~18周龄饲粮ME水平增加先减小后增加(P<0.05)。8~18周龄饲粮ME水平对18周龄鸡冠和股骨以及20周龄鸡冠、胫骨和股骨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4)18周龄蛋鸡卵巢基质指数和小黄卵泡指数均随8~18周龄饲粮ME水平增加显著线性增加(P<0.05),8~18周龄饲粮ME水平对18周龄其它繁殖器官以及20周龄各繁殖器官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8~18周龄饲粮ME水平为11.72 MJ·kg-1时,能显著增加18周龄体重和8~18周龄ADG,改善8~18周龄F/G和CPCR,促进卵巢基质和小黄卵泡发育,但饲粮ME水平对开产时(20周龄)蛋鸡生长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将蛋鸡育成期和预产期结合研究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8~10周龄雌性雉鸡生长性能、氮代谢、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8~10周龄雌性雉鸡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选取8周龄、初始体重为(357.87±22.60) g的健康雌性雉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5组雉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50%、21.00%、22.50%、24.00%和25.50%。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雉鸡8~10周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呈线性、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呈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升高(P<0.05)。2)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雉鸡食入氮、粪便氮和沉积氮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氮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食入氮、粪便氮和沉积氮含量呈线性、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升高(P<0.05)。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雉鸡干物质、粗脂肪和总能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影响(P&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油鸡混合雏1 35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占1/2)。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18%、19%,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5%、1.00%、1.15%,分别统计0~3周龄、4~6周龄和0~6周龄生长性能,6周龄末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6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及周平均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周平均采食量(251.85 g)与周平均体增重(85.52 g)最大;饲粮赖氨酸水平对4~6周龄油鸡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赖氨酸水平为1.00%时料重比最低(2.95)。0~6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油鸡周平均采食量有影响显著(P<0.05),随着粗蛋白质水平增加周平均采食量逐渐增加,且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达到最大值(184.58 g);赖氨酸水平对周平均体增重与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1.00%和1.15%赖氨酸组的周平均体增重均...  相似文献   

5.
旨在通过评价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11~17周龄雌性雉鸡生长性能、氮代谢、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化学成分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研究11~17周龄雌性雉鸡饲粮粗蛋白质适宜需要量。选取11周龄、初始体重为(539.43±11.97)g的健康雌性雉鸡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各处理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5.00%、16.50%、18.00%、19.50%和21.00%,预饲期7 d,正式期49 d。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且CP为15.00%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它4组(P<0.05),CP为15.00%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它4组(P<0.05)。2)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雉鸡食入氮、粪氮、沉积氮及氮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CP为19.50%和21.00%组食入氮和粪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CP为15.00%和16.50%组沉积氮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CP为15.00%组氮利用率显著低于18.00...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4~8周龄中畜小型白羽肉鸭(CMD)公鸭粗蛋白质(CP)和代谢能(ME)的需要量。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设3个CP水平(20%、18%、16%)和3个ME水平(12.92、12.19、11.49 MJ/kg),配制9种试验饲粮。选择54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9日龄CM D公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粮。饲养试验的试验期为38 d,其中第1~3天为预试期,第4~38天为正试期。在试验期第25天,每组挑选10只体重接近各组平均体重的试验鸭,进行代谢试验。在试验期第4天07:00饲喂前,从每组中挑选1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鸭屠宰,进行比较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随饲粮CP水平升高,日增重和日干物质进食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随饲粮ME水平升高,日增重极显著升高(P<0.01),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极显著影响生长性能(P<0.01);随饲粮ME水平升高,总能利用率显著升高(P<0.05);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极显著影响氮利用率和总能利用率(P<0.01);M E沉积率和CP沉积率分别随饲粮CP或M E水平升高而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升高;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极显著影响CP沉积率和ME沉积率(P<0.01)。研究结果提示,4~8周龄CMD公鸭CP和ME日维持需要量分别为10.667 g/kg W0.75和796.196 kJ/kg W0.75,CP和ME需要量计算公式分别为CP=10.667W0.75+0.117△W和ME=796.196W0.75+3.880△W(W0.75为代谢体重,△W为日增重),饲粮CP和ME水平分别为17.57%和11.87 M J/kg。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1~6周龄北京油鸡新配套系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北京油鸡新配套系饲养标准提供依据。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92、12.12、12.32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19%和20%。选择北京油鸡新配套系商品代1日龄公母混合雏鸡1 296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9个重复,每重复(笼)16只鸡,公母各占1/2。各组随机饲喂所配制的9种试验饲粮。测定1~3周龄、4~6周龄、1~6周龄雏鸡生长性能,6周龄末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3周龄、4~6周龄、1~6周龄雏鸡的生长性能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二者互作显著影响1~6周龄雏鸡的料重比,其中代谢能12.12 MJ/kg和粗蛋白质19%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6周龄雏鸡的血清白蛋白含量,11.92 MJ/kg组显著高于12.12和12.32 MJ/kg组(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增加。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6周龄雏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其中20%组显著高于18%组(P0.05),而19%组与其他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建议1~6周龄北京油鸡新配套系饲粮中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12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9%。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2~3周龄中畜小型白羽肉鸭(CMD)公鸭粗蛋白质(CP)和代谢能(ME)的需要量。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设3个CP水平(23%、20%、17%)和3个ME水平(12.92、12.19、11.49 MJ/kg),配制9种试验饲粮。选择54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5日龄CM D公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粮。饲养试验的试验期为17 d,其中第1~3天为预试期,第4~17天为正试期。在试验期第11天,每组挑选10只体重接近各组平均体重的试验鸭,进行代谢试验。在试验期第18天07:00饲喂前,从每组中挑选9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鸭屠宰,进行比较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随饲粮CP或ME水平升高,日增重与日干物质进食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而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极显著影响生长性能(P<0.01);氮利用率与总能利用率均随饲粮CP水平升高而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而总能利用率随饲粮ME水平升高而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随饲粮CP水平升高,ME沉积率极显著升高(P<0.01),而随饲粮ME水平升高,CP和ME的沉积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饲粮CP和M E水平的互作极显著影响CP和M E沉积率(P<0.01)。研究结果提示,2~3周龄CMD公鸭CP和ME日维持需要量分别为17.485 g/kg W0.75和1 168.438 kJ/kg W0.75,CP和ME需要量计算公式分别为CP=17.485W0.75+0.094△W和ME=1 168.438W0.75-0.097△W(W0.75为代谢体重,△W为日增重),饲粮CP和ME水平分别为23.09%和12.43 MJ/kg。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饲粮配合使用杂粕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共选择1 080只70周龄体重接近的蛋鸡,随机分为2个部分。试验I饲粮设置3种CP水平(16%、14%、12%)和2种花生粕水平(0%、3%);试验II在不同饲粮CP水平(16%、15%、14%、13%、12%)添加2%菜籽粕,另设空白对照组(16%CP水平,不添加菜籽粕)。试验中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期6周,分前、后期各3周。结果表明:不同CP水平饲粮中添加花生粕对蛋鸡体重、产蛋率、料蛋比、后期平均蛋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没有显著影响,蛋鸡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前期平均蛋重、前期蛋壳强度、后期蛋形指数随饲粮CP水平均下降(P<0.05),饲粮中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2%时试验前、后期平均蛋重均降低(P<0.05);不同CP水平饲粮中添加菜籽粕对蛋鸡体重、产蛋率、前期平均蛋重、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前期蛋黄颜色、后期平均蛋重随着饲粮中CP水平的降低而降低(P<0.05)、蛋壳强度上升(P<0.05),当饲粮中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3%或12%...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26~41周龄的鲁西斗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26周龄(1.952±0.288)kg健康的鲁西斗鸡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4个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4.0%、15.5%、17.0%和18.5%,各组均限饲,且投料量一致。试验期为16周。结果表明:在鲁西斗鸡产蛋期(26~41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平均蛋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前期(26~29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平均周产蛋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中期(30~37周龄),30~33周龄17.0%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平均周产蛋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除30~31周龄15.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外)(P<0.05),30~31周龄和36~37周龄产蛋率显著高于14.0%组和18.5%组(P<0.05),32~35周龄产蛋率显著高于15.5%组(P<0.05),但是各组间30~37周龄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末期(38~41周龄),18.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平均周产蛋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产蛋率显著高于14.0%组和15.5%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15.5%组(P<0.05)。此外,33周龄时,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蛋黄颜色有下降趋势(P=0.09);41周龄时,17.0%和18.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高于14.0%组和15.5%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鲁西斗鸡产蛋期适宜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前期(26~29周龄)为14.0%;中期(30~37周龄)为17.0%;后期(38~41周龄)为18.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产蛋后期大午金凤蛋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以确定饲粮中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大午金凤种母鸡的饲养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选取648只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51周龄大午金凤蛋种鸡,随机分为9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采用3×3双因子(代谢能水平为:10.60、11.10和11.60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4.50%、15.50%和16.50%)试验设计,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84 d。结果显示: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蛋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降低,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增加,并表现为高代谢能组显著低于中、低代谢能组(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蛋种鸡的产蛋率和料蛋比(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蛋种鸡产蛋率下降,料蛋比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种鸡产蛋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蛋种鸡的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种蛋的哈...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不同性别竹丝鸡育肥期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机体粗蛋白质含量、肉品质、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竹丝鸡粗蛋白质精准供给提供理论依据。将1 950只46日龄竹丝鸡公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试验期20 d;将1 950只57日龄竹丝鸡母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试验期17 d。5组公鸡和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5%、16%、17%、18%和19%。结果显示:1)对于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且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平均日增重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料重比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对于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对于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腹脂率(P<0.05),且腹脂率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对于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P<...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胆汁酸(BA)对16~23周龄日本蛋鹌鹑生产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960只产蛋率相近的16周龄健康日本蛋鹌鹑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80和120 mg/kg BA。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80 mg/kg BA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2)饲粮添加40~120 mg/kg BA极显著提高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P<0.01),饲粮添加40 mg/kg BA显著提高总能和干物质表观代谢率(P<0.05);3)饲粮添加40~120 mg/kg BA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40、120 mg/kg BA显著降低血清白球比(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BA可改善日本蛋鹌鹑生产性能,提高粗蛋白质、总能和干物质的表观代谢率,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白球比;本试验条件下,饲粮BA适宜添加水平为80 mg/kg。  相似文献   

14.
4~7周龄黑羽公番鸭代谢能和粗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确定4~7周龄黑羽公番鸭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需要量。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代谢能水平(11.30、11.72、12.13 MJ/kg)和3个粗蛋白质水平(15%、17%、19%),配制9种试验饲粮。选取21日龄黑羽公番鸭324羽,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6只鸭,每组试鸭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前2天收集试鸭粪便用于测定能量,试验期末每重复屠宰1只鸭用于活体成分测定。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黑羽公番鸭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活体粗蛋白质含量和粗蛋白质摄入量(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影响黑羽公番鸭粗蛋白质摄入量和沉积率(P<0.01);代谢能与粗蛋白质水平间的互作显著影响黑羽公番鸭活体水分、粗脂肪含量及代谢能沉积率(P<0.05)。2)由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代谢能和粗蛋白质需要量计算公式分别为:ME=1 285.39W0.75-4.21△W;CP=0.81△W-8.92W0.75(式中:W0.75为代谢体重;△W为平均日增重)。由公式求得4~7周龄黑羽公番鸭代谢能和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1.71 MJ/kg和17.64%。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太行鸡饲养标准提供依据。以代谢能(11.0、11.5、12.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4%、15%、16%)为因子,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的77日龄太行鸡母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先增加后降低,料重比先减小后增大。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MEI增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CPI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MEI和ADCPI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血清生化指标得出,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即可以满足太行鸡的能量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育成期太行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9~10周龄中畜小型白羽肉鸭(CMD)公鸭粗蛋白质(CP)和代谢能(ME)的需要量。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设3个CP水平(18%、16%、14%)和3个ME水平(12.92、12.19、11.49 MJ/kg),配制9种试验饲粮。选择54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54日龄CM D公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粮。饲养试验的试验期为17 d,其中第1~3天为预试期,第4~17天为正试期。在试验期第11天,每组挑选10只体重接近各组平均体重的试验鸭,进行代谢试验。在试验期第4天07:00饲喂前,从每组中挑选9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鸭屠宰,进行比较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饲粮CP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日增重和料重比,而饲粮ME水平极显著影响日干物质进食量(P<0.01);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极显著影响生长性能(P<0.01);饲粮ME水平极显著影响总能利用率(P<0.01);饲粮CP和ME水平的互作显著影响氮利用率和总能利用率(P<0.05);饲粮CP和ME水平及其互作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CP沉积率和ME沉积率。结果提示:9~10周龄CMD公鸭CP和ME日维持需要量分别为13.279 g/kg W0.75和1 000.969 kJ/kg W0.75,CP和ME需要量计算公式分别为CP=13.279W0.75+0.019△W和ME=1 000.969W0.75+1.083△W(W0.75为代谢体重,△W为日增重),饲粮CP和ME水平分别为16.16%和12.15 MJ/k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水平对5~8周龄怀乡鸡生长性能、骨骼特性及钙磷代谢的影响,以探讨5~8周龄怀乡鸡饲粮适宜钙水平。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0只28日龄体重[(381.66±5.68) g]均一的怀乡鸡公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75%(基础饲粮,非植酸磷水平为0.40%)、0.85%、0.95%、1.05%和1.15%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显示:饲粮钙水平对怀乡鸡5~8周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耗料增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怀乡鸡8周龄末的胫骨和趾骨灰分钙含量、血清钙含量、胫骨碱性磷酸酶mRNA相对表达量、粗灰分和钙表观代谢率(P<0.05),对其他骨骼及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趋势分析表明,胫骨灰分钙含量、血清钙含量、粗灰分和钙表观代谢率以及胫骨碱性磷酸酶mRNA相对表达量随饲粮钙水平的升高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趾骨灰分钙含量随饲粮钙水平的升高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79)。拟合分析得出其最佳拟合方程,胫骨和趾骨灰分钙含量、血清钙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由此是否引起了对饲粮表观代谢能(AME)测定的差异。试验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考察饲粮CP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7日龄体重为区组,饲粮设置2个CP水平,即高CP水平(HP)饲粮(8~21日龄饲粮CP水平为22.57%,22~35日龄饲粮CP水平为20.65%)和低CP水平(LP)饲粮(8~21日龄饲粮CP水平为19.29%,22~35日龄饲粮CP水平为17.49%),每个处理6个重复,其中8~21日龄每个重复24只鸡,22~35日龄每个重复17只鸡。第2部分考察饲喂不同CP水平饲粮的肉鸡对排泄物中可消化养分及饲粮能量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鸡的来源设2个处理,即饲喂HP饲粮的肉鸡和饲喂LP饲粮的肉鸡;经肉鸡消化代谢的饲粮设2个处理,即HP饲粮(21~28日龄,CP水平为22.57%;35~42日龄,CP水平为20.65%)和LP饲粮(21~28日龄,CP水平为19.29%;35~42日龄,CP水平为17.49%),每个处理6个重复,其中21~...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及氮利用的影响。选择24头胎次、体重和体况相近的长白×大白哺乳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每头母猪哺育12头仔猪。各组母猪分别饲喂粗蛋白质(CP)18%、17%、16%、14%的饲粮(后3种为低CP氨基酸平衡饲粮),哺乳期21d。结果表明:CP14%饲粮使母猪体重损失显著增加(P<0.05);CP14%饲粮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分别较其他试验组显著下降(P<0.05);CP17%、CP16%饲粮可显著提高母猪CP和有机物的消化率(P<0.05),CP17%、CP16%、CP14%饲粮可显著提高母猪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CP16%、CP14%饲粮组总氮摄入量、吸收氮、总氮排出量均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CP18%饲粮组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0~6周龄贵州黄鸡的能量需要,旨在为贵州黄鸡的科学养殖和制定其饲养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健康1日龄贵州黄鸡雏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4组试验鸡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10.03、11.71、12.54和13.16 MJ/kg,试验期为6周。通过饲养试验,测定每周的体重和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通过代谢试验,测定表观代谢能及养分表观代谢率;通过比较屠宰试验,测定鸡体能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计算鸡体能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沉积率,确定饲粮适宜能量水平。结果显示:饲粮能量水平对0~6周龄贵州黄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增重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得到最适饲粮能量水平为11.17 MJ/kg。饲粮能量水平对0~6周龄贵州黄鸡的各养分表观代谢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以提高各养分的表观代谢率,进而提高饲料利用率。以此为判定指标,推荐0~6周龄贵州黄鸡饲粮能量水平为12.54 MJ/kg。饲粮能量水平对0~6周龄贵州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