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马铃薯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效率是生产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分析马铃薯生产效率有助于促进马铃薯的生产发展。以中国15个马铃薯主产区为研究样本,基于2011—2015年露地马铃薯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了其马铃薯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中国15个主产区马铃薯生产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775、0.853和0.908,马铃薯生产效率整体上还未达到最优,在科技创新、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以及生产结构等方面仍需要改善和优化;黑龙江、青海和新疆3个主产区处于DEA完全有效状态,其他12个主产区在生产技术水平或者要素投入效率方面都具有提升空间。并从要素投入角度对除黑龙江、青海、新疆、山西和重庆之外的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其余10个主产区提出了改善综合效率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8年我国马铃薯主产省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定量研究了我国马铃薯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1年到2018年我国马铃薯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皆为DEA非有效,综合技术效率主要受投入要素规模效率的制约;2)研究区域仅内蒙古、山东、辽宁、湖北和四川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其余省份均处于下降状态,技术进步是我国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最大障碍;3)我国马铃薯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明显,在四大优势区中,西南优势区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华北优势区和西北优势区纯技术效率较高,东北优势区和西南优势区规模效率较高;4)我国马铃薯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呈“H—H”集聚的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对区域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下一步应着重优化我国马铃薯生产投入要素结构,破解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瓶颈,并针对马铃薯不同区域生产效率特点制定马铃薯生产效率提升政策,进一步发挥优势省份效率提升扩撒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比较优势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马铃薯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西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最具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重心逐步从东北、西北向西南地区转移,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栽培模式;西北、西南和东北三个地区的马铃薯生产综合比较优势较高;经过GM(1,1)模型的预测发现,未来10年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将进一步向西南、西北地区集中,我国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区个数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13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产区的生产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并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以2008—2019年面板数据,从综合效率变动指数、技术效率变动指数以及技术进步变动指数3个方面进行动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小麦主产区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下、创新科技水...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马铃薯生产态势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80-84
分析了2000年以来四川省马铃薯的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变化趋势,并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四川省马铃薯生产的相对优势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分析了马铃薯生产成本和收益。结果表明,四川省马铃薯的播种面积、产量以及四川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国比例均呈增加趋势;2009—2013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省马铃薯生产的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优势明显,但2013年的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益位列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末。并针对如何提升四川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及其生产效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北山区农户马铃薯生产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西北山地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较低,增长空间大;中等规模农户技术效率平均值高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农户;农户个体特征中专业化程度、农户认知水平和劳动力数量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作用;生产性服务变量中仅有施肥服务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特征变量中土地规模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关系。政府需鼓励农户生产向提质增效导向转变,探索农户马铃薯适度经营规模,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7.
宿桂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06-3708
以1998~2008年玉米主产区(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四川)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DEA的CRS、VRS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运用DEA-Tobit两步法测度主产区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产区玉米生产多为规模无效,且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主产区玉米生产多为纯技术效率有效;主产区玉米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大于技术效率下降的速度。1998~2008年,玉米主产区的生产结构合理,并未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生主产区的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11个花生主产区2001~2007年花生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花生生产的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如何提高全国花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提供了改进方案。分析表明,造成中国的花生种植综合技术效率地区整体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另外,部分产区对花生生产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等手段来提高我国花生生产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马铃薯生产和加工的技术需求,在分析国内外马铃薯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的现状、创新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马铃薯产业化在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马铃薯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的分析探讨今后马铃薯科研发展的选择,提出马铃薯可持续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马铃薯主产区产地环境改善的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马铃薯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制与关键技术研究,马铃薯主产区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马铃薯高效技术研究,专用马铃薯品种筛选和良种区域化技术与示范是马铃薯创新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马铃薯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铃薯是中国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马铃薯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农民增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DEA数据包络模型对全国和8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两个层面的马铃薯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马铃薯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性强的特征,但整体有所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综合效率的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作用不明显;全国马铃薯综合效率稍有提高,纯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综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而规模效率的下滑则是拉低全国马铃薯综合效率的原因;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变化,除山东省以外,全要素变化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最后提出提高中国马铃薯产业生产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城镇化对不同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提升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2003~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采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个方面分析环境压力下城镇化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均存在技术无效率的现象.人口城镇化对粮食主产区和平衡区技术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对主销区技术效率存在反向作用;土地城镇化只对主销区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工业"三废"的排放对我国粮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升.[建议]发挥区域功能优势,推进专业化生产;推动城镇化进程,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大工业"三废"处理力度,促进农业资源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在全国马铃薯生产上占有很大比重。本文首先分析了吉林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就效率视角下吉林省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强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结论对振兴当地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甘肃马铃薯淀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影响马铃薯淀粉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各评价指标独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马铃薯淀粉主产区综合竞争力进行测算,基于测算结果,对甘肃马铃薯淀粉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北方春玉米主产区是中国春玉米生产规模最大的区域,其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对中国春玉米生产有重要意义。应用2006—2014年北方5个春玉米主产区的成本收益数据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其春玉米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春玉米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其他4个主产区的技术效率则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水平和政策扶持优势产区力度,促进北方春玉米主产区生产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2003~2012年我国甘蔗主产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海南)的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方法对我国甘蔗主产区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甘蔗主产区的综合经营效率偏低,技术效率不高,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状态,部分样本数据的规模效率非常低,还存在非常大的改进余地。分析了影响经营效率的一些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15个玉米主产省2001-2010年10年间的农产品成本收益面板数据,运用DEA中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从时间梯度和地域差异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生产效率(TFP)的增长状况.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TFP增长率为-1.3%,并且增长趋势呈锯齿状分布;技术进步是促进我国玉米主产区TFP增长的关键因素;东北区、西北区玉米生产效率水平比华北区、西南区玉米效率水平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效率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结果为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提升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技术效率。【方法】查阅资料,收集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相关的调研资料,在已有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规模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现土地规模、劳动力数目、农户自身知识水平储备和农业生产服务等因素与马铃薯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我国西北地区,影响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土地规模、农户自身认知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等因素对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利用1994-2006年面板数据对我国苹果主产区的生产效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4-2006年我国苹果生产效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生产率的增长更多的来源于技术进步。苹果生产纯技术效率是综合技术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造成综合技术无效的原因主要是规模不经济。从效率的改进来看,物质费用节约的空间比劳动力的节约空间大,而劳动力的节约空间比期间费用大。  相似文献   

19.
化隆县是是青海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但是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水平较低,本人结合多年来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化隆县马铃薯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等方面入手,分析制约化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瓶颈",提出了今后推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粮于技”是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基于2002—2020年26个主要粮食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以及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和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是非中性的,不同时间、地区以及不同粮食作物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均存在差异。研究期间我国整体技术进步偏向农业机械要素。不同于小麦整体的农机偏向型技术进步模式,稻谷、玉米的技术进步特征有明显的生化偏向性。2002—2020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明显,且粮食主产区的综合生产效率明显优于非主产区。当前我国农机偏向型技术进步模式不利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非主产区生化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符合粮食技术进步偏向特征的技术创新更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因此,可以利用技术创新替代稀缺资源,在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的同时,根据粮食生产自有禀赋发展并应用新型生物化学型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与粮食提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