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动物霉菌毒素中毒后,会造成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使机体整个消化代谢机能紊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死亡率增加。同时毒素也会在动物体内沉积,这种沉积可能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的体内,对人的健康也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饲料的脱霉技术,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的食品安全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主要有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法、复合型脱毒剂脱毒法四大类。在处理霉变畜禽饲料时,使用最多的方法是采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用于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主要有活性炭、铝硅酸盐类(蒙脱石、沸石粉、膨润土等)和有机物类(如酵母细胞壁多糖等)。霉菌毒素吸附剂在禽饲料、猪饲料和奶牛饲料中应用广泛。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问题,但存在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饲料中营养物质及暂无统一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评价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经常在奶牛饲料及其原料中发现。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伏马菌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OTA)。当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导致奶牛发生免疫抑制、肝肾毒性、繁殖障碍等诸多健康问题。奶牛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应用脱毒方法是预防霉菌毒素危害奶牛健康的关键控制点。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是实现霉菌毒素脱毒的常见技术措施。其中,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脱毒具有安全、绿色、去除率高、不破坏饲料营养物质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及其对奶牛的危害和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为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饲料及其原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菌不仅污染饲料,而且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使饲料品质下降。畜禽摄食了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之后容易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性能下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文章就霉菌毒素危害及近年来国内外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防止霉菌毒素污染饲料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霉菌毒素的脱毒技术和应对霉菌毒素污染饲料的措施,以及防止霉菌毒素污染饲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饲料与畜牧》2009,(11):44-45
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畜禽饲料和人类食品安全的严重威胁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霉菌毒素脱毒剂是预防和治疗动物霉菌毒素中毒症的重点。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或结合剂都是同等有效,许多在市场上流通的类似产品可能不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目前,生物降解霉菌毒素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脱毒方法,日益成为行业关注和研究热点,鉴于此,《新饲料》杂志与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在2009年第11期开办"特别关注"栏目,主题为"霉菌毒素与生物脱毒研究进展",邀请行业内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以供科研人员及饲料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对动物与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危害。国内、外饲料及饲料原料均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有关毒素的消除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且以生物法脱毒尤其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各种霉菌毒素的毒性与脱毒技术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加以展望,以期为饲料中霉菌毒素脱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戚璇  周欢 《中国猪业》2013,8(7):57-59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严重危害畜禽健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传统的物理和化学降解霉菌毒素的方法已被较多地研究并用于实践中,同时也被证实存在着各种缺点,生物降解是新兴的饲料霉菌毒素降解方法,具有饲料营养损失小、可提高霉菌毒素降解效率的特点。本文就霉菌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近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脱毒方法SigridPasteiner著郑麦青摘译文杰校据估计,每年全世界有25%的粮食作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毒性很高的霉菌毒素是真菌或霉菌生长繁殖的产物。杀死这些微生物可以阻止霉菌毒素的产生,但是不能清除饲料中已经存在的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9.
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农作物和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 ,由于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食品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 ,控制霉菌毒素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由于毒素的种类过多并且毒素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使得单一的解决方法很难完全奏效。研究证实 ,使用经挑选的吸附剂与生物转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有很好的脱毒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动物消化道、土壤和其他来源分离的发酵食品或饲料中常见的微生物证实了微生物是适用于霉菌毒素降解的主要生物。但迄今为止取得的成果可能只是可实际应用技术的第一步,因为大多数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在许多情况下,培养物和微生物混合通常不是食品或饲料中微生物区系的一部分,因此不具备应用性。动物消化道中存在的霉菌毒素降解微生物的活性可能会增加,它们可能被用于体内降解霉菌毒素或作为益生菌。因此,本文综述了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及生物降解方法,从经济角度出发,为开发和控制霉菌毒素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饲料|食品|霉菌毒素|降解|生物法  相似文献   

11.
呕吐毒素是由真菌中的镰刀菌种类产生的一种B型单端孢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谷类中,通过农产品和动物饲料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如引起组织病变、氧化和繁殖性能及免疫系统受损等。因此,研究食品和饲料中呕吐毒素的脱除技术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呕吐毒素的危害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脱除方法,并重点围绕微生物法和酶法脱毒展开论述,以期为呕吐毒素脱毒技术开发和产品创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由不同类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而动物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霉菌毒素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产生,也可在饲料仓储期间产生。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会引起肉雏鸡呼吸道疾病、腺胃炎、肌胃炎,急、慢性中毒症状甚至死亡,对家禽养殖户造成很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此外,毒素还会在动物的肉、蛋中残留,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防止霉菌生长,去除霉菌毒素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各种霉菌毒素可以作为一种污染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此文对食品与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介绍,论述了霉菌毒素脱毒的不同途径和策略,并对微生物脱毒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霉菌污染在饲料及原料中广泛存在,不仅造成直接采食的动物急性或慢性中毒,而且在动物产品中会有一定残留,进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建立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对有效控制霉菌毒素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层析试纸条是利用层析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原理建立的一种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单、 低成本、 无需大型仪器辅助及可裸眼观察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大量样本中霉菌毒素的现场快速筛查检测.本文对基于不同标记物的免疫层析技术在霉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玉米、水稻、高粱、花生等粮食作物常被黄曲霉、寄生曲霉污染,从而导致黄曲霉毒素(AFs)的产生,尤其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一级致癌物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国内外有大量研究针对饲料中AFB1的脱毒,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在饲料中添加非营养性螯合剂,通过物理结合方式脱毒,但该方法脱毒不彻底、造成饲料营养特性和适口性下降,且引起环境蓄积性污染等缺点日益凸显。生物脱毒因其高效、安全等特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生物脱毒主要包括菌体吸附和生物降解2种方式。乳酸菌中的鼠李糖乳杆菌以及某些酵母菌能够有效地吸附AFs;此外,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及生物酶对AFs有生物降解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介导AFs脱毒菌株、酶的种类和脱毒效果,以及相关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军 《中国家禽》2000,22(7):33-35
作为养禽业的主要饲料原料 ,玉米、豆饼(粕)等 ,从田间生长、收获、贮藏、加工等一系列过程中 ,都可被霉菌所污染。霉菌在适宜条件下生长代谢、繁殖时 ,一方面分解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另一方面排出一些代谢产物 ,包括霉菌毒素。受到霉菌污染的饲料不仅饲料品质和营养价值降低 ,而且某些霉菌产生性质不同的霉菌毒素 ,可引起家禽生长速度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 ,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 ,消化、呼吸、免疫、生殖机能等受损。同时 ,残留在肉、蛋等畜产品中的霉菌毒素及其代谢物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潜在危害。由于不同性质的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影…  相似文献   

17.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并表现出"多菌产一毒,一菌产多毒"的特点。动物一旦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将会由于摄入数量的不同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统称为霉菌毒素中毒症。畜产品中霉菌毒素的累积和残留进入人体后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害。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危险物,且其造成动物中毒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目前,对于霉菌毒素的处理方法正由传统的物理化学法向生物脱毒的方向转变。本文就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中毒机理进行总结并综述霉菌毒素的各种脱毒方法,旨在为霉菌毒素脱霉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高毒性,是全球畜禽饲料和人类食品安全的威胁因素,很容易通过农作物和饲料原料进入动物食物链,从而造成安全危害和经济损失。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种类、污染情况、对动物的危害及霉变饲料脱毒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不同霉菌毒素对猪只造成危害不同,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大多对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异常发生与流行起催化剂的作用,常造成肝、生殖系统等的损伤。对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主要是控制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的生长,对于轻度霉变可进行脱毒与降解处理。  相似文献   

20.
玉米、水稻、高粱、花生等粮食作物常被黄曲霉、寄生曲霉污染,从而导致黄曲霉毒素(AFs)的产生,尤其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一级致癌物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国内外有大量研究针对饲料中AFB1的脱毒,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在饲料中添加非营养性螯合剂,通过物理结合方式脱毒,但该方法脱毒不彻底、造成饲料营养特性和适口性下降,且引起环境蓄积性污染等缺点日益凸显。生物脱毒因其高效、安全等特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生物脱毒主要包括菌体吸附和生物降解2种方式。乳酸菌中的鼠李糖乳杆菌以及某些酵母菌能够有效地吸附AFs;此外,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及生物酶对AFs有生物降解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介导AFs脱毒菌株、酶的种类和脱毒效果,以及相关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