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中国古代农书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是灿烂而辉煌的。中国古代农书总结、记述和传承了这一文明,它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见证和结晶。中国古代农书中蕴涵的农业思想和技术,不但为我国古代农业带来了巨大效益,而且对现代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农业文化、农业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研究、改进(改造)与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垦的现代大农业模式不应该排斥我国传统农业文明,恰恰相反,农垦体系更有必要也更有条件融合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成果,实现生态农业的升级转型。中国在源远流长的古代农业文明进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传统农业思想,其中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参思想、五行生克和循环论思想、多业并举的立体农业思想等,对于农垦体系构建现代生态农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农垦体系要以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为目标,借鉴古代农业文明成果,发掘和弘扬当地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土壤养护、循环农业和立体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信息化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才之道”哲学思想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产生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活动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人们在其他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11-212
我国传统农明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由我国先民所创造出来的中华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着古代社会生活之中的诸多方面,自然也涵盖了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我国古代文学审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均是对农业文明发展形态的一种客观上的反映。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之存在与延续,就确定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审美内涵以及形式,而我国农业文明之发展与变化则确定了古代文学所具有的审美特点。有鉴于此,本文从中庸与和谐共存的审美观、功利与诗性共存的精神属性、朴素与清新共存的意境、封闭性与开放性共存的鲜明特征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玉宝 《农业考古》2006,(1):238-239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是国家社科基础项目的研究成果形成的专著。该书从文明史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生、发展和繁荣的历史,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此前的史学研究非常重视农史,但主要集中在农业本身的土地制度、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种植品种及生产关系等方面,即以物质文明为主,着眼于精神文明的研究较少,故本成果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亦为完整了解农业文明提供了又一重要侧面的通观知识。  相似文献   

6.
"农时"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学术研究中,"农时"来源于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包括天象、气象、物候、农事四个方面。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下重新来考察"农时",发现"农时"除了以上层面的意义之外,还逐渐演生为"天时"和"天运",是天人合一思想缔结的枢纽,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思想意义。巫史传统下的"农时"包括:观类取象思维下的象"时";天人交感思维下的得"时";由农时到天运的循环历史哲学观。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和其他世界文明相比,有着持续和悠久的历史特点,特别是农业文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世代更替和变迁过程中能延续至今,并留下灿烂的思想和文化,追问其根由则在于我国古代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秉承了祖先的传统文化观念,遵从了世代相传的有关农业的法律制度和其中体现的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规则和制度。这种观念、制度和技术规则对我国当代农业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具有相当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性危机以至于生态危机,因而建设一种新型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生态平衡、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因此,21世纪,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多元复归,能为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耀鹏 《农业考古》2000,8(1):104-111
在世界范围内,古代文明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中国也不例外。且不说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以农为本”的重农思想,近现代学者也注意到了农业的发生发展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化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予以充分肯定。在恩格斯做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这一评价之后,英国学者柴尔德还提出了“农业革命”(2)等概念,甚或有学者把农业阶段视为人类文明的“第一次浪潮”(3)。随着新石器时代时空框架和文化谱系的基本建立,有关中国古代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形成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并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1序言农业自古到今都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古代作物体现着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承载着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信息,是农业考古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李三谋 《农业考古》2000,(3):125-132,149
田契是一种传统的应用性文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几乎贯穿了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时期。田契包括买卖文书、租佃契约、抵押字据、典当契约几个方面,它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一部分,是战国以来历代社会之土地市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明清时期,随着田产贸易的频繁、租佃关系的不断变动和高利贷活动的猖獗,土地文书迅速增多,形成日趋多样化之状况,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土地买卖文书田产买卖文书是我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一种地契,也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田产契约。它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婚俗中的茶礼江西省社科院胡长春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生活中的必须品,以品饮艺术为中心的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民族思维及文艺、宗教、风俗、礼仪、习尚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胡火金 《农业考古》2007,(1):104-109
中国古代农业长盛不衰,在自然农业经济运作模式下,以环境安全、生态保护型的农业生产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维持着众多人口的生计,维系了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发展,铸就了中国农业文明。“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独特的“土壤”里产生发展,并在传统农业文明中不断强化、提升,由此引导了中国古代农业思想及其农业实践,成为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陈东有 《农业考古》2006,(4):263-264
近日,陈文华先生集自己数十年农业考古研究和十多年专事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史研究的积累,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学科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第一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史的专著。  相似文献   

15.
<正>牛耕的方式早期为二牛三人式,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牛一人式。我国的牛耕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也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对中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牛耕技术的使用与铁制农具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使用的农具材料往往是就地取材,采用最多的是石头、木头,因此后人根据古人对石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业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四新 《农学学报》2013,3(11):14-19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地球正遭受着过度开发带来的灾难,生态问题正演变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作者在追溯生态文明起源和历史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农业的主要问题,如:农业政策和体制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水污染、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问题,生物质能源、能源植物开发相关生态和社会问题。提出了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途径和对策: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一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二要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律政策,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要保护自然资源、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四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系统整合创新; 五是改革现有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农业。可持续的循环农业及多元农业是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农业则是农业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发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使农业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线性运营转变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运营。沼气建设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环节,是农业生产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桥梁纽带。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依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而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现代法治精神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 ,现代法治也需要从传统中不断总结 ,创造性地完善。一、完整、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思想体系回顾数千年来积淀在中华文化中的法律传统 ,回望过去的百年中国法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蹒跚步履 ,总会让人有太多的思绪和感慨。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 ,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 ,与西方文明并存于当世。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 ,司法、尚法、重法的精神也占有重要位置。自古以来 ,“刑德”就被当作经国治民的“二柄” ,以刑法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成为传统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无论在精神旨趣还是在制度、技术层面 ,都是环环相扣 ,具有明显而密切的联系性 ,故而后人一般都将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概括地称为“中国法律传统”。这是一套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回旋 ,从简单幼稚的法律幼苗发展而成的体系完整、内容全面、义理精深、风格特异的庞大法律...  相似文献   

19.
生态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作者就盐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背景、路径的探索进行系统阐述,并对生态循环农业"五化"同步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对推进全省生态循环农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法制社会,在这种宗法伦理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婚姻有其特殊的观念和价值选择。其中,重视生育而轻视个人情爱便是中国传统婚姻的典型特征之一。这种婚姻价值选择使得传宗接代成为古代婚姻的第一要求,同时也给古代传统社会的女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伤害,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中国人对家庭、子女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