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犬蜱病诊治     
1发病情况及症状病犬骚动不安,擦痒或啃咬身体某个部位,食欲下降,消瘦,萎靡不振,不爱活动,浑身无力。病犬接种过犬五联疫苗且在免疫保护期内,用过左旋咪唑驱虫。检查病犬身体,在患部发现一种部分虫体钻入其皮肤内,部分虫体留在皮肤外的灰褐色寄生虫。虫体大小不一,有的比米粒稍大,有的似黄豆大。犬患部皮肤水肿、出血,有的皮肤溃烂、发炎,可视黏膜黄染。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辽西地区绵羊主要寄生虫区系情况 ,自1997年至2002年逐年的观察统计 ,现已摸清了辽西地区绵羊主要寄生虫的状况 ,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绵羊106只 ,分别来自辽西锦州、阜新 ;剖检刀、肠剪、小尖剪、尼龙筛、盆、平皿、毛笔、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1.2方法1.2.1剖杀前检查(1)皮肤观察畜体内侧薄皮部位以及下腹壁、头部有无虫体的存在 ,如果有应将其取下装入标本瓶中加盖和投入标签。如果虫体附于皮毛不易取下时 ,可滴加少量的稀酒精即可取下。注意皮肤有无螨病病变存在。如有刮取病健交界处表皮放入…  相似文献   

3.
虫克星注射液临床疗效观察张德旗(山东省日照市岗山农业局,276808于1996年2月14日从内蒙古引入36头蒙古牛育肥,年龄大约在1.5~3.0岁。经检查均患有牛皮蝇蛆。重者皮肤以穿孔化脓,有虫体从皮肤孔中逸出,采用虫克星注射液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的治...  相似文献   

4.
猪疥螨病,俗称疥癣、癞,是接触传染的寄生虫病。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较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1病原疥螨寄生在猪皮肤深层由虫体挖凿的隧道内。虫体很小,肉眼不易看见,大小为0.2~0.5毫米,呈淡黄色龟状,背面隆起,扁平,腹面有4对短粗的圆锥形肢,虫体前端有1个钝圆形口器。疥螨的口器为咀嚼型,在宿主表皮挖凿隧道,以皮肤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在隧道内发育和繁殖。疥螨全部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猪螨虫病又称猪疥螨病俗称猪癞皮病,是一种接触传染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由病猪和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虫及其虫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而引起传染。幼猪有挤压成堆躺卧的习惯,更是促使本病迅速传播的因素。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营养不良(如毛长、皮肤皱褶多、皮肤龟裂、出现脂溢性皮炎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本病蔓延最快。1虫体特征和生活史1.1虫体特征虫体全形呈龟形,大小为0.2~0.5mm,雌虫较雄虫体大。虫体前端有一圆形的咀嚼型口器。腹面有4  相似文献   

6.
猪疥螨病是由猪疥螨寄生于猪皮肤上引起的一种猪皮肤寄生虫病,又称为猪疥癣病。由于病猪皮肤发炎、发痒、粗糙肥厚、结痂、脱毛、裂口,使外观污秽不堪,所以俗称“猪癞”。猪疥螨病呈世界性分布,可以说除SPF猪群外,各猪场和猪群都有该病的存在,它虽然造成的直接死亡不多,但由于皮肤剧痒、精神不安、食欲下降等常造成生长缓慢、耗料增加,甚至形成僵猪,严重影响了养猪者的经济效益。1虫体形态及生活史猪疥螨的虫体很小,其长度约为0.3~0.5毫米,所以肉眼不易看到。雌雄异体,虫体呈圆形或龟形,通常潜藏在猪的皮肤表皮层,并在此处发育和繁殖完成…  相似文献   

7.
<正>猪疥螨病俗称癞、疥癣,是一种接触传染的寄生虫病。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以皮肤瘙痒和发炎为特征。由于病猪体表摩擦,皮肤肥厚粗糙且脱毛,在面部、耳、肩、腹等处形成外伤、出血、血液凝固并成痂皮。1病原疥螨(穿孔疥虫)寄生在猪皮肤深层由虫体挖凿的隧道内。虫体很小,肉眼不易看见,大小为0.2~0.5 mm,呈淡黄色龟状,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腹面有4对短粗的圆锥形肢,虫体前端有一钝圆形口器。疥螨的口器为咀嚼型,  相似文献   

8.
猪疥螨病俗称猪癞子或疥癣。是由猪疥螨寄生于猪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感染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使疥螨病的流行日益严重。病猪主要以皮肤剧痒和皮炎症状为特征。多发生于阴湿寒冷的秋、冬和早春季节,大小猪只均能感染,一般轻度感染影响生长发育,重度感染甚至可引起死亡。猪疥螨的成虫寄生在皮肤的表皮深层由虫体挖凿的隧道内。虫体很小,肉眼不易看到,大小在0.2~0.5mm之间,呈淡黄色或微白色,龟状,以皮肤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在隧道内完成其发育和繁殖。1临床症状猪疥螨病以5月龄以下的…  相似文献   

9.
猪疥螨病是我国猪场常见的高度接触性的寄生虫病,虫体在皮肤深层挖凿隧道,以皮肤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在隧道内发育和繁殖,能够引起皮肤瘙痒,猪只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部,导致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等。  相似文献   

10.
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的建立及其HGPRT活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带虫培养法和带虫传代法建立了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无论有、无饲养细胞,虫体均能快速增殖。培养70d以上,虫体仍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对小鼠有感染性,活力旺盛,在体外能连续培养传代。虫数最高达2.48×106/mL,群体增倍时间为8.86~10.8h。液氮保存、复苏后的虫体可在饲养细胞上立即增殖。培养中发现由巨噬细胞转化的巨核母细胞对虫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经胰酶消化能与虫体一道连续传代。通过HAT选择性培养液测定,伊氏锥虫对氨基喋呤不敏感,试验组虫体与对照一样生长良好,证明伊氏锥虫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  相似文献   

11.
鸭的东方次睾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拉白色稀粪,生长受阻。有的鸭不停翻身,消瘦,衰竭死亡。2 剖解病变 肝脏呈橙黄色,胆囊肿大,胆壁增厚,剪开胆囊可见胆汁色淡,胆汁中有较小的叶状虫体,用放大镜计数,胆囊内有96条、胆管内有35条虫体。3 虫体鉴定 取一虫体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可见虫体长2.4~4.7mm,宽0.5~1.2mm,体表有棘,圆形,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4处的中央,两个分叶睾丸、较大,位于虫体1/4处,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的直前方,卵巢在睾丸的前方。该虫为东方次睾吸虫。4 防治体会 用硫双二…  相似文献   

12.
纯化弓形虫速殖子的两种物理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纤维素粉过滤法和多聚磷酸纤维薄膜过滤法,对人工感染的小鼠腹腔液中的弓形虫速殖子进行细胞清除率和回收率比较。前者白细胞平均清除率95.4%,红细胞平均清除率90.1%,虫体回收率33.1%;后者白细胞清除率81.6%,红细胞清除率80.5%,虫体回收率48.6%。在红、白细胞清除率上,纤维素粉过滤法优于薄膜过滤法,在虫体回收率上后者略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3.
犬皮肤螨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于犬皮肤的螨,损害犬的健康与外貌,且其中有的可感染人。据有关资料记载,寄生于犬的螨有4科4属5种犤1犦。但泉州的一家动物检疫所,对前来就诊的皮肤病犬进行统计,发现的犬皮肤螨种类主要为犬疥螨和犬蠕形螨。现就这两种皮肤螨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病原及流行病学1.1病原犬疥螨虫体近于圆形,浅黄色,雌螨大小为0.33~0.45mm×0.25~0.35mm,雄螨大小为0.2~0.23mm×0.14~0.19mm,虫体背面有锥突、鳞片和刚毛,腹面有四对粗短的足,足上有爪和吸盘。犬蠕形螨身体细长柳叶形,呈蠕虫状,…  相似文献   

14.
猪疥癣是由穿孔疥癣寄生在猪皮肤上引起的猪体外寄生虫病。虫体大小如针尖,呈椭圆形,能在猪皮肤内挖掘隧道而寄生于深处,疥癣为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15.
从疥癣病羊皮肤采集病料,置于玻璃平皿内,待虫体受热活泼运动后,用分离针分离虫体于另外玻璃平皿中,然后分别滴加用常水稀释的桔皮提取物总成分(从四川红桔皮中提取)、有效成分(从总成分中分离、筛选并合成)和辛硫磷,同时用常水做对照.将平皿盖上,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虫体死亡情况.整个试验均在温室中进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牛皮蝇幼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 2001年元月中旬,高县潆溪乡石梯村黄牛杂交改良示范点的五户农户所饲养的82头母黄牛,背部被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癞斑。畜主以为是癣病。到当地兽药店买药治疗无效后,经我局诊断确诊为牛皮蝇幼虫病,连续、反复用药2个星期,现已基本治愈,病畜逐渐康复。2 临床症状 病牛采食、体温以及粪便都正常,只背部被毛脱落出现大小不一的癞斑。用手触摸,可以摸到皮下有许多硬肿。皮肤穿孔,并能从孔中挤出蛹状蠕动虫体。3 实验室检查 从皮肤穿孔挤出的虫体,长的可达2.5cm,短的不足1cm。在放大镜下观察:有的虫体背面较平,腹面有结…  相似文献   

17.
<正> 本病是由猪疥螨寄生在猪的皮内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也称为疥癣或疥疮。临床上以皮炎和奇痒为主要特征。虫体特征与生活史疥螨在宿主的皮肤内挖掘穴道并在其中寄生。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虫体的头、胸和腹融合在一起,呈背腹扁平的卵圆形。幼虫体长0.11~0.14mm,形态似成虫,但只有3对脚,若虫和成虫皆为4对脚。雄虫长0.22~  相似文献   

18.
犬蠕形螨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临床诊断报告较多,但组织学报道较少,为了探讨蠕形螨感染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特进行此项试验。手术切取感染犬的皮肤块并制作冰冻切片,皮肤切片经HE染色后用于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虫体寄生于毛囊、皮脂腺中,皮肤结构破坏严重,胶原纤维断裂,表皮细胞部分缺失,真皮被蚕食成隧道状。  相似文献   

19.
圈形盘尾丝虫(Onchocerca armillata)的研究,作者(1981、1985、1986)从虫体形态、感染率、病理损害、皮肤中的微丝蚴以及免疫诊断作过报道,刘钟灵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发病季节(秋末、冬初和初春多发)和明显的症状(剧痒和患部皮肤病变)以及接触感染,大面积发生等特点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从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采集病料,刮取时先剪毛,用凸刃刀片经过消毒后在病灶的边缘处刮取皮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将病料带回试验室检查,发现虫体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