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群“分区”管理法———实践及探索(一)·张功勋王玉芝编者按:蜂群“分区”管理法模式是根据国外养蜂技术发展动向和我国养蜂工作者的实践,结合蜂群生物学的原理总结出的。本刊通讯员张功勋蜂友自1982年起,试用蜂群“分区”管理法模式养蜂,并对该法进行了一些...  相似文献   

2.
自《蜜蜂杂志》86年1期发表“蜂群‘分区’管理新法简介”以后,陆续收到蜂友来信询问以下两个问题:一、蜂群发展到6框足蜂就开始育王,怎样育法?能保证蜂王质量吗?蜂群达到6框足蜂,就能维护7~9张蜂脾,蜂群开始增殖,是蜂王产  相似文献   

3.
自《蜜蜂杂志》连载“蜂群分区管理法”以来,我收到很多蜂友的来信,他们在看完分区法文章之后就以不解或遐想,提出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如有人问:蜂王本来是在巢箱,你为什么让它上继箱?有人说:我用隔王板多年,你撤掉它我怎么管理蜂群呵?还有人提问:分区管理群的...  相似文献   

4.
张功勋  王玉芝 《蜜蜂杂志》2005,25(11):13-14
蜂群“分区”管理法自1982年应用至今,不知修改过多少次;1998年《蜜蜂杂志》连载后,还进行过修改和补充,但它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众多蜂友中(包括我的学员)都认为:蜂群分区管理优点很多,就是调脾太麻烦,可否改进一下?人们多选择管理简便又能保强群的方法,哪一种方法好呢?因为任何一种饲养方法都必须遵循蜂群生物学特性,只有抓住其不同时期的规律特点,才能调控蜂群按人们的意愿去发展。我们养蜂55年,一直在琢磨怎样把蜂养好,走过不少弯路,吃了很多亏。1982年我们试用了蜂群2∶7分区法,在蜂群管理上总算摸出点头绪。前些年写过不同时期的养…  相似文献   

5.
蜂群“分区”管理法自1997年举办函授班和《蜜蜂杂志》1998年连载至今,蜂友们在来信中介绍了应用“分区法”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今选几例供蜂友们借鉴与参考。一、应用“分区法”获得丰收广西隆安县那桐镇那元村甘集辉蜂友来信是这样写的:“今春我将蜂群调整为3框足蜂,于元月20日采用单脾开繁。今春木棉树比往年开花早、粉源充足,3月上旬蜂群基本达到‘分区’管理群所要求的群势(开繁后42天,大流蜜前25天,要求蜂群卵、虫蛹达到1、2、4的比例)。随即加上继箱,利用继箱分区管理调控蜂群。我65个生产群,到…  相似文献   

6.
答读者质疑     
问 :《蜜蜂杂志》 2 0 0 2年第 6期 2 4页《友情为重 ,忍让为先》一文中 ,有这样一段识别盗蜂的叙述 :“其实 ,蜂群并没有起盗 ,那些大肚子蜂是采集蜂 ,就像一些人带着干粮和水去较远的庄稼地里劳动一样”。我是专业定地养蜂者 ,有蜂群 4 0~ 5 0箱 ,每年都订《蜜蜂杂志》 ,还购买了很多养蜂书藉 ,从中我向老前辈和科研工作者及其他蜂友学到了不少先进养蜂经验。关于盗蜂 ,很多文章所介绍的都是大肚子蜂往外飞是盗蜂 ,没有说大肚子蜂往外飞是采集蜂的。采集蜂要带饲料出去采集吗 ?那么采集一次花粉飞多远 ,带多少饲料呢 ?答 :《蜜蜂杂志》 2…  相似文献   

7.
答蜂友     
有几位蜂友写信说 :按发表的《蜂群“分区”管理法》改制了隔王板 ,也将蜂箱分隔为大、小2区。可是没到2年 ,又发表另一种“分区管理”。自1982年首倡“分区”管理法至今 ,好似改了3~4次 ,是否还要改呢 ?能否将几次改变“分区法”的原因简单介绍出来 ,以便灵活运用“分区法”。为了满足蜂友们的提问 ,我将几次改变的原因及应用介绍给蜂友。1.1982年2∶7分区管理1982年 ,为了防止自然分蜂、保蜂王自然产卵力 ,我试用蜂群2∶7分区管理法 ,既保持了强群 ,还获得蜜、浆双丰收。具体措施 :①分蜂不离群 ,改单王为双王 ;②…  相似文献   

8.
我对蜂群“伤热”一词的不同看法张功勋自《蜜蜂杂志》开展对蜂群“伤热”一词的讨论至今,已有数位蜂友参与了讨论。并论述了各自对蜂群“伤热”的不同看法和体会,其中令人费解的就是明知蜂群是“伤热”反而还去搞什么试验对比。尤为甚者,养蜂员不仅把蜂群严密保温,还...  相似文献   

9.
“蜂友”这称呼是咱养蜂人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友”何意?友好的关系,相互帮助。爱情是专一的,亲情是局限的,只有友情才是无边的。在人类饲养的动物中只有养蜂的人称蜂友,没有养鸡的称鸡友,更没有鱼友、牛友、羊友之说。所以,咱养蜂人应该以“蜂友”为荣。从《蜜蜂杂志》上和我这几年的养蜂实践中,都可以看到很多养蜂人并不以“蜂友”二字为荣,而是借蜂友的名欺骗咱养蜂人。就拿给《蜜蜂杂志》投稿一事来说吧,有几位养蜂人根本不顾蜂友的面子,竟然全文照抄投到编辑部,钻编辑工作忙的空子。象《蜜蜂杂志》这样的良师益友,哪里有养…  相似文献   

10.
张功勋 《蜜蜂杂志》2006,26(4):13-14
(35)您对《数控养蜂法》是赞同还是反对?我赞同《数控养蜂法》,因为它是杨多福老师将传统养蜂法从理论上又提高了一步。但其中有些内容如“伤力律”和“弃花躲蜜”等,我认为还有待商榷。(36)请问张老师,用“分区法”蜂王产卵那么多,蜂群出现过“间虫”“空心”和“收圈”等现象没有?另外,用“分区法”管理的蜂群是双王群,不知蜜浆产量如何?恳请张老师能详细介绍为盼。谢谢!我用“分区法”管理的蜂群,春繁和越冬都不保温、不奖饲(请注意前提条件——编者注),蜂门常年朝北,也不作常规检查,让蜂群回归自然,蜂王在有效繁殖区内产卵,蜂多于子脾,…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龚教授:您好!你在《蜜蜂杂志》上刊发的启事告知,2011年仍将外出宣讲养蜂新技术,春末夏初将到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义务给蜂农讲课,看到此消息我真高兴!欣喜之余,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所知的蜂友们,大家都欢欣鼓舞,纷言到:"终于有大教授来关  相似文献   

12.
我是 2 0 0 2年开始订阅《蜜蜂杂志》的 ,由原来对养蜂一窍不通 ,到熟练掌握了养蜂技术 ,是《蜜蜂杂志》帮了我的大忙。《蜜蜂杂志》内容丰富 ,刊登的文章通俗易懂 ,是养蜂人学习交流的极好园地。2年来 ,我认真学习《蜜蜂杂志》中的养蜂技术 ,借鉴各地蜂友们成功的养蜂经验 ,由原来的 3群蜂发展到了现在的 60群蜂。今年我饲养的蜂无一群患病 ,蜂螨危害也降到最低点。尤其在今年山东雨水较多的情况下 ,蜂群基本上没有螨害。蜂蜜、蜂蜡、蜂胶生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由于我对养蜂事业的爱好 ,养蜂技术不断提高 ,在我的家乡已小有名气 ,邻村的…  相似文献   

13.
《蜜蜂杂志》2004年第7期18页发表了湖北省秭归泄滩中学汪元柱、陈祖枝两同志所设计的“一年蜂事罗盘”,看后倍感高兴。该蜂事罗盘将一年四季12个月二十四节气的养蜂诸事作了基本安排,对于初学养蜂的同志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感谢2位作者,感谢《蜜蜂杂志》社的编辑!《蜜蜂杂志》真正是养蜂者的助手!依据该蜂事罗盘,我结合本地实际略有修改,重新作图,复印数份送给我地其他蜂友作参考,同时请他们也订1份《蜜蜂杂 志》学习,从中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养好蜜蜂,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蜂产品。有感于“一年蜂事罗盘”——兼答谢蜜蜂杂志社@…  相似文献   

14.
倡议     
《数控养蜂法》自1990年在《蜜蜂杂志》发表以来,经过15年的反复实践,加上15届“数控养蜂法培训班”学员们及全国各地实行数控养蜂的蜂友们的建议与努力,《数控养蜂法》在形式与结构上已经完善了,绝大多数的应用者都做到了高产稳产。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数控养蜂法》中许多计算公式的依据,是前苏联《蜂群生物学》中的哺育力数据1.12和3.85,这些数据已被我在《蜜蜂杂志》1991年第3期上发表的《蜜蜂的哺育极限不是3.85》一文证伪了。但是,我所测得的数据4.47,限于个人条件也是错误的。蜜蜂哺育力的真正极限是多少?这是养蜂者能否做到…  相似文献   

15.
蜂友们都知道,在蜂群的四季管理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疑难问题,一般都能从《蜜蜂杂志》上找到答案和解决的办法。《蜜蜂杂志》像个良师益友,能让您从不会养蜂变成养蜂能手,从蜂群低产变成连年高产,在养蜂的各个环节中充当您的好帮手,可以说,我们养蜂员离不开《蜜蜂杂志》。但下面我要谈的是:经营蜂产品,更离不开《蜜蜂杂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蜂产品,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价格问题我们可以随行就市,但对蜂产品知识、蜂产品的医疗保健功能等知识,不读蜂书、不订蜂刊是不可能生来就知道的。蜂产品经营者如果不具备较全面的蜂产品知…  相似文献   

16.
自《蜜蜂杂志》刊出《数控养蜂法系列文章汇编》售完的信息后 ,我不断收到询问《数控汇编》《数控》教材、《数控》讲义及“数控”最新进展情况的来信。因为我是一个生产者 ,实在难以承受大量复信的重负 ,只好借《蜜蜂杂志》一角向读者集中答复了。《蜜蜂杂志》1990年7期开始连载“数控养蜂法” ,引起了广大蜂友的关心与重视 ,“数控”文章一直连载了42期 ,对帮助广大养蜂者提高经济效益起了很大作用。《蜜蜂杂志》编辑部为了解决一些蜂友缺期少刊问题和为读者学习提供方便 ,在1995年出版了《数控汇编》 ,将连载的42篇文章汇集…  相似文献   

17.
《蜜蜂杂志》刊出“数控养蜂法”以后,得到了蜂友们的好评和支持。每当我去邮电所取到杂志时,首先要看有没有“数控养蜂”的文章。自从开始讨论以后,“数控养蜂”的文章再也不刊出了。大家好象失去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我在《利用中蜂群换种饲养西蜂的做法》一文中,对其换种饲养的方法作了详细介绍,见《蜜蜂杂志》1998年第8期。文章发表后曾收到江西省宜丰县黄岗乡周子常蜂友来信,进一步询问了有关问题;1999年第6期杂志上又见福建省龙岩市张载乾蜂友的类似提问。为了进一步满足改换品种养西蜂蜂友的要求,帮助他们换种成功,现就利用中蜂群换种饲养西蜂的做法作如下补充说明。1换种用西方蜜蜂的品种选择所有西方蜜蜂品种,不论是黄色蜂种王还是黑色蜂种王,均能成功地实行品种改换饲养。张载乾蜂友提到的用“金喀”蜂王换种也是一定会成功的。至于换…  相似文献   

19.
张老师:您好,我饲养蜜蜂3年多,是业余养蜂,是我们当地的中华蜜蜂,每年都是靠自然分蜂进行繁殖.可今年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5月份,我的蜂群发展到五六框蜂,蜂群内已经起了王台.根据以往经验,这个时候该分蜂了,但是我发现王台都被蜂王给咬掉了,请问张老师,这是蜂种的原因吗?我想分蜂,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春 ,我省七台河市红卫镇青年养蜂人刘某 50群越冬蜂全死光了 ,他恳请《蜜蜂杂志》社救救他。杂志社的同志建议他到我的蜂场实习一年 ,积累一些高产稳产的养蜂知识后再重建蜂场。可这位邻近的年轻蜂友并未听从编辑同志的建议来学徒 ,而且连求教的信都没给我写过。所以 ,编辑帮不了他 ,我也帮不了他。但我在此要呼喊 :困境中的蜂友 ,谁能救你 ?只有你自己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养蜂者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与技术水平 ,要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才能养好蜂。困境中的蜂友 ,虽然有养好蜂的决心 ,也付出了长期的辛勤劳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