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利用PE-173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8种来源的高山红景天块根粉末进行分析,以红外指纹图谱的共有峰率、变异峰率为计算指标,分析样品相对原生境野生植株样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建立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产地相近的H1与H4之间具有较高的共有峰率(88.89%)和较低的变异峰率(12.50%);种质来源地不同、倍性相同的H5与H3通过相同的生境栽培,共有峰率仅为22.22%;种质来源地相同、倍性不同的H5与H6共有峰率达到71.43%;不同种源、不同倍性、相同生境的H6与H8红外图谱的相似度为57.14%。  相似文献   

2.
西番莲叶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辜燕飞  刘红  徐伟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16-7317,7362
[目的]研究西番莲(Passiflora dulis)叶红外指纹图谱。[方法]运用双指标序列分析法。以共有峰和变异峰率为指标,计算样品相对于该标准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并按照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的大小建立不同的序列。[结果]海口、儋州、万宁、屯昌的西番莲样品红外图谱比较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快速地把相似的西番莲样品归为一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3种溶剂氯仿、无水乙醇及水,系统提取苦丁茶等不同极性区间成分,测定其紫外图谱,研究样品的异同,采用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苦丁茶紫外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区分不同产地和不同级别的苦丁茶。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对2个或多个样品进行方便可靠的鉴别,是一种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光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毛白杨、侧柏为对照,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6个银杏无性系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表明:毛白杨、侧柏与银杏3树种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明显不同,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兼有阔叶和针叶树的特征,相对更接近于针叶树;6个银杏无性系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差别明显,能够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鉴别银杏不同无性系木材.  相似文献   

5.
测定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红外指纹图谱,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指纹图谱进行鉴别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莪术的挥发油均有独特且稳定的红外指纹图谱。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4个产地的莪术油的红外指纹图谱相互之间比较吻合,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广东与海南、广西与海南、云南与海南、广东与广西、广西与云南、广东与云南的莪术挥发油的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分别为73.4%、82.5%、74.1%、83.5%、84.0%、77.5%。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准确地区别不同产地的莪术,利用该法可以有效地对多个莪术样品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个以上中草药样品进行定性评价,以阐明不同产区间的相似程度,为中药材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以不同臭灵丹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计算出所测样品相对于标准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按照共有峰率的大小,建立了不同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方法。【结果】文中指纹图谱显示,臭灵丹不同产区样品间最大共有峰率为93.33%,最小共有峰率为38.89%,变异峰率最大为114.29%,最小为0.00%。【结论】红外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不同产区臭灵丹的相近情况,为臭灵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产地中药党参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依据,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两个指标,计算并建立所测样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同时结合二阶导数谱进一步放大分析,探讨不同产地和品种党参的相似度并进行快速鉴别.结果表明:4种不同产地的川党参共有峰率均大于71.4%,5种不同产地党参共有峰率最高达到83.3%,最低为55.0%;川党参与党参之间共有峰率最高达到94.4%,最低为59.1%;素花党参与不同产地的川党参与党参的共有峰率均大于65.0%.不同产地和品种的党参随着种质资源的变化,化学成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红外光谱指纹图谱中均有差异,在具有高分辨力的二阶导数谱1 800~400cm-1波段区分更加明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能从整体上分析谱图特征峰的变化规律,可以解决中药品质差异和产地归属的问题,为党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药材活性成分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研究了重庆地区11批6年生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色谱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μm,ID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波长227nm,流速0.8mL/min为HPLC指纹图谱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此色谱条件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色谱指纹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峰9可作为参照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平均RSD均小于2.0%;非共有峰面积在4.1%~8.3%之间,符合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规定小于10%的检测要求;全图谱共有峰的相似度均≥93%。表明所建立指纹鉴别方法具有稳定性高、精度准、重现性好,选定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对栽培南方红豆杉药材组分的一致性作出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贵州地道药材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贵州地道药材半夏的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半夏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对11批贵州不同产地的半夏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的11批半夏样品有18个共有峰,共有峰峰面积的RSD在6.84%~38.37%,相对峰面积的RSD在0.02%~38.63%;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从0.196~1.710,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在0.02%~1.93%,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建立的贵州地道药材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半夏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为贵州地道药材半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毕节大方圆珠半夏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采用HPLC法对10批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间的圆珠半夏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的10批半夏样品有23个共有峰,共有峰面积为91.6%~95.8%,相对峰面积的RSD为0.12%~0.40%;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从0.182~1.810min,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在0.02%~0.10%。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圆珠半夏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1.
CIDR在林麝同期发情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CIDR和PMSG对林麝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研究其对林麝的应用效果,寻求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稳定的林麝同期发情方法.把CIDR放人林麝阴道内,11d后取出同时注射PMSG,观察发情情况.结果表明,取栓后7d内同步发情率达到85.7%.CIDR诱导发情在林麝上的首次应用研究,效果优于巴报道的其他林麝同期发情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圈养林麝营养需求,补充林麝天然食物来源,对四川马尔康麝场林麝10种野外食源植物叶片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价值分析。结果表明:10种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单一饲喂喜食植物叶片不能满足全年龄、全周期林麝营养需求;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40%~4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为0.67~0.74,皆高于WHO/FAO提出的蛋白质参考模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从氨基酸平衡角度分析10种植物所含必需氨基酸偏离WHO/FAO氨基酸模式的程度,胱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相对不足,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胱氨酸+蛋氨酸。建议针对性补充胱氨酸+蛋氨酸含量较高的饲料,提高食源植物氨基酸营养平衡性。  相似文献   

13.
从马麝的全血中提取基因组总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细胞型朊蛋白(PrPC)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马麝PrP基因片段大约为771bp,包含了朊蛋白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即包含在单一外显子内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国外报道的同科动物PrP基因序列基本相同。马麝PrP基因含5个短而富含G-C的元件,可编码5个八肽(九肽)重复Pro-His-Gly-Gly-Gly-Trp-Gly-Gln或Pro-Gln/His-Gly-Ala/Gly-Gly–Gly-Trp-Gly-Gln,其氨基酸序列含有24个氨基酸的N-端信号肽和23个氨基酸的C-端信号肽。与白尾鹿(Odocoileusvirginianus)和麋鹿(Cervuselaphus)的PrP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4%、97.9%和98.1%、97.7%。共发生15个碱基替换,其中10个为同义码替换,5个为异义突变,即G57A、S100N、N173S、T177N和M208I。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林麝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及遗传结构,为指导种群遗传管理及其饲养种群种质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遴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片仔癀麝场和逢春麝场,汉中市留坝县的太子岭麝场,采用分子粪便学的方法,采集220份新鲜的粪便样品,成功获得112条mtDNA控制区序列,计算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结果]在3...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麝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目前我国麝资源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变化和经济价值。从非法猎捕、盗卖麝香,麝栖息地破坏严重和人工养殖关键技术尚待突破等方面具体分析麝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麝资源减少的原因,提出了在麝种群密度较高的地区建立麝自然保护区,加强麝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大科研投入,全面提高人工养麝技术水平;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把麝麝香产品标识纳入法制程序等相应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麝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分子水平上分型,为麝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Lysis Triton法对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质粒抽提,并用HindⅢ、EcoRⅠ及BamHⅠ3种内切酶对质粒进行单酶切。[结果]质粒得率为91.6%,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结论]质粒DNA分析为四川养麝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林麝毛发DNA的提取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麝及麝属动物系统分类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采用分子标记方法,分析林麝的系统发育。利用非损伤取样方法,从秦岭林麝的毛发样品中提取得到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麝、原麝、马麝、喜马拉雅麝、黑麝是5种独立的种,林麝与原麝的亲缘关系最近。秦岭林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度(Hd)为0.558,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15 42。可弥补现有形态分类研究的不足,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musk deer was classified at molecular level to provide basic materials for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musk deer. [Method] Plasmids from 24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musk deer were extracted by the Lysis Triton method, and then identified by single enzyme digestion with three endonucleases of Hind Ⅲ, EcoR Ⅰ and BamH Ⅰ. [Result] The yield rate of plasmids was 91.6%, and 24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musk deer had the identical or similar plasmid profiles. [Conclusion] Plasmid DNA analysis offers scientific basis for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musk deer in Sichuan Institute of Musk Deer Breeding.  相似文献   

19.
麝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材料与方法1.1菌株从四川养麝研究所白沙养麝场和金凤山养麝场病麝和死亡麝的化脓灶及脓汁、实质器官分离鉴定的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其中Ecoli-1、Ecoli-7、E.coli-10、Ecoli-12、Ecoli-15、E.coli-16、Ecoli.17、E.coli-18、E.coli-23从金凤山养麝场分离,其余15株从白沙养麝场分离,均由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微生物实验室保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林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菌株O4,O26和O139为抗原,经甲醛灭活,以铝胶为佐剂,制成林麝大肠杆菌病三价铝胶灭活疫苗,含菌量为20×108/ml。疫苗成品纯粹检验、安全性检验均达到相关要求。将疫苗分别肌肉注射怀孕母麝及其所产仔麝,采用首免后7天进行二免及其二免后14天进行三免的免疫方法,并用微量血凝试验检测母麝和仔麝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怀孕林麝产后35天至产后68天的血清抗体水平较稳定,怀孕林麝产后68天的血清抗体仍可维持到平均24.75;仔麝可获得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在出生后60天消退,因此仔麝首免时间确定为出生后60日龄,仔麝三免后可获得一定的抗体水平,可使仔麝对林麝致病性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保护力。该疫苗的试制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性化脓病和肺炎的预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