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生产中收集、剥苞两步人力劳动大、生产效率低、传统机械落后等问题,设计了由树莓派3B+主控板为控制核心,Arduino为开发平台,蓄电池和电机为动力,实现板栗自动收获和剥苞的板栗自动收获剥苞机。板栗自动收获剥苞机由控制系统实现在板栗园内的自动循迹行走;经鬃毛刷转动可实现板栗的捡拾收集,捡拾精度高;板栗经由双辊轮转动所带动的其上以聚四氟软管刀片的挤压实现剥苞,板栗受损率低、剥苞效率高。该整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板栗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设计6种不同施肥处理,探索不同处理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结果性状、光合指标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单位面积果枝数、每母枝果枝数、每果枝蓬数、单位面积蓬数和板栗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不同施肥对结果性状和光合指标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萌芽期到花期,即3~5月的持续干旱,肥料未被板栗树充分吸收利用.对6种施肥处理的八月红主要营养成分的LSD检验和模糊分析表明,处理B和F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C、D次之,A、E最差.尽管处理F施肥量比处理B多,但持续干旱少雨导致土壤肥料未被充分吸收,而叶面喷施肥料更能被叶片吸收利用,因此这两种施肥对罗田板栗的营养成分积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碱性土(pH=8)上枳、枳橙、红桔砧伏令夏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根系阳离子交换量、活力、单位重量体积及水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枳砧根阳离子交换量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而枳橙砧呈单峰曲线,红桔砧间于二者之间;在根系第二次生长高峰时(6月)枳砧值显著低于红桔及枳橙砧的值(P<0.01)。3种砧木根系活力在7~8月均处于较高水平。根体积在生长后期(9~10日)高于生长前期,而根系含水量则为7~8月伏旱期高于其他月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雄花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雄花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枝条上基部雄花序首先形成,依次向上进行,同一枝条上从基部雄花序开始生长至最顶部一个雄花序发育完全需要50 d左右;同一个雄花序上,基部雄花簇首先开放,依次向上进行,而从基部雄花序开始开花至顶部雄花序完全开花需要20 d左右;一个雄花簇有雄花5~7朵,一般为单数,顶部一朵,下方四朵为两朵并列排列,同一雄花簇中最顶部一朵雄花最先开放,依次向下进行,并列排列的两朵同时开花;板栗雄花小孢子囊数量多,且发育进程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无限分化的趋势,小孢子囊两室,偶而有四室出现,内含大量花粉粒。总之,板栗雄花多,花粉数量大,开花散粉时间长,对于相对数量较少的雌花而言,是否为适应风媒传粉所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安徽板栗产区的矿质营养限制因子及分期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西舒城大别山区板栗产量的矿质营养限制因子是严重的氮贫乏,皖南广德栗产区是严重的磷贫乏。在两个栗产区分别施用氮或磷,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果枝上雌花量和栗实产量。分期施肥表明,授粉期施肥的增产栗实效果高于花原基分化期施肥;板栗果实速生期叶面喷磷、钾或锰,既增产栗实,又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0.
3个板栗新品系授粉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个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新品系对特早熟系列新品系鄂栗1号、0212、0213进行了授粉结实试验.研究了其授粉结实特性。结果表明.3个新品系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结实率分别为75.0%、58.3%和62.5%;人工自花授粉结实率较低.分别为37.5%、33.3%和37.5%;雌花隔离不授粉(孤雌生殖)坚果无种仁;人工异花授粉结实率高.但不同组合问差异较大,在50.0%~i00.0%之间。10个新品系互交结果还表明.花粉生活率达到15.8%时即可作为授粉品种.坚果单粒重性状可以遗传.板栗种子直感现象明显.选配适宜的授粉品种可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坚果单粒重。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调控技术对板栗根系构型的影响和对板栗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以期为培育高质量板栗苗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板栗苗木为对象进行切根(切根深度分别为12、8、4 cm、CK)及不同形态氮素(尿素、硝酸钠、CK)追肥试验。结果表明:苗高生长量最大的处理为X2N2,地径生长量最大的处理为X4N1,不同处理苗木地径生长量差异性不显著;在同样切根深度的处理下,施用尿素的苗木在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上均大于施用硝酸钠的苗木,也即NH^+4较NO^-3对板栗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具有更好的促进效果;X1N1、X2N1、X2N3处理在不同径级侧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上分别达到最高,差异性显著(P<0.05)。综合考虑苗木根系指标和形态指标,X2N1即切根深度8 cm结合施用尿素为板栗苗木根系的最佳调控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板栗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东兰县退耕还林地栽种板栗的5种立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每个立地类型分别在3个乡镇设置土壤剖面,分A、B层采集土壤样品,再利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样点调查的方法,调查相应的退耕板栗纯林的地径、树高、冠幅生长量,还调查同一立地条件下已生长成林的荒山林地板栗。研究结果表明,5种立地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相应的年平均生长量也存在差异;有机质含量在中等及以上的第8、9、10立地类型,A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各项的年平均生长量基本呈正相关,而有机质含量在中等及以下的则这种关联不明显。这一结果可为该县退耕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板栗种子进行自然脱水,研究了板栗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动态变化。在自然脱水过程中,花后80d板栗种子在脱水第9天时,胚轴和子叶中的含水量分别下降至26.9%、25.5%,却仍然保持着最高的生活力,表明此时其脱水敏感性最低;花后90d板栗种子中淀粉大量降解,可溶性糖迅速增加,胚轴中可溶性蛋白也大量降解,推断其已转入萌发状态,故脱水敏感性略上升。由此得出,顽拗性板栗种子的最佳采收期应是生理成熟脱落前。同时也发现,脱水敏感性与细胞膜的透性并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并探讨了部分板栗良种间的授粉结实特性以及不同亲本对板栗结实率、空苞率等的影响。人工授粉杂交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杂交,座苞率、落苞率有较大差异,结实率、空苞率、坚果数/结实苞在不同杂交组合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红栗×河北短丰’结实率最高,空苞率较低,其次为‘雄花败育×河北短丰’以及‘沂蒙短枝×河北短丰’,‘垂枝栗×河北短丰’和‘红栗×垂枝栗’结实率最低,空苞率却最高。同一父(母)本不同母(父)本间由于亲和性不同也使杂交结果差异较大,以‘河北短丰’为父本的四个杂交组合和以‘红栗’为母本的两个杂交组合中,母(父)本不同,结实率、空苞率乃至坚果数/结实苞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板栗总苞的生长发育和其内部是否有坚果关系不大。根据试验结果,板栗父母本间亲和性好,则空苞率低,结实率高,因而亲和性好的授粉树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板栗自然分布区8个产地采集的板栗叶片进行取样测定,分别测定叶片3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各指标在同一群体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板栗叶片形态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差异,其中,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等3个性状群体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F值分别为7.50、6.36及7.39;群体间,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3个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F值分别为19.36、18.32和3.40。根据3个性状的平均,群体间的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11.417%,群体内的占39.86%,机误占48.72%。板栗叶片3个性状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13.03%,而群体内的平均表型变异占86.97%,表明群体内变异是板栗叶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板栗产区废弃物堆肥特性及腐熟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农林废弃物进行堆肥,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北京市怀柔区板栗落叶、栗蓬、玉米秸秆、牛粪为原料,设置7种不同配比(A、B、C、D、E、F、G),采用有效微生物群(EM)技术,于2008年秋末进行堆肥试验。通过对堆肥过程中堆体的温度、含水率、pH值、NH+4 N、NO-3 N、C/N的测定,研究了不同配比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同时,采用白菜种子发芽指数(GI)评价了堆肥的腐熟度和生理毒性。结果表明:①堆肥过程中,不同配比堆体的温度、NH+4 N和C/N的变化趋势十分相似,均在前14 d 处于升高状态,之后逐渐下降;处理E(V(板栗落叶)∶V(栗蓬)∶V(玉米秸秆)∶V(牛粪)=20∶20∶20∶40)最高温度高于其他6种,达到62℃;GI与NO-3 N始终处于上升趋势;含水率一直在下降;pH基本维持在8~9之间。②GI与NO-3 N和pH值呈正相关,而与NH+4 N和C/N呈负相关;GI与NH+4 N的相关性极显著,达到-0.799 6。③在北京怀柔地区,处理E为最佳堆肥配比组合,其堆肥腐熟效率高,约为42 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