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蚕五龄斜面条桑育技术在生产上已得到推广,而在秋蚕生产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1999年中秋生产期间,笔者在夏堡乡东湖村9组和高明乡卢西村6组以及雪岸、南凌等乡进行了中秋蚕五龄斜面条桑育技术的应用实践。夏堡乡东湖村9组28户蚕农,养中秋54张,五龄期全面推广应用斜面条桑饲育技术,平均张产3625kg,张产值49350元;高明乡卢西村6组22户蚕农,饲养中秋51张,五龄应用斜面条桑饲育技术48张,平均张产371kg,张产值48240元,雪岸乡在重点村推广应用126张,南凌乡应用推广92张,均取得了较好效益。其技术关键是:1 划片采叶计划中秋或晚秋蚕五龄应用…  相似文献   

2.
海宁市周王庙镇历来是全国嫁接桑苗的集中产区之一,每年生产的超亿株桑苗,不仅为全国新桑园发展创造物质基础,而且大量的苗叶也增加了当地苗农秋蚕饲养量。2013年全镇8个繁苗村共饲养蚕种21780张,其中中晚秋饲养量达到12452张,占57.17%,平均张产44.80 kg,比非苗区5个村分别提高4.90%和2.08 kg。桑苗与水稻轮作,并交叉种植,易受大田治虫农药污染,苗叶生长期短,叶质营养较差。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劳动力发生转移,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工本,提高经济效益己成必然趋势。传统的养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生产的需要,一些新的养蚕技术便应运而生,全年条桑育取代传统的片叶养蚕、自动上蔟取代拾蚕上蔟等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近年来泾县桃花潭镇晚秋蚕饲养大力推广条桑育、蚕台育等饲养方式取得成功。1晚秋大蚕条桑育、蚕台育的意义1.1有利于提高养蚕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秋蚕期局部发生蚕病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柳丽萍 《中国蚕业》2003,24(2):51-51
中秋蚕是全年仅次于春蚕的一个重要蚕期,由于该期蚕比重大.蚕种饲养量为春蚕的90%左右,因而对于广大蚕农增加经济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2年中秋期在传统蚕桑老区湖州城区妙西镇避村发生蚕病.在生产上造成一定的损失。该镇中秋蚕8月28日发种,共发秋丰×白玉蚕种1350张,平均张产茧仅21kg。主要原因是5龄后期,避村周围发生血液型脓病所致。  相似文献   

5.
<正> 溧阳市是江苏省蚕桑生产重点县市,蚕田面积5.5万余亩,近年来每年发种量都在10-11万张,产茧量在3500-4000t,平均张产茧春蚕只有80多kg,中晚秋只有30-35kg。生产水平成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由于秋蚕病害的大量发生,不少地方巳停止了晚秋蚕的饲养,对中秋蚕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从我省一些蚕茧基地县来看,白僵病和脓病仍有发展的趋势。旬阳县由于白僵病和血液型脓病的危害,晚秋蚕已基本停止了饲养,中秋蚕也岌岌可危。从1980年以来的三年中,全县共发中秋蚕种22171张,共产鲜茧5515.5担,平均张产为24.87斤,仅为春蚕平均张产的47%。菜湾公社一九八二年养中秋蚕340张,由于脓病、僵病的发生,平均张产只有19.9斤。从我省两个万担县来看,安康县1980年药材公  相似文献   

7.
杜方胜 《北方蚕业》2010,31(1):63-64
陕北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个体养蚕规模小,搞小蚕集中共育有一定困难。于是,我们于2001年在砖庙镇美谷界村,自备材料制作了40个小蚕饲育箱,试验示范了小蚕饲育箱育小蚕。当年该村养春蚕60张,产茧2250kg,平均张产37.5kg。其中采用小蚕饲育箱养的40张,平均张产41.5k。较对照户普通育平均张产30.5kg增产11kg,张增产值99元。之后5年,我们不断改进技术,总结经验,探索符合本县实际,群众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大蚕条桑育与片叶育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的方式,2011年在那坡县进行大蚕省力化条桑育与片叶育养蚕对比试验。条桑育的亩桑产茧量为132.90kg,比片叶育的185.23kg减少了28%;张种用时为42.41h,比片叶育的61.46h减少了31%;张种产茧量与片叶育相仿。试验结果表明:条桑育比片叶育更省工省力,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蚕省力化条桑育技术可以在农村规模种桑养蚕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2002年我区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蚕病发生的特点:一是发病面广;二是发病时间早,有的农户在2龄就发现血液型脓病,不仅在迟眠蚕中有病蚕,即使在大批蚕中也有蚕病发生;三是发病情况严重,损失较大。据对城区八里店镇调查,有3%农户的210张蚕种因暴发蚕病而颗粒无收;25%农户的1600张蚕种因发病严重,张产仅10~20kg;40%农户的2500张蚕种发病较轻,张产在25kg左右;只有30%左右的农户少量发病,张产在32kg以上。因血液型脓病危害,八里店镇饲养的6431张秋蚕,平均张产仅32.5kg,与去年同期比,平均张产减少3.4kg,损失蚕茧21.9t,估计全镇发病损失率在1…  相似文献   

10.
海宁县周镇乡长联村第一承包组吕元昌发起由6户亲朋好友联户共育,春蚕6.5张,张产茧97.7斤,夏蚕2.9张,张产茧94斤,早秋蚕4.2张,张产茧79.3斤,中秋蚕9.25张,张产茧80.9斤,晚秋蚕3.75张,张产茧99斤.全年平均每张种收入159.84元.蚕室用吕元昌家房子改建,改建工由6户分摊,蚕具按蚕种数摊派,由各户清洗后交共育室统一消毒,消毒准备由每户抽出一人参加,养蚕用工除1人固定外,其余轮流,每日2  相似文献   

11.
秋蚕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耀 《中国蚕业》2006,27(2):100-101
经过多年布局的调整、调优、兴化市秋蚕饲养次数已由原来的早、中、晚秋3期改为目前的晚秋(9月10日前后收蚁)1期。秋蚕效益约占全年养蚕效益的一半,对提高桑园效益,增强蚕桑业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近3年来兴化市秋蚕生产连续减产歉收:2003年全市大面积减产,张产茧仅有18kg;2004年一重点乡镇发生大批家蚕见熟不结茧的现象,全镇有近1000张蚕种几乎绝收,近1500张蚕种张产茧只有23kg;2005年全市张产茧只有28kg,少数蚕农基本上粒茧未收。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本市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现有桑园保存有不小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睢宁的养蚕布局是不养夏蚕,少养中秋,大养晚秋蚕,即全年三季蚕:春蚕、中秋、晚秋蚕。其比例为100:20:100,自然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正因为有了这中间小批量的中秋蚕,而影响了大批晚秋蚕的饲养成绩,结果是中秋蚕数量小,产量低,质量差,工农业效益都不理想。据1999-2003年五年统计,中秋蚕张产茧均在15kg左右;中晚、秋蚕无法拉开时间差,蚕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毒,造成病原积累,给晚秋蚕带来暴发蚕病的潜在危机,形成养了这小批量的中秋蚕,晚秋蚕不得不向后推迟的局面,导致晚秋蚕等黄了桑叶、等冷了气温,饲育中不得不加温。这样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用工量,还容易污染养蚕环境。中秋蚕饲养量小,经济效益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也不愿在高温气候条件下饲养中秋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雄蚕的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明显高于雌蚕,因此专养雄蚕是蚕业工作者多年的夙愿,业内人士把专养雄蚕作为新世纪家蚕育种的主要方向之一。仙居于2000年晚秋开始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引进了少量雄蚕种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近年来,雄蚕的饲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雄蚕在仙居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到2003年雄蚕年饲养量占到了61.5%。下面,就雄蚕在仙居农村的饲养情况及效益,作一粗浅的分析,供大家参考。1 雄蚕饲养情况1.1 雄蚕饲养量 仙居四年来饲养雄蚕累计3106张。从表1可以看出,雄蚕饲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少量试养,到2003年达到了61.…  相似文献   

14.
戚华 《四川蚕业》2010,38(4):27-27,33
传统的养蚕模式费时、费力,已不适应现代蚕桑发展需要,为探索省力化养蚕的路子,我们于2010年对晚秋5龄蚕进行了斜面条桑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饲育方式节能省工,操作简便,对于防治蚕病发生,保证桑叶质量,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江市晚秋蚕饲养量最多的年份是1992年,发种达115737张,而自2003年第二、第三产业爆发式增长以来,吴江的秋蚕生产产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2005年起吴江秋蚕无奈地调整为“一秋布局”,这是吴江晚秋蚕生产被逼入了萎缩期的起点,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晚秋蚕种分别饲养了34402张、33777张、28950张、9005张。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吴江晚秋蚕发种日期的选定更显得重要。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来的吴江晚秋蚕的发种日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选定了三个方案,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连年来白僵病对蚕作安全威胁较大,尤其是在中、晚秋期为害更甚。我县77年中、晚秋蚕由于大发白僵病,平均张产只有29.1斤。以后,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效果。82年中、晚秋蚕的僵病为害情况大有下降,因僵病损失的蚕种已压低到了1.6%,全县平均张产达44斤,比77年提高了51.2%。平桥公社中、晚秋发种573.5张,平均张产59.5斤;横涧公社同官大队中、晚秋发种86张,平均张产达71.3斤;平桥公社青山大队上岕生产队中、晚秋发种14.5张,平均张产达83.3斤。  相似文献   

17.
1985年,湖州市郊区蚕茧生产取得了超历史的大丰收,蚕茧总产量达到16814吨,比1984年增产2502.4吨增长17.5%.但夏秋蚕期由于大量发生蚕病,总产茧量虽然增加,张产茧量却比1984年同期下降,特别是中、晚秋蚕,张产茧下降幅度达14~29%.现将1985年蚕病为害情况及原因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蚕病净消毒试验 1975年夏季我社有6个生产队的蚕室蚕具采用了蚕病净消毒,以漂白粉作对照,试验结果,5个队的15张蚕种,平均张产62.2斤,对照区11张,平均张产57.5斤,试验区比对照区提高4.7斤,茧层量也有所提高。 1976年春期,我们又在东方大队东升生产队进行试验,试验种16张,张产93.10斤;对照区用毒消散消毒,9张种,张产83斤。试验区张产比对照区提高10斤。  相似文献   

19.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蚕桑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已建桑园七千三百四十亩,其中投产桑园四千余亩(大部份是幼令桑),占百分之五十六。今年,全县养春蚕八十八张,平均张产九十斤四两;夏蚕一百六十三张半,平均张产六十六斤一两;早秋蚕一百二十二张,平均张产六十一斤三两;中秋蚕三百零六张,平均张产六十四斤九两;加上晚秋、晚晚秋两期养蚕,全年养蚕达九百一十张,蚕茧产量达六百担,比去年的二百九十二担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产上壮蚕省力、规模化饲养,一般多采用地蚕条桑平面育的型式,这种型式虽然给桑快捷、方便、省力,但是占用蚕室面积较大,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蚕室空间.而且由于整个4龄期或5龄期不除沙,极易使蚕沙发霉及蚕座产生蒸热.同时有给桑量及消毒防病等饲育技术不规范的诸多因素,最终会影响到蚕茧产量及养蚕效益的提高.据实验调查,进行壮蚕平面条桑育,每张蚕种(10g蚁量)至少需要蚕室面积20m2以上.尽管地面立式条桑育比平面条桑育节省蚕室面积40%左右,但仍不能适应规模化养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地面立式条桑育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缩小单位饲养量的蚕室使用面积,并且创造一个既有利于壮蚕生长发育的环境,又能在不增加蚕室等房屋成本投资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饲养量,制成了适应5龄蚕省力、规模化饲育的简易立式条桑育专用蚕台,并利用其进行了多次养蚕试验,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