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伟  曹向林  袁泉  喻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5,(3):244-246,250
分析2014年7月4日发生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大暴雨过程,可知这次过程具有明显的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特征,洞庭湖水体的暖温水汽供应也有较大贡献;天文降水周期在这次过程中表现突出,天文降水预报方法值得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2014年7月4日发生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大暴雨过程,可知这次过程具有明显的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特征,洞庭湖水体的暖湿水汽供应也有较大贡献。天文降水周期在这次过程中表现突出,天文降水预报方法值得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对2016年7月25日抚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偏西气流的纬向环流形势下,500hPa贝加尔湖冷空气东南移是造成此次抚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是由贝加尔湖脊向东南方向移动导致;850hPa上,辽西地区有切变线东移,对抚顺地区降水产生直接影响,此次暴雨过程存在强盛的西南风低空急流建立,急流中心风速可达22m/s;200hPa存在强盛的高空急流,抚顺处于高空急流轴右侧,有急流的分流区。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14日,瑞金市出现一次156.3 mm的大暴雨降水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物理量资料、雷达回波图以及瑞金加密雨量站资料对这次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发生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高空有强盛的西南气流,风速的辐合为强降水发生提供了触发条件,中低层的低涡和切变线,为强降水提供了强的上升运动条件,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降水实况、MICAPS云图实况、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朝阳地区2016年7月20日大暴雨过程从系统生成、发展、消亡3个过程进行分析,运用MICAPS输出产品对过程当中动力、水汽、热量、物理量条件分析,并对比MICAPS预报场资料,揭示了EC、T639对本次过程的预报情况。经过分析得出:本次过程是受地面江淮气旋北上,配合高空切断低涡前部低空急流,在江淮气旋倒槽顶部、急流出口区发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过程当中,地面受日本海高压阻挡,高空受副高脊线影响移动非常缓慢,为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2008年7月1日,济宁地区5个站出现了暴雨,济宁本站出现降水量为105.0mm的大暴雨。对这次降水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中尺度切变、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是该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中层切变线上分布不均匀的辐合区、中低层正涡度区、高层负涡度区以及明显的垂直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重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18日20:00~19日08:00,云南省昆明市12 h内区域站共出现44站暴雨以上量级的降水,针对这次强降水过程,从高空形势场、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天气雷达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辐合区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昆明上空有两股水汽输送,且水汽通量散度对流层中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水汽输送条件较好,水汽充沛;昆明上空强降水时段内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中高层为负涡度,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为对流的发展、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昆明上空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位置少动是造成这次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降水回波属于混合型降水回波,在大片层状云回波中夹杂一些积云强雨团;此次昆明地区的大暴雨天气,与逆风区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20年7月8—10日上高县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特征析.总结得出:上高位于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强盛,水汽条件充沛,K指数值较大时容易出现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003~2010年的数据,分析和评价了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各重金属平均含量的顺序为:Zn>Cr>Cu>Pb>As>Cd>Hg。采用Muller地积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Zn处于基本无污染状态;As、Cr、Pb处于轻度污染状态;Hg、Cu处于偏中度污染状态;Cd处于偏重度污染状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分析结果为:As、Cr、Pb、Cu、Zn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Hg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水平;Cd处于极高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资料和建阳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5月16日闽北大暴雨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过程是发生在高层有低槽东移和低层为低涡切变东移南压(并有西南风急流配合)、切变南侧的风速辐合的有利天气形势下.从物理场看,该次强降水过程暴雨区有充足的水汽供应,暴雨区上空有强的上升运动(涡度场上为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配置;散度场上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从雷达资料看,上游地区不断有对流单体补充并入主体回波,回波移向与强核回波带走向一致,产生明显的“列车效应”,是导致该次强降水持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引发了关于湿地产品中重金属可能超标的广泛担忧。本研究以洞庭湖区的湿地产品——莲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种植区域莲藕中重金属含量的野外调查,结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阐明莲藕中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锌(Zn)、锰(Mn)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的莲藕重金属污染严重,以Cd、Pb超标明显,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5.70和8.35。根据莲藕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高低,产于岳阳楼区和沅江市的莲藕属于中度污染,而产于君山区、华容县、南县、大通湖区的莲藕属于重度污染。对莲藕重金属含量和各种植区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洞庭湖莲藕中度和重度污染区域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分布。莲藕种植区域的水土重金属污染和藕池破碎化是导致莲藕中重金属超标的两个主要原因,建议地方政府开展莲藕种植区域生境恢复,降低水土重金属污染,促进莲藕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招远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金玲  高峰  丁锡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87-15388
2008年7月19~20日受弱冷空气和7号热带风暴“海鸥”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招远市区出现了1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日降水总量接近历史极值。笔者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热带低压和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是造成此次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辽宁局部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杰  孙莹  王浩  万丽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17-6320,6352
利用高低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18~20日辽宁的局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切断低涡中短波槽分裂东移,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副高西侧西南风引导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在华北、东北地区相遇,辽宁位于低层气旋东南象限。此次降水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上都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使辽宁底层水汽通量辐合,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中层干冷空气侵入,致使大气层结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低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强度同时加大,抽吸作用明显,触发了对流运动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洞庭湖鱼类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洞庭湖鱼类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并对洞庭湖鱼种类情况、鱼类生物量情况、优势鱼类情况以及鱼类多样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洞庭湖各区域鱼类物种数量均相差不大,其生物量最多的是鲤鱼。洞庭湖优势种鱼类比例依次为鲤科、鮠科、鮨科、鳅科。洞庭湖鱼类Shannon-Wiener(H1)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681~2.511,丰富度(R)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851~2.584,Pielou(J')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581~0.879。相关性分析表明,洞庭湖鱼类Shannon-Wiener(H1)指数与丰富度(R)指数、Shannon-Wiener(H1)指数与Pielou(J')指数均呈高度相关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9—10日鲁西北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T639、T213提供的物理量场,对2009年5月9~10日鲁西北和鲁中北部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空切变线、地面静止锋、冷空气是造成这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1°的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0月21 ~ 22日铜仁市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WRF模式的降水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低槽、70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冷锋、地面辐合线;暴雨的形成、加强、减弱与暴雨上空水汽通量辐合区的演变关系密切,暴雨发生前中低层有较强的西南或偏南暖湿气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暴雨区有强烈上升运动速度,上升运动从850 hPa一直延伸至150 hPa附近,最大上升气流位于700 hPa附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动力场结构,使整层产生了有组织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上、下层负、正垂直螺旋度耦合的结构对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是十分有利的;对流层低层θse随高度减小,850hPa铜仁位于θse高值区,在贵州东部和南部有一个θse大值(高能)中心(θse≥68℃),反映了暴雨期间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而中层大气处于中性,这种大气层结有利于产生对流性强降水;WRF模式的降水预报对于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近24h的降水落区与实况相比吻合较好,但降水量级预报略偏小.  相似文献   

19.
黄菊梅  闫雍  冯慧  袁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07-18910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从影响洞庭湖区气候趋势的主要气候系统即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海夏季风、青藏高原积雪等出发,对19912007年洞庭湖区短期气候预测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物理依据的看法,对把握前兆信号,提高气候趋势预测的准确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