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省小麦中间试验参试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小麦选育单位明显增多,参试新品系大量涌现;审定品种数量基本稳定,通过审定的比例明显下降;参试品系良莠不齐,科研部门仍是江苏省小麦育种的主力军。通过审定的品种表现为: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品质明显改善,优质专用比例较高;优质高产协调发展,品质类型出现突破;综合抗性水平有所提高,不同病害抗性极不均衡。在此基础上对江苏小麦育种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3.
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生产发展对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劳动力缺乏导致栽培管理不到位,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化使小麦抗逆性和抗病性面临新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育种研究方向、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世界农业》2006,(6):F0004-F0004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是早著名小麦育种家蔡旭先生于1949年组建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遗传育种原理与方法、小麦高光效、抗逆、营养高效转基因工程育种和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基因源分析及分子标记研发工作,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分子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技术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矮秆小麦材料杂种后代遗传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双亲株高平均值与F_1、F_2株高的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F_2与F_3株高也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双亲株高平均值可以预测杂种后代的株高表现。(2).通过对杂种后代株高的分析,以矮×中或矮×中高的组合组配方式较为适宜。(3).株高的遗传力值较高,在早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株高在F_2的分离现象可以分为二种六个类型。(4).F_2应适当地加大群体,以增加分离优良单株的机率。(5).选择矮秆材料的同时,应注意对产量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宁夏小麦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宁夏50年的小麦遗传育种史表明,国内外小麦遗传资源的引进、研究和利用,对宁夏的小麦品种更新换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宁夏小麦主产区即引黄灌区的第一、第二次更新换代的小麦品种分别是从国外引进的小麦优良品种碧玉麦、阿勃。第三次更新换代的小麦品种是斗地一号,其杂交组合是阿勃/碧玉麦。第四次更新换代的小麦品种是宁春4号。其杂交组合是索诺拉64/宏图。而宏图的杂匀组合为阿勃/碧玉麦,是斗地一号的姊妹系。到目前为止,宁夏已审定、认定小麦品种36个。纵观小麦育种史,宁夏小麦育种最有成铲的时期还是在采用了CIMMYT小麦种质材料后,这些材料中含有Rht1、Rht2基因。宁夏墨麦引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4年来,宁夏共引进墨麦资源14000余份,宁夏利用墨资源及其衍生系育成了18个小麦品种(系),累计推广面积6000余万亩。其中,被审定的品种有14个,它们是宁春1号、4号、5号、7号、11号、13号、14号、15号、16号、17号、18号、19号、23号、24号等。这些小麦品种共增产小麦20亿kg。20世纪末,通过11年的不懈努力,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品种引育成功。试验结果表明,冬麦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冬麦在这里不但可以高产、优质,比宁春4号增产20%左右,而且还比春麦早熟20天左右,冬麦收获得后,可以移栽水稻、玉米,复种青贮玉米、大豆、向日葵、蔬菜等作物,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细粮”或“一年多熟”,这一研究成果为宁夏耕作改制昨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宁夏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小麦育种的创新研究进展,包括品种类型创新、资源创新、育种技术创新等,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小麦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遗传育种是将已有的遗传和变异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人工选择、杂交和定向培育等手段来创造新的小麦品种的过程。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对比分析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小麦遗传育种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知识图谱。从时间和空间两大序列和发文量、国家、机构、关键词、主题词等5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研究进展、热点与前沿。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发展迅速,发文量和研究水平正逐步赶超发达国家,主要研究内容为小麦遗传性状、品质改良、种质资源、抗病性及抗逆性等。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优质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河南省优质麦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加大对优质麦育种的投资,加强资源材料的创新,改进育种方法,建立和完善优质麦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3-2014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气候特点的分析和对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小麦品种的表现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本年度的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整体有利,但不利于病害、抗倒性、成熟期的鉴定,根据河南省的常年气候特点,提出了小麦品种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预测了部分品种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部分小麦新品种的特性和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从繁殖行为、孵化、出雏、育幼等方面介绍了蓝马鸡在河南地区的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4.
河南油茶品种资源选育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52-17653
介绍了河南省油茶品种资源丰富,均为天然分布,品种良莠不齐,油茶产量普遍较低.从当地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出了具有高产、抗病虫、抗寒等优良性状的油茶品种豫油茶1~7号,以满足油茶分布北部边缘区发展油茶对耐寒良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近年审定玉米品种抗性分析及育种目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2006-2010年间审定的109个玉米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河南省近年审定玉米品种在抗性水平上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近年审定玉米品种对全部病虫害的抗性鉴定结果大多数表现为中抗水平,对河南省普遍发生且危害较大的玉米螟、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茎腐病在抗性鉴定方面进行了高标准严格控制,河南省局部发生且危害较小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审定标准相对宽松.优良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与抗病分子辅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结合是实现抗性育种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豫南稻茬麦区优质高产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豫南稻茬麦区小麦育种工作的现状,依据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小麦生产水平,结合几个推广品种的性状特点,提出了应以培育优质高产、稳产、耐湿、多抗、早熟小麦品种为目标。具体性状指标要求:选育半冬性多穗型品种,产量三要素中要突出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要求中等或偏上即可,早熟或中熟,灌浆速度快,半矮杆,抗倒伏能力强,耐湿抗病,适应范围广,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  相似文献   

17.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因此河南的小麦生产和发展状况对全国的小麦生产与供求平衡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利用统计数据,结合生产实际对河南省1949年以来小麦生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表明:58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增加21.24%,总产量增加了8.8倍,单产提高了7.1倍。自1999年以来,河南省优质小麦面积和总产也不断增加,2006年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占到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41.75%,总产量占到河南省小麦总产的39.32%。近年来,随着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河南省小麦高产、超高产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河南省小麦单产平均水平还不到6000kg/hm2,不同区域之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较大,品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生产资料投入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作者认为今后应该要大力推广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加强优质小麦的研究与管理,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豫北高产灌区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统计数据,结合农户调查资料,对温县、浚县两个典型区域小麦生产和肥料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农户之间小麦产量、小麦播种量、化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等差别较大。温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达7 960 kg/hm2,有27.31%的农户氮肥用量低于120 kg/hm2,有9.23%的农户不施用磷肥,11.81%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比例占调查农户的32.17%。浚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为7 210 kg/hm2,小麦每公顷播种量大于200 kg的占调查农户的73.31%,有1/2以上的农户过量施用氮肥;有13.79%的农户不施用磷肥,有35.45%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占调查农户的11.38%。  相似文献   

19.
育种值的估计是品种选育核心,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基因组选择通过估计全基因组所有标记或单倍型的效应,从而得到基因组估计的育种值,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一种新方法。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及高密度全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应用,全基因组选择已成为动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热点。对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计算方法、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及植物育种中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对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