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观赏竹引种价值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观赏竹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豫南地区引进的22个竹类进行了综合价值评定。结果表明:观赏价值和生态适应性是观赏竹评价的重要标准,孝顺竹、金镶玉竹、黄杆乌哺鸡竹和矢竹等观赏性高、易于驯化利用,值得在河南省南部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4种优良观赏竹耐高温与抗旱性研究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圣音竹、龟甲竹、黄秆乌哺鸡竹、黄秆京竹4种观赏竹为试验材料,进行持续高温干旱胁迫试验,通过对叶片形态观察和测定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量,探究高温干旱胁迫对4种观赏竹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持续高温干旱胁迫下,4种观赏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黄秆京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了17.5%,叶绿素含量下降了31.71%,下降均较少,表明其生长状况较好。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黄秆京竹的MDA含量相对其他3种观赏竹仅增加了5.13倍,相对较小,表明其所受伤害少;游离脯氨酸相对于其他3种增加了1.93倍,增幅最大,表明其抗旱性较好。SOD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黄秆京竹的SOD活性增加了3.7倍,明显高于其他3种竹,提高其抗旱性。2)5个生理生化指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3)4种观赏竹因子分析得分中,黄秆京竹得分最高为1 016,其抗旱性较好,与试验观察和指标测定结果相符。4)在持续高温干旱胁迫下,应及时进行遮荫浇水进行合理抚育措施,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引进的南方竹类为研究对象,从引入竹种的成活保存率、生长状况以及耐寒性三个方面对所引观赏竹类进行了整体评估分级。通过各方面试验结果及其整体观赏价值将各竹种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初步选出了优良性状的观赏竹类—四季竹、金镶玉竹、大明竹、茶秆竹等,为进一步的筛选工作和推广应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观赏竹的种类、布局与配置、栽植养护等知识,描述了几种常见的观赏竹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手法,并对秋竹、唐竹、大黄苦竹等15种典型观赏竹品种的耐低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观赏竹能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栽植成功,只有鹅毛竹与黄皮刚竹等少数几个品种不适宜在低温环境生长。最后,针对观赏竹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苏北地区观赏竹栽培品种及其园林应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苏北地区建设观赏竹专类园的选址、品种选择、植物配置和文化展示等方面的建议,最后提出建设观赏竹专类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通地区观赏竹品种引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苏省南通地区观赏竹品种引种和筛选问题,主要从引进品种的移栽成活率、繁殖速度、抗寒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筛选出31种适合南通地区栽培的观赏竹品种。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竹类引种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类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单子叶常绿植物,但在南方地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通过南竹北引和筛选,即通过南方竹种对济南地区的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和生长状况对比、性状表现的稳定性等方面的测定,筛选出适合济南地区生长的观赏竹25种,为多种类的观赏竹用于城市绿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秆寒竹为珍稀观赏竹种,为实现其商业化开发,研究了红秆寒竹生物生态学特性,结合其美学的特征分析,探索红秆寒竹园林应用策略.研究发现红秆寒竹个体纤秀,秆红叶绿,抗性强,耐修剪,适合盆栽,制作盆景,也可孤植,对植于庭院及建筑入口;红秆寒竹可与观赏花卉或地被植物组合,与山石、建筑配置,创造优美景致.  相似文献   

9.
中国竹子种类繁多,许多竹种形态各异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观赏竹盆景日益受到园林部门和城市居民的青睐,有着广阔的市场。1.竹种选择按主要观赏部位可分为3种。(1)观秆形竹秆形态奇异,主要观赏竹秆形状,有的秆呈方形,如方竹;有的秆基部节间短缩、肿胀或畸形,如罗汉竹、  相似文献   

10.
3种地被型观赏竹扦插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玉卿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5):132-134,141
以鹅毛竹、菲黄竹、铺地竹等3种地被型观赏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扦插基质和不同长度的秆插和鞭插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鞭插的效果优于秆插;鹅毛竹扦插成活率高于其他2种供试竹种;3种不同扦插基质以土插效果最好,沙插次之,水插较差;不同长度秆段间的扦插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而鞭段则以7个芽的成活率为最高,5个芽的次之,3个芽的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规律,对10种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期、退笋率、成竹率、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时间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竹子7月上旬即开始发笋,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的时间为80~120d,退笋率17.4%~30.0%,成竹率70.0%~82.6%;各竹种5d高生长量呈"低—高—低"的趋势,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经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最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出笋大年和小年毛竹材用林鞭和芽的分布、笋芽的萌发和生长以及竹笋出土等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材用林笋芽萌发率较高,出笋大年为4.1%,小年为3.4%,但出笋率较低,分别为24.9%和7.8%;②每一土层中均有大小不等的笋芽或冬笋,其中基围5~10cm的数量最多,约占50%;③基围10cm以下的笋芽或冬笋一般是长度小于围度,而10cm以上的笋芽或冬笋往往长度大于围度。为此,笔者提出了增加毛竹林竹笋产量的有效途径——提高笋芽利用率,并简述了实现这一途径的三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贵阳市两湖一库区的竹种多样性,从多个地方引进6个竹品种进行了3年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桂竹的多项指标表现均好,是选定的、可以推广发展的竹种.结论:斑苦竹、大明竹和实肚竹可作为备选竹种,合江方竹和金佛山方竹目前还不能进行大量的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4.
采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对苦竹、慈竹、平竹进行了光合生理、蒸腾、水分利用日动态研究,结果表明,3个竹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并且有"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慈竹(6.47μmol(/m2.s))>平竹(6.16μmol(/m2.s))>苦竹(4.93μmol(/m2.s));平竹的蒸腾速率日进程为双峰型,慈竹呈单调下降的趋势,苦竹呈单调上升的趋势,日平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为平竹(3.07 mmol(/m.2s))>苦竹(1.57 mmol/(m2.s))>慈竹(1.34 mmol/(m2.s));日平均水分利用率由大到小为慈竹(4.77μmol/mmol)>苦竹(3.28μmol/mmol)>平竹(1.92μmol/mmol)。  相似文献   

15.
浸渍纸贴面径向竹木复合模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竹材径向剖削加工成径向竹篾并织成束篾帘作为板材的芯层,以木单板为表层组成板坯;将板坯压制成板材后定厚砂光,再进行酚醛树脂浸渍纸贴面,结果表明:径向剖篾比弦向剖篾的竹材利用率最低可高出15%~20%.贴面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30℃,热压压力2.5MPa,热压时间10min;浸渍纸贴面径向竹木复合模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好、竹材利用率高,板面色差和厚度偏差小,是一种高档的混凝土模板.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竹炭对龙胆紫溶液中酸性品红吸附的最佳工艺优化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竹炭用量为25mg时,脱色率较好,当竹炭用量大于25mg时,随着龙胆紫浓度的增大,脱色率逐渐降低;最佳吸附时间为4h;在中性条件下竹炭对酸性品红的吸附效果较好;在50℃时,竹炭对溶液中龙胆紫的脱色率约54.6%。  相似文献   

17.
毛竹笋热泵干燥特性及制品复重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热泵装置干燥毛竹笋 ,探讨干燥温度、切分厚度及干燥前预处理对干燥特性及制品复重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切分厚度薄且经漂烫 ,干燥温度高的毛竹笋干燥速度快 ,制品感官质量好 ;切分厚度薄且未经漂烫 ,干燥温度高的制品复重率高 .用 Logistic曲线拟合毛竹笋含水率随干燥时间变化的状态分布 ,幂函数拟合制品复重率的状态分布 ,决定系数 r2 分别达 0 .972 5和 0 .961 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竹材是粘弹性材料,在载荷条件下会产生弹性变形。以毛竹展平板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竹材表面砂光量对其硬度以及卸载后对竹壁回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展平竹板表面砂光量的增大,硬度先有上升的趋势,在砂光量为0.5 mm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竹壁的回弹率随着表面砂光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砂光量为1.5 mm后下降趋势变缓;同时,竹壁的回弹率也随着卸载后陈放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是增大趋势逐渐趋缓。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竹笋的3种保鲜预处理方法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在20 h内和7 d内的绿竹笋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绿竹笋采收后,采用常温条件保存,笋体的呼吸速率增加很快,在4~6 h时呼吸速率(CO2)达最高峰,为163.81 mg.kg-1.h-1;用冰水预冷处理的绿竹笋在14~16 h时达到最高峰,为138.66 mg.kg-1.h-1;用冰水处理同时以10 mg.g-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14 h左右达最高峰,为113.43 mg.kg-1.h-1;经冰水预处理和10 mg.g-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采后7 d内维持笋体的低呼吸速率,可以抑制笋体呼吸作用。图2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