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霜冻天气对桂中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8年初广西各蔗区甘蔗均遭受严重的寒害冻害,研究霜冻天气对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的影响对确保甘蔗持续生产,选育抗寒甘蔗品种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月霜冻天气对桂中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霜冻天气后甘蔗的受冻害症状明显,蔗糖分下降了0.21%-0.48%(绝对值),宿根蔗蔗糖分的降幅较新植蔗大;简纯度下降了0.37%~1.48%(绝对值),新植蔗的降幅较宿根蔗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蔗成熟期不同供水方式对甘蔗蔗糖分的影响。[方法]对8个甘蔗品系(种)在成熟期干旱、干旱后灌水和自然降雨3种水分处理的甘蔗蔗糖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大多数甘蔗品系蔗糖分积累变化规律表现为12月比11月大幅度提高,1月比12月缓慢提高;干旱后灌水条件下,大多数甘蔗品系在12月的甘蔗蔗糖分比11月低,1月虽有升高但不明显;干旱后灌水的处理与不灌水的相比,在11月和12月的甘蔗蔗糖分分别降低了0.12-1.54个百分点和1.38-3.16个百分点。[结论]在甘蔗成熟期蔗地灌水会导致甘蔗蔗糖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甘蔗收获后蔗糖分降低是蔗糖加工单位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那些在高温下持续压榨的地区。通过研究评估榨季后期甘蔗收获后蔗糖分的损失量及其与酸性转化酶和葡聚糖蔗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蔗收获后,随着这两种酶活性的上升,甘蔗的商品蔗糖急剧下降。刚收获的甘蔗商品蔗糖值为10.88,在收获48、240h后,则分别降低2.27、6.59个单位,10d后蔗糖分降低约60%。对收获的甘蔗淋水并覆盖蔗叶,其蔗糖分降低约44%,而经化学物质处理并覆盖蔗叶的甘蔗蔗糖分减少27%。在甘蔗贮放期间,其蔗糖酸性转化酶和葡聚糖蔗糖酶活性明显增加。经化学处理并覆盖蔗叶后,收获甘蔗的两种酶活性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应用抗菌和抗转化化学物质配方具有使后期收获的甘蔗蔗糖分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甘蔗收获后蔗糖分降低是蔗糖加工单位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那些在高温下持续压榨的地区。通过研究评估榨季后期甘蔗收获后蔗糖分的损失量及其与酸性转化酶和葡聚糖蔗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蔗收获后,随着这两种酶活性的上升,甘蔗的商品蔗糖急剧下降。刚收获的甘蔗商品蔗糖值为10.88,在收获48、240h后,则分别降低2.27、6.59个单位,10d后蔗糖分降低约60%。对收获的甘蔗淋水并覆盖蔗叶,其蔗糖分降低约44%,而经化学物质处理并覆盖蔗叶的甘蔗蔗糖分减少27%。在甘蔗贮放期间,其蔗糖酸性转化酶和葡聚糖蔗糖酶活性明显增加。经化学处理并覆盖蔗叶后,收获甘蔗的两种酶活性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应用抗菌和抗转化化学物质配方具有使后期收获的甘蔗蔗糖分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甘蔗不同施氮方法与产量及糖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壤土土壤最优施肥方案下不同施氮方法对甘蔗一些生理性状乃至产量和糖分的影响 ,拟在探讨壤土甘蔗生产的适宜施氮时期和施氮次数 ,为甘蔗生产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法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前期重施氮肥 ,施氮次数减少至 2次或 1次 ,各生长时期的生理性状都有利于蔗茎产量的形成和蔗茎蔗糖分的积累 ,对提高蔗茎产量、蔗茎蔗糖分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Singh  P  Solomon  S 《广西农业科学》2011,42(4):375-379
【目的】收获后原料蔗的蔗糖分损失是糖业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评价印度亚热带地区榨季期间原料蔗在冬季和夏季不同月份的蔗糖分损失程度,为糖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收获后的贮藏原料蔗进行3种处理:T-1,直接堆放,无任何遮盖物,作为对照;T-2,贮藏期间洒水、并覆盖一厚层蔗叶;T-3:用氯化苯甲烃铵(杀藻胺)+硅酸钠溶液对堆放蔗茎进行处理后,覆盖一厚层蔗叶。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蔗茎品质参数包括蔗汁转光度、纯度、转化糖、酸性转化酶和甘蔗蔗糖分(商品蔗糖,CCS)来估测贮藏蔗茎的蔗糖分损失。【结果】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甘蔗蔗糖分损失增加;蔗茎收获后240h,甘蔗蔗糖分在1月的损失量(2.27个单位)明显低于4月(5.29个单位)。对照的蔗汁纯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处理;采用药剂处理的蔗茎还原糖增加量最小,明显小于对照。在夏季和冬季不同月份的蔗茎转化酶活性具有明显差异,在高温条件下,蔗茎酸性转化酶活性急剧升高,且以对照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结论】使用氯化苯甲烃铵(杀藻胺)和硅酸钠配方处理收获贮藏的蔗茎,可减少蔗糖分的转化和损失,并抑制酸性转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霜害程度对甘蔗品质 (蔗糖分、蔗茎密度 )的影响 ,观测了各甘蔗品种的抗逆性。结果表明 ,受霜冻 1个月后的甘蔗蔗糖分下降 1.86 - 4 .96个百分点 ,甘蔗密度损失 4 .92 - 12 .4 2个百分点 ,新台糖 16号、CP 80 / 182 7和桂糖 12号抗霜冻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品种 ,对如何处理霜冻甘蔗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Singh  P  Solomon  S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4):375-379
【目的】收获后原料蔗的蔗糖分损失是糖业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评价印度亚热带地区榨季期间原料蔗在冬季和夏季不同月份的蔗糖分损失程度,为糖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收获后的贮藏原料蔗进行3种处理:T-1,直接堆放,无任何遮盖物,作为对照;T-2,贮藏期间洒水、并覆盖一厚层蔗叶;T-3:用氯化苯甲烃铵(杀藻胺)+ 硅酸钠溶液对堆放蔗茎进行处理后,覆盖一厚层蔗叶。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蔗茎品质参数包括蔗汁转光度、纯度、转化糖、酸性转化酶和甘蔗蔗糖分(商品蔗糖,CCS)来估测贮藏蔗茎的蔗糖分损失。【结果】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甘蔗蔗糖分损失增加;蔗茎收获后240 h,甘蔗蔗糖分在1月的损失量(2.27个单位)明显低于4月(5.29个单位)。对照的蔗汁纯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处理;采用药剂处理的蔗茎还原糖增加量最小,明显小于对照。在夏季和冬季不同月份的蔗茎转化酶活性具有明显差异,在高温条件下,蔗茎酸性转化酶活性急剧升高,且以对照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结论】使用氯化苯甲烃铵(杀藻胺)和硅酸钠配方处理收获贮藏的蔗茎,可减少蔗糖分的转化和损失,并抑制酸性转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20份云瑞系列甘蔗新品种(系)的9个品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甘蔗蔗糖分与其影响因子的密切程度。相关分析表明,甘蔗蔗糖分与蔗汁蔗糖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汁锤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简纯度与重力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还原糖与甘蔗产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汁锤度与简纯度、重力纯度、蔗汁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甘蔗产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出汁率、简纯度、蔗汁蔗糖分、还原糖对甘蔗蔗糖分具有正效应,蔗汁锤度、重力纯度、甘蔗产糖量、甘蔗纤维分对甘蔗蔗糖分具有负效应。因子分析表明,9个甘蔗品质性状指标可用蔗汁糖分、甘蔗成熟度和甘蔗压榨因子3个主因子代表,其特征累计贡献率达82.775 6%。  相似文献   

10.
甘蔗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3份甘蔗品种(系)为试材,对甘蔗11个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纤维分与蒸煮液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关系不密切,甘蔗蔗糖分与蔗汁的糖锤度、转光度、视纯度、重力纯度、直接旋光数、转化旋光数、观测旋光度、蔗汁蔗糖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纤维分与蔗汁转光度和重力纯度、甘蔗蔗糖分与蔗汁重力纯度和直接旋光数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蔗汁转光度、重力纯度和转化旋光数对甘蔗纤维分含量均有直接正效应,甘蔗蔗糖分受蔗汁糖锤度、转光度、重力纯度、直接旋光数、转化旋光数和观测旋光度等6个指标的影响较大;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甘蔗品质指标可用蔗汁糖分、蔗渣糖分和甘蔗成熟度3个主因子代表,其特征累计贡献率达96.14%.  相似文献   

11.
第二轮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新植和宿根试验 ,对来自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四川 5省甘蔗优良品种 (系 )进行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 :桂糖 90 / 95、福农 91/ 2 3、福农 91/ 2 1、闽糖 90 / 55的平均产蔗量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新台糖 10号和桂糖 11号增产增糖 ;桂糖 91/ 116、粤糖 89/ 2 4 0的蔗产量高于新台糖 10 ,而不及桂糖 11号 ,但含糖量高于两对照 ;桂糖 90 / 95的蔗产量和含糖量居参试品种之首 ,福农 91/ 2 3和桂糖 91/ 116的含糖量并列第二 ,其它 3个品种的含糖量位居第三至第六  相似文献   

12.
甘蔗黄叶病毒是2000年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第七次报告才确认的黄症病毒科未归属成员。其分布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甘蔗产区,并已于近年传入我国南方蔗区。该病毒引起甘蔗病毒性黄叶病,经高粱蚜及玉米蚜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可能起源于黄症病毒科属间基因重组。本文简述该病毒研究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甘蔗生态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甘蔗生态育种、甘蔗生态栽培和甘蔗生态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论述。甘蔗生态育种主要是利用甘蔗叶型(长短、宽狭、厚薄和旗叶)、株型(幼苗株型和成长株型)、茎型(紧密直立和疏散斜生)、根型(浅根和深根)等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育成生产上所需求的优异生态良种,如早封行良种能抗旱和抗咸,迟封行良种有利于种植间套作物,群体透光度高的良种其高产高糖后代机率高于透光度低的.自动脱叶及茎直立的良种适于甘蔗机械化栽培管理。甘蔗生态栽培包括地膜覆盖、化学除草等生态栽培技术措施,使甘蔗生长在一个人为创造的生态条件下,保温、保湿、保土、保肥有利于高产高糖高效益。甘蔗生态病虫害综合治理主要是利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和有限度的农药防治等来获得长效、高效、低残、低毒、低污染和低成本的防治病虫害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ATPase活性的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了7个不同甘蔗品种感染甘蔗花叶病毒株系A(SCMV-A)后叶片及其叶绿体中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闽糖70/611,F134,闽选703,福引79/8,福引79/9,NCo310和Co740等7个品种染病后,叶片中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健株;叶绿体中Mg~(2+)-ATPase活性也呈现相同的趋势,而Ca~(2+)-ATPase活性则差异不显著.然而病株叶片叶绿体之外部分的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健株.这表明SCMV—A对叶片、叶绿体及叶绿体以外部分的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甘蔗新品种栽培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对粤糖95/168、福农15号、桂糖23号、新台糖22号(CK)甘蔗新品种进行1新1宿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福农15号萌芽生长快,分蘖率强,宿根性好,适应性广,早熟高产高糖,品种较优,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并对该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据2001-2003年粤北霜冻蔗区旱坡地3年3次新植、2次宿根试验结果,HoCP95-988特早熟高糖、高产稳产,萌芽性好、分蘖性强,有效茎多,宿根性强,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适宜霜冻蔗区及旱坡地种植。该品种11月上旬蔗糖分可达15.57%,分别比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同期蔗糖分高1.68个百分点和2.24个百分点;榨季平均蔗糖分15.68%,分别比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高1.14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平均蔗产量111585kg·hm-2,分别比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增产10.0%和20.3%;平均含糖量17426kg·hm-2,分别比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增产糖17.78%、34.31%。  相似文献   

17.
2006~2007年在粤北霜冻区旱坡地进行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7个参试品种中,CP89-2143和粤糖00-236综合表现较好,表现为特早熟、高糖、稳产、宿根性好、农艺性状优良,11月上旬至次年1月中旬平均蔗糖分含量分别为15.52%和15.85%,比对照种新台糖10号高1.23个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蔗茎产量为108 777 kg/hm2和103 433 kg/hm2,含糖量为16 883 kg/hm2和16 413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增产蔗茎19.2%、13.4%和增产蔗糖29.6%、26.0%;CP94-1100表现特早熟、高糖、农艺性状好,新植蔗茎产量为98 363 kg/hm2,但宿根性差:CP93-1382高产稳产、宿根性强,但蔗糖分含量一般(13.93%);CP92-1666表现特早熟、高糖,但蔗茎产量一般(83 427 kg/hm2)且不易脱叶;CP88-1762和CP94-1340的蔗糖分含量和蔗茎产量表现一般,茎径偏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北部蔗区的发生情况,为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采用引物(P1:5′-AATCAGTGCACACATCCGAG-3′/P2:5′-GGAGCGTCGCCTACCTATT-3′)进行SCYLV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柳州郊区蔗区调查的8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75.0%;柳城蔗区调查的7个品种全部带毒,带毒率为100.0%;鹿寨蔗区调查的4个品种中有2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50.0%;宜州蔗区调查的6个品种中有4个带毒,带毒率为66.7%。在所调查的品种中,柳城03-182、桂糖21和台糖16在作为调查对象的蔗区均检测出黄叶病毒;主栽品种ROC22也在柳城和宜州蔗区检测出黄叶病毒。【结论】甘蔗黄叶病已在广西北部蔗区发生,且有向外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云南红皮果蔗在贵州蔗区的试种表现。[方法]2007年底,云南果蔗当家品种云南红皮果蔗被引入贵州,植于望谟县岜赖村。2008~2009年进行试种观察。[结果]云南红皮果蔗出苗率为45.9%,分蘖率为105.1%,株高为282 cm,茎径为3.2 cm,糖分锤度为19.1%,有效茎为75 037.5条/hm2,产量为143 769.75 kg/hm2;茎皮紫红,商品性好;蔗汁多,清甜蜜香,口感好,品质优良;宿根性好,适应性广,较抗旱抗寒,较抗病虫害;中早熟,糖分积累早,上市早,丰产稳产,效益好。[结论]云南红皮果蔗适宜贵州蔗区栽培,可以大力推广应用,促进贵州果蔗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我国大陆甘蔗远缘杂交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已获得远缘杂种的组合有 :热带种×割手密、热带种×大茎野生种、竹蔗×栽培种、热带种×斑茅、甘蔗×河八王、甘蔗×滇蔗茅、甘蔗×五节芒、高梁×甘蔗、甘蔗×白茅和甘蔗×竹。培育了一些含我国野生种质资源的亲本材料如崖城 58- 4 3、崖城 62 - 4 0、崖城 71- 374、崖城 73- 2 2 6、崖城 73- 512等 ,利用这些亲本材料育成了一些优良品种如粤糖 64- 395、珠江 75- 53、粤农 76- 191、福农 79- 2 3、赣蔗 65- 54、赣蔗 64- 137、桂糖 82 - 338和桂糖 83- 4 92。远缘杂交研究和利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杂交不育、部分种 (品种 )难开花、杂种不育和种质资源研究不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