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宗英  潘志强 《林业科学》1996,32(3):230-237
探讨了马尾松林土壤动物和松叶峰的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郁闭度大,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缺少的林地土壤动物组成贫乏、数量少;植被结构复杂的中龄林比幼龄林土壤动物丰富多样;坡麓土壤动物比坡中、坡顶多、只发现宁国县马尾松林中有1种松叶蜂,叫荔蒲吉松叶蜂Gilpinia lipuensis Xia et Huang,天敌4种:青蜂Cleptes sp.瘤角姬蜂Pleolpphus s  相似文献   

2.
垂柳瘿叶蜂Pontaniasp.在沈阳严重为害柳树。该虫在沈阳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于表土中结茧越冬。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生活于无毛、闪现着红色近卵形或近豌豆形虫瘿中;虫瘿表面具瘤状颗粒,着生于叶背中脉上。已知其寄生天敌2种,即啮小蜂Tetrostichussp.和沈阳宽唇姬蜂LathrostizusshenyangensisXuetSheng。以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于5月上旬至中旬喷洒成虫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浙江黑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黑松叶蜂是福建省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南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松针叶上结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幼虫5龄,少数6龄,蛹期越冬代168~179d,其余各代8~10d,已知天敌有青蜂及两种姬蜂。试验结果表明,2.5%敌杀死10000倍稀释液、40%水胺硫磷或90%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吉松叶蜂(GilpiniamassonianaXiao)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是危害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近年来在安徽滁县沙河集林业总场发生相当严重。经研究,此虫一年发生2代,以预蛹越冬。该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我们编制了“马尾松吉松叶蜂地面茧数”查定表;制定了防治指标;其防治适期为2—3龄幼虫出现高峰期:第1代为5月15-30日;第2代为10月10—25日。以2.5%溴氰菊酯乳油2000—5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以2.5%溴氰菊酯乳油等加柴油配成油烟剂进行喷烟防治,效果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寄生伊藤厚丝叶蜂的一种新天敌:毛面泥甲姬蜂BathythrixcilifacialisSheng,sp.nov.,指出了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特征。简要报道了它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寄生杨潜叶叶蜂MesataianensisXiaoetZhou(叶蜂科Tenthredinidae,小黑叶蜂亚科Heterarthrinae)幼虫的一种重要天敌。经鉴定这种天敌隶属于栉足姬蜂亚科Ctenopelmatinae针尾姬蜂族Pionini中的一新属一新种。现命名为杨潜姬蜂CelatapopulusWang。  相似文献   

7.
丰宁新松叶蜂NeodiprionfengningensisXiaoetZhou系甘肃新记录,在甘肃哈思山林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变为预蛹在土壤腐殖质层或枯枝落叶层内超冬,翌年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中旬结茧化蛹,幼虫6龄,3龄前食量小,抗性弱,是防治的最佳时机,用2.5%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8000倍液喷雾,用25%灭幼脲胶悬液20~40mmol喷雾,防治效果均  相似文献   

8.
记述中国平背叶蜂亚科 3 新属 4 新种:黄褐金叶蜂,新属新种 Jinia fulvana gen. et sp. n., 郑氏金叶蜂,新种 Jinia zhengisp. n., 细角奇元叶蜂,新属新种 Thaum atotaxonus tenu icornis W ei, gen . et sp. n., 小眼刘氏叶蜂,新属新种 Yusheng liua m icroculagen. et sp. n.. 编制了Jinia 属已知种和 Allantini族世界已知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寄生伊藤厚丝叶蜂PachynematusitoiOkutani的重要天敌—暗尖胸青蜂Cleptessemiauratus(Linnaeus)(中国新记录)及辽宁恩姬蜂Endasysliaoningensis的形态特征作了重新描述,报道了它们的分布、主要生活习性和寄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川滇地区蔺叶蜂科蔺叶蜂亚科两新属新种:亮背卜氏叶蜂Buametalicagen.etsp.nov.新属新种,红胸滇片叶蜂Dianstethusrufithoracicusgen.etsp.nov.新属新种,两新属均隶属于等节叶蜂族Phymatocerini.卜氏叶蜂属与PhymatoceropsisRohwer和DicrostemaBenson二属近似,区别为:新属虫体瘦长,前胸背板侧叶无斜脊前沟,前翅2Rs室长于1R1和1Rs室之和,后翅臀室具长柄,锯背片无节缝刺列.此外,新属与Dicrostema的区别还有2A+3A脉端部上曲,颚眼距较狭窄;与Phymatoceropsis的区别还有后翅M室封闭,唇基端部截形.滇片叶蜂属与PhymatoceropsisRohwer最接近,其区别为新属爪具显著基片、后颊脊缺、后翅具封闭的M室和锯背片具节缝刺等.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荔蒲吉松叶蜂(GilpinialipuensisXiaoetHuang),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吉松叶蜂属(Gilpinia)。1997年秋末,浙江省仙居县原杨府乡大路溪滩的大面积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林突遭荔蒲吉松叶蜂的猖獗危害,其中约3hm2松林被危害致死。1997—2000年全县发生面积623 3hm2,其中近200hm2严重危害。据查,对荔蒲吉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自1997年冬开始了对该虫的分布与危害情况的调查,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摸索探讨。通过近4a的观察与防治试验,基本搞清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1 …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恢 《福建林业科技》2012,(1):41-44,52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马尾松杨梅混交林<马尾松南岭黄檀混交林<马尾松江南桤木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孔隙状况则相反;而6种混交林中土壤养分含量则以马尾松杨梅混交林最高,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马尾松及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在改良地力、促进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改良地力的能力略强于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高于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各树种干材生物量分配率最大,其次为树枝和树叶;叶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枝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5.
沿海丘陵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生产力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在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 (1∶1和 1∶2 )和马尾松纯林对比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马尾松马占相思 1∶1和 1∶2混交林生长快于马尾松纯林 ,经方差分析 ,混交林与纯林之间马尾松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马尾松马占相思 1∶1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于 1∶2混交林 ,1∶2混交林生物量又高于马尾松纯林 ,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表现出干 >枝 >叶 >根 >根桩 ,而枝叶生物量总和大于主干生物量 ;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马尾松纯林林地土壤 ,而持水量、孔隙度、通气度均高于纯林林地土壤 ;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人工幼林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西环江县桉树林及砍伐后种植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化学性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和评价马尾松和荒地取代桉树后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取代桉树林后,4.0a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碱解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有效Zn有所提高,土壤pH值有所改善,而全N、全P、全K、交换性Mg和有效Cu有所减少。0~20cm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B有所降低,20~40cm层的反而有所提高。不同林龄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差。造林4年后,同土层马尾松林的土壤综合肥力低于荒地。除4.0a荒地0~20cm层的土壤综合肥力基本无变化外,其他4.0a马尾松和荒地土壤综合肥力都有不同程度退化,而以4.0a马尾松20~40cm层的土壤肥力退化最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马尾松人工幼林的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西德兴天然次生林林下幼苗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实生和萌生幼苗个体数量及比例在各类植被中的变化情况,本文以江西德兴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型中幼苗的种类组成、数量、多样性与更新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分类型的乔木更新情况不同,德兴常绿阔叶林更新幼苗共35种,分属17科23属。更新苗数量最低的是拟赤杨+马尾松林,仅为1 250株/hm^2,更新苗最多的林分类型为米槠+甜槠林,为6 500株/hm^2;甜槠+木荷林更新幼苗种类高达25种,居7种林分之首,马尾松+木荷林下幼苗仅有10种;从演替更新年龄结构来看,马尾松+木荷林和丝栗栲+木荷林所在的群落,林下更新苗属于增长型锥体。其它5种林型属于下降型锥体。  相似文献   

18.
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可影响林带的防火功能。为评价中山市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 和冠层结构,对中山市防火林带树种进行了调查,并在防火林带中选取了9 个典型林带类型,建立标准 地,对其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山市13 个镇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共应用了31 个树种,隶属17 科24 属,豆科、山茶科和樟科树种最多,数量最多的有荷木Schima superba、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以 针叶树为主的针叶林林冠开度最大,达38.07%,林下植物相对茂盛,分别以米老排和杨梅Myrica rubra 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林冠开度最小,分别为12.36% 和13.88%。米老排与杨梅为主要树种的阔叶林林冠开 度比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的林冠开度要小,阔叶林的冠层郁闭度较高;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针阔混交林 的叶面积指数最大,达2.64,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荷木和藜蒴Castanopsis fissa 等阔叶混交林,为0.99 和1.65;山脚的荷木林地、荷木与马尾松的混交林和以米老排为主的阔叶混 交林的林下光照较弱,林下植被稀少,冠层结构较为疏散,是较好的防火林带。对现有防火林带的林分 改造,如增加经济林木、果树等阔叶树种,可进一步提高防火林带的防火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马尾松与山杜英、枫香、拟赤杨和光皮桦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几种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后,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表现在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得以提高,土壤有效持水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得到提高,并由此而改善了混交林土壤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